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第三章 微生物作業設計(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第三章 微生物作業設計(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布
本節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
1. 在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實驗中,培養基上細菌(①)和真菌(②)生長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第1題圖)
A.圖中①就是一個細菌細胞
B.圖中②為某種真菌的集合體
C.圖中①的表面成絨毛狀或絮狀
D.圖中②表面光滑黏稠,一般無顏色
2.生物興趣小組的兩位同學在探究“洗手能否減少手上細菌數量”時各自的實驗設計方案如圖甲和乙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第2題圖)
A.乙實驗方案比甲實驗方案更合理
B.手指涂按培養基之前,培養基必須進行高溫處理
C.“手指往培養基輕輕按一下”的操作相當于接種
D.“手指往培養基輕輕按一下”后,培養基應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
【拓展性作業】
3.你在探究過程中發現了什么新問題?或者關于細菌、真菌,你還有哪些問題?例如:
(1)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是如何生存的?你可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寫作科普短文。
(2)利用教師提供的培養基,課后探究清水洗手、肥皂洗手前后細菌真菌的種類數量情況,完成一個實驗報告,并進行展示。
參考答案
1.【答案】B
【考查目標】細菌和真菌的菌落特點,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提升科學思維的培養。
2.【答案】D
【考查目標】設計實驗檢測環境中的微生物,通過對實驗的掌握,培養血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3.【評價要點】
(1)從科普短文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多角度進行評價,優秀作業可進行展示。
(2)能夠參照課堂所學開展探究實驗的合理設計并認真實施,教師盡可能提供培養環境和材料支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并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擴展和融合,進一步認同并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
第二節 細菌
本節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
1.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假設人的手上原有1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1小時分裂2次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5小時后人手上的細菌數大約是(  )
A. 500個 B. 5120個
C. 5130個 D. 10240個
2. 下列有關細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有細胞壁
B. 遺傳物質是DNA
C. 大多數細菌在生態系統中是分解者
D. 在不良環境條件下能形成孢子
3. 為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某小組的同學提出了下列四種方案,四種方案的共同點是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你認為哪一方案更能說明問題 (  )
A. 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
B. 甲組滅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
C. 將樹葉滅菌后再分組,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
D. 將樹葉滅菌后再分組,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后放在無菌條件下
【拓展性作業】
4.課前分組調查作業
備選小課題:細菌與疾病、抗生素與超級細菌、細菌與防腐、細菌與傳統發酵食品制作、細菌與環境能源、細菌與醫藥。制作成小報、PPT等形式,進行課上展示。
5.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細菌的結構模型,并標注各部分結構名稱。
參考答案
1.【答案】D
【設計意圖】有助學生體會“細菌分裂生殖速度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增殖到龐大的數量”,進而理解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
2.【答案】D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等內容的掌握情況。
3.【答案】D
【設計意圖】設計探究實驗,考察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對照原則和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的。
4.【評價要點】詳見教學過程設計中“小組匯報評價量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調查,更好的理解細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
5.【評價要點】模型的科學性,比如模型中各部分結構大小比例是否合適、是否缺漏部分結構;選材的巧妙和環保性;制作的精美程度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認識細菌的結構,培養科學思維。
第三節 真菌
本節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
1. 下列各組生物,都屬于真菌的一組是( )
A.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B.酵母菌、銀耳、黃曲霉
C.青霉菌、口蘑、紫菜
D.大腸桿菌、銀耳、猴頭菇
2. 發面過程中長需要添加酵母菌。下列關于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體
B.氣體交換要通過細胞膜進行
C.可通過出芽生殖產生新個體
D.可在葉綠體中合成有機物
3. 蘑菇和霉菌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 都屬于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大量菌絲構成
B. 體內不含有葉綠素,營養方式為異養
C. 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裸露的DNA
D. 均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4. 某同學發現家里有一個橘子發霉了,上面長滿了綠色的霉菌,她扔橘子時看到有很多青綠色粉末散落下來。這些粉末是霉菌的(  )
A.營養菌絲 B.氣生菌絲
C.孢子 D.芽孢
【拓展性作業】
5. 課前任務:分組調查作業
要求:制做成小報、PPT等形式,課堂上進行展示。
備選小課題:
(1)在超市、菜市場上調查當地食用菌的種類及銷售情況。
(2)調查食用菌種植基地的種植條件、影響食用菌生長的因素及產量情況。
(3)調查真菌引起動植物患病。
(4)調查真菌在醫藥方面的應用(抗生素、疫苗)。
(5)調查真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應用。
(6)調查真菌與發酵食品制作相關的技術原理及方法步驟。
6.課后拓展作業:(選做)
(1)嘗試制作孢子印。
制作方法:
①取一個新鮮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將菌蓋從菌柄上取下。
②把菌褶那面朝下放在紙上或玻璃板上,扣上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風吹散。(注意:紙張的顏色不要與孢子的顏色一致,否則很難觀察。如:口蘑的孢子呈褐色,香菇的孢子呈白色)
③第二天,拿開玻璃杯和菌蓋,看到紙上或玻璃板上留下與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狀孢子印。
(2)家庭養殖食用菌
利用現成的已接種好的“菌包”,在家中體驗食用菌的養殖,記錄養殖的環境條件、食用菌的生長過程,以小報或小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
參考答案
1.【答案】B
【設計意圖】考查區分生活中常見的真菌種類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答案】D
【設計意圖】考查根據酵母菌的結構特點,描述其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培養科學思維。
3.【答案】C
【設計意圖】考查根據霉菌和蘑菇的結構特點,描述它們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4.【答案】C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霉菌的結構特點的認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科學探究的素養。
5.【評價要點】詳見教學過程設計中“小組匯報評價量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調查,更好的理解細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
6.【評價要點】
制作 孢子印 優秀級 放射狀的孢子印清晰可見、完整。
合格級 孢子印大部分清晰可見、較完整。
菜鳥級 孢子印與紙張的顏色一致,看不清孢子印。
家庭 養殖 食用菌 優秀級 記錄養殖過程完整,蘑菇生長旺盛。
合格級 記錄過程較完整,蘑菇生長較好。
菜鳥級 沒有記錄過程,蘑菇沒有生長。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孢子印,進一步認識蘑菇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并了解不同種類的蘑菇孢子的顏色和排列形態的不同;通過養殖食用菌,了解食用菌的養殖過程和方法,進一步了解蘑菇生活所需要的條件,通過以上課后拓展作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0 / 41
第四節 病毒
本節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定位甲類傳染病。下列關于狂犬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個體微小,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
B. 具有細胞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 屬于動物病毒,宿主為人或者動物
D. 可以營寄生或腐生生活
【拓展性作業】
2.嘗試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以手工作品的形式制作病毒模型,也可重現病毒增殖的過程。
3.搜索資料并通過制作科普短片或科普小報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你的收獲。(以下角度三選一)
(1)了解病毒在基因工程、免疫工程以及園林藝術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國在預防動物病毒、植物病毒跨境傳播方面的相關政策及資料;
(3)了解病毒的跨物種傳播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參考答案
1.【答案】C
【設計意圖】考察病毒的結構、分類及營養類型
2.【評價要點】
(1)病毒模型的結構準確
(2)病毒繁殖過程模型的重現科學無誤
(3)作品設計美觀
【設計意圖】通過對于模型制作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病毒的結構以及病毒的繁殖過程的理解。
3.【評價要點】
(1)資料搜集符合作業要求
(2)作品無科學性錯誤
(3)作品設計美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資料收集,鍛煉學生的信息匯總能力,并且通過對于資料的分析,更好的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本章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
1.下列四種生物中,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且沒有成形細胞核的是(  )
(第1題圖)
A.霉菌 B.酵母菌 C.幽門螺旋桿菌 D.噬菌體
2. 小林同學在學習了細菌、真菌和病毒之后,想通過列表的形式,對細菌、真菌、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進行比較,請你幫他將表格填寫完整。
(第2題表)
類別 細菌 真菌 病毒
形態 球形、_______形、_______形 單細胞:如酵母菌呈_______形; 多細胞:霉菌、蘑菇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_______構成。 個體微小、形態多樣
結構 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________ 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線粒體、液泡、有成形的________ 由________外殼和內部的________構成
生殖方式 ________ 酵母菌:________、霉菌:________ ________
舉例 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等
3. 銀耳是一種常見食用真菌,我國是其人工栽培的發源地。早期以段木栽培為主,目前主要采用以棉籽殼、木屑等為培養料的袋式栽培。下列關于銀耳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銀耳細胞中有成形的細胞核
②從棉籽殼、木屑等培養料中吸收有機物
③栽培時還需要水分、溫度等適宜條件
④可以產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4.“波卡西堆肥法”是一種家庭廚余垃圾處理方法:將廚余垃圾與由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制成的活菌制劑混合,可發酵分解為液體肥料。下列關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酵母菌可以通過出芽產生新個體 B.乳酸菌通過復制產生新個體
C.它們將廚余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 D.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可以重新被植物利用
5. 炎熱夏天,食品極易腐敗變質。小明為探究食物腐敗的原因,進行了相關實驗:
(第5題圖)
①將澄清的肉湯分成等量的兩份,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試管中
②將直玻璃管和彎玻璃管分別插入兩個試管,并用脫脂棉封口(裝置如圖所示)
③對兩個裝置進行滅菌
④放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
(1)此實驗想驗證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操作會導致制作米酒失敗的是(  )
A. 將糯米浸泡一晝夜,淘洗干凈 B. 蒸熟的糯米放入清潔的容器中
C. 糯米與酒曲混合均勻,開蓋發酵 D. 將容器放置在溫暖的地方
7.許多傳統食品的制作都利用了發酵技術。如圖表示制作饅頭時,溫度對面團發酵時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第7題圖)
A.發面利用的菌種是酵母菌 B.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松軟
C.據圖可知,溫度越高發酵效果越好 D.除此以外,還可以用外觀、口感等指標評價發酵效果
8.某同學將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進行培養,結果如下圖所示,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
(第8題圖)
A. 可通過觀察菌落上菌絲的有無,區別細菌和霉菌
B. 配置的培養基中應含有有機物,以便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
C. 為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還應設置一個不在空氣中暴露的培養皿作為空白對照
D. 若從菌落中挑取一點細菌和霉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它們細胞的基本結構相同
9.下列食品制作過程中沒有應用發酵技術的是(  )
A. 泡菜 B. 米醋 C. 腐乳 D. 豆漿
10.醬油起源于我國周朝,是以大豆為原料、面粉為輔料,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制作醬油的工藝流程可概括如下:
(第10題圖)
(1)制作醬油的主要菌種是米曲霉,這是一種_____(填“細菌”或“真菌”)。發酵的原理是米曲霉能分解大豆的蛋白質。
(2)上述工藝流程中,在制曲前要先將蒸煮的大豆進行冷卻,原因是_____。制曲大約需要7天,7天后豆粒表面長滿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絨毛,在顯微鏡下觀察如下圖所示,這些絨毛是米曲霉的[B] _____。
(第10題圖)
(3)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提供適宜的_____條件促進微生物發酵;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80天。
(第10題圖)
(4)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還會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這樣會加速有機物的分解,_____(填“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_____菌分解產生乳酸,與其它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醬油的風味。
(5)無論是古法釀造還是現代工藝,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鹽分,可防止醬油________,以延長保存時間。
11.下列關于細菌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對健康有益
B.結核病、鼠疫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
C.細菌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于食品制作
D.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
12.下列關于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
A. 木耳、杏鮑菇、金針菇等是常見的食用菌
B.細菌真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會引起食物腐敗
C.在野外見到的蘑菇充分煮熟后都可以食用
D.細菌真菌可以分解動植物遺體遺物中的有機物
13.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說,錯誤的是( )
A. 流感病毒是一種動物病毒
B.植物不會感染病毒病
C.噬菌體可以用于治療超級細菌感染
D.病毒也可用于基因工程相關研究
【拓展性作業】
14.選擇下列任務,嘗試制作一種發酵食品,并填寫下列任務單。
(1)嘗試制作酸奶;
(2)制作饅頭、面包、花卷等發酵食品
(3)嘗試以葡萄為原料釀制葡萄酒或以糯米為原料制作米酒
(第14題表)
發酵食品制作任務單
我選擇制作____________(填寫發酵食品名稱) 一、原理表述: 1.制作此發酵食品是利用_________菌進行發酵的結果。 2.發酵過程中提供的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制作過程與方法(請通過文字或流程圖+照片的形式呈現制作過程)
三、自我評價(活動總結或感受)
四、他人評價(家長或同學評價)
【探究性作業】
探究某種條件(如溫度、水分、菌種、發酵時間等)對食品發酵效果的影響。并填寫下列任務單。(選做)
(第15題表)
探究發酵條件任務單
提出問題:我選擇探究____________(填寫溫度、水分、菌種、發酵時間等)對__________(填寫食品名稱)發酵效果的影響。 做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計劃:(請通過文字或示意圖的形式呈現實驗計劃) 實施計劃:(請通過照片的形式呈現實驗過程) 五、記錄結果:(選擇合適的指標體現發酵效果,通過圖表或文字呈現實驗結果) 六、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C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辨認常見微生物所屬類群,并能正確描述:“細菌無成形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屬于真核生物;病毒無細胞結構”。
【答案】
(第2題答案)
類別 細菌 真菌 病毒
形態 球形、桿形、螺旋形形 單細胞:如酵母菌呈卵圓形; 多細胞:霉菌、蘑菇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 個體微小、形態多樣
結構 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線粒體、液泡、有成形的細胞核 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酵母菌:出芽生殖為主 霉菌:孢子生殖 復制
舉例 大腸桿菌、乳酸菌等 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 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等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能正確描述細菌、真菌、病毒的形態和結構特征,根據它們的結構特點,理解它們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并能夠依據它們的特征,進行簡單的分類。
3.【答案】D
【設計意圖】具體情境中考查學生提煉題干信息的能力,并考查學生對真菌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的掌握。
4.【答案】B
【設計意圖】以堆肥為情境,考查學生對酵母菌、乳酸菌等參與堆肥的微生物的異養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分解產物對植物生理活動影響的理解。并同步考查學生對二者的歸類和繁殖方式的掌握。
5.【答案】
(1)使食物腐敗的是來自外界的微生物。(2)排除肉湯中原有微生物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設計意圖】參考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背景,考查學生對探究實驗嘗試作出假設,以及對探究設計原則的把握。
6.【答案】C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在制作發酵食品的實踐項目中,能夠明確每一步驟操作背后的原理,能夠發現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
7.【答案】C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在制作發酵食品的實踐項目中,能夠明確發酵利用的菌種和對應的發酵原理,并能夠準確把握發酵條件和發酵效果評價標準,還能說出背后的原因。
8.【答案】D
【設計意圖】結合觀察菌落和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綜合考查學生是否明確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條件;能正確區分細菌、真菌菌落特征;是否能準確把握探究對照原則;是否能對細菌、真菌的顯微結構的本質區別加以區分。
9.【答案】D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明確發酵的概念,是否能區分哪些是發酵食品。
10.【答案】(1)真菌 (2)防止高溫殺死接種的米曲霉 (直立)菌絲(3)溫度(4)縮短 乳酸 (5)腐敗(變質)
【設計意圖】結合真實情境——“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發酵食品醬油”,綜合考查學生運用科學思維,遷移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知識,闡釋發酵過程的生命現象規律及背后的原理,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
11.【答案】C
【設計意圖】綜合考查細菌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認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12.【答案】C
【設計意圖】綜合考查細菌真菌的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13.【答案】B
【設計意圖】綜合考查病毒與其他生物的關系,認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14.【評價要點】
(第14題評價表)
維度 優秀級 合格級 菜鳥級
原理表述(20分) 能選擇適合的發酵菌種和發酵條件 選擇的發酵菌種和發酵條件有1處不合理 選擇的發酵菌種和發酵條件有2處及以上不合理
制作過程與方法 制作過程與方法(30分) 發酵過程環節完整,有科學合理的發酵裝置,發酵效果好 發酵過程環節基本完整,有發酵裝置能完成基本的發酵 發酵環節嚴重缺失,或不能成功完成發酵
報告呈現制作過程(20分) 圖文并茂,邏輯清晰 圖片有1處欠缺,邏輯基本清晰 缺少圖片,邏輯稍有混亂,或不能完成記錄
自我評價(20分) 有詳細的自我評價 有簡單的自我評價 沒有自我評價
他人評價(10分) 有詳細的他人評價 有簡單的他人評價 沒有他人評價
【設計意圖】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發酵食品。綜合運用生物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設計、制作裝置,不斷完善方案并實施,形成物化成果。
15.【評價要點】
(第15題評價表)
維度 內容 優秀級 合格級 菜鳥級
實驗設計的科學性 是否有對照組 有對照組且設置合理,能合理達成實驗目的 有對照組,基本能達成實驗目的 對照組設置不合理,不能達成實驗目的
是否控制了單一變量 實驗設計細節嚴格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實驗設計細節有1處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實驗設計細節有超出1處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實驗結果與結論 記錄結果 選擇合適的指標體現發酵效果,清晰呈現實驗結果 指標選擇和結果記錄有1處不合理或不清晰 指標選擇和結果記錄有2處以上不合理或不清晰
得出結論 能使用正確的生物學術語、無科學錯誤、語言流暢 有1處小錯誤、語言略有口語化 有2處以上不準確,或無法得出科學的結論
【設計意圖】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發酵食品。在制作發酵食品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對發酵條件進行探究,或對產物進行測定,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發現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并能運用恰當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尉犁县| 大余县| 靖江市| 贡觉县| 杭锦旗| 历史| 乐东| 南雄市| 三门县| 五家渠市| 志丹县| 林周县| 固镇县| 贵港市| 元氏县| 吴堡县| 盐池县| 洪泽县| 广丰县| 洛宁县| 谷城县| 南昌县| 东阳市| 肥乡县| 基隆市| 曲靖市| 定南县| 于田县| 厦门市| 南郑县| 新余市| 岚皋县| 沈阳市| 梓潼县| 岐山县| 宝兴县| 娄底市| 诸城市| 灯塔市|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