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居民與文化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基礎性作業】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總數突破了80億。讀圖,完成1-2題。1.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經歷的時間變化特點為( )A.從10億到20億用時最短,增長速度快B.從30億到50億用了20年,增長速度慢C.從50億到70億,每增長10億用時相同D.從70億到80億比從60億到70億用時長2.聯合國人口司曾預測,到本世紀80年代,全球人口將達到約104億的峰值,并保持到2100年。世界人口總數接近峰值,由此可能導致的現象有( )A.就業更加輕松B.人均占有面積大C.國防兵力不足D.資源消耗過多讀2022年底世界人口前十名國家人口數量及增長率折線圖,完成3-5題。3.人口數量最多和增長率最高的國家分別是( )A.中國 俄羅斯B.中國 尼日利亞C.印度 墨西哥D.印度 巴西4.俄羅斯可能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就業困難 B.住房擁擠C.兵力不足 D.饑餓貧困5.影響一個地區人口增長的社會因素有( )①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③人口政策的影響 ④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表為聯合國預測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趨勢(萬人/年)。據此完成6-7問題。6.表中反映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 )A.從北半球向南半球B.從人口密集區向人口稀疏區C.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D.從氣候寒冷國家向氣候溫暖國家7.表中遷入國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經濟因素C.自然因素 D.社會文化因素8.世界夜間燈光影像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城市發展水平的高低。夜晚燈光明亮程度與人口、城市的關系是( )①燈光越亮表示人口增長速度越快②燈光越亮表示人口、城市分布越稠密③燈光越亮表示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越高④燈光越亮表示農業發展水平越高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9.人種的形成與地理環境關系密切,如北歐的白種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較長,是長期適應下列哪種自然環境的結果( )A.濕熱 B.高寒缺氧C.炎熱干燥 D.寒冷【拓展性作業】10.“人類擇良而棲”,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擬探究“人口分布影響因素”。閱讀圖文材料,完成探究過程。(1)左右兩圖中表示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2)請簡單解釋右圖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是 。(3)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1.C 2.D 3.B 4.C 5.A 6.C 7.B 8.A 9.D10.(1)河流;地形(2)海拔0-200米多為平原,地形平坦適宜人類開展生產生活(3)氣候過于濕熱第二節 城鎮與鄉村唐代詩人杜甫的《水檻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描寫了城市與鄉村不同的場景。讀古代城市與鄉村景觀圖,完成1-3題。古代城市 古代鄉村1.關于詩中“此地”的聚落類型與特征說法正確的是( )A.城鎮房屋矮,經濟發達B.鄉村房屋矮,發展農業C.城鎮房屋高,且密集D.鄉村房屋高,人口較少2.關于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鄉村聚落的規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小B.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服務業,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C.鄉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的密集D.鄉村聚落的出現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3.若該地聚落由“此地兩三家”演變為“城中十萬戶”,其聚落景觀的變化不包括( )A.雞鳴犬吠,炊煙裊裊 B.農田減少,商戶林立C.學堂變多,車水馬龍 D.房屋變高,人口增加讀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演變過程示意圖,完成4-5題。4.影響該聚落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資源 B.人口 C.氣候 D.河流5.有關該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用地規模不斷變大B.人口數量越來越多C.聚落僅沿河流擴展D.公路運輸越來越發達宏村(左圖)位于安徽省黟縣宏村鎮,與其省級行政中心合肥市廬陽區(右圖)的建筑截然不同。讀圖,完成6-7題。6.與合肥市廬陽區相比,宏村( )A.人口比較稠密B.基礎設施更完善C.建筑密度比較大D.對自然環境改變少7.2000年,以宏村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地政府注重古村落保護的原因是( )A.古村落是旅游資源,能帶來環境效益B.古村落記錄了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C.古村落的保護能更方便當地居民生活D.古村落里有很多古董、文物,價值很高【參考答案】1.B 2.A 3.A 4.D 5.C 6.D 7.B第三節 多樣的文化【基礎性作業】1.下列關于文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同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狀況,如有人稱東亞文化為“稻米文化”③文化與人文環境息息相關,與自然環境無關④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孔子學院,是中國向世界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機構。目前,我國在其他多個國家設立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有關漢語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不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B.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減小C.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的語言D.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3.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A.歐洲B.非洲C.亞洲D.美洲風雨橋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區,整體由橋、塔、亭組成,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如下圖所示。據此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4-5題。4.風雨橋橋頂蓋瓦、兩側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別為( )A.利于避雨、便于通風B.利于遮陽、便于觀察C.更加美觀、便于欣賞D.更加堅固、便于防守5.風雨橋優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吸引大量游人前來參觀,當地政府的下列舉措合理的是( )A.加固橋梁,橋面通車B.橋頭建設宣傳牌,介紹橋的歷史和工藝C.橋面兩側出租,發展經濟D.周圍建高樓,便于眺望風雨橋意大利“五漁村”是五個懸崖邊上的村鎮的統稱。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村鎮依山而建,背倚青山,面朝大海,山坡梯田里的主要植物有葡萄、檸檬和橄欖樹。讀圖文資料,完成6-7題。6.若想體驗“五漁村”陽光下悠閑的海邊生活,應該選擇旅游的季節最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在“五漁村”可以品嘗到的傳統美食可能有( )①葡萄酒 ②菠蘿汁③海鮮面 ④烤全羊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福建土樓的建筑原料取自當地的黏質紅壤,在夯筑時,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墻骨”,再給外墻涂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讀福建土樓景觀和當地氣候資料圖,完成8-11題。8.關于圖中民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終年寒冷,民居墻厚窗小B.夏季多雨,民居屋頂坡度大C.受河流影響,聚落呈條帶狀D.受地形影響,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9.土樓的屋檐一般超出外墻3米左右,主要是為了( )A.抵御外敵侵入,保護居民安全B.減輕雨水對墻體的沖刷C.追求建筑形態美觀D.減少地震對墻體的損害10.圖中傳統民居建筑體現( )A.人類對環境的利用和適應B.地域文化內向含蓄的特點C.地域文化的創新和發展D.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擴散11.為實現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該地最適( )A.發展特色旅游業B.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C.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業D.大力發展房地產行業【拓展性作業】12.作為小外交官,肩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中華文化,溯源文化之根,繪制圖表或思維導圖。可參考江南水鄉文化與泉州茶文化。【參考答案】1.A 2.D 3.C 4.A 5.B 6.B 7.B 8.B 9.B 10.A 11.A12.【參考示例】單元作業設計讀世界人口數量與人口年增長率圖回答1-3題。1.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總趨勢是 ( )A.持續減少 B.穩定不變C.不斷增長 D.開始減少2.世界人口年增長率 ( )A.1960年最低 B.1980年最高C.2000年出現負增長 D.整體呈下降趨勢3.全球人口數量突破 80億大關,表明( )A.世界各國人口都在快速增長B.資源消耗量會進一步加大C.全球人口增長率會越來越快D.勞動力短缺現象將不復存在下圖為某城鎮25年間發展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4-5題。4.圖中可直接觀察到的城市發展現象是( )A.城鎮人口不斷增加B.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加C城鎮用地規模不斷擴大D.城鎮工業生產和商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5.該地區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是( )A.城郊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B.城鎮道路建設受到限制C.城鎮人口增長速度緩慢D.地區經濟發展趨勢變緩“握手樓”是形容兩幢樓房距離過近,相鄰兩棟樓的同層住戶,甚至打開窗戶便可以握手。在廣西南寧,出現了許多這樣的樓房。讀圖,回答6-7題。6.“握手樓”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鎮人口的增加,導致用地緊張B.城鎮對建筑通風、采光的要求不高C.鄉村需要形成特色景觀,吸引參觀D.鄉村服務設施完善,增進鄰里交流7.解決此現象的根本措施是( )A.發展城鎮經濟,改善交通條件B.增加社會投資,擴大居民就業C.控制人口規模,合理規劃城鎮D.發展城郊新村,拆遷特色村落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北京舉辦,招募了近4萬名志愿者。冬奧會會徽以“冬”字作為設計主體框架,名為“冬夢”。請完成8-9題。8.會徽“冬夢”可以體現中華文化中的( )A.漢字 B.服飾 C.飲食 D.交通方式9.冬奧會志愿者要能使用漢語或某外語進行交流,“某外語”最可能是( )A.俄語 B.英語 C.德語 D.法語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非常廣泛,湘西民居吊腳樓是中國建筑藝術瑰寶。讀圖,完成10-12題。10.湘西多采用吊腳樓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A.依河而建,便于運輸B.制造空間,利于采光C.遠離地面,防寒保暖D.地形崎嶇,開挖地基不易11.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稱,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當地多雨潮濕,食辣可祛風濕B.當地高溫,重油重辣便于保存C.當地水土缺鹽,以辣代鹽D.當地原產且盛產辣椒,原料豐富12.對于吊腳樓這一類具有特色的傳統民居或歷史性建筑,我們應該( )A.任其自然發展B.應該大力保護C.拆除后建設現代化的高樓D.全部拆除再照原樣重建1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資料一:四大文明古國分別發源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資料二:環境溫度對人體的影響統計表和人口分布與海拔關系統計圖。生命障礙 不利高溫 高溫>49 ℃ >29 ℃ >24 ℃舒適 低溫 不利低溫21 ℃~23 ℃ <18 ℃ <10 ℃(1)資料一中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體現了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2)根據統計表可知,地球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 (熱帶/溫帶/寒帶),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 (地形類型)地區。(3)四大文明古國給人類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請分別說出一項中國和埃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 、 。(4)除自然環境外,社會經濟因素也會影響人口的分布,請任舉一例 。14.讀下面三幅圖,回答下列問題。甲 乙丙(1)甲圖反映了 聚落的特點,圖乙反映了 聚落的特點。(2)丙圖中A、B、C三處聚落的選址從交通因素分析,共同點是 。(3)A、B、C三處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丙圖中C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如果在C處建立一家造紙廠是否合理 為什么 【參考答案】1.C【設計意圖】本題運用人口數據資料,描述世界人口變化特點,培養地理信息獲取能力,提升地理實踐力。2.D【設計意圖】本題利用人口增長率表示人口數量變化,培養地理信息分析與解讀,提升地理實踐力。3.B【設計意圖】本題說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社會問題,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4.C【設計意圖】本題結合圖文資料,說明城市發展變化,培養綜合思維。5.A【設計意圖】本題結合圖文資料,辯證的看待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變化,培養綜合思維,樹立人地協調觀。6.A【設計意圖】本題考查辨析鄉村和城鎮的景觀特點,培養區域認知。7.C【設計意圖】本題考查鄉村和城鎮的變化及發展,提出解決措施,培養地理實踐力。8.A【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家國文化的認識,解讀祖國文化宣傳,培養地理實踐力9.B【設計意圖】認識世界語言的使用情況,解決實際交流問題,培養地理實踐力。10.D【設計意圖】本題解讀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觀。11.A【設計意圖】本題解讀飲食習慣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探索地域文化形成,樹立人地協調觀。12.B【設計意圖】本題探討如何保護特色城鄉景觀。樹立人地協調觀。13.(1)河流【設計意圖】本題結合資料歸納人口分布稠密地區的共性特征,樹立人地協調觀。(2)溫帶;平原【設計意圖】本題要求找出人口分布稠密地區,根據地理環境簡要說明原因,樹立人地協調觀。(3)長城;金字塔【設計意圖】本題感知文化的地域差異,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培養區域認知。(4)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稠密【設計意圖】本題結合材料思考影響人口分布的人文原因,培養綜合思維。14.(1)鄉村;城市【設計意圖】分辨城鄉景觀特征,培養區域認知。(2)臨近河流,交通便利【設計意圖】分析聚落分布形態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綜合思維。(3)B位于河流交匯處,四通八達,有利于人口聚集與擴建【設計意圖】認識人地協調下的城鄉發展,樹立人地協調觀。(4)不合理,造紙廠工業廢水排放會污染下游B地水源【設計意圖】結合資料因地制宜為城鄉發展獻計獻策,培養地理實踐力。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