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九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科學立法法治社會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國為什么是什么怎樣做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自主學習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2.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 (1)春秋戰(zhàn)國;(2)西漢;(3)唐朝;(4)近代以后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1.法的產生、本質 2.決定因素、歷史類型3. 法的特征 4.法的職能 5.我國當代的法(性質)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法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灋灋”是“法”的古字,由氵、廌、去三部分組成。氵(水)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樣平,公平公正。廌(zh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它是勇猛、公正、“正大光明”的象征。去去,即離開。觸不平者去之,對不公正行為懲罰。“法”,體現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向往和追求。總議題: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議題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議題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議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 法律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關系發(fā)生深刻變革私有制產生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統治反抗國家(統治工具)法律體現統治階級意志階級產生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2.法律本質: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法律的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判刑舉例∶事例一∶【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隸】→定刑∶【死刑】事例二∶【奴隸主將奴隸傷害致死】→定刑∶【無罪】事例三∶【奴隸不承認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定刑∶【割除雙耳】事例四∶【理發(fā)匠剃去奴隸的發(fā)式標記】→定刑∶【砍去雙手】事例五∶【貴族打死貴族】七定刑∶【賠款】法國《人權宣言》: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權宣言《人權宣言》1789年8月26日頒布,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人權宣言宣稱∶"在權利方面范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這些權利,從而使基本人權原則成為宣言的核心內容。古代: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4.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1)古代社會:(人治)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來:人治:個人或者少數人因掌握社會公共權力,以軍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倫理等物質與精神手段,對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其他成員進行等級統治的社會體制。法治與人治的區(qū)分古代社會的特點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動詞】現代社會的特點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獨樹一幟世界五大法系:歐洲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2.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漢時期唐朝時期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fā)布法律。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fā)展。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但最終歸于失敗。一、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2.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獨樹一幟(2)重要性: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含義:中華法系,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1.法的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2.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具有階級性)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的發(fā)展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統治反抗國家(統治工具)法律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3.決定性因素: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地理環(huán)境人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力生產關系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有制、分配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4.法的歷史類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X美國1787年憲法5.法的特征(P76--77)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主要包括法律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職業(yè)規(guī)范。還有宗教規(guī)范、風俗習慣、社會禮儀等。P76名詞點擊:社會規(guī)范(1)法的作用角度: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P76第四段)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fā)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guī)范性文件以確立規(guī)則的活動。制定認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guī)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如:通過《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如:認可民族習慣、地方習慣、物權習慣、交易習慣、家庭婚姻習慣等(2)法的制定角度: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guī)范。(P76最后一段)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普遍的約束力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國家強制力以國家的強制機構(如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等)為后盾的,是與國家制裁相聯系的,表現為對違法者采取的國家強制措施。(3)法的實施角度: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了一起向國外情報機構提供我國軍事保密資料的重大間諜案,兩名被告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處無期徒刑。案例一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fā)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糧油公司按照農戶的訴訟請求支付購糧款。案例二上述案例分別對應法的什么職能,并說說兩者的區(qū)別與聯系。案例分析(P77探究與分享)刑事案件政治職能民事案件社會職能古代社會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例如規(guī)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權益等。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例如打擊違法犯罪。政治職能(核心)社會職能6.法的職能(P77第二段)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本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1.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法治建設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方面)①有法可依 ②良法善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行政司法)①體制保證 ②依法行政 ③公正司法(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權保障)(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法治思想)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①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zhí)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②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yōu)化服務,嚴格規(guī)范文明執(zhí)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③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體制保證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人權是所有人與生俱有的權利。人權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權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權利,表達意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獲得工作和教育的權利以及其他更多權利。法治建設在路上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國建設開創(chuàng)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會主義法治事業(yè)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fā)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3·山東青島聯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總則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見( )①規(guī)范立法有助于提高立法質量②健全國家法制體系的目的在于規(guī)范立法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健全國家立法制度④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健全國家法制體系的目的在于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保障人民權利,故②表述錯誤。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故③表述錯誤。B課堂練習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fā)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發(fā)展歷程中華法系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法的產生、本質、決定性因素、分類、特征、職能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