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成長的時空 第四課幸福和睦的家庭 第二課時讓家更美好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交友態度,主動融入集體、與同學交往,建立真摯的同學友誼。道德修養:通過體味家中親情之愛,了解家庭中親情表現形式的不同。增強熱愛家庭的情感。健全人格:意識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增強傳遞家庭美德的主動性,為構建和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治觀念:法制意識:讓學生知道家庭美德是可以傳遞的,要創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通過情境討論, 得出構建和諧家庭的方法。責任意識:通過探討“傳承家庭之愛”“建設家庭我擔責”培養學生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實際行 動促進家庭和睦幸福。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親情的表現形式教學難點:怎樣建設美好的家庭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國際家庭日的設立源于全球范圍內家庭問題的日益增長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挑戰。20世紀80年代以來,家 庭數目急劇增加,家庭規模縮小,離婚率上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提高 人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聯合國大會在1989年12月8日通過了第44/82 號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并確定了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此后,聯合 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在1993年2月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1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這一國際日為提高對有關家庭問題的意識和加深對影響家庭的社會、經濟和人口發展過程的了解提供了一個機會。 怎樣建設美好的家庭 本節課我們將學習這些內容:(二)、新課講授:生活觀察:回憶并記錄你和家人彼此關愛的事情。家人對我的關愛我對家人的關愛對比以上記錄,你有什么發現 1、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 材料:游子吟( 唐 · 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以上關于親情的名言得到哪些啟示 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只要我們用心體悟就會發 現,家人間的愛蘊含在生活的點滴之中。閱讀感悟: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兩次進藏工作,勤政為民,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西藏,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和女 兒的書信往來,令人動容。1994年1月16日,孔繁森寫給小女兒一封信。自從收到你們給我的明信片后幾乎天天都要看兩遍,凡是看了明信片、賀年片后都感到,我雖在高原,但 是最幸福的人。我雖在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上過著正常人難以想象的生活,但我看到有這么多的女兒在想著我,盼著我,我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心中有說不出的愉快。 孔繁森去世多年后,小女兒又給爸爸寫了一封信。歲歲清明,又到清明。我們姊妹三個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惜您卻不能享受天倫之樂。爸爸,您還記得嗎 您 收養的那個小女孩貢桑,她大學畢業后就回西藏了。您長眠的那片土地已發生了滄桑巨變,孩子們上學都 是義務教育,老人們都有了社會保障,礦區條件也大有改善。爸爸,女兒想你,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是一 家人。探究與分享:一天,突然降溫,媽媽讓小強穿上厚外套。他說:“謝謝媽媽,我覺得穿這些夠了,今天有體育課,穿厚外 套不方便運動。”媽媽說:“穿多了可以脫,穿少凍感冒了怎么辦 ”小強說:“我都這么大了,知道冷熱, 您就放心吧!”媽媽拿著外套,若有所思地看著小強走出家門……如果你和家人有類似的“碰撞”,你會怎么做 (1)、我理解家人的做法。家人的做法是對自己深深的關愛,應該感到很溫暖、甜蜜。(2)、換位思考,多體諒父母;經常與父母溝通和交流;主動化解“碰撞”,增進親子情感。我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2、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關愛、彼此尊重: 具體做法:①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在接受關愛的同時,也要學會回報愛。②對父母長輩,我們要孝順敬重;對兄弟姐妹,我們要相攜相助。③在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有時難以避免。家庭成員要以愛和尊重為前提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會換 位思考,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情感。相關鏈接: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中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禮記》中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孝親敬老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 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探究與分享:家規:一個家庭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 家訓: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朱柏廬《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陳毅《示兒女》:“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劉備《三國志 ·蜀志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收集我國傳統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分析這些家規、家訓的內容,說說它們體現了哪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3、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材料: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貧窮,時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 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國。楚王 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余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鐘之多。 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 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愿以償了。”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 身 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思考:上述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孝”的傳統故事嗎 ①家庭是道德養成的起點。我們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②追求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 親情中升華。4、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啟思導行:建設幸福和睦的家庭,需要我們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體會家的意味,用實際行動表達愛、 傳遞愛。閱讀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體現親情的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悟。以“愛要這樣來表達”為主題,組織一次體驗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向父母表達愛的方式,討論 具體做法,并付諸行動。如說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給父母一個擁抱給父母寫一封信(三)、本課小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怎樣建設美好家庭 ①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②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關愛、彼此尊重。③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④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四)、課堂練習:1、《論語》中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詩句寓意能體現這 一傳統美德的是( c )A.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C.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D.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一個國家的繁榮興盛,離不開每一個家庭 的文明和睦。建設美好家庭,需要 (D)①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間消除差異 ②家庭成員用心體味親情之愛③家庭成員學會愛,奉獻愛 ④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庭責任,相互協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家,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只有動真情才能讀懂它。下列詩詞體現了促進和諧家庭建設的是(D )①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堅忍不拔之志②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④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我要走進你的世界,你不讓;我想讓你走進我的世界,你又不來。”這是一位母親的難言和無奈。步入青春期后,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碰撞增多了。對此,我們應該 (D)A.保持距離,對父母敬而遠之 B.完全順從父母的安排 C.經常與父母頂嘴,表示抗議 D.學會主動與父母溝通(五)、板書設計:第二課時讓家更美好1、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2、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關愛、彼此尊重:3、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4、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