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1課 種子發芽實驗1.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 )發芽開始的。2.我們可以通過( )來驗證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在實驗中只能改變( )個條件我們要研究的條件,同時保證其他條件不變。3.在實驗中, 設置兩組進行( ),才能清楚所研究的( )對實驗的影響。4.在實驗中,每一個玻璃皿中至少放( )粒種子是為了減少實驗的( )對實驗結果影響。第2課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1.綠豆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 )、適宜的( )和( ),三個條件要同時具備。( )和( )不是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第3課 綠豆苗的生長1.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 ),但綠豆苗的生長需要( )進行( )。2.綠豆苗的健康生長需要充足的( )、( )、( )、適宜的( )、( )等。3.空氣是一種( ),( )和( )是空氣的主要成分。4.光合作用:在( )條件下,植物吸收空氣中的( )和( ),在綠色( )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釋放出( )。5.不同環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等條件的需求( )。降水量( )的地區生長的植物的葉片會很( )(如 ),降水量( )的地區生長的植物的葉片會很( )(如 ),有的甚至會退化成( )(如 )。6.芭蕉生長在常年( )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葉片( ),蒸騰旺盛,可( )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7.松樹生長在( )、( )、( )相對較少的溫帶地區,針形葉有利于減少( )。8.仙人掌莖( ),能貯存大量的水分,葉子退化成( ),有利于減少( ),適應( )大、全年( )的沙漠地區生長。9.植物具有( )、( )等特性。第4課 蚯蚓的選擇1蚯蚓適宜生活在( )、( )的環境中。2.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動物 生活環境 適應環境的特征(身體結構)天鵝 湖泊、沼澤 ( )堅硬,利于( )青蛙 池塘、稻田 ( ),不易被發現企鵝 南極 翅膀特化為( ),善于游泳;有大量( ),能御寒狼 草原、森林等 ( ),適應季節的溫度變化蜥蜴 草原、森林等 保護色,不易被發現第5課 當環境改變了1.青蛙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行為:春:( ) 夏:( ) 秋:( ) 冬:( )2.青蛙具有( )行為,青蛙冬眠主要是為了適應( )、( )等惡劣環境。( )、( )、( )、( )等也會冬眠。3.丹頂鶴具有( )行為,主要是為了適應( )、( )及( )等因素的變化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 )、( )等也會遷徙。4.為了保護好丹頂鶴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我國在丹頂鶴等鶴類的( )區和( )區建立了( )、( )、( )城等一批自然保護區。5.你知道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哪些行為?(1)( )、( )換毛、( )換羽、( )南飛、( )洄游、東非動物( )。(2)( )、( )等儲存食物過冬。(3)( )、( )、( )、( )等冬眠過冬。(4)企鵝為了應對( ),身上長了厚厚的( )。第6課 食物鏈和食物網1.( )是動物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 )。2.食物鏈:生物之間因為( )關系,構成很多的“ ”狀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 )。3.一般用( )表示食物鏈中( )的關系。箭頭方向也表示( )流動的方向。4.生物之間因為( )關系,構成很多的“ ”狀的聯系,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食物網。5.( )可能破壞當地的( ),不要隨意釋放或者丟棄它們。6.綠豆苗地中常見的食物鏈:(1)( )→( )→( )→( )→( )→( )。(2)( )→( )→( )(3)小草→( )→( )→( )→小鳥。(4)( )→( )→( )。7.綠豆苗為它周圍的生物提供了( )和( )。舉例說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間有著哪些食物關系?(1)水稻→( )→( )→( )→( )(2)青草-( )-( )-( )(3)水稻→( )→( )→( )(4)菜葉→( )→( )→( )→( )(5)草→( )→狼(6)水草→( )→( )→鳥類。第7課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1.綠豆苗和它周圍的各種( )形成了一個( )。2.群落里的各種( )與環境中的( )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 )。3.群落是一定范圍內(如池塘)的所有( ),而生態系統是一定范圍內(如池塘)的所有( )和( )。4.在生態系統里,保護一種( ),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保護( )的環境,也就是保護了棲息地里的所有生物。5.生態瓶里的各種( )之間、( )與( )之間相互( )、相互( ),并達到( ),讓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6.制作生態瓶:剪開( )——放入( )和( )——放入( )——放入( )。7.生態瓶中的生物有:( )( 、 等)、( )( 、 、 等)。非生物有:( )、( )、( )、( )。8.改變生態瓶里的生物數量和非生物條件,生態瓶會( )。9.倒去-半水會使生態瓶里( ),動植物生存( )和( )不足等等。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兩條小魚都會導致小魚( )而浮到水面。10.我們需要用到透明( )、水生( )(水草、浮萍)、水生( )(小魚、小蝦、田螺)、干凈的( )、自然水域的( )等材料來制作生態瓶。這些材料能為生態瓶里的生物提供( )、( )、( )地等條件。11.生態瓶里的水必須是( )的水,禁用( )水。12.生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植物給動物提供( )、( )。動物給植物提供糞便作( )。非生物給動物和植物提供(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第1課 船的歷史1.船的發展歷史:( )(人力)→( )(人力)→( )(風力)→( )(蒸汽機)→( )(柴油機)→( )(柴油機或核動力)2.獨木舟存在裝( ),( )(容易側翻)等不足。我們可以采用增寬( )及( )、( )、( )等方法使其保持穩定。3.船在水中行駛時,會受到水的( )。船首采用( )(尖形),而且( ),可以減小船在行駛中的阻力。4.從船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發現船從( )、( )、( )、( )、( )、( )、( )、( )方面都發生了變化,越是現代的船( )越好,( )運用也越多。第2課 用浮的材料造船1.竹筏通過加大( ),增加( ),比獨木舟( )、( )更大2.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變材料的( )可以改變船的( )和( )。3.竹筏的不足之處:( )、( )、( )較小。4.搖櫓木船和寶船解決了容易( )的問題,而且出現了( )、( )等動力系統。第3課 用沉的材料造船1.( )的材料可以造船,( )的材料也可以造船。2.物體在水中會受到( )托起的力,像這樣的力是( )。3.橡皮泥和鋁箔是在水中會下沉的材料,把它們做成( )后,它們浸入水中的( )增大,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4.我們可以采用增加( )寬度、使船體( )、重物( )、擺放( )等方法防止橡皮泥船和鋁箔船( )。5.船在行駛中,( )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6.渡船的( )特別寬闊和( )帆船可以大大提高船的( )。第4課 增加船的載重量1.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 )等于船的( )。2.船的( )越大,船的( )就越大。3.彈珠會( ),導致船容易( ),解決問題的方法:把船艙( ),一格一珠。4.增大船的( )、合理( )(不偏不滾)、改變( )、采用( )的材料等有利于增加船的載重量。第5課 給船裝上動力1.最早的船靠( )行駛。船可以通過( )來控制行進的方向。2.給小船裝上( )、( )、( )給船提供動力。3、給小船裝上( )、( )可以使小船獲得持續動力。4.潛艇成( )的身體形狀,可減小水的( )。潛艇靠調節自身的( )和( )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5.常規潛艇用( )做動力。核潛艇利用( )做動力,水下航行時間長。6.船在行駛過程中會受到( )、( )、( )等。第6課 設計我們的小船1.設計我們的小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船的( )、船的( )、船體( )、( )、( )、( )。第7課 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1.現代輪船有( )、( )等結構設計,可以增加船的( )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間。船艙還可以預防( )。2.船底的( )結構,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大發明,使船更加( )。3.( )號是一艘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萬米載人( )。4.我國船舶制造業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分別位于( )(以上海為中心)、( )(以廣州為中心)和( )(以大連為中心)。5.我國已經建造了自己的航空母艦:( )號航空母艦、( )號航空母艦、( )號航空母艦。第三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1課 地球——宇宙的奇跡1.( )是我們唯一的家園。2.我們的地球:(1)平均半徑約為( )千米。(2)大氣層平均厚度約為( )千米。(3)海洋平均深度約為( )千米。(4)大陸地殼厚約( - )千米,大洋地殼厚約( - )千米。3.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 )、適宜的( )、( )、( )、( )地等。4.地球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條件:適宜的( )、充足的( )、( )、穩定的( )、巖石和土壤使地球表面能夠蓄積( )。5.宇宙空間站,需要為宇航員保證的生存條件:( )、( )、( )、適宜的( )、( )、( )、( )等。6.豐富的海洋資源:(1)海洋是一個無比巨大的( ),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 )、( )、( )等多種資源。(2)海洋生物有( )多種,其中海洋植物約( )種。(3)海洋生物對維持海洋( )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大氣中( )的主要吸收者之一。第2課 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1有些環境問題是由( )的活動引發的。2.地球面臨著多種環境問題:( )、( )、( )、( )、( )、水土流失、物種滅絕、核污染、光污染、噪聲污染、石油泄漏等。3.環境問題的表現及其產生的影響:(1)( ):①( ):引發呼吸道疾病;②( ):毀壞建筑.(2)( ):①( ):危害健康;②( ):水中生物死亡。(3)( ):①( ):河湖內的生物死亡;②( ):植物無法生長;③( ):無法飲用,造成水源危機。(4)( ):①( ):北極熊失去家園;②( ):侵蝕沿海陸地。第3課 珍惜水資源1.地球表面有約( )的面積被水覆蓋。2.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資料顯示,地球上水資源總量大約是( )立方千米。( )為咸水,而淡水資源僅占( )。3.在地球上淡水資源中,( )占30.0%,山區、南極與北極地區的( )與( )占69.7%;( )與( )僅占了0.3%。4.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 )立方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屬于( )缺水國家。5.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我國提出( )工程。6.要優先保護( )水源。 7.我們擔憂水資源問題的原因:(1)(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2)可利用的( )總量少且短缺。(3)( )來之不易,要珍惜。(4)水被( )。(5)( )嚴重。8.水資源問題的主要解決措施:(1)( )。(2)( )。(3)( )。(4)( )。9.我們能為水資源問題做些什么?(1)用( )代替( ),并控制洗浴( )。(2)避免水龍頭的( )、( )、( )、( )。(3)用( )洗菜代替( )。(4)( )。10.( )是目前農業灌溉技術中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第4課 解決垃圾問題1.我們每天產生的( )已經嚴重影響了周邊的( )和地球上的其他( )。2.解決垃圾問題的主要方法(1)( )(2)( )(3)( )。(1)減量化:盡可能避免產生額外的垃圾,從( )減少垃圾。(2)資源化:將回收的垃圾再利用,( )。(3)無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過程中,避免對( )和( )造成不利影響。3.垃圾分類有利于(1)( )。(2)( )。(3)( )。(4)( )。4.生活垃圾可以分成( )、( )、( )、( )四類。5.( )、( )、( )、( )、( )等屬于可回收物。6.( )、( )、( )等屬于有害垃圾。7.( )、( )、( )、( )等屬于廚余垃圾。8.( )、( )、( )等屬于其他垃圾。9.生活中減少垃圾的方法:( )、( )、( )、( )。第5課 合理利用能源1我們為什么要關注能源問題:(1)( )。(2)( )。(3)( )(3)( )。2.(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我國的電能組成主要有( )、( )發電、( )、( )和( )( 燃燒發出的電)。其中火電占( )%。3.溫室效應:人類過度消耗( )能源增加的( ),使地表附近的( )上升,類似( ),被稱作溫室效應。4.功率為( )千瓦的電器使用( )小時所消耗的電能就是( )度電。5.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法:( )、( )。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有些是可( )的,有些是( )再生的。6.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見的( )(如 、 、 ),終有用盡的一天。7.可再生能源是指( )、( )、( )、( )等非化石能源形式。8.為了節約能源,說說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 )。( )。( )。9.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說一說,怎樣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節能減排?衣:( )。 食:( )。( )。住:( ),( )、( )。行:( )。第6課 讓資源再生1.( )、( )、( )等是不可再生資源。( )、( )、( )等是可再生資源。2.我國古代的造紙技術:( )→( )→( )→( )→( )→( ).3.做一張再生紙:( )→( )→( )→( )→( )。4.生活中常見的再生紙產品有( )和( )、( )、( )等。5.使用1張再生紙可以節約( )克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 )克。6.紙的再生利用有利于( ),( ),( )、( )、( )。7.節約用紙的行為:(1)( )。(2)( )。(3)( )。(4)( )。第7課 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1.人們的行為可能( )環境,也能夠通過努力( )環境,利人利己。第四單元 熱第1課 溫度與水的變化1.我們平時說的( ),實際上是一種( ),它很容易“跑來跑去”,熱量變化導致了物體( )變化。2.物質通常以( )、( )、( )的形態存在,物態變化取決于( )等。3.( )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4.觀察水加熱時的變化現象:(1)水沸騰后,停止加熱,水會( ),水的溫度會( )。(2)水沸騰后,需要繼續加熱,水會持續( ),但水的溫度保持( )℃不變。5.水的沸點是( )℃,凝固點是( )℃。水在0℃以下會( ),冰0℃以上在會( )。第2課 水的蒸發和凝結1.水( )蒸發成( ),水蒸氣( )凝結成( )。2.水蒸發的快慢和( )高低有關。水的溫度越高,水蒸發的速度越( );水的溫度越低,水蒸發的速度越( )。3.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 )、( )、( )、( )、( )、雪等,它們的形成都與( )的( )有關。4.水的蒸發:( )、水( )、( )、( )、( )。5.水蒸氣凝結成水:浴室鏡面上的( )、開水時冒的( )、清晨的( )、口呼出的。6加入冰塊的玻璃杯外壁上出現了( ),這是空氣中( )( )凝結而成的。若再加入( ),玻璃杯內溫度更低,外壁上出現的小水珠更多。第3課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1將涼水和熱水相互接觸,涼水溫度會( ),熱水溫度會( ),溫度逐漸( ),( )一直上升或下降,最后與周圍環境溫度一致。2.將溫度不同的物體接觸,熱量會從( )的物體傳向( )的物體,兩者物體的溫度會改變。3.( )、( )、( )、( )、( )等可以感知溫度的變化。把( )加入水中,我們可以觀察到( )的變化。第4課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1.熱傳遞有一定的( ),熱總是從溫度較( )的一端傳向溫度較( )的一端,或從一個( )物體傳遞給一個( )物體。2.熱傳遞有( )、( )、( )三種傳遞方式。熱在金屬等固體中的傳遞方式主要是( )。第5課 熱在水中的傳遞1.加熱試管中的清水時加入一些( ),攪拌均勻,有利于觀察( )及( )的變化。2.在燒杯水底待加熱的地方,用滴管滴加( )的目的是方便觀察水的( )。3.加熱時試管或燒杯中只能加入約( )的水。4.加熱后的熱水( )流動,冷水( )流動,形成( ),使整杯水的溫度趨于相同。5.熱在( )和( )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6.熱可以在( )和( )傳遞,( )、( )、( )都能傳遞熱。第6課 哪個傳熱快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 )性能是不一樣的。( )、( )、( )等金屬材料是熱的良導體。( )、( )、( )、( )、( )等是熱的不良導體。2.金屬是熱的良導體,會很快把手上的( )帶走。木板是熱的不良導體,不會很快把手上的( )帶走,所以冬天金屬比木板感覺更( )一些。3.三種勺子中,( )勺傳熱最快,( )勺傳熱慢一些,( )傳熱最慢。4.比較銅、鋁、鐵三種金屬材料的導熱性能時,三種材料的( )、( )要相同。5.銅、鋁、鐵三種材料的導熱性能排序:( )>( )>( )。6.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熱的良導體?哪些地方需要熱的不良導體?( )、( )、( )、( )需要熱的良導體。( )、( )、( )、( )、( )、( )需要熱的不良導體。第7課 做個保溫杯1.比較哪杯水涼得慢:發現( )杯保溫效果最差,( )杯的保溫效果一般,( )杯的保溫效果最好。因為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 )快,( )也快,所以( )。陶瓷、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慢,( )也慢,所以( )。2.制作保溫杯時,應選擇熱的( )導體。加( )并嵌入( )中的杯子保溫效果最好3.使杯中熱水涼得更慢的方法:(1)(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