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任務型教學設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任務型教學設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認識地球
本章備課說明
一、本章課標要求
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
1.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2.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3.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
4.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5.觀察地球儀,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
6.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
7.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
8.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度和緯度。
9.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
10.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1.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
12.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2022年版課標中添加了下列要求,教師上課可適當補充說明,達到新課標要求:
1.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2.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
3.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4.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與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本章繼續學習地理工具地圖。
1.地形圖的判讀、應用。
2.“地球儀”: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在經緯網地圖上確定位置,建立空間概念。
地理課程內容結構中的“認識全球”部分,將地球作為學習對象,由主題一“地球的宇宙環境”、主題二“地球的運動”、主題三“地球的表層”組成。本部分按照宇宙—地球—地球表層的順序,由遠及近地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地球家園所處的宇宙環境以及整體面貌。本章要求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簡單了解地球的運動。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涉及課標“地球與地圖”中的“地球與地球儀”和“地球的運動”,共安排了兩節內容。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為求得更好地生活和發展,需要認識人類的生存環境,首先要認識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先了解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狀和大小),再向外擴展到地球的宇宙環境(太陽系),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最后擴大到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描述內容要求的行為方式盡可能體現“活動化”的思路。因此,在“認識地球”這一節中,教材從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宇宙環境、太空探索、地球儀以及地球的運動等方面,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使學生對人類的家園——地球有一個粗略的認識。
地圖是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的基礎。在“認識地球”中,教材除介紹相關知識外,還重點滲透了運用地圖的內容,如經緯網地圖。
三、本章學情分析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及其運動等內容的學習,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而七年級學生在建立空間概念方面是比較困難的。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本章難點密集。因此,課程標準描述內容要求的行為方式盡可能體現“活動化”的思路,如講科學故事,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手段,結合實例,運用模型或軟件等。在小學階段,學生已學習了一些關于地球儀的知識,教材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部分運用地球儀,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引發學習興趣。利用地球儀,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地球的形狀、地表海陸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等,還可以形象地演示地球的運動,幫助學生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與地球儀
第1課時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和意義 地球儀
設計說明
本節課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等方法組織教學。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料,采用角色扮演、資料分析等方法,完成課標要求。
2.地球的形狀與大小,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學生根據教材自主學習后,結合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實驗驗證,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采用數據類比的方法,感受地球的大小。
3.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在小組內交流、展示,最后分類梳理、總結。
4.地球儀部分,采用自己動手制作地球儀模型組織教學,學生通過評價、修改自己制作的地球儀,手腦并用,了解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特點、作用,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將地理知識內化,提升地理實踐力。
學習目標
1.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地協調觀)
2.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區域認知)
3.使用表面積、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等數據及類比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綜合思維)
4.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人地協調觀)
5.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人地協調觀)
6.觀察地球儀,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地理實踐力)
7.在地球儀上識別地軸、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區域認知)
重點難點
重點:1.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2.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制作地球儀模型。
難點: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角色扮演法、資料收集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
二、學習任務一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顆美麗的星球,她披著藍色的面紗,承載著無數生靈,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她就是地球。 她在太空中怎樣遨游 她怎樣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她為什么能承載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人類怎樣認識和改變著她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地球吧!   用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教師:展示太陽系行星運行的動畫視頻。組織學生角色扮演“太陽系行星”,完成任務。 活動步驟: (1)在一把椅子上貼上“太陽”的標簽,并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間位置。 (2)在這把椅子和講臺之間的地面上貼一條膠帶,在這條膠帶上標出1—8號行星的名稱。學生選擇一顆行星進行角色扮演,請8位扮演者并排站在對應的位置上。 (3)扮演者用相同大小的步子,繞著椅子轉圈,并數出自己轉一圈的步數,然后進行比較和匯報。 (4)各小組輪流模擬,記錄數據,觀察結果,建立模型。 (5)請扮演地球的同學說出他看到的行星及自己的相對位置。 總結: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它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教師:展示太陽系示意圖。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兩者一起組成了地月系。地球與太陽以及其他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組成了太陽系。 教師:展示教材第19頁圖2—3“宇宙的天體系統示意”,明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可觀測宇宙的關系。 總結:在宏觀層面上,地球的宇宙環境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可觀測宇宙??捎^測宇宙是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組成的。 在微觀層面上,地球的宇宙環境是指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地球是太陽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通過觀察、扮演太陽系行星,培養學生空間想象、模型思維、邏輯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體驗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三、學習任務二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蘇軾有這樣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受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無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探索過程。讓我們進行一次穿越之旅,共同穿越到古代,一起來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認識地球的真實形狀!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教師:古代由于活動范圍很狹小,人類往往憑自己的直覺來認識世界。展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的圖片。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觀看課件,分組探究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總結:人們是從觀察到猜想再到實證認識地球形狀的。古人認識地球形狀經歷了下列過程: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衛星探測。 (1)“蓋天說”:主要觀點“天圓地方”。 (2)“渾天說”:“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3)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繞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經過了哪些大洋和大洲 學生:在地圖指出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說出經過的大洋和大洲。 教師:講述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結束了人們關于地平、地方與地圓的爭論。首次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4)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日常生活中證明地球是球體的現象 日常生活中海邊看船、登高望遠、月食等都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過渡:同學們知道地球有多大嗎 3.用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師:展示“地球基本數據”示意圖。同學們用哪些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學生: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6 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 378千米,極半徑6 357千米。 4.用類比的方法感受地球的大小 教師:(1)中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約相當于多少個中國 (2)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約相當于多少個400米跑道的總長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86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約是珠穆朗瑪峰的多少倍 學生:通過計算感受地球的大小。 通過小組探究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表達能力 通過使用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類比的方法感受地球的大小,培養學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四、學習任務三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從古到今,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不曾停止過,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下面我們來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進展和意義。 教師:根據資料,分三個大組梳理人類探索月球的過程、人類探索火星的過程、空間站建設的進展,總結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 1組:按照觀測月球→造訪月球→未來探月的思路描述。 (1)觀測月球: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使用望遠鏡觀測并繪制了首張月球地圖。 (2)造訪月球: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為登月第一人。美國、日本、印度、中國等國家先后發射了月球著陸器,展開各種科學研究。 (3)未來探月:3D打印月球基地。 2組: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類了解最多的行星。1997年,火星探路者任務一美國“旅居者”號登陸火星。截至2021年5月15日,已經有包括“天問一號”在內的10枚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它們對火星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并向地球發回了大量數據。 3組: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當時最大的載人空間站。至2011年基本建成。該空間站有美國等16個國家參加。中國空間站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啟動實施,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已于2022年全面建成。 總結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對生命科學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社會化進程;開拓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空間產業;豐富的宇宙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空間和條件;利用宇宙空間環境收集信息。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總結中國探索太空的偉大成就,在小組內展示,組內選出代表全班展示。 通過閱讀圖文資料,了解人類探月、火星探測、建空間站的進展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學生: 1.載人航天: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批準實施;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翟志剛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在軌出艙任務;2022年,神舟十四號飛船乘組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目前,在實施空間站應用與發展任務的同時,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也已啟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2.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空間站工程,又稱“天宮計劃”,是我國的空間站研發建造計劃,屬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啟動實施,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3.探月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我國已圓滿完成5次月球探測任務。 4.火星探測:2016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獲批準立項。2020年,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表面。 教師:自讀教材第37頁圖2-35“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布”,說出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的位置和特點。 學生:(1)酒泉發射基地:位于甘肅省,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2)西昌發射基地:位于四川省,中國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 (3)太原發射基地:位于山西省,擔負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 (4)文昌發射基地:位于海南省,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 通過資料收集、小組探究、補充展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
五、學習任務四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需要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要把握它的全貌很難,也過于抽象,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會說用地球儀)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儀,通過模型再去了解地球的全貌就非常形象,也方便了許多。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制作的地球儀,與老師一起認識地球儀的基本結構。 學生:觀察自己制作的地球儀,注意下列問題,并調整。 (1)地軸是傾斜的,傾斜的鐵絲與水平面的夾角大約是66.5°。 (2)地球儀是能夠圍繞地軸自由旋轉的,底座要穩固。 (3)有南極和北極、赤道、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虛線)、南極圈和北極圈(虛線)。 通過制作地球模型,使學生了解地球儀的基本結構,初步認識
(4)有本初子午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教師: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而制作地球儀時為什么將它做成規則球體 學生: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點兒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是十分微小的。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制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么赤道半徑僅比極半徑長約3毫米,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制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地球儀做成規則的球體。 教師:地球儀與地球相比,有哪些特點 學生:小組內討論,展示,最后全班展示。 1組:地球儀是規則球體,地球是不規則球體。 2組: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3組:地球儀上有地軸、經線和緯線,地球上沒有。 教師:地球儀有哪些作用呢 學生:思考、回答、補充。 總結:借助地球儀,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直觀演示地球自轉與公轉、晝夜長短變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現象。 赤道、兩極等重要的點和線,培養了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核心素養。
六、過程性評價
隨堂練習
七、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4個方面的內容: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狀與大小;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和意義;地球儀是人們制作的地球模型,借助地球儀可以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
八、布置作業
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
九、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緯線與緯度 經線與經度 經緯網
設計說明
本節課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內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化整為零,層層深入,破解難點,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
學習目標
1.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綜合思維)
3.運用地球儀,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低、中、高緯度的依據。(綜合思維)
4.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度和緯度。(綜合思維)
重點難點
重點:1.經緯線的特點。
2.經緯度的劃分,低、中、高緯度的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
3.經緯網地圖上位置的確定和方向的判別。
難點:1.東、西半球的劃分。
2.在不同形式的經緯網地圖上確定位置和判別方向。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教授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
二、學習任務一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同學們猜個謎語。橫橫豎豎織張網,全面包在地圖上。一橫一豎定位置,你在哪里我知道。 學生:經緯網。   用謎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緯線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上節課制作的地球儀,結合課件,自主學習,完成下表。 學生: 項目緯線概念在地球儀表面,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緯線(圈)形狀緯線自成圓圈長度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指示方向指示東西方向位置關系緯線相互平行
  教師:從某點出發,沿緯線圈一直向東或向西走,最后能回到原點嗎 學生:能回到原點。因為東西方向是沒有盡頭的。 2.緯度 過渡:在地球儀上,能劃分多少條緯線 學生:無數條。 教師: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這就是緯度。展示緯度劃分的圖片,提出問題,小組內討論回答問題。 (1)觀察地球儀上最大的緯線圈,讀出其緯度,讀出兩極點的緯度。 (2)觀察赤道到北極點之間的緯度數值變化,說出變化規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赤道以南的緯度的變化規律。 (3)觀察赤道以北、以南的半球范圍。 學生:(1)最大緯線圈是赤道,赤道的緯度是0°,北極和南極分別是90°N和90°S。 (2)由赤道向北,北緯的度數變大,最大到90°N。從赤道向南,南緯的度數變大,最大到90°S。 (3)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點撥:赤道的緯度為0°,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稱為北緯和南緯,分別用“N”和“S”表示。 教師:對照圖片在自己制作的地球儀上找出幾條特殊的緯線,并標注度數。(按照先極點、極圈、回歸線、赤道的順序。) 學生:自主學習低、中、高緯度范圍。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緯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地區度數的變化,總結緯度的變化規律。 觀察南、北半球的范圍,了解南、北半球的劃分。
三、學習任務二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經線 教師:同學們利用自己制作的地球儀,結合課件,自主學習,完成下表。 學生: 項目經線概念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形狀經線是半圓長度長度相等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位置關系經線相交于南、北兩極
教師:從某點出發,沿經線圈一直向南或向北走,最后能回到原點嗎 學生:不能回到原點。因為南北方向是有盡頭的,如果一直向南走,方向不變,最后只能到達南極點;如果一直向北走,方向不變,最后只能到達北極點。在南極點,所有方向都是北方;在北極點,所有方向都是南方。 2.經度 過渡:在地球儀上,能劃分多少條經線 學生:無數條。 教師:為了區別每一條經線,分別給它們標定了度數,這就是經度。展示經度劃分的圖片,閱讀材料,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經線,從不同角度理解經線的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等特點。
教師:0°經線的來歷。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始線,即0°經線,或稱本初子午線。 (1)找出0°經線,觀察由此向東、向西各劃分多少度。 (2)觀察從本初子午線向東的經度變化特點,說出變化規律;從本初子午線向西的經度變化特點,說出變化規律。 點撥:本初子午線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分別用“E”和“W”表示。0°經線和180°經線各有一條,后面不用標注“E”或“W”。 學生:(1)經度向東、向西各劃分180°。從本初子午線向東,東經度數變大,最大到180°;從本初子午線向西,西經度數變大,最大到180°。 這兩條經線都是東、西經度的分界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180°經線以東為西經,以西為東經。 教師:經線是半圓,要組成一個經線圈,需要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的兩條經線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 學生:經度之和為180°。 補充:除了0°和180°外,東西經相反。 教師: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東、西半球是怎樣劃分的呢 用了哪個經線圈呢 學生: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教師:為什么不用0°和180°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呢 學生:為了避免把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用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穿過的。20°W穿過大西洋,160°E穿過太平洋。   通過觀察地球儀上的經度,總結分布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思維核心素養。 通過觀察地球儀,分析東、西半球劃分圖示,東半球:20°W→0°→160°;西半球:160°E→180°→20°W。
四、學生任務三
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經緯網定位 過渡: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1月23日2時9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經線與緯線相互交織,就形成了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教師:出示方格狀(帶有0°經緯線)經緯網圖。 在方格狀經緯網圖中,哪些是經線 哪些是緯線 怎樣確定圖中四個地點的位置 教師:經過C點的緯度是20°,且位于赤道以南,是20°S;經過C點的經度是40°,且位于本初子午線以西,是40°W。這樣C點的位置就確定了,為(20°S,40°W)。請同學們寫出其余三點的經緯度。 學生:A(40°N,40°W),B(40°N,40°E),D(20°S,40°E)。 教師:出示無0°經緯線的經緯網圖,寫出圖中①③④三點的經緯度。 學生:①(40°N,100°E), ③(20°N,90°E), ④(20°N,110°E)。 2.經緯網定向 教師:在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只有一個南北方向。圖中,如A點在C點的正北方向。在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只有一個東西方向。圖中,A點在B點的正西方向。請同學們判斷A點位于D點的什么方向。 學生判斷:A點在D點的西北方向。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將“一橫一縱定位一點”遷移到經緯網圖中“一緯一經定一點”,培養學生綜合思維核心素養。
五、過程性評價
隨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經緯線的特點、經緯度的劃分、半球劃分、經緯網地位和定向。
七、布置作業
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
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璧山县| 大丰市| 瑞丽市| 疏附县| 台前县| 龙门县| 青阳县| 鄢陵县| 商水县| 来凤县| 岐山县| 连州市| 永嘉县| 会东县| 长汀县| 新疆| 台山市| 汉寿县| 定襄县| 珲春市| 壤塘县| 香港 | 乐业县| 色达县| 阿瓦提县| 漳浦县| 略阳县| 玉门市| 嘉鱼县| 成武县| 中山市| 招远市| 贵港市| 长宁县| 明光市| 山西省| 郯城县| 平塘县| 甘孜|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