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發展差異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以某發達國家和某發展中國家為例,描述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2.結合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3.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版課標中添加了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老師上課可適當補充說明,達到新課標要求。本章課標要求有三個。1.描述國家間的差異,區域尺度為國家,描述的內容為發展水平差異,認識的層面為全球尺度,即世界各國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發展水平一般通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發展水平、科學教育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經濟總量和結構等要素綜合反映。2.選取有代表性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內容、形式、范圍、目的)分析國際合作的作用,從而歸納說明加強國際合作在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科技進步、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重要意義。3.基于區域差異的存在,交通運輸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尺度中說明交通運輸的作用,應從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與地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通聯系等角度進行。二、本章教材分析從初中地理總體結構看,本章屬于世界地理總論的最后一部分,處于世界地理總論與分區地理銜接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共安排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國際合作”兩節內容與“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探究與實踐。第一節初步引入國家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第二節“國際合作”,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國際合作中的重要組織在國家交流與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兩節內容層層深入、緊密相連,先介紹國家和地區,然后講述各國、各地區存在著發展差異,之后講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加強國際合作對國家與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三、本章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章節的學習中已對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異有了初步認識,也通過新聞、旅游、網絡等對不同國家的現狀有所了解,具備一定的讀圖、析圖、分析材料的能力,因此對本章內容也具備自主學習達成目標的能力。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設計說明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查找地圖,閱讀教材內容,閱讀圖表和景觀圖片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作答、展示,教師進行點撥和提示,學生完善答案。學習目標1.了解當今世界有著形形色色的國家和地區。舉例說明一些國家在領土面積、人口、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區域認知)2.運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圖分析歸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了解“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的含義。(區域認知、綜合思維)3.以某發達國家和某發展中國家為例,描述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4.知道世界各國雖然存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但各主權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區域認知)重點難點重點: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難點: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比較法、讀圖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一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出示“世界政區地圖”,由師生間簡單的常識問答導入新課。問: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全世界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各有特色,領土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體制有社會主義、有資本主義,經濟上有的發達,有的欠發達。 由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地區導入,使學生初步了解不同類型的國家。 過渡:不同的國家因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基礎不同,其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1.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 教師:閱讀材料,找出面積前六位的國家和人口前三位的國家。 學生:面積前六位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 世界面積前10位的國家世界面積后10位的國家排名國家萬平方千米排名國家萬平方千米1俄羅斯1 709.81梵蒂岡0.442加拿大9982摩納哥1.493中國約9603瑙魯224美國9374圖瓦盧25.75巴西8515圣馬力諾616澳大利亞7696列支敦士登1607印度2987馬紹爾群島181.38阿根廷2788圣基茨和尼維斯261.69哈薩克斯坦2729馬爾代夫29810阿爾及利亞23610馬耳他316 拓展: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4個,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亞、菲律賓、埃及。 教師:指導學生從圖中找出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找出地廣人稀的國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2.社會制度不同 教師:從政治體制來看,各國的社會制度也有不同。舉例說出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 學生:中國、越南、朝鮮、古巴、老撾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英國等為資本主義國家。 教師:地球上除了國家,還有一些“地區”。閱讀教材內容,找出什么是“地區”。 學生: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作“地區”。例如,大西洋中的百慕大地區是英國的屬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是丹麥的屬地,還有南亞的克什米爾地區等。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教師: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根據什么劃分的 學生:經濟發展水平。 教師:盡管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但各主權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8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回答問題: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 (2)我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方面的立場是什么 學生: (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載入我國憲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我國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通過自主學習,觀看地圖,閱讀教材內容,認識世界上的國家面積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政治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三、學習任務二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出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分布圖。自主學習教材第118頁正文內容和閱讀材料,結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發達國家大多分布在哪些大洲 說出位于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發達國家。 2.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和地區 3.從南北半球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哪個半球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哪個半球 4.為什么國際上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差異說成“南北差距” 5.什么是“南北對話” 什么是“南南合作” 學生:1.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學生展示時,教師指圖對應)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亞洲的日本、以色列是發達國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是發達國家。 2.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 點撥:這些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 3.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除澳大利亞、新西蘭外)。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因此,用“北”指代發達國家,用“南”指代發展中國家。 4.針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國際上把它們的經濟發展差距說成是“南北差距”。 5.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叫作“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拓展:為推動南南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我國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并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過渡:“南北差距”反映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那么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呢 閱讀教材第119—121頁內容,結合課前搜集到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回答問題。四、學習任務三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1.產業結構差異 發達國家工農業生產發達,以第三產業為主,高技術產業規模大,服務性產業比例較高。 發展中國家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工農業生產相對落后,技術水平較低。 點撥: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業;第二產業是對初級產品進行加工和生產的部門,主要有采掘業、加工工業、建筑業、電力業、煤氣業及自來水業;第三產業包含的類別較多,除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外,其他均屬于第三產業。 2.描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工業、農業方面的差異 工業:發展中國家以資源型和資源加工型工業為主;發達國家以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農業: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較高。 3.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差異 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總收入較高,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總收入較低。 4.教育、醫療、居住條件的差異 發達國家:居住條件較好,教育和醫療水平相對較高。 發展中國家:居住條件較差,教育、醫療水平相對落后。 5.發展早晚差異 發達國家工業化起步較早,目前基本完成了工業化,進入高水平發展階段。發展中國家獨立較晚,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開始迅速發展。 6.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崛起 教師: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縮小這種差距 學生:20世紀60年代以來,亞洲與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抓住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的契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快速實現了工業化。 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趕上并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 7.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 教師:出示“中、美、日三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比較”表格,指導學生說出各年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世界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和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比較哪個國家增長速度快。(中國)按這樣的增長速度發展,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差距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經濟差距不斷縮小) 總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偏低,增長空間較大,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完成。 8.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 學生:(完成教材第121頁活動3)聯合國在制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應當履行責任時,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原因: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由此帶來的大部分損失、損害卻要發展中國家來承擔的做法是不公平的,因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規定的義務以及履行義務的程序有所區別。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產業結構、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教育、醫療、居住條件、發展早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等方面的差異。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不同類型的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發達國家大多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為主;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七、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