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居民與文化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2.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3.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人口要素是認識全球的人文環境的開始。從區域范圍上著眼于全球,課標要求的重點是從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兩個角度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人口狀況;聚落是人類的聚居地,城鎮和鄉村為聚落的兩大類型。課標要求主要包括聚落景觀特征和聚落變化兩方面;景觀特征首先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描述,在不同時間尺度中觀察并描述;“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內容要求,要初步認識文化的含義,從群族歷史、語言文字、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多角度,尤其是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對文化進行理解。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涉及課標“世界地理”中的“居民與文化”,這部分課程內容由人口與人種、聚落、豐富多彩的文化(語言、宗教)3個方面構成,共安排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聚落”和“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三節內容。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7—9年級地理學習所要形成的基本觀念之一,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人口問題及其影響是形成正確人口觀的重要知識基礎。教材在“世界的人口”一節中,以“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和“世界的人口問題”為目標題,通過文字敘述和活動設計,力求讓學生認識到人口自然增長如果不能與社會生產以及資源、環境相協調,就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而適度的人口自然增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人口分布的差異包括人口密度的差異和人種分布的差異。“世界的聚落”一節在讓學生理解聚落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發現不同文化所特有的價值。學生只有了解了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差異,才能明白各種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為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選擇了語言、宗教、節日和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內容,并且把重點放在“分布”和“與環境的關系”上。三、本章學情分析本章內容是學生認識人文環境的開篇,人文環境的人口、人種、聚落、語言、宗教、節日和文化遺產等內容,小學科學也有所涉及。在初中階段的人口學習,重點放在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上;聚落是人類的聚居地,是學生生活的區域。對于聚落的景觀,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此外,學生在旅行的過程中也去過很多聚落,對有些聚落形成了深刻的影響,這是學習“世界的聚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實地考察以及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復現和豐富生活中積累的地理表象。關于聚落的變化,初中生對于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感知能力需要逐步培養。文化的含義抽象,但內容豐富。初中生好奇心強,通過各類媒體或自身旅行見聞等,積累對文化的基本認知,有利于教學的展開。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結合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對文化進行認識,理解基于自然環境而形成的文化必然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在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地球和地圖》《陸地和海洋》相關章節時,得到了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識圖的能力。世界的人口設計說明本節課主要通過解析統計圖表,來感受人口數量的變化。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原因,主要運用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后面學,解讀氣候特征)、世界人種分布圖等地圖分析歸納。三大人種的特征,采用表格對比的方法學習。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運用漫畫,對比人口增長快和人口增長慢產生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培養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綜合思維)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空間分布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成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3.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運用資料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綜合思維)4.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資源、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觀)重點難點重點:1.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2.世界人口空間分布的特點。3.世界的人口問題。難點: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2.人口問題對資源、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讀圖法、繪圖法、歸納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閱讀教材第62頁“發現”,通過“世界人口日”引出對世界人口增長的思考。 可直觀感受世界人口的變化趨勢。1.世界人口的數量 過渡:觀察“世界人口增長”的數據,讀出當前世界總人口數,說出世界人口是在不斷增加的。 總結:2022年11月15日,世界迎來第80億個“地球公民”。 2.世界人口的增長 過渡: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口數量的增長經過了漫長的積累過程。 (1)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教師: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通過設問引導學生規范讀圖。 學生:人口增長曲線平緩,人口增長緩慢;人口增長曲線斜率大,人口增長迅速。 教師:說出曲線圖橫坐標、縱坐標表示的內容及單位長度表示的意義,依次讀出世界人口突破80億、70億、60億……10億的年份,依次計算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要的時間。 學生展示: 10億→20億 100年(1830—1930) 20億→30億 30年 (1930—1960) 30億→40億 14年 (1960—1974) 40億→50億 13年 (1974—1987) 50億→60億 12年 (1987—1999) 60億→70億 12年 (1999—2011) 70億→80億 11年 (2011—2022) 補充:分析圖表數據的方法。 世界人口自1930年到1987年,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世界人口自1987年至2011年,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都是12年,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趨于平穩。世界人口自2011年到2022年,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11年,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穩中略升的。 總結:世界人口基數龐大,人口總數持續增加。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長相當緩慢,此后世界人口增長迅速。 過渡:閱讀教材第63頁閱讀材料“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感受世界人口的增長狀況。 (2)世界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 學生:工業革命后,經濟繁榮和技術進步帶來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嬰兒死亡率逐漸降低,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世界人口迅速增長。 補充:世界人口的增長又因為瘟疫、戰爭等因素而有所波動。 教師: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自主學習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明確人口自然率與人口數量變化的關系。學生:根據課前預習情況,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公式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補充: 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長,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圖中ab、bc段);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0,表示人口零增長,人口數量不變;人口自然增長率小于0,表示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即人口負增長,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圖中cd、de段)。 (3)認識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教師:出示教材第64頁圖4-2“2021年不同收入國家的人口增長率”,讀圖獲取信息,總結不同收入國家人口增長率的差異。 學生: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快。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人口增長會越來越集中在低收入國家。 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長最慢的大洲是歐洲。 教師:引導學生從社會因素等方面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發展中國家隨著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長,發達國家養老保障系統好,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轉變,人口增長緩慢。 補充: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的關系。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長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實際增長率,它除了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外,還與人口遷移有關。 運用示意圖詳細分析人口自然率與人口數量變化的關系。 讀圖總結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培養析圖能力。1.認識人口密度 教師: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我們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學生:根據計算公式完成計算。 2.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師:人口空間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讀教材第65頁圖4-3“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總結人口分布特點。 學生: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 總結:世界上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3.人口的空間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課件資料自主學習,小組內探究、展示,然后全班展示,歸納總結。 (1)世界哪些地區人口稠密 有什么分布規律 原因是什么 (2)世界哪些地區人口稀疏 原因是什么 學生:(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東部和南美洲東南部。 分布規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沿海地帶。 原因: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溫和,降水較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并孕育出多樣的社會文明。 (2)人口稀疏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 原因:沙漠地區,氣候極端干旱;高緯度地區,氣候終年嚴寒;高原山地,地勢高峻,終年嚴寒,交通不便,空氣稀薄;熱帶雨林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 4.人種分布 教師:出示三大人種特征示意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劃分人種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所劃分的人群。 (2)三大人種的體質有哪些特征 根據教材,完成表格。 人種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膚色黃色或黃棕色白色或淺棕色黑棕色眼色棕色較淺黑棕色毛發頭發黑直頭發呈波浪狀,體毛較多頭發卷曲,體毛很少鼻梁中等細高寬扁嘴唇較薄較厚身材 高度比較高大四肢較長 (3)人種分布特點。 教師:世界人口分布的差異不僅體現在人口密度上,也體現在人種分布上。根據教材第65頁內容和課件材料,總結分布規律,完成表格。 學生:從地理角度看,人種膚色大致由赤道向兩極逐漸變淺。 (2)世界人種的分布地區。 人種主要分布地區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混血人種拉丁美洲 小組合作探究: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為什么美洲也有一定數量的黑色人種 學生:從16世紀到19世紀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義者當成奴隸販賣到美洲。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計算人口密度,描述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和稀疏地區,并分析原因,培養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的地理核心素養。 引導學生從膚色、眼色、毛發、頭型、臉型等方面去描述。教師:讀圖4-5“處境艱難的地球示意”,回答下列問題。 1.人口多、人口增長快產生的問題 (1)給資源和環境造成了空前的壓力。 (2)造成資源的破壞和環境的惡化。 (3)給社會經濟造成很大壓力。 2.人口少、人口增長慢產生的問題 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國防兵源不足,養老負擔加重等。 3.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原則: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措施:(1)針對人口多、人口增長快的問題,需要實行計劃生育。 (2)針對人口少、人口增長慢的問題,需要鼓勵生育、接納海外移民等。 引導學生分析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總結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世界人口的數量;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五、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