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章 動物的類群1 / 3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本節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1.把符合下列動物類群特征的選項填入括號內(多選)。刺胞動物( ) 扁形動物( )線蟲動物( ) 環節動物( )節肢動物( )有刺細胞 B.沒有肛門 C.身體呈輻射對稱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 E.大多數種類身體扁平F.身體細長,呈圓柱形 G.身體和附肢分節 H.有口有肛門 I有外骨骼 J體表有角質層2.雨后,蚯蚓往往會爬到地面上來,這是為什么?沒有來得及鉆回土里暴露在地上的蚯蚓為什么會很快死亡?【實踐性作業】3.圍繞無脊椎動物的特征,繪制思維導圖。4.根據課上老師和同學給的評價和建議,完善小組的介紹ppt,并利用錄屏軟件生成科普視頻,在最終的展覽中播出。參考答案1.【答案】刺胞動物(ABC)扁形動物(BE)線蟲動物(FHJ)環節動物(DH)節肢動物(HGI)【設計意圖】刺胞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線蟲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環節動物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了解了刺胞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的特點,但如果將所有特點混到一起學生很容易混淆,此題意在使學生明晰各類動物的區別。2.【答案】下雨后,土壤縫隙中充滿水,蚯蚓周圍的氧氣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進行呼吸。如果雨后蚯蚓沒有及時爬回土壤中,繼續留在地面上,時間一長可能會導致濕潤的體壁變得干燥,失去氣體交換的功能而導致窒息而死。【設計意圖】學生學習完本節內容后,已經對刺胞、扁形、線蟲、環節動物的代表性物種有所了解,也對其形態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列表比較,此題需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通過對課上知識的學習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本題考察的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對學科思維的要求較高,可以較為全面的考察學生的知識性學習成果,提升認知。3.【評價要點】根據評價量表進行打分(第3題表)評價內容 評分(每項10分)正確性:正確表達有關主題的多個概念及其關聯。完整性:盡可能全面反映主題的有關內容。簡潔性:選擇提煉關鍵詞而不使用長句子。結構性:結構清晰明了,中心主題下的各級副主題數量合理,講究層次的布局。形象性:盡量多使用相關的建議符號、小圖標。美觀性:文字工整、勻稱,使用多種色彩和形狀,作品整體視覺效果好。【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完無脊椎動物的內容之后會對各類動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但也因為動物類群繁多,各類動物的特點很容易記混,可以讓學生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自己梳理這部分知識,讓知識不僅是散點式地存留在學生的記憶中,而是以結構化、整體化的形式存留下來。4.【評價要點】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科普視頻內容的科學性、語言的流暢性、趣味性、創新性等進行評價。科學性強,語言優美流暢,內容生動有趣,能引人入勝,創新性強,能融入自己的觀點,素材選擇不落俗套的為A等級;科學性描述稍有欠妥,語言基本流暢,內容豐富創新性稍弱的為B等;存在一定的科學性錯誤,語言邏輯欠佳,內容冗長乏味,幾乎無創新,沒有自己觀點的為C等級。【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完無脊椎動物的內容之后會對各類動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想要模仿市區博物館或生物社團做很多動物保護和宣傳類的工作,制作小視頻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為己任,主動宣傳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物多樣性。第二節 脊椎動物本節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2020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對水質要求較高的水生魚類黑鰭鳈在懷柔、密云及少數中心城區均有分布,表明我市河流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效果。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第1題圖)A. 黑鰭鳈游泳的動力來自于軀干部和尾部B. 水質變壞會影響黑鰭鳈皮膚的呼吸功能C. 黑鰭鳈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D. 保護黑鰭鳈的根本措施是保護水環境2.在生長著許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養魚,經常可以看到魚在黎明時浮頭,甚至跳起。下面幾種猜測合理的是( )A. 魚喜歡陽光 B. 魚要在水面覓食C. 池水中含氧量較低 D. 池塘表面水溫較高3.爬行動物之所以成為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從生殖的角度分析,是因為爬行動物()A.體外受精,卵生 B.體外受精,胎生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內受精,胎生4.小李同學在北京動物園參觀兩棲爬行館時,發現青蛙、蠑螈等兩棲動物皮膚都很濕潤,而蜥蜴、龜等爬行動物的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青蛙的皮膚裸露,能夠分泌黏液,使皮膚保持濕潤B.蠑螈的皮膚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C.蜥蜴的體表有角質的鱗片,可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D.龜甲厚實堅硬,可以保溫,有助于維持恒定的體溫5.青頭潛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牙齒利于攝取和消化食物B. 骨骼輕,可增加飛行動力C. 氣囊可進行氣體交換D. 具有龍骨突,胸肌發達6.金雕以中大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其喙強大,末端有彎鉤,有利于捕食時撕咬獵物。下列表示金雕的喙的是( )(第6題圖)7.隨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2023年4月遷地保護的四頭江豚首次放歸長江,這將有助于改善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江豚通過胎生、哺乳的方式撫育后代B. 不像大多數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江豚的體毛退化C. 江豚生活在水中,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D. 江豚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8.完全用肺呼吸的動物具有的特征是( )A. 體內有脊柱,牙齒有分化B. 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的限制C. 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幼體D. 體溫恒定,都是恒溫的動物【實踐性作業】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近些年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中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請搜集一些與禁漁相關的資源保護政策,為這些政策做一個宣傳報吧!要求:A4紙,圖文并茂。10.收集并分析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密切關系的資料。要求:A4紙,圖文并茂。科學研究表明,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爬行動物非常繁盛,他們占據著那時的陸地、海洋和天空。在隨后的1億多年間,爬行動物都占有絕對優勢,因為人們稱那個時代為爬行動物的時代。后來,這些爬行動物大多數都滅絕了。人們對他們滅絕的原因有不同的推測,請你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及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寫一篇關于古代爬行動物滅絕原因分析的科普短文。(400字內)在動物進化歷程中,是有很多過渡類型的動物(即該動物具備早期類群的一些特征,又具備后出現類群的一些特點,是一種逐漸轉變過渡的生物)。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或在假期中參觀動物園、自然博物館等方式,找到1-2種你感興趣的過渡類型的脊椎動物,列舉出它的特征,并標識出該動物是哪兩類脊椎動物間的過渡類型。設計制作“獨特的鳥”或“神奇的哺乳動物”展覽海報。參考答案【答案】B【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題考查的是魚類適于水生生活的特點。黑鰭鳈屬于魚類,呼吸器官是鰓,故B錯誤。2.【答案】C【設計意圖】在熟悉魚類基本結構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常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生長在的池塘中的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能增加池塘中的氧氣,晚上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到了黎明時分就是池水中氧氣含量最少的時候,其中魚為了能呼吸到足夠的氧氣只有浮頭或跳出水面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了。所以在生長有較多植物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魚在黎明時浮頭甚至跳出水面的現象。因此,“魚浮頭或跳出水面”是因為池水中含氧量降低,為了從空氣中吸取氧氣,故選:C。3.【答案】C【設計意圖】考察爬行動物作為真正的陸生動物的生殖方面的特點。4.【答案】D【設計意圖】考察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結構特點。5.【答案】D【設計意圖】考查鳥類的主要特征。要求學生熟知鳥類的主要特征及其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鳥類有角質喙,沒有牙齒,A錯誤。鳥類的骨有的很薄,比較長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滿空氣,這樣的骨既可以減輕體重,又可以增強緊密性,利于飛翔生活,B錯誤。鳥的氣囊可以輔助肺呼吸但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鳥類的胸骨生有高聳的龍骨突,在其兩側生有非常發達的胸肌,能牽動兩翼完成飛翔動作,D正確。6.【答案】D【設計意圖】考查生物的結構特點與其生活相適應,解答的關鍵是理解掌握仔細分析金雕的主要特征及生活習性,就能總結出答案。金雕以中大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其喙強大,末端有彎鉤,有利于捕食時撕咬獵物,這些都與其捕捉活的動物相適應,故D選項所示的圖示屬于金雕的喙。7.【答案】C【設計意圖】考查哺乳動物的特點。江豚屬于哺乳動物,它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A正確;江豚體毛退化,B正確;江豚用肺呼吸,體溫恒定,體溫不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C錯誤;具有高度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D正確。8.【答案】B【設計意圖】考查了動物的分類、動物的主要特征。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完全用肺呼吸的動物包括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只有哺乳動物牙齒有分化,A不符合題意;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都是陸生脊椎動物,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B符合題意;只有哺乳動物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幼體,C不符合題意;只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體溫恒定,D不符合題意。9.【評價要點】科學性:宣傳報中無科學性錯誤。美觀性:宣傳報圖片與文字分布合理,干凈美觀。創新性:宣傳報中含有學生的獨創性的理念、口號或是圖片。【設計意圖】通過搜集禁漁相關政策,提升資料收集、信息篩選和創新表達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理解與傳播意識,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10.【評價要點】科學性:宣傳報中無科學性錯誤。美觀性:宣傳報圖片與文字分布合理,干凈美觀。創新性:宣傳報中含有學生的獨創性的理念、口號或是圖片。【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入理解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同時提升查找及整合資料的能力。11.【評價要點】科學性:無科學性錯誤,邏輯清晰。文學性:語言流暢,優美。【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古爬行動物的興趣,同時通過對不同滅絕理論的評估與對比,形成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科學問題的能力;在撰寫短文的過程中,學生們還需運用清晰的邏輯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12.【評價要點】科學性:宣傳報中無科學性錯誤。美觀性:宣傳報圖片與文字分布合理,干凈美觀。創新性:宣傳報中含有學生的獨創性的理念、口號或是圖片。【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和列舉這些動物的特征,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脊椎動物如何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演化的過程,還能夠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搜集整理能力。此外,此作業也鼓勵學生培養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演化的興趣,并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生物科學奧秘的熱情。13.【評價要點】科學性:宣傳報中無科學性錯誤。美觀性:宣傳報圖片與文字分布合理,干凈美觀。創新性:宣傳報中含有學生的獨創性的理念、口號或是圖片。【設計意圖】深化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并拓展他們的生物視野,此項作業不僅聚焦于生物學知識,更巧妙地融合了美術等跨學科能力。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藝術感知和審美表達,更能通過實際操作,深刻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的緊密聯系,從而極大地提升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三)本章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1.秀麗隱桿線蟲(如圖)通體透明,體長約1毫米,是科學研究中的模式生物。下列與秀麗隱桿線蟲屬于同一類群的是( )(第1題圖)A.蛔蟲 B.沙蠶C.蝸牛 D.蜈蚣2.雨后蚯蚓常會爬到地面上來,其主要原因是( )A.疏松土壤 B.保持干燥C.進行呼吸 D.尋找食物3.下列動物體溫恒定的是( )A.草魚 B.牛蛙C.蜥蜴 D.麻雀4.小林對蜜蜂非常感興趣,參觀了中國蜜蜂博物館并進行了記錄。下列參觀記錄中不正確的是( )(第4題圖)A.蜜蜂身體分為頭部和腹部兩部分B.蜜蜂有三對足、兩對翅C.蜜蜂不同個體的形態有差異D.蜜蜂能為多數開花植物傳播花粉5.學習了動物類群的知識后, 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些動物“名不符實”。例如 , “蝸牛不是牛”“海馬不是馬”“壁虎不是虎”“鯨魚不是魚” , 它們分別屬于( )A.軟體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B.節肢動物、哺乳動物、兩棲類、魚類C.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D.軟體動物、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6.如圖圓圈表示三種動物的特點,重合部分表示它們的共同特點。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第6題圖)A.P可表示陸地產卵B.Q可表示有脊柱C.E可表示肺呼吸D.F可表示體溫恒定7.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對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鯉魚的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適于在水中呼吸B.青蛙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輔助肺呼吸C.蜥蜴的體表覆蓋著角質的鱗片,可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D.鳥有氣囊,在飛行時可增加氣體交換的面積【綜合性作業】8.斑馬魚是科研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人們利用斑馬魚在胚胎發育、器官再生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很多進展。(1)斑馬魚是生活在熱帶淡水中,身體呈_________形,靠________呼吸,因體表具有深藍色縱紋似斑馬而得名。(2)研究者利用斑馬魚進行心臟再生研究。心臟再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心肌細胞重新通過______而增殖。新產生的細胞還有一部分會分化形成新的血管內皮細胞。這些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單層扁平內皮細胞群在結構層次上屬于______。(第8題圖)某研究發現維生素D能促進心肌細胞增殖。研究者將維生素D溶解在乙烯醇溶液中,取等量不同濃度的溶液注射到斑馬魚體內得到如圖中的數據結果。圖中對照組應注射______。(第8題圖)(4)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注射維生素D的心臟中,會有ErbB2蛋白出現。為研究ErbB2蛋白是否與維生素D的作用相關。研究者又進行了如下幾組實驗。(第8題表)組別 Ⅰ Ⅱ Ⅲ是否加入維生素D - + +是否加入ErbB2蛋白抑制劑 (抑制ErbB2蛋白合成) - - +心肌細胞增殖比例(%) 0.52 27 0.6注:“+、-”分別表示加入、不加入根據圖中數據,推測上表中加入維生素D的濃度大約為______ mmol/L。通過______兩組實驗對比,發現ErbB2蛋白抑制劑對維生素D的作用有抑制效果。由此推測維生素D可能是通過調節ErbB2蛋白起作用的。9.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動物骨骼的出現是生物進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最初具有骨骼的生物是寒武紀的無脊椎動物。這種骨骼位于體表,起到保護作用,稱為“外骨骼”。(第9題圖)外骨骼還具有支撐作用——支持體內器官有相對穩定的空間位置。之后,隨著海洋無脊椎動物向陸地遷移,外骨骼又起到了防水保水的作用。而在這些歷程中,外骨骼的成分也在發生變化(如下表)。古生物學研究顯示,古代海水中的化學成分變化可能也是促進骨骼進化的重要因素。當脊椎動物出現在地球上時,骨骼開始被肌肉、皮膚、鱗片或毛發包裹在內部,稱作“內骨骼”。內 骨骼有支撐功能,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內骨骼胸廓的運動改變胸廓容積,從而使肺內外產生氣壓差,實現了肺的通氣,這對適應陸地環境至關重要。另外,脊柱是脊神經的支架,也加速了中樞神經系統的進化。不同脊椎動物的內骨骼在結構上有很大不同。骨單位,是脊椎動物具有的適應骨骼功能的結構:魚類 生活在水中,不需要骨骼來支撐身體的重量,沒有形成骨單位;兩棲類和爬行類的肢體需要承擔部分身體 重量,已出現結構簡單的骨單位;鳥類的骨骼出現了 面積較小、數量較多且相對簡單的骨單位,滿足其飛行要求;哺乳動物需要支撐身體的重量,還要適應其長距離的運動,其骨單位形態比較復雜。由此可見,骨骼結構和功能的不斷演變,是推動生物體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重要因素,實現了進化歷程的一次次飛躍。(1)小明在樹林里散步時,發現了一只碩步甲。碩步甲是具有細長而帶鉤口器的昆蟲,可以把蝸牛肉從厚厚的甲殼里鉤出來。碩步甲的外殼主要含____________成分,而蝸牛殼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2)結合文中信息,碩步甲外骨骼的作用包括________(多選)。A.具有防護功能B.促進生物體的生長C.重要器官在空間上得以合理配置D. 防止體內水分散失(3)碩步甲的天敵很多,有啄木鳥、燕隼等鳥類。根據文中所述,啄木鳥的骨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點,適于飛行。(4)比較不同脊椎動物骨單位特征,可知隨著進化歷程發展,骨單位直徑和骨單位面積均____________,功能越來越完善,這是生物________環境的體現。【實踐性作業】10.同學們,經過一個章節的學習,相信你已經了解動物都有哪些類群,以及它們對于我們人類的意義。現在已和周邊機構取得聯系,場地尺寸已被標注在下發的學案中,請大家完成“多種多樣的動物”展覽策劃。要求:(1)有展覽介紹,突出保護動物的主題,不少于100字。(2)繪制展臺布局圖,標注出各個標本擺放的位置,注意展臺布置動線合理,不讓觀眾走回頭路。可用資源:各類標本和全年級的課時1-6課后優秀作業(無脊椎動物的介紹視頻,瀕危魚類宣傳報,長江禁漁相關的宣傳報,兩棲和爬行動物與人類關系的實例宣傳報,古代爬行動物滅絕科普文,過渡性動物類群介紹海報,“獨特的鳥”、“神奇的哺乳動物”介紹海報)參考答案1.【答案】A【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題考查的是無脊椎動物的分類,通過代表生物的列舉,幫助學生鞏固分類相關的知識,了解生物的多樣性。秀麗隱桿線蟲與蛔蟲都是線蟲動物的代表生物,沙蠶屬于環節動物,蝸牛屬于軟體動物,蜈蚣屬于節肢動物。2.【答案】C【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蚯蚓呼吸方式的理解。蚯蚓通過體壁進行呼吸,濕潤的體壁有助于溶解空氣中的氧氣。3.【答案】D【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恒溫的理解,動物界中只有鳥類與哺乳類動物的體溫不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體溫恒定,麻雀屬于鳥類。4.【答案】A【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昆蟲結構特征的理解。蜜蜂屬于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三對足、兩對翅,不同個體的形態存在差異,在自然界中可以為植物傳粉,促進植物繁殖。5.【答案】A【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本意考查了學生對各種生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生物的理解。蝸牛屬于軟體動物,海馬屬于魚類,壁虎屬于爬行動物,鯨魚屬于哺乳動物。6.【答案】B【設計意圖】知識鞏固,鍛煉學生分類的科學思維。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鰱魚屬于魚類。青蛙體外受精,水中產卵,故A不正確。鰱魚用鰓呼吸,故C不正確。烏龜與鰱魚均屬于變溫動物,故D不正確。7.【答案】D【設計意圖】鞏固脊椎動物形態結構相關的基礎知識,落實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鳥類的氣囊可以輔助呼吸,但并無氣體交換的功能,故不能增大氣體交換的面積。8.【答案】(1)流線;鰓 (2)分裂;組織 (3)等量乙烯醇溶液 (4)1.0 II和III【設計意圖】知識鞏固,提高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9.【答案】(1)有機幾丁質;碳酸鈣(2)ACD(3)骨骼出現了面積較小、數量較多且相對簡單的骨單位等。(2分)(4)增大;適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即時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生物的責任感。10.【評價要點】1.主題明確,無科學性錯誤,標本排布能依據進化的順序,體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2.布局合理,動線流暢,可操作性強,各項數據詳細,依據設計圖即可布展;3.標本展示全面,合理應用學生作品資源;4.有藝術性,設計體現個人風格。【設計意圖】以實際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動物類群知識,對各類動物進行科學分類和有序排序。這一過程不僅考驗學生對動物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融合了美術等跨學科素養,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知識的魅力,提升跨學科整合與創新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