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選自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實現中華文化繁榮發 展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從邏輯上講第八課主要講如何吸收外來。第三框題《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其中“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通過分析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激進的觀點,明確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立足國情交流互鑒向我們介紹外來文化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要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教學目標】1、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2、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3、理解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科學精神:科學把握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3、公共參與:正確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教學重點】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教學難點】理解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我們知道,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那么在交流和交融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呢?新課講授:出示議題——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第一幕: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議題一:向左還是向右 從《覺醒的年代》中找出我國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北大教授錢玄同主張廢除漢字》和《 復古派在行動》議學問題:結合下面議學情境,回答下列問題:1、視頻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國哪兩種文化發展方向的對抗 2、你覺得中國文化前進方向是向左還是向右 3、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兩種錯誤傾向?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分析回答探究問題1、視頻中反映近代中國哪兩種文化發展方向的對抗 你覺得中國文化前進方向是向左還是向右?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兩種錯誤傾向?一、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1)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議學情境二:閱讀材料《北京冬奧會透過厚重的“中國味”演繹了濃濃的“世界情"》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五環“破冰而出”彰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懷,橄欖枝和中國結意象融為一體的“大雪花"象征團結共贏....北京冬奧會厚重的“中國味”與“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相契合,表達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初衷,為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動力。議學問題:北京冬奧會是怎樣透過厚重的“中國味”演繹了濃濃的“世界情"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①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②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③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幕:立足國情交流互鑒議題二:為主還是為用?探究對待外來文化的基本原則議學情境三:觀看視頻《李大釗與陳獨秀談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閱讀材料《二十大報告摘錄——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議學問題:結合上述情境分析中國文化前進方向為什么沒有向左也沒有向右,而是選擇了第三條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立足國情交流互鑒1、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的原因: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②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③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議學情境四:觀看視頻《佛教是如何傳播到中原》議學問題:佛教先驅者是如何對待漢字的 今天對待外來文化,為主還是為用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分析回答探究問題2、對待外來文化的要求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本課小結:課堂練習:8.3課堂練習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2023秋·廣東·高二校聯考期末)“汕頭小公園”騎樓街道是中國面積最大、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群,其建造受到潮汕地區文化以及潮人的對外經貿活動的影響,是東西方建筑藝術交融的產物。充分展示了汕頭“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風貌,是汕頭重要的地方文化遺產。這表明( )①小公園騎樓群是汕頭歷史發展軌跡的重要見證②建筑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海內外經貿往來的前提③與外來文化相融合是建筑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④建筑文化是一定時期地區經濟活動的重要體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汕頭小公園”騎樓街道的建造受到潮汕地區文化以及潮人的對外經貿活動的影響,是東西方建筑藝術交融的產物。充分展示了汕頭“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風貌,是汕頭重要的地方文化遺產。這表明小公園騎樓群是汕頭歷史發展軌跡的重要見證,建筑文化是一定時期地區經濟活動的重要體現,故①④正確。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建筑文化多樣性可以促進海內外經貿往來,但不能說是前提,故②錯誤。③:與外來文化相融合是建筑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而不是必然結果,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2.(2023春·山東菏澤·高三校考階段練習)“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深”。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種茶、采茶、制茶、飲茶。制茶師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共計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中國茶”三個字背后,蘊藏著“天人合一”的精深智慧、“圍爐煮茶”的豪情雅趣、“斯須炒成滿室香”的獨特工藝……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茶”申遺成功能夠( )①向世界展示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②助力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與茶產業的創新性發展③使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博采眾長煥發新生命④通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化同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材料中指出自古以來中國就喜好茶,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茶產業不斷發展,茶文化不斷精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表明“中國茶”申遺成功能夠助力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與茶產業的創新性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故①②正確。③: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國茶文化及茶產業的發展,沒有涉及博采眾長,故③不符合題意。④: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而不是促進文化同一,故④不選。故本題選A。3.(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2022年中秋,甘肅省博物館推出“文物+美食”的新結合——文創月餅,月餅“傍”上文物成功“破圈”,3000盒文創月餅僅半月便搶購一空。這款月餅表皮采用銅奔馬、驛使圖、鼎形銅行燈等八件甘肅省博物館代表性文物圖樣,對應八種獨特口味,以“月之盈虧”聯結文物歷史時間線,傳達著對甘肅文化的梳理與創新,如文化印章般釋放靈動生機,彰顯甘肅文化的底蘊與魅力。文創月餅成功“破圈”的原因在于( )①傳承中華文脈,發揮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②立足時代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③用文創美食彰顯文化魅力,增強人們的文化歸屬感和情感認同④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交流中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③:文創月餅表皮采用八件甘肅省博物館代表性文物圖樣,對應八種獨特口味,以“月之盈虧”聯結文物歷史時間線,傳達著對甘肅文化的梳理與創新,如文化印章般釋放靈動生機,彰顯甘肅文化的底蘊與魅力。文創月餅成功“破圈”的原因在于立足時代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增強人們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②③符合題意。①: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創月餅傳承中華文脈,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①錯誤。④:本題強調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沒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交流中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4.(2023秋·全國·高二期末)漢代張騫出使西城,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明代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這說明了( )①古絲綢之路是一條商貿之道,也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發展必須堅持全面開放的心態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是寶船和友誼,這說明古絲綢之路的開拓事業走的是和平合作之路,貿易往來的同時也進行著文化的交流,①符合題意。②:古絲綢之路的開拓推動商業貿易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從而促進文化的發展,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文化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不是強調必須有開放的心態,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體現的是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發展,未涉及民族文化的地位,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5.(2023春·福建莆田·高二莆田一中校考開學考試)冬奧會獎牌設計組成員林帆根據“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的概念,閱讀了大量同心圓環玉璧的文獻,以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五弦玉壁等為視覺來源,將外圍圓環設計成五弦造型。據此,設計組最終確定了“五環同心”設計方案,象征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各國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冬奧榮光、全球共享。上述設計過程堅持了( )①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③立足經典傳統文化、求同存異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C【詳解】①②:根據“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的概念,閱讀了大量同心圓環玉璧的文獻,以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五弦玉壁等為視覺來源,將外圍圓環設計成五弦造型,這說明冬奧會獎牌設計過程堅持了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改造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①②符合題意。③:應該是立足社會實踐,而不是經典傳統文化,材料也未涉及求同存異,③錯誤。④:材料未涉及吸收借鑒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不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排除④。故本題選C。6.(2023·江蘇連云港·高二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校考學業考試)近年來,許多雕塑藝術家積極嘗試將中國傳統美學元素融入創作,以精湛的技藝和充沛的創造力創造出許多極具東方魅力的雕塑作品,掀起了中國原創雕塑的“國潮”新風。這啟示我們,文化創作要( )①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繼承和創新 ②學習借鑒外來傳統文化的有益成果③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④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詳解】①③:將中國傳統美學元素融入創作,以精湛的技藝和充沛的創造力創造出許多極具東方魅力的雕塑作品,啟示我們文化創作要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繼承和創新,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①③正確。②④:材料旨在說明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繼承和創新,沒有體現學習借鑒外來傳統文化的有益成果和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②④錯誤。故本題選D。7.(2023春·河南焦作·高三校考階段練習)某武術演員在央視國慶特別節目中表演了中華武術——空中踢劍,流暢瀟灑的動作讓國內外觀眾深受震撼,國外網友在感嘆中華武術魅力的同時紛紛效仿,掀起中華武術的國際熱。這說明(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發展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④高舉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至關重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材料中指出中國武術受到國外友人的喜愛,掀起了中華武術的國際熱,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故①③正確。②④: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并受到贊揚,未提到文化的發展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和民族精神,故②④不選。故本題選A。8.(2023秋·河北邢臺·高二邢臺一中校考開學考試)四川熊貓和青神竹編組“CP”亮相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的青神竹編文化,讓竹藝之花燦漫在世界各處。青神竹編是流傳在眉山市青神縣的一種古老民間工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竹編史上的奇跡,藝術中的藝術”。材料說明( )①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重要動力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國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③文化交流能夠增加外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④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交流中走向同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青神竹編是流傳在眉山市青神縣的一種古老民間工藝,四川熊貓和青神竹編組“CP”亮相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的青神竹編文化,讓竹藝之花燦漫在世界各處,這表明文化具有多樣性,在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發展,也說明了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國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①②正確。③:認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文化交流能夠增加外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的說法錯誤,排除③。④:文化具有多樣性,“走向同一”的說法違背了文化的多樣性,而且材料也沒體現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排除。故本題選A。9.(2023·浙江·高考真題)20世紀上半葉,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曾赴日、美、蘇演出,引起轟動。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交流互鑒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①②正確。③:材料強調中國的京劇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沒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鑒時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錯誤。④:中國傳統文化有兩面性,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這個觀點的表述本身正確,但材料沒有涉及,④錯誤。故本題選A。10.(2023秋·江蘇淮安·高二統考期末)地名記錄一座城市成長的痕跡,鮮活地展示出城市發展的脈絡。近期,淮安市民政局等六部門聯合發文,公布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將20個地名納入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今后,淮安市每年都將新增一批受保護的地名文化遺產,依照地名保護辦法對這些地名的使用、傳承等方面進行規范。將地名納入地方文化遺產表明( )A.地名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B.這些地名能成為凝聚市民認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紐帶C.這些地名是各地區在交流、碰撞、融合中發展起來的D.地名文化的發展必須對傳統文化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答案】B【詳解】A: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A錯誤。B:地名記錄一座城市成長的痕跡,鮮活地展示出城市發展的脈絡。將20個地名納入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今后,淮安市每年都將新增一批受保護的地名文化遺產,依照地名保護辦法對這些地名的使用、傳承等方面進行規范。將地名納入地方文化遺產表明這些地名是城市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構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脈和靈魂,能成為凝聚市民認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紐帶,B符合題意。C:將地名納入地方文化遺產表明這些地名能成為凝聚市民認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紐帶,而未涉及這些地名是各地區在交流、碰撞、融合中發展起來的,排除C。D:對外來優秀文化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D錯誤。故本題選B。11.(2023秋·廣東汕頭·高二汕頭市聿懷中學校考期末)當代著名畫家梅一曾說:“我們的藝術學院還在不停地教素描、畫油畫,卻從來沒有想過加一些中國傳統的基礎課。我覺得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國藝術家的使命不是去追隨西方,而是要消化東方的美學精髓,突破出一種新的美學形式來。”這啟示我們,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 )①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反對外來文化 ②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并注入時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④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傾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反對外來文化觀點錯誤,可以借鑒優秀外來文化,排除①。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我們應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而題目中強調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③不符合題意。②④:卻從來沒有想過加一些中國傳統的基礎課。我覺得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國藝術家的使命不是去追隨西方,而是要消化東方的美學精髓,突破出一種新的美學形式來,這啟示我們,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并注入時代精神,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傾向,②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2.(2023秋·河北石家莊·高二石家莊精英中學校考期末)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九十六片標識各異的“小雪花”團團聚攏,進而由橄欖枝編織成一片“大雪花”,圣火“光芒”從中心向外緣發散開來,以中國式的空靈與浪漫,演繹“和而不同”,詮釋“天下一家”,把“一起向未來”的理念鐫刻在奧林匹克歷史上,寫進人類的共同記憶。由此可見( )①價值觀影響著本民族的文化實踐和文化生活②“一朵雪花”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③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理念是中華文化的靈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受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思想的影響,“一起向未來”的理念鐫刻在奧林匹克歷史上,可見價值觀影響著本民族的文化實踐和文化生活,①符合題意。②:九十六片標識各異的“小雪花”團團聚攏,進而編織成一片“大雪花”,演繹“和而不同”,詮釋“天下一家”,說明“一朵雪花”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符合題意。③:題目強調的是中華文化的影響,不體現中華文化吸收和借鑒外來有益文化,③與題意不符。④: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④錯誤。故本題選A。13.(2023秋·遼寧·高二校聯考階段練習)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中國園”里有一組石凳,上面刻有英文方塊字書法,內容源自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假如要寫一篇介紹,下列選項中合適的有( )①結世界緣,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織中促進文化交流傳播②品傳統味,在書法藝術欣賞中品味中華文化的包容之美③述文明史,在中英結合的書寫方式中回顧文字發展軌跡④觀外來風,在探索漢字發展方向的實踐中吸收外來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石凳上刻有英方文方塊字書法,內容源自朱熹的《觀書有感》,這體現了品傳統味,在書法藝術欣賞中品味中華文化的包容之美;也體現出結世界緣,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織中促進文化交流傳播,①②符合題意。③:石凳上刻有英方文方塊字書法,內容為朱熹的《觀書有感》,體現中外文化元素的交融,并不是回顧文字發展軌跡,③說法錯誤。④:材料強調中外文化元素的交融,并未強調吸收外來文化,并且應該是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