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居民與文化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章課標要求如下:·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本章相對于原來的課程標準變化較大,取消了聚落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城鎮與鄉村,只要求描述城鎮和鄉村的景觀特征及變化。把語言、宗教和習俗等內容整合為多樣的文化,目的是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和差異,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三節內容,第一節是人口與人種,主要分析了世界人口的增長規律及產生的人口問題,還有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及原因,最后簡單介紹了三大人種的特征。第二節是城鎮與鄉村,主要分析了城鎮與鄉村的景觀差異及發展特征。第三節是多樣的文化,首先分析了世界語言和宗教的特征,然后結合圖片分析了衣食住行等多樣的文化,從而培養了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三、本章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但是思想還不夠成熟,因此課上可設計貼近生活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要運用全球或區域資料,結合具體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用地球儀、地圖、遙感影像、影視資料、數據可視化圖等資料,結合若干能夠反映地理環境特點的素材,如世界人口和文化等,幫助學生認識全球人文環境的基本狀況,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多樣的文化設計說明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多為了解性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設計教學可從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入手,通過學生談對身邊文化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目標1.運用反映語言、宗教等內容的圖文資料,了解世界語言和宗教的特征。2.運用反映文化習俗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世界不同語言、宗教和習俗。難點: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完成知識梳理部分的內容。二、學習任務一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2023年我國承辦了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多項國際賽事,同學們一定聽到了不同的語言,看到了風格各異的運動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世界不同的語言和宗教習俗,感受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 結合時事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1.不同的語言 教師:我們每天都會使用語言,大家想一想語言有什么作用。 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答案。 (1)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2)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師:聯合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有六種語言是聯合國工作語言,閱讀教材并找出。 學生:漢語、英語、法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俄語。 教師延伸: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教師拓展: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如下。 (1)漢語: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2)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3)俄語:俄羅斯、亞洲的中西部。 (4)法語:法國及非洲的中西部。 (5)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6)阿拉伯語:亞洲的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 教師:在古代,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說是“神的意志”,并創造了許多宗教。當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閱讀教材第104頁第一自然段內容,歸納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和分布地區。 學生:閱讀教材,歸納總結。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發源地亞洲的西部阿拉伯半島亞洲的南部主要分布地區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適當拓展延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三、學習任務二教學模塊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展示圖片。“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形容了文化習俗的多樣性,我們從飲食、服飾、交通、民居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解。同學們分成四個小組,討論歸納典型案例并做出解釋。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歸納。 飲食組: 地區農業特征飲食習慣歐洲西部畜牧業分布廣,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們習慣用刀叉用餐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米飯是主要食物,人們習慣用筷子用餐拉丁美洲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人們習慣用玉米餅盛裝食物食用,玉米餅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服飾組: 地區服飾特征典型樣例氣候寒冷的地區傳統服飾多以皮毛制品為主,并配有長靴、帽子和圍巾,便于保暖亞洲北部某地民眾身穿傳統服飾參加馴鹿拉雪橇比賽,慶祝馴鹿日氣候炎熱的地區傳統服飾則以棉麻制品或絲織品為主,相對薄且寬松,以無領或者低領為主,便于散熱亞洲南部某地身穿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 分組活動,發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交通組: 地區特征原因亞洲東南部有些地區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場河道縱橫,陸路交通不便非洲北部沙漠地區駱駝商隊炎熱干燥 民居組: 地區特征原因歐洲北部用木頭建造房子林木資源豐富地中海沿岸地區多用石材建造房子石材豐富 教師拓展:傳統民居和自然環境關系密切,閱讀教材第107、108頁活動,完成問題。同學們還可以在網上查找其他民居,分析其建筑材料、特征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學生:(1)圖1民居以土為建筑材料,原因是當地炎熱干燥,利用土作為建筑材料。圖2民居用竹木作為建筑材料,原因是當地高溫多雨,竹木資源豐富。 (2)圖1民居具有厚墻、小窗的特征,能夠有效阻擋外部熱量進入,起到降溫作用。圖2居民建筑高大,屋頂坡度大,利于通風散熱和雨水下泄。四、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五、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多樣的文化和世界不同的語言和宗教,知道了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衣食住行等文化習俗的差異,認識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要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六、布置作業建議所有同學完成本節《七彩作業》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和【考點專練】。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