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4地球的演化【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結合地質史上生物的幾次大滅亡,樹立人地和諧相處的觀念。區域認知:依據地質年代表,分析地球不同地質階段的地球面貌、地殼運動、古生物情況。綜合思維:結合相關資料及地質年代表,說出地球的演化過程。地理實踐力:結合景觀圖或示意圖,能夠依據地層和化石確定地層所形成的年代,并推測地層形成時的地理環境特點。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地球的演化新高考 2024 全國甲卷11題、廣西卷第8題、安徽卷第8題2023 福建卷第19題、湖南卷第20題、天津卷第7題2022 北京卷第5題、天津卷第3、4題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地球的演化史等知識雖然屬于主干知識,但因為內容相對簡單,難以承載有一定思維量的試題,所以考查頻率較低。題型基本是選擇題,數量是一個或兩個,分值 3~8 分,綜合題中沒有出現該板塊的題目。雖然都是比較正常的題目,但是鑒于該板塊的知識難度大,再跟具體情境結合,往往難度更大。必備知識方面:地球的演化史屬于新課標、新教材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看,要求較低,因此新教材使用地區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以大時間尺度的地理環境演變(如古海岸線、單海的演變、玄武巖臺地的演變等)為背景的地理過程類考查值得注意。知識點一:地層和化石1. 地層(1)概念、地殼上部呈帶狀展布的層狀巖石或堆積物。(2)研究意義:地層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3)分布規律:一般先沉積的地層在下,后沉積的地層在上 。2. 化石(1)概念:生物在地層中留下了遺體或遺跡。(2)分布規律:A.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的化石B.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3)研究意義:①根據地層保存下來的化石,來確定地層的時代和順序;如: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只存在于古生代地層;含恐龍化石為中生代地層②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環境特征。如:紅色巖層指示氧化環境;黑色頁巖并含有黃鐵礦指示還原環境;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巖指示清澈溫暖淺海環境;破碎的貝殼指示 濱海環境;含煤層的地層指示濕熱的森林環境。(4)化石的形成條件例題:(2022高一下·廣東·學業考試)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區海拔為5044m的石炭紀地層中,發現有大量珊瑚化石。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珊瑚化石的地質年代屬于( )A.遠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地層中珊瑚化石的出現指示當時的古環境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沼澤【答案】1.B 2.C【解析】1.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據題干信息可知該化石存在于石炭紀地層中,所以屬于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2.珊瑚適合生長在溫暖的海水中,最適宜的溫度是25℃到30℃,而河流、湖泊、沼澤是陸地環境,不是海洋環境,所以推斷珊瑚化石的出現指示當時的古環境是海洋,C正確,ABD錯誤。故選C。知識點二:地質年代表概念:科學家依據地質年代先后順序,把地球歷史上的重大地質事件編成的時間順序表,叫作地質年代表。例題:(20-21高二上·全國·開學考試)百歲蘭,沙漠地區的裸子植物,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莖較短,一生只長兩片葉,葉片長、寬、厚。葉上多氣孔,且夜間張開,根極長,人工栽培十分困難。國際植物學把它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題1.百歲蘭出現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2.下列對百歲蘭特征形成原因判斷正確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發達 B.太陽輻射強,葉片厚C.動物活動多,只長兩片葉 D.常年風力大,莖很短【答案】1.B 2.A【解析】1.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題干關鍵詞“出現的地質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現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選B。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生活在沙漠地區,根極長,表明百歲蘭生存環境地下水埋藏深,百歲蘭根系發達,A正確;沙漠地區降水少,夜間地表附近冷卻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結,氣孔夜間張開可吸收水分,葉片厚主要是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而不是因為太陽輻射強,B錯;沙漠地區動物活動少,白天氣溫高,莖短,同時只長兩片葉子可減少蒸發,所以莖短與風力大關系不是很大,CD錯。故選A。知識點三:地球演化歷程宙(代) 紀 大氣環境 海陸變遷 巖漿活動 地殼運動 植物界 動物界 礦產冥古宙 無 無 隕石撞擊 火山活動 無生命跡象 無太古宙(太古代) (開始有明確的地層記錄) 出現氧氣 幾乎全被海洋覆蓋,出現原始陸殼 火山活動 巖漿活動 出現海洋原始藻類和細菌(原核生物、單細胞生物) 無元古宙(元古代) (出現原始生物的時代) 出現臭氧層 出現原始大陸。 火山活動 地殼運動劇烈 海生藻類繁盛 (真核生物、多細胞生物) 鐵礦古 生 代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無 無 無 水生藻菌類植物 海生無脊椎動物 (三葉蟲、筆石、珊瑚) 無泥盆紀 無 海生有脊椎動物 魚類石炭紀 二疊紀 無 出現聯合古陸(泛大陸) 無 蕨類 植物 兩棲類動物 爬行動物 煤中 生 代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 無 我國大陸 輪廓形成 環太平洋 運動 裸子 植物 爬行動物 (恐龍) 鳥類(始祖鳥) 煤 石油新 生 代 古近紀 新近紀 無 形成如今的海陸分布 喜馬拉雅 運動 被子 植物 哺乳動物 石油第四紀 氣溫變化明顯,出現冰期與間冰期 無 靈長類動物 (古代猿類進化為人類) 無例題:(23-24高一上·天津東麗·階段練習)地球有悠久的過去,還有漫長的未來。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的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魚類出現在( )A.元古代 B.早古生代 C.中生代中期 D.新生代中期2.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 )A.古生代地層 B.元古宙地層 C.中生代地層 D.新生代地層3.盛極一時的恐龍突然從地球上銷聲匿跡的地質歷史時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紀 D.新生代【答案】1.B 2.A 3.B【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魚類最早出現于志留紀時期,屬于早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2.三葉蟲是古生代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古生代末期滅絕,所以只有古生代地層中含有三葉蟲化石,A正確,BCD錯誤。故選A。3.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龍和海洋中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了,B正確,ACD錯誤。故選B。地球上動植物的演化順序動物演化: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植物演化:海生藻類→陸生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有些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會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時代的地層含有不同的化石。生物總是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基礎】(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地質學家在我國河北省距今兩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華美金鳳鳥(一種傷齒龍科恐龍)化石(左圖)。右圖示意地球演化簡史,①-④代表四個地質年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華美金鳳鳥生長的地質年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類別分別為( )A.裸子植物,爬行動物 B.被子植物,哺乳動物C.蕨類植物,兩棲動物 D.裸子植物,海洋無脊椎動物2.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大氣中已存在相當多游離氧的地質年代為右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A 2.B【解析】1.從圖中看,①為地球發展的初期其階段,屬于冥古宙;②為元古宙,③為中生代,④為新生代。由材料華美金鳳鳥(一種傷齒龍科恐龍)化石出現在距今兩億年左右的地層中,可知華美金鳳鳥生長時期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繁盛的時期,A正確;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繁盛于新生代,B錯誤;蕨類植物、兩棲動物繁盛于晚古生代,C錯誤;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于早古生代,D錯誤。故選A。2.從圖中看,①為地球發展的初期其階段,屬于冥古宙;②為元古宙,③為中生代,④為新生代。元古宙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大氣中已存在相當多游離氧,對應圖中②,B正確,ACD錯誤。故選B。(24-25高一上·全國·課后作業)讀圖,完成下面小題。距今年代 1.4億年 3.3億年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類動物界 兩棲動物代 甲 乙3.關于圖中甲、乙兩個地質年代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4.乙的末期( )A.蕨類植物明顯衰退 B.恐龍滅絕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動物繁盛【答案】3.B 4.A【解析】3.讀甲、乙兩個地質年代示意圖,甲時代對應的動物是恐龍,甲是中生代。乙對應的是蕨類植物和無脊椎動物,乙是古生代,B正確;排除ACD。故選B。4.由上一題可知,乙時代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類植物明顯衰退,出現裸子植物,A正確;恐龍滅絕的時代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現在中生代后期,于新生代繁盛;爬行動物繁盛時期為中生代,BCD錯誤。故選A。(24-25高一·全國·課堂例題)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現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hòu)(圖1),其早在距今5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圖2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甲地質時期主要的生物特點是( )A.蕨類植物繁盛 B.魚形動物崛起 C.哺乳動物繁盛 D.裸子植物盛行【答案】5.B 6.D【解析】5.中華鱟在距今5億年前就存在,由地質年代示意圖可知,應屬于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6.由地質年代示意圖可知,甲地質時期主要為中生代,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經歷了快速物種分化并達到鼎盛時期,D正確;蕨類植物繁盛于古生代,A錯誤;魚形動物崛起于古生代,B錯誤;哺乳動物繁盛于新生代,C錯誤,故選D。(23-24高一下·云南玉溪·期末)2024年4月,湖北省地質研究院團隊在湖北省西北部開展地質調查時,發現了豐富典型的3.5億年前的珊瑚化石(圖),賦存區面積廣大,逾300平方千米,為秦嶺山脈的海陸變遷提供了證據。珊瑚是海生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該珊瑚生長的時期最可能是( )A.寒武紀 B.泥盆紀 C.二疊紀 D.三疊紀8.珊瑚化石的發現證實了秦嶺曾是( )A.溫暖海洋 B.茂密森林 C.干旱沙漠 D.深水湖泊【答案】7.B 8.A【解析】7.3.5億年前為泥盆紀所在時期,B正確;不屬于寒武紀、二疊紀、三疊紀,ACD錯誤。故選B。8.珊瑚生活在溫暖的海洋當中,在秦嶺發現珊瑚化石,說明秦嶺曾經是溫暖的海洋,A正確;不是茂密的森林、干旱沙漠、深水湖泊環境,BCD錯誤。故選A。(23-24高一下·廣東佛山·期末)琥珀是一種生物化石,由樹脂滴落包裹小生物埋藏地下形成。2024年3月28日,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在一枚距今約1億年(處于中生代)的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全球首個絳蟲化石,該絳蟲主要寄生在鯊魚和籃魚的胃腸道中。完成下面小題。9.這枚緬甸克欽琥珀形成時期( )A.沒有寬廣的大陸 B.出現了兩棲類動物C.被子植物大發展 D.爬行動物高度繁盛10.科學家根據這枚緬甸克欽琥珀可推斷( )①地球內部構造 ②絳蟲早期演化 ③地表人類活動 ④古地理環境特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9.D 10.C【解析】9.由題可知該地質時期為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動物高度繁盛,D 選項正確。中生代有寬廣的大陸,A選項錯誤;兩棲類動物在更早時期就已出現,B 選項錯誤;被子植物大發展是在新生代,C 選項錯誤。故該題選 D。從這枚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了絳蟲,可推斷絳蟲早期演化,同時琥珀的形成與當時的地理環境相關,能反映古地理環境特點,②④正確;地球內部構造無法從琥珀中推斷得出,地表人類活動在距今約 1 億年時尚未出現,①③錯誤。故該題選 C。【提升】(24-25高三上·海南海口·階段練習)百歲蘭,繁盛于中生代的沙漠地區,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莖較短,一生只長兩片葉,葉片厚。葉上多氣孔,且夜間張開,根極長,人工栽培十分困難,國際植物學把它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百歲蘭出現的地層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對百歲蘭特征形成原因判斷正確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發達 B.太陽輻射強,莖較短C.動物活動多,葉子多氣孔 D.常年氣溫低,葉片厚【答案】11.A 12.A【解析】11.結合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為中生代植物,應位于中生代地層中。讀圖可知,①地層含恐龍化石,為中生代地層,可能有百歲蘭出現,A正確;②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層,說明地質時期植被茂密,而百歲蘭生長于荒漠地區,植被稀少,難以形成煤層,B錯誤;③為含魚類化石,與為水生動物,百歲蘭為陸生植物,不會出現在含魚類化石的地層中,C錯誤;④含三葉蟲化石,出現在古生代地層中,D錯誤。故選A。1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生活在沙漠地區,根極長,表明百歲蘭生存環境地下水埋藏深,百歲蘭根系發達,A正確;沙漠地區動物活動少,白天氣溫高,莖短,同時只長兩片葉子可減少蒸發,因此莖短主要與水分條件差有關,而不是因為太陽輻射強,B錯誤;沙漠地區降水少,夜間地表附近冷卻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結,氣孔夜間張開可吸收水分,與動物活動多無關,C錯誤;葉片厚主要是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而不是因為常年氣溫低,D錯誤。故選A。(24-25高三上·重慶·開學考試)圖示意寒武紀至新近紀生物多樣性和地表溫度的變化。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 )A.三疊紀至新近紀生物種類明顯遞增 B.二疊紀是爬行類動物的繁盛時期C.白堊紀后期裸子植物種類大量消失 D.物種大滅絕與地表溫度變化無關14.地質學者在皖南山區的上溪群地層中發現了大量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測該地層可能抬升于( )A.古生代后期 B.寒武紀時期C.元古宙時期 D.太古宙時期【答案】13.C 14.A【解析】13.讀圖可知,三疊紀至新近紀生物多樣性總體增加,但在白堊紀后期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A錯誤;二疊紀處于晚古生代,中生代是爬行類動物的繁盛時期,B錯誤;白堊紀后期出現物種大滅絕,中生代繁盛的裸子植物種類大量消失,C正確;讀圖可知,物種大滅絕與地表溫度變化有明顯相關性,D錯誤。故選C。14.根據材料信息“后來有地質學者在該地層中發現了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可知,上溪群地層區中有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說明其在寒武-奧陶紀為海洋環境,推測古生代中晚期板塊碰撞隆升地層出露形成陸地,A正確;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紀早期均早于奧陶紀,演化為陸地環境不會有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BCD錯誤。故選A。(24-25高二上·山西·開學考試)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繁盛時期的裸子植物、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等化石埋藏于不同地層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發現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該化石可以追溯到約兩億年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目前研究發現的喜馬拉雅山最老的地層可追溯到( )A.太古宙晚期 B.元古宙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早期16.上述地質時期魚龍化石發現地( )A.海洋廣闊,海水較淺 B.氣候溫和濕潤,森林繁茂C.海拔較低,地勢平坦 D.氣候冷濕,冬季漫長嚴寒【答案】15.D 16.A【解析】1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裸子植物的繁盛時期是中生代,大型哺乳類動物生活在新生代,中生代早于新生代。由材料“……發現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該化石可以追溯到約兩億年前”可知,日目前研究發現的喜馬拉雅山最老的地層可追溯到中生代早期。ABC錯誤,D正確。故選D。16.爬行動物魚龍化石證明該地曾經是食物豐富的較淺海洋環境,A正確。海洋廣布,森林不會廣泛發育,B錯誤;該地為海洋,不是平原地形,C錯誤;當地當時動植物多,因此氣候應相對溫暖,D錯誤。故選A。(24-25高三上·山東菏澤·開學考試)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員在加拿大一金礦區發現了一只冰封了距今3萬多年新生代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圖a)。這是北美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幾近完好無損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專家都激動不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猛犸象繁盛時期( )A.裸子植物繁盛 B.海洋藍藻開始出現 C.被子植物繁盛 D.陸地低等植物出現18.在發現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層中,科考人員還可能發現( )A.三葉蟲化石 B.可開采的鐵礦 C.恐龍化石 D.哺乳動物化石【答案】17.C 18.D【解析】17.結合材料信息可知,猛犸象繁盛時期為新生代,此時期被子植物繁盛,C正確;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錯誤;海洋藍藻出現于古生代的寒武紀,B錯誤;陸地低等植物出現于早古生代,D錯誤。故選C。18.結合所學知識,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根據上題可知,猛犸象繁盛時期為新生代,因此,哺乳動物化石較多,D正確;三葉蟲化石在古生代地層中,恐龍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層中,AC錯誤;前寒武紀是金屬礦的重要成礦期,可開采的鐵礦可能位于前寒武紀地層中,B錯誤。故選D。(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中華震旦角石多產于我國三峽地區,是距今約4.5億年的一種典型“標準化石”(又稱“標志化石”,泛指能夠或可能用以確定其產出地層時代或闡明其生活環境的化石,多用作區域地層對比的標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中華震旦角石所在地層形成于(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0.中華震旦角石等“標準化石”所具有的特征應為( )A.形成化石的生物存在地質時代長 B.與其它化石特征相近不易識別C.個體數量多且地理分布廣 D.形成化石后難以長時期保存【答案】19.B 20.C【解析】19.注意材料信息“是距今約4.5億年的一種典型標準化石”,該時間段應位于古生代,B正確;前寒武紀是自地球誕生到大約5.41億年前的這段時間,A錯誤;中生代時期大致介于距今約2.52億年~距今約6600萬年,C錯誤;新生代是距今約6600萬年以來的時期,D錯誤。故選B。依據材料信息,標準化石是“泛指能夠或可能用以確定其產出地層時代或闡明其生活環境的化石”,形成化石的生物存在地質時代長短不是其成為“標準化石”所具有的特征,A錯誤;與其它化石特征有明顯得區別,易區分,B錯誤;標準化石是具有時代分布短,個體數量多,而且地理分布廣,數量和地域分布占絕對優勢,C正確;形成化石后可以長時期保存,D錯誤。故選C。【真題】(2024·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喀斯特地貌發育區的巖層分布示意圖。在該地地下河沉積物中,發現有大熊貓、劍齒象等哺乳動物骨骼化石。完成下面小題。21.最有可能發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大熊貓、劍齒象等骨骼化石來自( )A.古生代砂頁巖 B.古生代石灰巖 C.中生代砂礫巖 D.新生代沉積物【答案】21.C 22.D【解析】21.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其形成主要與石灰巖有關。石灰巖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發生化學溶蝕作用,逐漸形成溶洞。在圖中,③處為古生代石灰巖,石灰巖分布廣泛且巖層較厚,具備形成大型溶洞的物質基礎。①處為中生代砂礫巖,砂礫巖的可溶性很低,難以形成溶洞;④處為古生代砂頁巖,砂頁巖的可溶性較差,不利于溶洞的形成;②處雖然也有石灰巖,但②位于石灰巖巖層的上部位置,發育大型溶洞可能性不大。所以最有可能發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③。綜上,C正確,排除ABD。故選C。22.大熊貓、劍齒象等哺乳動物生活在新生代。骨骼化石通常保存在沉積物中,在該地地下河沉積物中發現了這些骨骼化石,所以它們來自新生代沉積物。古生代砂頁巖、古生代石灰巖、中生代砂礫巖形成的時代遠早于大熊貓、劍齒象等哺乳動物生活的時代,不可能保存它們的骨骼化石。綜上,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4·北京·高考真題)如圖為某地野外地質剖面素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3.圖中( )A.①巖石晚于安山巖形成 B.②處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響C.③巖石早于侵蝕面形成 D.斷層在水平張力作用下形成24.在石灰巖中發掘出完整的三葉蟲化石,可推測( )A.①巖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環境 B.②處石灰巖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巖石中可以發掘出恐龍化石 D.④巖石形成于新生代陸地環境【答案】23.C 24.A【解析】23.由圖可知,①巖石所在巖層為石灰巖,其上覆巖層包括泥巖、砂巖等沉積巖,而安山巖位于侵蝕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測①巖石早于安山巖形成,①錯誤;②處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構造,B錯誤;③巖石為花崗巖,且被斷層錯斷,說明花崗巖早于斷層形成,斷層線兩側侵蝕面連續,說明斷層發生之后地表受侵蝕形成了侵蝕面,故③巖石早于侵蝕面形成,C正確;斷層兩側石灰巖、泥巖、砂巖等沉積巖層均傾斜,說明巖層受擠壓發生了彎曲變形,局部巖層斷裂錯開形成了斷層,且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為逆斷層,是水平擠壓形成的,故斷層是在擠壓作用下形成,D錯誤。故選C。24.由所學知識可知,三葉蟲生長于古生代溫暖的海水中,①巖石為石灰巖,故A正確;②處石灰巖與①巖石是同一地質年代,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錯誤;③巖石為花崗巖,是侵入型巖漿巖,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積巖中才可能發現化石,C錯誤;④巖石所在巖層位于①巖石所在巖層之下,新生代處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巖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陸地環境,D錯誤。故選A。(2022·天津·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沉積地層在地表出露情況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25.從奧陶紀到二疊紀,該地區經歷的地質過程為( )A.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 B.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水平擠壓C.下降沉積、水平擠壓、抬升侵蝕 D.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抬升侵蝕26.該地區三疊紀地層中發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關于該地層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巖石受到水的溶蝕作用C.明顯受到過風力侵蝕 D.位于背斜構造中心部位【答案】25.A 26.B【解析】25.奧陶紀時,該區開始接受沉積,到泥盆紀,該區一直接受沉積,泥盆紀之后,該區地殼整體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層,到二疊紀,該區地殼整體下降接受沉積,沉積了二疊紀地層、三疊紀地層,之后該區地殼發生水平運動,地層褶皺并隆起,遭受剝蝕,再之后該區地殼又整體下沉,接受沉積物的沉積,A正確,BCD錯誤。故選A。26.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質時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疊紀,所以不可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錯誤;落水洞、天坑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蝕地貌,B正確;喀斯特地貌發育在較濕潤地區,風力侵蝕作用相對較弱,C錯誤;三疊紀巖層是圖中最新的巖層,而背斜中心巖層相對最老,D錯誤。故選B。(2021·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地質地形圖,圖中斷層附近有一條溪流。斷層東側相對上升﹐西側相對下降。完成下面小題。27.該溪流( )A.流向為自南向北 B.侵蝕地表,形成斷層C.晚于白堊紀形成 D.西岸平坦,東岸陡峭28.甲、乙兩地之間地層剖面示意圖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7.C 28.B【解析】27.河流的產生與斷層有關,讀圖,白堊紀巖層有明顯斷層,說明白堊紀巖層形成早于斷層,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堊紀,C正確。該地形圖等高線數值自北向南遞減,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錯誤。河流只會侵蝕地表,而斷層的形成與內力作用有關,B錯誤。河流東西岸等高線疏密程度接近,兩岸地勢接近,D錯誤。綜上所述,故選C。28.讀圖,斷層西側巖層中間新,兩翼老,為向斜構造;斷層東側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構造。向斜與背斜均經過三個巖層。B項、C項,②、③所示斷層西側褶曲向下凹,為向斜;東側褶曲向上凸,為背斜。②圖所示向斜經過三個巖層,③圖所示向斜經過四個巖層,B正確,C錯誤。①圖所示巖層沒有褶曲,不表示向斜與背斜構造,A錯誤。④圖所示斷層西側褶曲向上凸,為背斜;東側褶曲向下凹,為向斜,D錯誤。綜上所述,故選B。(2023·天津·高考真題)圖是某區域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9.該區域地表出露的花崗巖可能形成于( )A.奧陶紀后,泥盆紀前 B.志留紀后,石炭紀前C.泥盆紀后二疊紀前 D.二疊紀后,白堊紀前30.依據圖中信息判斷,A到B之間的地貌類型是()A.向斜山 B.背斜山C.向斜谷 D.背斜谷【答案】29.D 30.A【解析】29.由圖可知,圖中花崗巖的巖漿沒有穿過最年輕的K白堊紀地層,說明形成花崗巖的巖漿活動在白堊紀之前;穿過了二疊紀地層,說明形成花崗巖的巖漿活動形成于二疊紀之后,D正確,ABC錯誤。故選D。30.由圖中等高線可知AB剖面處經過一個山峰,從斷層看,AB剖面線經過的地層巖齡為中間新兩翼老,由此可知剖面線AB處的地層為向斜,A到B之間的地貌類型是向斜山,A正確,BCD錯誤。故選A。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4地球的演化【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結合地質史上生物的幾次大滅亡,樹立人地和諧相處的觀念。區域認知:依據地質年代表,分析地球不同地質階段的地球面貌、地殼運動、古生物情況。綜合思維:結合相關資料及地質年代表,說出地球的演化過程。地理實踐力:結合景觀圖或示意圖,能夠依據地層和化石確定地層所形成的年代,并推測地層形成時的地理環境特點。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地球的演化新高考 2024 全國甲卷11題、廣西卷第8題、安徽卷第8題2023 福建卷第19題、湖南卷第20題、天津卷第7題2022 北京卷第5題、天津卷第3、4題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地球的演化史等知識雖然屬于主干知識,但因為內容相對簡單,難以承載有一定思維量的試題,所以考查頻率較低。題型基本是選擇題,數量是一個或兩個,分值 3~8 分,綜合題中沒有出現該板塊的題目。雖然都是比較正常的題目,但是鑒于該板塊的知識難度大,再跟具體情境結合,往往難度更大。必備知識方面:地球的演化史屬于新課標、新教材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看,要求較低,因此新教材使用地區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以大時間尺度的地理環境演變(如古海岸線、單海的演變、玄武巖臺地的演變等)為背景的地理過程類考查值得注意。知識點一:地層和化石1. 地層(1)概念、地殼上部呈帶狀展布的層狀巖石或堆積物。(2)研究意義:地層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3)分布規律:一般先沉積的地層在下,后沉積的地層在上 。2. 化石(1)概念:生物在地層中留下了遺體或遺跡。(2)分布規律:A.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的化石B.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3)研究意義:①根據地層保存下來的化石,來確定地層的時代和順序;如: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只存在于古生代地層;含恐龍化石為中生代地層②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環境特征。如:紅色巖層指示氧化環境;黑色頁巖并含有黃鐵礦指示還原環境;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巖指示清澈溫暖淺海環境;破碎的貝殼指示 濱海環境;含煤層的地層指示濕熱的森林環境。(4)化石的形成條件例題:(2022高一下·廣東·學業考試)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區海拔為5044m的石炭紀地層中,發現有大量珊瑚化石。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珊瑚化石的地質年代屬于( )A.遠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地層中珊瑚化石的出現指示當時的古環境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沼澤【答案】1.B 2.C【解析】1.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據題干信息可知該化石存在于石炭紀地層中,所以屬于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2.珊瑚適合生長在溫暖的海水中,最適宜的溫度是25℃到30℃,而河流、湖泊、沼澤是陸地環境,不是海洋環境,所以推斷珊瑚化石的出現指示當時的古環境是海洋,C正確,ABD錯誤。故選C。知識點二:地質年代表概念:科學家依據地質年代先后順序,把地球歷史上的重大地質事件編成的時間順序表,叫作地質年代表。例題:(20-21高二上·全國·開學考試)百歲蘭,沙漠地區的裸子植物,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莖較短,一生只長兩片葉,葉片長、寬、厚。葉上多氣孔,且夜間張開,根極長,人工栽培十分困難。國際植物學把它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題1.百歲蘭出現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2.下列對百歲蘭特征形成原因判斷正確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發達 B.太陽輻射強,葉片厚C.動物活動多,只長兩片葉 D.常年風力大,莖很短【答案】1.B 2.A【解析】1.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題干關鍵詞“出現的地質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現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選B。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百歲蘭生活在沙漠地區,根極長,表明百歲蘭生存環境地下水埋藏深,百歲蘭根系發達,A正確;沙漠地區降水少,夜間地表附近冷卻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結,氣孔夜間張開可吸收水分,葉片厚主要是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而不是因為太陽輻射強,B錯;沙漠地區動物活動少,白天氣溫高,莖短,同時只長兩片葉子可減少蒸發,所以莖短與風力大關系不是很大,CD錯。故選A。知識點三:地球演化歷程宙(代) 紀 大氣環境 海陸變遷 巖漿活動 地殼運動 植物界 動物界 礦產冥古宙 無 無 隕石撞擊 火山活動 無生命跡象 無太古宙(太古代) (開始有明確的地層記錄) 出現氧氣 幾乎全被海洋覆蓋,出現原始陸殼 火山活動 巖漿活動 出現海洋原始藻類和細菌(原核生物、單細胞生物) 無元古宙(元古代) (出現原始生物的時代) 出現臭氧層 出現原始大陸。 火山活動 地殼運動劇烈 海生藻類繁盛 (真核生物、多細胞生物) 鐵礦古 生 代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無 無 無 水生藻菌類植物 海生無脊椎動物 (三葉蟲、筆石、珊瑚) 無泥盆紀 無 海生有脊椎動物 魚類石炭紀 二疊紀 無 出現聯合古陸(泛大陸) 無 蕨類 植物 兩棲類動物 爬行動物 煤中 生 代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 無 我國大陸 輪廓形成 環太平洋 運動 裸子 植物 爬行動物 (恐龍) 鳥類(始祖鳥) 煤 石油新 生 代 古近紀 新近紀 無 形成如今的海陸分布 喜馬拉雅 運動 被子 植物 哺乳動物 石油第四紀 氣溫變化明顯,出現冰期與間冰期 無 靈長類動物 (古代猿類進化為人類) 無例題:(23-24高一上·天津東麗·階段練習)地球有悠久的過去,還有漫長的未來。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的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魚類出現在( )A.元古代 B.早古生代 C.中生代中期 D.新生代中期2.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 )A.古生代地層 B.元古宙地層 C.中生代地層 D.新生代地層3.盛極一時的恐龍突然從地球上銷聲匿跡的地質歷史時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紀 D.新生代【答案】1.B 2.A 3.B【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魚類最早出現于志留紀時期,屬于早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2.三葉蟲是古生代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古生代末期滅絕,所以只有古生代地層中含有三葉蟲化石,A正確,BCD錯誤。故選A。3.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龍和海洋中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了,B正確,ACD錯誤。故選B。地球上動植物的演化順序動物演化: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植物演化:海生藻類→陸生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有些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會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時代的地層含有不同的化石。生物總是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基礎】(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地質學家在我國河北省距今兩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華美金鳳鳥(一種傷齒龍科恐龍)化石(左圖)。右圖示意地球演化簡史,①-④代表四個地質年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華美金鳳鳥生長的地質年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類別分別為( )A.裸子植物,爬行動物 B.被子植物,哺乳動物C.蕨類植物,兩棲動物 D.裸子植物,海洋無脊椎動物2.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大氣中已存在相當多游離氧的地質年代為右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4-25高一上·全國·課后作業)讀圖,完成下面小題。距今年代 1.4億年 3.3億年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類動物界 兩棲動物代 甲 乙3.關于圖中甲、乙兩個地質年代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4.乙的末期( )A.蕨類植物明顯衰退 B.恐龍滅絕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動物繁盛(24-25高一·全國·課堂例題)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現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hòu)(圖1),其早在距今5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圖2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甲地質時期主要的生物特點是( )A.蕨類植物繁盛 B.魚形動物崛起 C.哺乳動物繁盛 D.裸子植物盛行(23-24高一下·云南玉溪·期末)2024年4月,湖北省地質研究院團隊在湖北省西北部開展地質調查時,發現了豐富典型的3.5億年前的珊瑚化石(圖),賦存區面積廣大,逾300平方千米,為秦嶺山脈的海陸變遷提供了證據。珊瑚是海生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該珊瑚生長的時期最可能是( )A.寒武紀 B.泥盆紀 C.二疊紀 D.三疊紀8.珊瑚化石的發現證實了秦嶺曾是( )A.溫暖海洋 B.茂密森林 C.干旱沙漠 D.深水湖泊(23-24高一下·廣東佛山·期末)琥珀是一種生物化石,由樹脂滴落包裹小生物埋藏地下形成。2024年3月28日,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在一枚距今約1億年(處于中生代)的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全球首個絳蟲化石,該絳蟲主要寄生在鯊魚和籃魚的胃腸道中。完成下面小題。9.這枚緬甸克欽琥珀形成時期( )A.沒有寬廣的大陸 B.出現了兩棲類動物C.被子植物大發展 D.爬行動物高度繁盛10.科學家根據這枚緬甸克欽琥珀可推斷( )①地球內部構造 ②絳蟲早期演化 ③地表人類活動 ④古地理環境特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提升】(24-25高三上·海南海口·階段練習)百歲蘭,繁盛于中生代的沙漠地區,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莖較短,一生只長兩片葉,葉片厚。葉上多氣孔,且夜間張開,根極長,人工栽培十分困難,國際植物學把它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百歲蘭出現的地層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對百歲蘭特征形成原因判斷正確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發達 B.太陽輻射強,莖較短C.動物活動多,葉子多氣孔 D.常年氣溫低,葉片厚(24-25高三上·重慶·開學考試)圖示意寒武紀至新近紀生物多樣性和地表溫度的變化。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 )A.三疊紀至新近紀生物種類明顯遞增 B.二疊紀是爬行類動物的繁盛時期C.白堊紀后期裸子植物種類大量消失 D.物種大滅絕與地表溫度變化無關14.地質學者在皖南山區的上溪群地層中發現了大量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測該地層可能抬升于( )A.古生代后期 B.寒武紀時期C.元古宙時期 D.太古宙時期(24-25高二上·山西·開學考試)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繁盛時期的裸子植物、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等化石埋藏于不同地層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發現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該化石可以追溯到約兩億年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目前研究發現的喜馬拉雅山最老的地層可追溯到( )A.太古宙晚期 B.元古宙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早期16.上述地質時期魚龍化石發現地( )A.海洋廣闊,海水較淺 B.氣候溫和濕潤,森林繁茂C.海拔較低,地勢平坦 D.氣候冷濕,冬季漫長嚴寒(24-25高三上·山東菏澤·開學考試)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員在加拿大一金礦區發現了一只冰封了距今3萬多年新生代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圖a)。這是北美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幾近完好無損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專家都激動不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猛犸象繁盛時期( )A.裸子植物繁盛 B.海洋藍藻開始出現 C.被子植物繁盛 D.陸地低等植物出現18.在發現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層中,科考人員還可能發現( )A.三葉蟲化石 B.可開采的鐵礦 C.恐龍化石 D.哺乳動物化石(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中華震旦角石多產于我國三峽地區,是距今約4.5億年的一種典型“標準化石”(又稱“標志化石”,泛指能夠或可能用以確定其產出地層時代或闡明其生活環境的化石,多用作區域地層對比的標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中華震旦角石所在地層形成于(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0.中華震旦角石等“標準化石”所具有的特征應為( )A.形成化石的生物存在地質時代長 B.與其它化石特征相近不易識別C.個體數量多且地理分布廣 D.形成化石后難以長時期保存【真題】(2024·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喀斯特地貌發育區的巖層分布示意圖。在該地地下河沉積物中,發現有大熊貓、劍齒象等哺乳動物骨骼化石。完成下面小題。21.最有可能發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大熊貓、劍齒象等骨骼化石來自( )A.古生代砂頁巖 B.古生代石灰巖 C.中生代砂礫巖 D.新生代沉積物(2024·北京·高考真題)如圖為某地野外地質剖面素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3.圖中( )A.①巖石晚于安山巖形成 B.②處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響C.③巖石早于侵蝕面形成 D.斷層在水平張力作用下形成24.在石灰巖中發掘出完整的三葉蟲化石,可推測( )A.①巖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環境 B.②處石灰巖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巖石中可以發掘出恐龍化石 D.④巖石形成于新生代陸地環境(2022·天津·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沉積地層在地表出露情況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25.從奧陶紀到二疊紀,該地區經歷的地質過程為( )A.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 B.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水平擠壓C.下降沉積、水平擠壓、抬升侵蝕 D.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抬升侵蝕26.該地區三疊紀地層中發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關于該地層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巖石受到水的溶蝕作用C.明顯受到過風力侵蝕 D.位于背斜構造中心部位(2021·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地質地形圖,圖中斷層附近有一條溪流。斷層東側相對上升﹐西側相對下降。完成下面小題。27.該溪流( )A.流向為自南向北 B.侵蝕地表,形成斷層C.晚于白堊紀形成 D.西岸平坦,東岸陡峭28.甲、乙兩地之間地層剖面示意圖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3·天津·高考真題)圖是某區域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9.該區域地表出露的花崗巖可能形成于( )A.奧陶紀后,泥盆紀前 B.志留紀后,石炭紀前C.泥盆紀后二疊紀前 D.二疊紀后,白堊紀前30.依據圖中信息判斷,A到B之間的地貌類型是()A.向斜山 B.背斜山C.向斜谷 D.背斜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4地球的演化【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原卷版).docx 專題4地球的演化【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