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朝代 建立 時間 開國 君主 都城 滅亡 時間 末代 君主 重要事件夏 公元前2070年 夏禹 陽城 約公元前1600年 桀 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商 約公元前1600年 商湯 殷 公元前1046年 紂 盤庚遷殷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鎬京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牧野之戰 國人暴動1、夏朝的地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二里頭遺址屬于夏朝;啟繼承了禹的王位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2、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3、分封制: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分封對象:宗親和功臣作用: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貴族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諸侯的義務:向周王進獻貢賦,其軍隊服從周王調遣諸侯的權利: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夏商周滅亡的共同原因:后期的國君統治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夏商周的興亡帶來的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統治者要勤政愛民,重用賢臣,并重視發展生產,勤儉節約。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1、王室衰微的表現:①西周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②周王室的勢力大減 ③諸侯崛起,競相爭霸2、諸侯爭霸的口號:“尊王攘夷”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3、評價春秋時期的戰爭:消極影響:給社會帶來災難積極影響:國家出現走向統一的趨勢;促進大規模民族交融4、春秋后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影響: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使農業的深耕細作、山林的開發、耕地的擴大都具備了條件,糧食產量有了明顯增長,人口也不斷增多;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春秋時期,冶鐵業和金屬貨幣出現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1、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2、戰國時期戰爭性質:由爭霸轉為兼并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戰爭規模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3、戰國時期的戰爭: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4、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 參與人物:秦孝公、商鞅5、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⑤廢除舊的土地制度⑥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統一度量衡軍事:⑧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6、商鞅變法的意義:商鞅變法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戰國時期,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8、都江堰 建造時間:公元前256年; 主持建造者:李冰9、都江堰的結構:魚嘴、寶瓶口、飛沙堰10、都江堰發揮的作用:防洪、灌溉、水運11、都江堰建造的影響:①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②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第7課 百家爭鳴人物 時期 地位 思想 著作老子 春秋后期 道家學派創始人 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道德經》孔子 春秋后期 儒家學派創始人 “仁”、“為政以德”、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春秋》孟子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實行“仁政”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仁者無敵” 《孟子》荀子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 《荀子》墨子 戰國時期 墨家學派創始人 “兼愛”、“非攻”、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 《墨子》莊子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孫武、吳起、孫臏 兵家代表人物 《孫子兵法》韓非 戰國末期 法家的集大成者 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韓非子》1、孔子思想的影響: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百家爭鳴的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1、《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發生的日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是我國關于哈雷彗星的記載2、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3、戰國時期,扁鵲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介紹了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4、甲骨文發現時間:1899年,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5、甲骨文影響:①甲骨文必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②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6、商周時期青銅器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商朝中晚期開始,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稱為“金文”7、三星堆遺址地點: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廣漢存在時期:夏商時期; 三星堆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銅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詩經的地位: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離騷》的作者為屈原《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