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物聯網的感知教學設計課題 第3節 物聯網的感知 單元 第1單元 學科 信息科技 年級 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和技術,為進一步學習和應用機器人技術打下基礎。同時,教材內容也強調了機器人的安全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體來說,該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注重實踐操作又兼顧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智能機器人。學習目標 培養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或場景來獲取信息,認識到生活中的信息可以被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據,并進行計算和控制。通過溫室大棚的搭建和編程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算法設計能力,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理解。通過尋找生活中識別與控制的案列,理解傳感器的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通過記錄實踐數據與問題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重點 (一)了解常見的傳感器。(二)利用傳感技術解決問題。難點 傳感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傳感器的組成部分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給出“火災”的視頻。請學生思考:為避免悲痛的局面發生,可以怎么做?演示火警報警器效果。問:監測火災發生的檢測裝置是什么?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了解常見的傳感器。 1.學生給出想法:當火災發生時,發出報警。 2.生答:“感應裝置” 調動學生自主思考。講授新課 問:你還能發現生活中哪些場景用到了傳感器。(請學生分享)講解傳感器概念。歸納學生分享應用事例中的傳感器并補充。對應“人體的器官”分為:光敏傳感器(眼睛)聲敏傳感器(耳朵)熱敏傳感器(皮膚)氣敏傳感器(鼻子)(5)味敏傳感器(舌頭)想一想傳感器是怎么工作的?3.根據傳感器的概念引出其組成部分:(1)“感知到的信息”——敏感元件。 (2)“轉換為可輸出的電信號”——轉換元件、信號調節和轉換電路。4.提出探究小實驗:如何利用所學知識搭建簡易的溫室大棚?需要解決哪些問題?5.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溫室大棚所需功能:通風系統、光照系統。(分組完成) 自主閱讀學生分析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堂練習課堂小結 常見的傳感器傳感器的組成部分。小組競爭機制,填答比賽(出示題目,學生搶答)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2張PPT)傳感器技術第3節第一章 物聯網入門(人教版)七年級上課標解讀01以掌握新時代背景下信息科技相關概念為目標。在七年級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信息科技的認識,理解信息科技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意義。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挖掘身邊的信息科技相關素材,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感官感知、任務分析、沉浸式體驗,促進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目標021. 培養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或場景來獲取信息,認識到生活中的信息可以被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據,并進行計算和控制。2. 通過溫室大棚的搭建和編程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算法設計能力,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理解。3. 通過尋找生活中識別與控制的案列,理解傳感器的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4.通過記錄實踐數據與問題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激趣導入031. 給出“火災”的視頻。想一想04為避免悲痛的局面發生,可以怎么做?1. 演示火警報警器效果。問:監測火災發生的檢測裝置是什么?分析討論07傳感器概念:(1)“感知到的信息”——敏感元件。(2)“轉換為可輸出的電信號”——轉換元件、信號調節和轉換電路。觀察思考051. 問:你還能發現生活中哪些場景用到了傳感器。(請學生分享)2.對應“人體的器官”分為:(1)光敏傳感器(眼睛)(2)聲敏傳感器(耳朵)(3)熱敏傳感器(皮膚)(4)氣敏傳感器(鼻子)(5)味敏傳感器(舌頭)實驗探究064.提出探究小實驗:如何利用所學知識搭建簡易的溫室大棚?需要解決哪些問題?5.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溫室大棚所需功能:通風系統、光照系統。(分組完成)思維訓練08課堂小結101. 常見的傳感器2. 傳感器的組成部分。小組競爭機制,填答比賽(出示題目,學生搶答)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物聯網感知(傳感器技術).pptx 物聯網的感知(傳感器技術).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