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居民與文化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2.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3.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人口要素是認識全球的人文環境的開始。從區域范圍上著眼于全球,課標要求的重點是從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兩個角度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人口狀況;聚落是人類的聚居地,城鎮和鄉村為聚落的兩大類型。課標要求主要包括聚落景觀特征和聚落變化兩方面;景觀特征首先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描述,在不同時間尺度中觀察并描述;“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內容要求,要初步認識文化的含義,從群族歷史、語言文字、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多角度,尤其是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對文化進行理解。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涉及課標“世界地理”中的“居民與文化”,這部分課程內容由人口與人種、聚落、豐富多彩的文化(語言、宗教)3個方面構成,共安排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聚落”和“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三節內容。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7—9年級地理學習所要形成的基本觀念之一,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人口問題及其影響是形成正確人口觀的重要知識基礎。教材在“世界的人口”一節中,以“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和“世界的人口問題”為目標題,通過文字敘述和活動設計,力求讓學生認識到人口自然增長如果不能與社會生產以及資源、環境相協調,就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而適度的人口自然增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人口分布的差異包括人口密度的差異和人種分布的差異。“世界的聚落”一節在讓學生理解聚落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發現不同文化所特有的價值。學生只有了解了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差異,才能明白各種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為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選擇了語言、宗教、節日和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內容,并且把重點放在“分布”和“與環境的關系”上。三、本章學情分析本章內容是學生認識人文環境的開篇,人文環境的人口、人種、聚落、語言、宗教、節日和文化遺產等內容,小學科學也有所涉及。在初中階段的人口學習,重點放在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上;聚落是人類的聚居地,是學生生活的區域。對于聚落的景觀,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此外,學生在旅行的過程中也去過很多聚落,對有些聚落形成了深刻的影響,這是學習“世界的聚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實地考察以及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復現和豐富生活中積累的地理表象。關于聚落的變化,初中生對于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感知能力需要逐步培養。文化的含義抽象,但內容豐富。初中生好奇心強,通過各類媒體或自身旅行見聞等,積累對文化的基本認知,有利于教學的展開。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結合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對文化進行認識,理解基于自然環境而形成的文化必然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在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地球和地圖》《陸地和海洋》相關章節時,得到了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識圖的能力。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設計說明本節課采用劃分小組的形式,每個小組重點研究一種聯合國官方語言,說出其分布和特點;運用資料包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地區、宗教建筑;民族節日和世界文化遺產,結合課前學生搜集到的重要節日和世界文化遺產,了解民族節日的特點,世界文化遺產及保護和意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培養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學習目標1.了解世界重要語言的種類及其作用,說出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分布。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2.舉例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特點,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區,了解三大宗教的建筑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3.運用反映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人地協調觀)4.舉例說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及保護措施。(綜合思維)重點難點重點:1.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及措施。難點: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比較法、問題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民居建筑、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都屬于文化的范疇。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載體;宗教對國際政治和社會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本節課我們學習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讓學生明確語言和宗教都是文化的載體。教師:據統計,世界上共有7 000多種語言,其中有2 000多種屬于瀕危語言。 1.聯合國的官方語言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到一種聯合國官方語言,組內同學自主學習教材第75頁閱讀材料和課件內容,說出該語言的分布和特點,然后展示,補充,總結。 漢語組:漢語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又稱為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中國和東南亞等地使用漢語。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 英語組: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英國是英語的發源地。由于歷史上英國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語的影響也波及世界,在國際交往中得到廣泛應用。 法語組:法語主要流行于法國、比利時、瑞士、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國家(法國的殖民地)。 補充:加拿大有英語和法語兩種官方語言。 西班牙語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使用西班牙語。 教師:講解拉丁美洲的范圍。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它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除了加拿大和美國的部分。這些國家和地區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這兩種語言屬于拉丁語系,故稱為拉丁美洲。巴西使用葡萄牙語。 俄語組:俄語是俄羅斯的官方語言。在蘇聯時期,俄語為各加盟共和國的共同語言,現在仍然是這些國家廣泛使用的語言。 阿拉伯語組:主要流行于西亞和北非地區的阿拉伯國家。 通過分組,完成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分布和特點。 過渡: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為白色人種,使用阿拉伯語,共同信仰伊斯蘭教。下面學習世界的宗教。 2.世界的宗教 教師: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第76—77頁內容,根據課件資料,完成下列表格。 宗教起源地起源時間主要分布地區建筑基督教亞洲西部公元1 世紀 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教堂伊斯 蘭教阿拉伯半島公元7 世紀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清真 寺佛教古印度公元前6 世紀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塔 教師:補充道教、印度教、猶太教。 道教:中國固有的宗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源,顧名。 印度教:起源于南亞,目前印度和尼泊爾信仰印度教。 猶太教:猶太人信仰的宗教。 通過自主學習教材內容,對比三大宗教的起源地、起源時間、主要分布地區和宗教建筑,培養綜合思維的地理核心素養。教師: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學生: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1.民族節日 教師:我們尊重每個民族的文化。同學們知道哪些民族節日 每位同學選擇一個你知道的節日在組內講給同學聽。 教師:相互講述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民族節日,盡量不要重復。 學生1:中國的春節習俗。(內容參見教材第78頁閱讀材料) 學生2:中國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 學生3:中國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學生4:巴西的狂歡節。狂歡節是巴西最大的節日,但最負盛名的當數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該市的狂歡節以其參加桑巴舞大賽演員人數之多,服裝之華麗,持續時間之長,場面之壯觀堪稱世界之最。 通過學生課前搜集、介紹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了解世界主要民族節日和世界主要文化遺產,指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措施和意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培養人地協調觀的地理核心素養。2.文化遺產 教師: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民風民情、宗教習俗、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 提出問題: (1)列舉世界文化遺產,介紹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2)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有什么意義 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小組探究以上問題,然后在組內交流,展示,其他同學補充,最后全班展示,總結。 學生: 1972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建立《世界遺產名錄》1985年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截至2023年9月我國已成功申報57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39項、自然遺產4項、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4項中國主要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秦始皇陵、布達拉宮、北京故宮、古典園林、中國大運河、福建土樓、頤和園、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等世界主要文化遺產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法國巴黎圣母院等 截至2023年9月,世界共有1 199處文物、建筑群和遺址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措施 (1)要控制污染,特別是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 (2)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避免過度旅游活動對文化遺產破壞,提高文化遺產景區管理能力等。 (3)對于破損嚴重的遺產遺跡,要修舊如舊,不能改變原有的特色。 (4)對于一些瀕危的文化遺產,必要時可以遷址異地保護。 (5)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6)建設和完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 4.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世界文化遺產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民風民情、宗教習俗、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人類獻給未來的禮物”,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主要分布地區及宗教建筑;民族節日和世界文化遺產等。五、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