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政治與法治》2024/09/20巍峨高山,攜手共攀體系構建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全面依法治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歷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現在未來)內涵、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為什么是什么一體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輔相成內涵、推進怎么做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教材分析備考課程要求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是高頻考點,通常結合第八第九課綜合考查。復習時建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等,融合到國家法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增強法治意識,踐行法治精神。1.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考點一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1.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法的決定 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的功能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③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法的創制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法的實施 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 ①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政治職能)。 ②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社會職能)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取得成就原因:(國情制度)+(人民主體)+(黨的領導)知識拓展相關鏈接:習近平法治思想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考點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因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3.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三單元導言)4.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行法治,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第七課導言)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5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路徑前進方向3.具體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拓展延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有法可依。◇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指能有效地確保紙面上的規范成為實踐的行為和立法目的如期實現,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層面。→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系,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堅持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法治原則,多種監督方式分工負責,互相協調,在黨內監督與國家監督、黨的紀律檢查與國家監察有機統一下實現。◇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堅強政治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牢固制度保障。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組織和人才保障。中國特色法治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豐厚文化保障。◇黨內法規體系:黨內法規體系是由黨章、組織法規、領導法規、自身建設法規、監督保障法規五個方面構成的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現行的黨內規則體系。比如有:《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等等。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制度設計采取一系列措施,將家庭教育由原來的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立法背景 依法治國的原則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家庭教育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短板。有的是父母或監護人未盡教育職責,有的是父母或監護人不懂如何教育,一些社會問題由此而生。 ①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②立法工作機構將草案引發有關部門、地方和單位征求意見,在網上公布草案全文。 ③本法是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④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重要性: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重要性: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重要性: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要學習借鑒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全面移植、照搬照抄)注意: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即時演練某市社區治理中,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打破化解矛盾僅靠干部單向協調的思維慣性,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把群眾代表請上“評判席",融入“法理情”,共評共商共斷群眾訴求的是與非,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這種做法( )①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②調動了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③是基層政權轉變治理方式的生動實踐④結合了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規范作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