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地球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1.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2.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3.地球儀·觀察地球儀,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4.地球自轉·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5.地球公轉·運用模型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其中“地球在宇宙中”和“太空探索”屬于“2022年版課標”新增部分,目的是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科學的宇宙觀,增強科學興趣,提升科學探究意識與科學精神。而“地球儀”屬于地理工具部分,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設計、制作簡易地球儀模型,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明經度和緯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經緯網對現實中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現象所在地的經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等。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屬于初中地理的開始部分,主要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與地球儀和地球的運動三節內容。地球的宇宙環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人類的太空探索等內容,通過學習能夠說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學的宇宙觀;能夠說出中國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認識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和價值,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與情懷,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地球儀屬于地理工具部分,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地理工具,并提高使用地理工具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地球的運動包括自轉和公轉兩部分,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歸納地球的運動規律,并用現實世界中的事例證明地球運動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能夠舉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順應自然規律進行社會活動所展現出來的智慧,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觀念。三、本章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但是思想還不夠成熟。地理是一門新的學科,課上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感受設計教學情境,設計貼近生活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區域地理學習方法的總結歸納。例如,利用表現太陽東升西落、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等現象的示意圖、視頻素材、數據可視化圖等,啟發學生思考這些現象產生的可能原因。還可以結合地球運動影響人們生產生活的實例設計教學情境,如時差對世界各地收看國際體育賽事的影響;節氣與農業生產的關系,以及其中反映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等。要注重使用直觀教具和其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地球自轉、公轉的基本狀態和運動規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思考問題,如“怎么證明地球是運動的 ”“地球運動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 ”等,培養學生科學實證的理性思維,以及對身邊事物和現象的觀察、解釋能力。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 地球的自轉設計說明本節課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借助地球儀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自轉的現象,利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其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目標1.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2.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重點難點重點:地球自轉的特征及其地理現象。難點:晝夜交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歸納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當我國最東端的烏蘇里江旭日東升時,我國最西端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卻還是繁星滿天,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這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地球自轉的特征及現象。 結合時間差異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究竟是天在轉還是地在轉,古代的人們對此有過很長時期的爭論。閱讀教材第22頁“思與學”部分,了解古人對地球自轉的認識。 學生:閱讀,討論分析。 教師:1.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教材第21頁,分析地球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3分鐘) 2.請同學演示轉動地球儀,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運動方向是什么樣的 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討論。 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 2.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的,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的。 1.晝夜現象的產生 教師:閱讀教材,分析為什么會有晝夜。 學生: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處于白晝,是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處于黑夜,是夜半球,這就產生了晝夜。 2.晝夜更替現象的產生 教師:B地是不是永遠處于黑夜 這會產生什么現象。 學生:不會,隨著地球自轉,B地轉到有太陽光的一面就是白天。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 教師:假如地球停止自轉,還存在晝夜現象,但是不會有晝夜更替現象產生。 教師:當地球不停自西向東自轉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還會使得不同經度地區時間產生差異。對比A地和B地,誰先日出。 學生:A地。 教師總結: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一般說來,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說,東邊的時刻要比西邊早,這就產生了時間差異。完成教材第23頁活動第2題。 學生:林林位于媽媽的西面,二者經度不同,因此產生了時間差異。 教師: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列舉不同地區的時間差異實例。 學生:各抒己見。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地球在轉動,是一個普通常識,但是證明地球在轉,卻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總結地球運動方向。 結合問答法和演示法,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教學聯系生活,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度。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地球自轉的特點和現象,我們知道了地球自轉的概念、方向及周期,由于地球自轉使得地球上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五、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七彩作業》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2課時 地球的公轉設計說明本節課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也比較抽象,要借助地球儀開展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演示地球的公轉,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公轉的現象,利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其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目標1.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2.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重點難點重點:地球公轉的特征及其地理現象。難點: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太陽高度的變化。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歸納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展示生活中地理現象:天安門國旗升起時間為何每天都不同 為探究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動畫演示地球的公轉,閱讀教材第23頁,完成下表。 旋轉中心方向周期特征 學生: 旋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特征地軸是傾斜的,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 教師補充:地軸傾斜角度是66.5°。由于地球特殊的運動形態,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1.季節變化 教師:同桌為一組,模擬演示地球公轉的過程。結合教材內容,完成下表: 節氣時間直射緯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通過觀察動畫演示,相對直觀地了解地球在宇宙空間中進行公轉運動的形態特點、繞轉中心、周期等,明白地球時刻在運動,自轉的同時繞日公轉。 通過模擬演示和閱讀,培養地理實踐力和從教材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學生: 節氣時間直射緯線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6月21日前后北回歸線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歸線 教師:閱讀教材第24頁,說出季節的變化。 學生:夏至日前后一段時間,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時間,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時間,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別形成春季和秋季。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3.晝夜長短的變化 4.物體影子的長短與太陽高度角有關 (1)太陽直射物體時,其影子最短。 (2)太陽斜射物體時,影子變長,斜射越厲害,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3)北半球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物體影子最長;夏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大,物體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時分物體的影子最短。 5.五帶的劃分 教師:閱讀教材第25頁,說出五帶的劃分依據及范圍。 利用示意圖,深化拓展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學生: 劃分依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范圍: 熱帶0°—南北緯23.5°北溫帶23.5°N—66.5°N南溫帶23.5°S—66.5°S北寒帶66.5°N—90°N南寒帶66.5°S—90°S6.五帶的特征 教師:極晝又稱為永晝或是午夜太陽,是指在地球的兩極地區一天之內太陽都在地平線以上的現象,也就是說晝長等于24小時。極晝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一極就會出現極晝現象,反之則出現極夜。閱讀教材第24頁,分析五帶的特征。 學生: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四季分明。 以問答形式促使學生閱讀教材,獲取信息。三、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地球公轉的特點和現象,我們知道了地球公轉的概念、方向及周期,由于地球公轉使得地球上產生了季節變化和五帶。五、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七彩作業》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