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9.2 把握適度原則【課標要求】理解質量互變規(guī)律,把握適度原則。【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度"的含義,理解適度的含義,理解適度原則的含義。難點:領會遵循適度原則的要求,理解遵循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意義。【活動學習】自主學習一:基礎自學(對照課本,理出本課必備知識,圈畫課本知識點,并寫出疑難點,用時10分鐘)1.度的含義:2.度的意義:3.關節(jié)點的含義:4.區(qū)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5.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6 .掌握適度原則7.度、關節(jié)點、適度的聯(lián)系:自主學習二:構建體系(結合課本,以框題為起點,嘗試完成本課體系知識,用時5分鐘)活動一:適度的含義(寫在橫線上,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3分鐘)情景一:在佛教《百句譬喻經》中有 “愚人吃鹽”的故事:從前有個愚人,到別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無味。主人知道后,給他加了一點鹽,他吃了后便覺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為有鹽,加了那么一點點鹽就那么好吃,多加一點豈不更好吃了嗎?于是,他就大吃起鹽來,其結果是變澀了。思考: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情景二:《論語·先進》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說說你對“過猶不及”的理解,并舉例說明歸納總結一:活動二:掌握適度原則(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5分鐘)當人們面臨的壓力過小時,會覺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動機很小,工作績效很低;隨著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人們受到激發(fā),績效會得到提高;在壓力達到最佳點之前,工作壓力越大,績效越高;而當工作壓力超過最佳點后,隨著壓力增加,人們會面臨過壓、急躁、焦慮、崩潰的狀態(tài),壓力越大,績效越低。結合下圖談談我們高中生應該如何做好壓力管理?歸納總結二:活動三:主觀題訓練(獨立思考3分鐘,按照“一審設問---二審材料---三組答案”的做題步驟完成,調動所學知識,寫出主干句,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6分鐘)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里記:“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小滿”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麥飽滿程度。時至小滿節(jié)氣,冬小麥經過冬春兩季的積累,也開始灌漿飽滿,鼓起圓滾滾的小肚,但距離完全成熟尚有一段時日,所以是小滿。在這種剛剛好的狀態(tài)里,因為還有空間和余地,就有一種“不曾停下”的意味。作物還在不停地生長,不停地精進。小滿之后麥粒真正達到成熟的狀態(tài),但古人卻不把那時的節(jié)氣叫“大滿”,而是“芒種”。在得到小滿之后,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深知月盈則虧,花盛則謝,與其如此,不妨轉身,心愿未來,播種下一季的希望——心懷小滿足,也要知不足。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理解質量互變”的知識,分析古人知“小滿”、識“芒種”的智慧。活動四:當堂練習(完成小題用時6分鐘,組內交流展示2分鐘,并由組長選派一人寫出本組的答案)1.一項針對22歲以下接受過CT檢查人群的研究表明,兒童CT檢查增加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風險,研究者提醒兒科醫(yī)生審慎考慮CT檢查。有人據此得出了“做CT會使患癌風險增加”的結論。實際上,只要輻射劑量不超標,就不會給健康帶來風險。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積極促成事物質變②控制好事物變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質③通過不完全歸納推理得出的結論具有或然性④思維抽象對事物的認識總是零散的、片面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圖表示的是壓力與績效的關系。根據下圖中壓力與績效的關系,我們要( )①堅持“得中”而處之的思維②采取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③保持適度工作壓力,提高工作績效④注重壓力的積累,推動績效的發(fā)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花生是一種常見的堅果,被廣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飪中。它富含營養(yǎng),包括蛋白質、脂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適量食用花生有助于維持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然而,過度食用花生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給我們的警示是( )①要注意質變的節(jié)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fā)生 ②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③事物喪失自身量的規(guī)定性就會變成他物 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事物變化的度的范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非酶促糖化反應,就是不經過酶的作用,過量糖分直接與蛋白質結合生成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反應。很多人不想產生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就直接戒糖,但抗糖不等于戒糖。糖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yǎng),一刀切地不攝入任何糖分,會減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健康問題。這啟示我們( )①要注意把握分寸,使事物的量保持不變 ②若超出事物臨界點,質與量的統(tǒng)一體就會瓦解③若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必然向著其對立面轉化 ④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成事物發(fā)生質的變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中醫(yī)強調“度”,做事不偏不倚不為病。《黃帝內經》云,“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并稱為“五勞所傷”。這體現(xiàn)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統(tǒng)一、相持、平衡的狀態(tài)被打破就會發(fā)生質變 ②要積極為事物的質變創(chuàng)造條件③量變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④要控制量變,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轉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活動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問題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堅持適度原則,不犯極端化的錯誤。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過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專業(yè)消毒能有效阻隔病毒,但過度消毒會破壞環(huán)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降雨量過少會導致干旱,降雨量過多又可能引發(fā)洪澇災害。活動二:(1)防止過猶不及。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錯誤。(2)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fā)展到最佳的狀態(tài); 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fā)展到最佳的狀態(tài)。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3)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①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fā)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②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tài)。活動三:事物質與量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度”中,這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好“分寸”, “得中”而處之,避免極端化的錯誤。古人知“小滿”既不忽視成熟前的量變積累,又不忘記為追 求美好生活接續(xù)奮斗,彰顯了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這要求我們,以統(tǒng)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xù)性與間斷性的關系。古人識“芒 種”,不滿足于“大滿”,心愿未來,體現(xiàn)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活動四:1.C【詳解】①:材料強調的是要控制量變,而不是積極促成質變,①錯誤。②③:有人根據一項針對22歲以下接受過CT檢查人群的研究得出了“做CT會使患癌風險增加”的結論,實際上只要輻射劑量不超標,就不會給健康帶來風險,說明控制好事物變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質,通過不完全歸納推理得出的結論具有或然性,②③正確。④:思維抽象對事物的認識是零散的、片面的,但材料強調的是要控制量變,④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C。2.A【詳解】①③:題干表明保持適度的壓力可以實現(xiàn)高效工作,進行壓力管理,提高工作績效需要堅持適度原則,堅持“得中”而處之的思維,提高工作績效,①③符合題意。②: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它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表現(xiàn)形式,②錯誤。④:由于壓力與績效是一種由低效到高效再到低效的倒U關系,所以人們要控制量變,防止發(fā)生不利的質變,“注重壓力的積累,推動績效的發(fā)展”的表述不符合題目要求,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3.B【詳解】①④:適量食用花生有助于維持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然而,過度食用花生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啟示我們堅持適度原則,把握事物變化的度的范圍,注意質變的節(jié)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fā)生,①④符合題意。②: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不一定是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②不選。③:事物喪失自身質的規(guī)定性就會變成他物,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4.C【詳解】①: “一刀切地不攝入任何糖分,會減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健康問題”這啟示我們要注意把握分寸,堅持適度,并不是說要使事物的量保持不變,①不選。②③:“一刀切地不攝入任何糖分,會減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健康問題”這啟示我們:事物質與量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度”中,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guī)定,而若超出事物臨界點,質與量的統(tǒng)一體就會瓦解,若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必然向著其對立面轉化,②③符合題意。④: 是否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促成事物的質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且題干強調我們要把握適度原則,并不是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④不選。故本題選C。5.D【詳解】①:選項說法太絕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改變,事物的統(tǒng)一、相持、平衡的狀態(tài)被打破不一定就會發(fā)生質變,①錯誤。②:材料沒體現(xiàn)通過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事物質變,②排除。③④:材料強調,過度的視、臥、坐、立、行,超出了人體的正常調節(jié)和耐受范圍,久而久之亦會損傷人體,可見,這體現(xiàn)了量變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要控制量變,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轉變,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