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世界的氣候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模擬播報天氣。2.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氣溫分布特點。3.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特點。4.閱讀某地區氣溫、降水數據資料,并據此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5.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描述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6.結合實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7.結合實例,說明天氣和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模擬播報天氣,要明確天氣的含義,關注描述天氣的語言,嘗試模擬播報天氣。描述和簡要歸納降水分布特點時,需要劃分出赤道地區、回歸線附近地區、中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等不同的區域。在掌握了氣溫和降水的空間變化特征后,閱讀某地區各月氣溫、降水數據資料,將其進行圖像化處理。在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的基礎上,描述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需要先找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進行簡單的歸類并找出差異,然后描述分布特點,最后歸納、概括、說明某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需明確各因素在不同區域尺度中的作用。天氣和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需結合實例,說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會如何應對不同的天氣,說明不同地區氣候的差異引起了人類活動的差異。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安排了“天氣與天氣預報”“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四節內容。影響區域差異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氣候。一個地區的氣候特點,受該地區的水文、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響。氣候包括多種因素,如氣溫、降水、氣壓、干濕度等。氣候的地區差異是由這些因素的地區差異共同組成的。氣候是一個地區長期天氣的平均狀況。三、本章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少,理解能力較差,由于本章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設計時,按照“感知生活—原理探究—原理應用—回歸生活”的步驟,引導學生從生活感知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由于生活區域的限制,學生對不同天氣種類的認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章需要大量運用地圖、演示實驗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化學生對各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天氣與天氣預報設計說明本節課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課前收看天氣預報節目,熟悉天氣預報的內容,根據天氣預報圖模擬播報天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區分天氣和氣候、讀懂衛星云圖;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理解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觀看云的不同形態圖片,課前搜集天氣諺語等活動,認識到云和天氣關系密切。學習目標1.區分描述天氣和氣候的語言,正確描述某時的天氣狀況和某地的氣候特征。結合實例,說明天氣和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2.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模擬播報天氣。(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3.通過簡單的天氣圖,判斷某地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綜合思維)4.認識云的基本形態,體會云與天氣的關系,學會看云識天氣。(地理實踐力)重點難點重點:1.天氣和氣候的描述。2.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難點:模擬播報天氣。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一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古人依靠經驗對天氣作的預測,往往不夠準確,因而會感嘆“天有不測風云”;如今依靠衛星、計算機等科技手段,人們可以比較準確地預測天氣變化。收看天氣預報,預知天氣變化,有助于我們合理安排生產與生活。 運用對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天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1.天氣 (1)概念: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 (2)天氣狀況描述:晴、雨,氣溫高、氣溫低,風力大、風力小等。 (3)突出特點:多變。 2.氣候 (1)概念: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2)特點:具有相對穩定性。 (3)判斷下列語言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 風和日麗 昆明四季如春 暴風驟雨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學生:“昆明四季如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屬于氣候,其他屬于天氣。 教師:天氣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大,請同學們舉例說明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學生1:天氣影響交通,如大霧天氣,高速公路關閉。 學生2:天氣影響軍事,如諸葛亮草船借箭。 學生3:天氣影響農業,如今年風調雨順,莊稼收成很好。 學生4:天氣影響旅游,如因暴雨,壺口瀑布有時暫停對游客開放。 學生5:天氣影響生活,如明天氣溫下降,注意增添衣服。 教師:天氣對生產和生活有重要的影響。 臺風出海捕魚、強沙塵暴跳繩、霜凍天氣插秧都不合適,晴天打籃球合適。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適時調整教學策略,達成目標。三、學習任務二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過渡: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太重要了,如果對即將出現的天氣狀況作出準確預報,就可以提早做好準備,合理安排生活和生產,避免和預防不利天氣的危害。 教師: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獲得天氣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2.衛星云圖上的不同顏色代表什么 3.天氣預報怎樣播報天氣 4.熟悉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1.可以通過看電視、聽廣播、翻閱報紙、上網查詢等方式關注天氣預報,來了解一日或近期的天氣情況。 2.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區,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 3.天氣預報主要包括氣溫(最高和最低)、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 4.常用的天氣符號。 教師:熟悉了常用的天氣符號,下面我們模擬播報天氣。展示教材第85頁圖5-5“世界主要城市某日的天氣預報”,完成活動第4題。例如,北京小雨,最高氣溫9℃,最低氣溫6℃。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學習新知,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四、學習任務三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天上云的基本形態來識別天氣。云是懸浮在空氣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或兩者混合)的可見集合體,是反映天氣的晴雨表。展示積云、層云、卷云的圖片。 學生:根據圖片和教材第113頁內容,認識云的基本形態。 積云:個體明顯,輪廓分明,頂部凸起,底部較平,形狀像“饅頭”。 層云:是指云體均勾成層,呈灰色,似霧,但不與地接,常籠罩山腰,主要由小水滴構成,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間;云底離地面高度常在2 000米以下,屬低云族。層云又可分成兩類:層云、碎層云。 卷云:由高空的細小冰晶組成,且冰晶比較稀疏,故云比較薄而透光良好,色澤潔白并具有冰晶的亮澤。卷云按外形、結構等特征,分為毛卷云、鉤卷云、偽卷云和密卷云四類。 教師補充:從所處的高度來看,云又分為高云、中云和低云。 高云:中緯度地區云底高度通常大于6 000m,形成于對流層較冷的部分。高云一般呈纖維狀,薄薄的,多數會透明。卷云類屬于高云。 中云:是在2 000m至6 000m的高空形成的。它們是由過度冷凍的小水點組成的。 低云:是在2 000m以下的大氣中形成的。包括濃密灰暗的層云、層積云(不連續的層云)和濃密灰暗兼帶雨的雨層云。 教師: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展示教材第114頁四種云的圖片。 學生1:鉤卷云是一種絲縷狀的高云,云層薄而透明,預示著陰雨天氣來臨。 學生2:卷積云是小圓塊的云朵,疊加起來類似波紋的樣子,代表著晴朗的天氣。 學生3:積雨云通常出現在低空中,云彩顏色很暗,代表著大雨、強風、雷鳴或閃電的到來。 學生4:雨層云是一種低空的云,顏色灰暗,如果一直籠罩在天空中不動,預示著大雨即將來臨。 教師:有些天氣諺語或俗語反映了云與天氣的關系。同學們知道哪些天氣諺語呢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天氣諺語。 (1)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 (2)朝霞不出門,晚霞行萬里。 (3)紅云變黑云,必有大雨淋。 通過觀看云的形態,搜集天氣諺語,學會看云識天氣。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天氣和氣候;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看云識天氣等。七、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