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的面貌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3.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4.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5.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6.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2022年版課標中添加了下列要求,老師上課可適當補充說明,達到新課標要求。1.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本章繼續學習地理工具地圖、地形圖的判讀與應用。地理課程內容結構中的“認識全球”部分,將地球作為學習對象,由主題一“地球的宇宙環境”、主題二“地球的運動”、主題三“地球的表層”組成,按照宇宙—地球—地球表層的順序,由遠及近地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地球家園所處的宇宙環境以及整體面貌。本章重點學習主題三“地球的表層”中的陸地和海洋、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海陸變遷等內容。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涉及課標“地球與地圖”中的“地圖”(地形圖)以及地球的表層中的“陸地與海洋”“世界的地形”等課程內容,共安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陸變遷”三節內容。“地球的表層”包含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本章主要學習自然環境中的“陸地與海洋”,由“海陸分布”“海陸地形”“海陸運動”三個內容組成。從理解地理環境的形成來看,認識海陸分布是極其重要的。在地理環境的學習中,一個基礎性的目標就是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因此,在“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中,教材展示了世界海陸分布特點及其面積比較等,并介紹了七大洲與四大洋,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在“世界的地形”這一節中,運用地形圖介紹了陸地主要地形的分布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使學生了解地形分布大勢。在“海陸變遷”這一節中,教材通過實例,簡要介紹了地表形態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對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做了介紹,并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來解釋海洋的生成與發展過程、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與分布等地理現象。地圖是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的基礎。在“世界的地形”這節中,教材除介紹相關知識外,還重點滲透了運用地圖的內容,如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三、本章學情分析學生對地形圖、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等內容的學習,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而七年級學生在建立空間概念方面是比較困難的,對他們來說,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于難點內容,不容易理解。因此,課程標準描述內容要求的行為方式盡可能體現“生活化”的思路,如結合當地地形觀察,結合實例,運用圖像、模型、地圖等工具,盡可能直觀地了解地表海陸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等。世界的海陸分布設計說明本節課是在基于地圖閱讀的基礎上組織教學,世界的海陸分布的知識難度不大,但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應關注的是閱讀世界地圖的方法和技能。在讀圖、繪圖的基礎上,采用歸納、分析、討論等方法生成結論,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學習目標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區域認知)2.閱讀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區域認知、綜合思維)3.通過讀圖、繪圖(一筆畫世界),了解各大洲的基本輪廓和相對位置關系。 (地理實踐力)4.在地圖上識別大陸、島嶼、大洲、半島、大洋、海、海峽等地理事物。(區域認知)5.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人地協調觀)重點難點重點:1.世界的海陸分布狀況。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難點:1.在不同尺度的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讀圖法、繪圖法、歸納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一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宇航員從太空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嘆人類把地球的名字取錯了,應該叫作“水球”。這是為什么呢 那么,我們生活的地球應該叫“水球”還是“地球”呢 運用宇航員的感嘆導入,激發學習興趣。1.海陸面積比較 教師:觀看視頻或圖片,結合地球儀,解釋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把地球稱為“水球”。 學生: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航天員從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藍色的,因此科學家又把地球稱為“水的行星”。 過渡:地球上海洋與陸地各占多大比例呢 教師:閱讀教材第40頁圖3—3“地球海陸面積比較”及內容,回答問題。 學生:海洋面積約占70.8%,陸地面積約占29.2%。 教師補充:那為什么古人沒有把地球稱作“水球”呢 學生:這是因為人們生活在陸地上,古代的人們活動范圍狹小,不知道陸地之外,還有廣闊的海洋。 2.海陸分布 教師:展示東、西半球圖,南、北半球圖,水、陸半球圖。引導學生對比:哪一個半球的陸地面積較大 總結:(1)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 (2)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從水、陸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陸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水半球。 (4)無論我們怎樣劃分,任何一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及動畫,了解地球表面海陸分布不均勻,明確海陸面積比例不同。 通過對比三組地圖,總結海陸分布特點。三、學習任務二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1.大陸、島嶼、半島、群島的含義 過渡:從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上看,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并被分割成幾塊面積廣大的大陸和許多面積較小的島嶼。 教師:出示帶有大陸、島嶼、半島、群島的示意圖,在圖上找出上述地理事物。 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如亞歐大陸。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如中國的臺灣島。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印度半島。 群島:若干島嶼相對集中分布,如馬來群島。 2.七大洲的分布 教師: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出示世界地圖和問題。 學生:閱讀教材,認識七大洲,說出它們的分布和特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1)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明確七大洲的分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核心素養。 (2)填寫下列表格。 北半球非洲、亞洲、歐洲(全部)、北美洲(全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全部)東半球主要分布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分布有北美洲、南美洲點撥:(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可用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是一個整體,稱做亞歐大陸。它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一塊大陸(指導學生在圖上找出)。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面積最小的大陸。 (3)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80°N—10°S)。 3.大洲的分界線 教師:大洲與大洲之間有的是相連的,有的是分離的。相連或相鄰的大洲是如何分界的呢 學生:結合教材,找出大洲的分界線,填寫表格。 大洲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大洲的分界線有山脈、河流、湖泊、海峽、運河等。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3頁活動第3題。 運河兩側的大洲溝通的海洋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蘇伊士運河亞洲、非洲地中海、紅海 四、學習任務三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1.海峽、洋、海的含義 過渡:陸地被海洋分割成七大洲,同樣,彼此相連的海洋也被大陸分割成幾大部分,我們稱它們為四大洋。 教師:出示帶有海峽、洋、海的示意圖,在圖上找出相應的地理事物。 海峽: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一般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洋(或稱大洋):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海:海洋的邊緣部分,一般靠近大陸,多由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離開來。 2.四大洋的分布 教師:結合地圖、教材內容,找出四大洋及其與周圍大洲的位置關系,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特點。 (1)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水深最淺、最寒冷的大洋是北冰洋。 (2)被非洲、歐洲、北美洲包圍的,形狀略呈“S”形的是大西洋。 (3)完全在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3.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過渡:海洋究竟有哪些價值 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 總結:(1)“生命的搖籃”:海洋孕育了生命,是“生命的搖籃”。 (2)“資源的寶庫”:海洋有豐富的資源。 ①海洋生物資源、化學資源、空間資源豐富,可發展養殖業、捕撈業、制鹽業、交通運輸業。自古以來,海洋就給人類提供魚鹽之利,通航之便。 ②海洋能源資源、旅游資源豐富,可發展能源業、旅游業。 (3)調節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 (4)陸地淡水資源的重要來源:通過水循環過程,海洋為陸地提供了幾乎全部的淡水。 (5)戰略地位重要:許多海峽,如直布羅陀海峽,扼守海上交通線的“咽喉”,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點撥:由于海洋具有互聯互通的特點,沿海國家對外貿易,特別是全球洲際貨物貿易,主要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 教師: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鹽類的故鄉,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那海洋對人類有沒有不利影響呢 學生:結合臺風、海嘯的圖片,海洋還常常發生各種災害事件,如臺風、海嘯、風暴潮等,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明確四大洋的分布和特點。 了解海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用辯證的思維思考地理問題,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綜合思維核心素養。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七大洲、四大洋、海洋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化學資源、空間資源等。七、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