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建美好集體》教案一 、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認同美好集體的價值,樹立集體意識,增強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 理解集體主義原則,明確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健全人格:1. 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在美好集體中感受關愛,凝聚力量,堅定生活信念。2. 學會與人交往,在集體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責任意識:1. 明確自己在集體中的責任,主動承擔責任,為建設美好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2. 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在集體中學會合作,勇于競爭,共同提高。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美好集體的特征。2. 共建美好集體的要求和做法。難點:1. 理解和處理個人意愿與集體要求之間的矛盾。2. 在集體中正確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三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提問: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集體中學習和生活,那么你心目中的美好集體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共建美好集體。2. 講述故事:有一個班級,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在學習上共同進步,在各項活動中也 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個班級就是一個美好集體的典范。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能看出美好集體具有哪些特點嗎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1. 美好集體的特征展示材料一:在美好集體中,每個人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每個人的意見和建議都應得到尊重和重視; 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共同的規則,在規則面前沒有特權和例外;每個人都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沒有偏見與 排斥。提問: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好集體具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美好集體是民主的、公正的。展示材料二:在美好集體中,人與人之間應友善相待、相互禮讓,相互包容、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不僅有關懷與友愛之心,而且要有具體的行動和得當的方法;不能以關愛之名行“傷害”之實,也不能 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視、欺侮他人,要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提問:材料二體現了美好集體的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美好集體是充滿關懷與友愛的。展示材料三:在美好集體中,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展各自的能力。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時又避免個人英雄主義;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消極依賴或 袖手旁觀。提問:材料三說明了美好集體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總結:美好集體是民主的、公正的,充滿關懷與友愛的,善于合作的。2. 共建美好集體的作用提問:為什么要積極創建美好集體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建設美好集體,我們能感受集體的關愛,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建 設美好集體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3. 共建美好集體的要求展示陶行知關于學生自治的觀點:學生自治有三個要點。第一,學生指全校的同學,有團體的意思; 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第三,學生自治與別的自治稍有不同,因為學生還在求學時代,就有一種練 習自治的意思。把這三點合起來,我們可以下一個定義:“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 自己的手續。”提問:陶行知的觀點對我們建設美好集體有什么啟示 在建設美好集體中,你如何發揮主人翁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應主動作為,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對于集體的事務,應積極參與、共同商定;對于 集體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改進建議。觀看視頻《勇于擔責的好孩子》。 提問:勇于擔責是好還是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勇于擔責是好的,在集體中,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是我們的船,我們要與集體 同生死、共命運。講述麥克爾 ·柯維的故事:麥克爾 ·柯維在美國海軍服役十年之久,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企業” 號航空母艦上的一名優秀指揮官。后來麥克爾 ·柯維加入杜邦公司,僅用兩年時間成為杜邦“明星員工”, 并得到提升。麥克爾 ·柯維運用美國海軍推崇的“這是我們的船”的優秀士兵法則,并將之貫徹到個人 的商務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要我們上了船,我們就和船捆綁在一起了。這條船就是我們的船了。船的前途就決定了我們的前途,船的命運就決定著我們的命運。船翻了,我們就會葬身大海。船已和我們 生死攸關了。船上的每個人,不管我們之間本領的差異有多么巨大,那些優秀和平庸的船員都一樣用自己 的激情工作著、奉獻著。我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船來處置。提問: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要像麥克爾 ·柯維一樣,把集體當作自己的船,與集體共命運,為集體的發展貢獻自 己的力量。舉例:張聰經常給班級提合理化建議。為了保持教室衛生,他建議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廢物袋裝廢紙、 雜物;為了讓家長及時了解同學的學校生活,他建議建立家長交流群;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他建議用競 選的方式產生班委……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紛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集體建設建言獻策。提問:從張聰的事例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要像張聰一樣,積極為集體建設建言獻策,發揮自己的主人翁作用。講述教室風波的故事:星期五的自修課老師不在,安靜的教室從一開始的竊竊私語到后來的大聲喧嘩, 亂成一鍋粥,班干部怎么提醒也沒用,直到其他班的老師來制止,大家才安靜下來。提問:建設美好集體需要我們如何做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要自覺遵守集體的共同規則,使集體生活得以有序開展;要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推己及人,多些寬容和理解;要弘揚正氣,自覺抵制并機智應對欺凌行為。展示集體生活中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的例子:在集體中,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 性格特點。提問:那我們如何與集體的其他成員交往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集體生活為我們搭建交往的平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我們要學會接 納和尊重,學會理解和包容,彼此友好相處。回憶發生矛盾的典型事例:比如在班級活動中,因為意見不合,同學們發生了爭吵。 提問: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產生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們的觀點不同,溝通不暢,或者情緒激動等。記錄集體成員對待矛盾的不同態度:有的同學可能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妥協;有的同學可能會 試圖說服對方;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選擇回避矛盾。提問:探討化解矛盾的多種途徑。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化解矛盾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溝通、協商、妥協、尋求第三方的幫助等。我們要找到兩者 之間的平衡點,化解矛盾,讓集體生活更美好。展示團隊賽和個人賽的例子:兩位同學都是校乒乓球隊的主力,團隊賽里剛剛拿了冠軍,合作愉快, 個人賽就要開始了,期待與對方相遇。提問:結合材料,說說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競爭并不意味“你死我活”,競爭是以承認、尊重為前提,集體成員之間交流互鑒,合作 學習,共同提高。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 合作中競爭,共同提高,實現雙贏。展示相關鏈接:集體主義是新時代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 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這一特點使集體主義原則能在全社會范圍內貫徹落實。只有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把國 家利益和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問: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同時,要充分重視 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促進集體和個人不斷發展。(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美好集體的特征、共建美好集體的作用和要求。強調美好集體是我們共 同學習、共同生活的家園,我們要積極參與集體建設,為共建美好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四)隨堂練習1. 在拔河比賽中我班輸給了八(1)班。小麗說:班級實力不行,花時間訓練真不值!小星認為:認 真參賽是對對手的尊重,也維護了班級尊嚴。下列評論正確的是()A. 小星觀點正確,為集體榮譽而拼搏雖敗猶榮 B. 小星觀點錯誤,比賽失敗就是損害集體利益 C. 小麗觀點正確,實力不如人家還不如不參賽 D. 小麗觀點錯誤,堅持集體主義放棄個人利益答案:A解釋:小星的觀點正確,雖然比賽失敗了,但是認真參賽體現了對對手的尊重,也維護了班級的尊嚴, 為集體榮譽而拼搏雖敗猶榮。小麗的觀點錯誤,參加比賽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勝利,更是為了展示班級的團 結和拼搏精神,不能因為實力不如人家就放棄參賽。在集體中,我們應該堅持集體主義,但是并不是要放 棄個人利益,而是要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0.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②堅持集體主義,要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③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④正確認識集體中的合作與競爭關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釋:“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這句話說明了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 參與和努力。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應該堅持集體主義,把集體利益放在 個人利益之上,①正確,②錯誤。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積極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 量,③正確。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集體中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共 同促進集體的發展,④正確。(五)板書設計1. 美好集體的特征 民主的、公正的充滿關懷與友愛的 善于合作的2. 共建美好集體的作用感受關愛,凝聚力量,堅定信念3. 共建美好集體的要求 確定共同的愿景樹立主人翁意識營造和諧有序的集體環境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事例和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幫助他們深入理解了美好集體的特征、共 建美好集體的作用和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部分 學生對某些概念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和解釋。此外,在處理個人意愿與集 體要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等問題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和討論, 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總的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深度上 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