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道德修養: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一王永志的成長歷程,認識角色與責任的關理解責任的內涵,增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培育優良的品行。 健全人格:通過分析“其和國勛章”建議人選一王振義、黃宗德的經歷,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培養積極負責任的思想品質,促進入格的健全發展。 責任意識: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一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的經歷,明確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學會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自覺行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 教學 重點 責任和角色的關系教學 難點 如何對待責任 教學過程導入 高鐵上兩小孩奔跑吵鬧近8小時,乘客崩潰:本以為家長會管 近日,一起高鐵上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從江西星明到上饒的高鐵上,兩個小孩在車廂內奔跑吵鬧,持續時間近8小時,從白天到晚上,讓乘客們倍感崩潰。 期間,小孩不僅來回奔跑,還大聲喧嘩,甚至騎在座椅上、拉拽行李架,行為十分危險。 乘客們本以為家長會進行管教,但遺憾的是,家長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孩子的行為。 有人認為,家長應對孩子的行為負責,不應忽視對他人的影響;也有人呼吁公眾應展現出更多的理解和寬容。 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讓車廂“靜音”? 授新課 環節一:責任判斷,知內涵: 思考1:事件中有哪些角色? 思考2:為什么其他乘客會這么生氣? 學生: 教師:乘客、家長、孩子。家長沒有起到監管孩子的責任(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 議一議:責任來自于哪里呢? 顧客遵守商場秩序,排隊付款——道德 作為家庭成員,尊老愛幼,主動承擔家務——法律、道德 答應朋友的事一定要盡力做到——道德、對他人的承諾 作為老師,提醒同學上課認真聽講——職業要求 知識梳理1:含義: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 來源: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 有哪些人在為列車平穩安全運行負責?分別承擔了什么責任? 學生: 教師: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 現在你們是父母的兒女,是老師的學生,將來大家還有可能扮演哪些角色呢?這些不同的角色又將承擔哪些責任呢? 角色 子女 父母 社會成員 醫生 責任 孝敬父母 養育子女 遵守社會規則 救死扶傷 分擔家務 維護公共秩序 思考:角色與責任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 教師:隨著時代發展和所處環境的變化,我們會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調節角色行為; 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知識梳理:2.責任與角色之間的關系(為什么) ①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③隨著時代發展和所處環境的變化,我們會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調節角色行為。 ③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 環節二:責任辨析,明道理 材料:10月13日,“12306推出靜音車廂”話題登上熱搜榜,引發公眾關注。 乘客可在鐵路12306APP或官網選擇帶有“靜”字的班次,勾選優先分配靜音車廂,即可在有余票的情況下選乘靜音車廂。 車廂內旅客應保持安靜,使用電子設備須佩戴耳機或關閉音源外放功能,手機調至靜音或震動狀態。攜兒童出行的旅客須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嘩。多數網友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合理且人性化的設置。但也有部分網友對車廂的靜音效果表示擔憂 。 思考1:你會選擇坐靜音車廂嗎?為什么? 學生: 教師:關于靜音車廂的呼吁,由來已久。2020年12月,鐵路部門在部分車次試點靜音車廂服務。鐵路部門在靜音車廂內設置服務提示卡,提醒乘客保持安靜,并規定將手機調至靜音、打電話時離開車廂、關閉音源外放功能等措施。當時,此舉就得到不少乘客的支持,尤其對于經常趕早晚班列車的乘客,靜音車廂滿足了讓他們“補個覺”的需求。 思考2:你覺得靜音車廂應該靠“人工靜音”嗎?為什么? 學生: 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中國好隊友? “跑啥跑,打完這一把再說” “不好意思地震了,我換了根網線來的” “地震有啥怕的,游戲打完再說” 思考:如何評價這種選擇? 學生: 教師: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好人遇見了好人,英雄遇見了英雄 在9月5日之前,甘宇還只是一名普通的電力公司職工。但當地震發生后,他與另一名同事羅永均選擇放棄第一時間逃生。由于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水電站壩前水位明顯上漲,羅永在震后半小時內就打開了全部的泄洪閘,避免了河水漫過大壩沖毀村莊的災難發生。之后兩人又冒著余震去切斷了電站的電閘,杜絕了最后一點安全隱患。 思考:放棄逃生——對自己不負責?你的選擇? 學生: 教師:相反,這是對自己負責和對他人負責的表現。 震后失聯17天被發現,生命體征仍然保持平穩、意識清醒,這放在任何國家的任何時候,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而這份奇跡,源于甘宇本身的從未放棄,更源于他那堅強的意志力。余震不斷、雨天連綿、手機沒電、無法取暖,水和食物更是緊缺。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他靠著喝泉水、吃野果的方式頑強地生存下來,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思考:是什么創造了這份奇跡? 學生: 教師:對自己負責!對生命負責! 承擔責任的意義——對自己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擔負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 知識梳理:3.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為什么) (1) 表現:小到按時完成作業、為自己的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承諾、認真做事。 (2)意義: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才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 環節三:責任承擔,悟意義 女子乘坐高鐵靜音車廂吐槽全程都是小孩哭鬧聲“形同虛設沒有工作人員管理”。 思考1:為什么同樣是靜音車廂,“音量”截然不同? 思考2:第二個視頻中靜音車廂乘客共同遵守規則、承擔責任的行為讓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 教師:靜音車廂的乘客沒有做到對他人負責。 如果人人都在高鐵上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靜音”,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2306推出靜音車廂”登上熱搜榜后,有網友不禁提問:部分高鐵設靜音車廂,真的會讓列車“靜"下來嗎 思考:你覺得真正讓靜音車廂“靜”下來的關鍵是什么?這對人們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學生: 教師:當然,“靜音車廂”在給乘客帶來多樣化選擇、獲得感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靜音車廂”四個字,左邊是“靜音”,右邊是“責任”,一個都不能少,否則任何一個人對“靜音”規則的打破都會帶來整體環境質量的下降。 責任是相互的。每個人既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他人負責。學會感恩,主動關系、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們負責的快樂和幸福。 知識梳理4.對他人負責表現和意義(為什么) ①表現: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 ②意義: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什么要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意義? ①對個人:承擔責任有利于我們發揮潛能,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 ②對他人和社會:承擔責任有利于我們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關于責任,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作為子女,一切聽從父母是我們的責任 B.作為朋友,講哥們兒義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C.不能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自己負責,我們同樣能長大成人 D.當你在為別人、為社會承擔責任的時候,很多人也在為你的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 2.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下列行為符合責任要求的是( ) ①父母及時糾正子女的不當行為 ②學生合理規劃學習,不讓父母操心 ③司機為了保持車內干凈,將雜物拋出窗外 ④行人看到有人駕車撞人逃逸,及時撥打報警電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漫畫《責任》說明了( ) ①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著不同的責任 ②要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③只要認清自己的責任,就能夠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④只有每個人都盡到自己的責任,活才能更美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薩特說:“人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這句名言啟示我們要( ) ①逃避責任②自己對自己負責③推卸責任④自覺主動承擔責任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作為醫生應該救死扶傷,作為警察應該保一方平安,作為教師應該教書育人,作為學生應該認真學習……這表明( ) A.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B.責任是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尊重 C.責任是一個人自愿做的事情 D.每個人只有一種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