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1地球的宇宙環境【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樹立合理開發宇宙資源及保護宇宙環境的意識,學會尊重自然規律。區域認知:通過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能夠描述地球在宇宙空間中的位置。綜合思維:結合材料,分析地球或其他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其原因。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地球的宇宙環境新高考 2024 浙江卷第20題2023 江蘇卷第4題2022 上海卷第19題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地球的宇宙環境不算高頻考點。且基本都是以新情景的方式側重考察。考生尤其需要注意結合最新國內外的航天事件與本講考點的結合。從試題類型看,以客觀選擇題為主,題目多以某天體的宇宙環境為命題背景進行考查,主要從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分布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角度設問,考題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地球所處宇宙環境的綜合分析能力,考查了考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備考指導:本專題的內容主要是將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員來考查其與其它天體的相對關系及由此產生的天文現象。試題的命制往往結合最新的宇宙探索活動,考查星球所處的天體系統及與各天體的位置關系;在復習時,需要側重對天體宇宙知識的掌握,訓練空間想象力;增強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各天體的位置特征,得出結論。知識點一:天體系統(1)天體:是宇宙間星云、恒星、行星、衛星等各種物質的通稱。如何判斷是不是天體: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氣層之外,獨立存在于宇宙中。進入大氣層、落回地球、地表的物體不是天體。二看實質:它是不是宇宙間的物質,一些自然現象不屬于天體。三看運轉:它是否在一定的軌道上獨自運動,依附在天體上運行的物質不屬于天體。(2)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形成天體系統。例題:2021年11月8日,全國多地夜空上演“金星伴月”的天象(即兩個天體看上去較為接近的現象),12月14日,壯觀的雙子座流星雨亮相夜空。下圖是鄭州某中學學生拍攝到的“金星伴月”照片。完成下面小題。1.“金星伴月”包含的天體類型是( )A.恒星、行星 B.行星、衛星C.衛星、彗星 D.行星、彗星2.如果形成雙子座流星雨的小天體來自太陽系中的某小行星,該小行星( )A.自身發光 B.繞恒星公轉C.有繞其運轉的衛星 D.體積巨大【答案】1.B 2.B【解析】1.圖中“金星伴月”的天體有金星和月球,其中金星是圍繞太陽繞轉的一顆行星,月球屬于地球的衛星,B正確;恒星是指能夠自己發光和發熱的天體,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ACD錯誤。據此分析,故選B。2.太陽系中的小行星自身都不會發光,都圍繞著太陽這一顆恒星在公轉,不一定都有繞其運轉的衛星,小行星體積較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知識點二:太陽系八大行星(1)行星分類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內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運動特征同向性:繞日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近圓性:繞日公轉的軌道形狀近似圓形共面性: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3)結構特征:八顆行星都是本身不發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狀的天體,且地球與其他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在質量、體積,自轉、公轉周期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例題: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眾星捧月”的天文奇觀—肉眼可見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排列在月球周圍。由于天文學家對這一奇觀作了預測,許多天文愛好者大飽了眼福。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與地球相鄰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2.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屬于巨行星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答案】1.A 2.C【解析】1.距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與地球相鄰的是金星和火星,A正確,BCD錯誤。故選A。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為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其中木星和土星屬于巨行星,C正確,AB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要結合生命存在所必備的水、氣、熱等條件,從地球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環境兩方面分析,具體如下:外部條件——“安全”和“穩定”安全——安全的宇宙環境:太陽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穩定——穩定的太陽光照:億萬年以來,太陽光照條件沒有明顯的變化。自身條件——三個適中自身條件主要指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和液態水的存在。①適宜的溫度: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和公轉周期適當,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保持在15℃左右,且溫度變化不劇烈,有利于生命過程的發生和發展。②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適中的體積和質量使地球周圍形成大氣層,經過漫長演化,形成以氮氣和氧氣為主的現代大氣。氮是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③液態水的存在:原始地球體積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使地內水體形成水汽逸出,冷卻后降落,在低洼處匯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就出現在海洋中。例題:2019年7月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把這顆“超級地球”命名為GJ357d。GJ357d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每55.7天運行一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地球相比,GJ357d( )①公轉周期較長②大氣層較薄③公轉周期較短④大氣層較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若GJ357d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至少還需滿足的條件有( )A.與其主恒星距離與日地距離相近B.有固體表面C.大氣中有豐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D.有較豐富的水【答案】1.C 2.D【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GJ357d的公轉周期是55.7天,而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與地球相比,GJ357d公轉周期較短,①錯誤,③正確;根據材料,GJ357d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即該行星比地球大得多,則引力較強,圍繞在其周圍的大氣層厚度應該比較厚,②錯誤,④正確。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2.材料信息表明,GJ357d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這顆恒星的光熱條件比太陽差, 故GJ357d要想獲得適宜的溫度,應該與恒星距離比日地距離近,A錯誤;固體地表、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BC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是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D正確;故選D。“四看”分析行星是否存在生命一看該行星所處的宇宙環境是否安全穩定。二看該行星是否有適宜的溫度。從距恒星遠近、自轉和公轉周期長短、大氣層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有適宜的溫度。三看該行星周圍有無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從該行星的體積、質量和大氣演化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具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四看該行星是否有液態的水。從溫度高低和水體運動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有液態水。行星距日越遠,表溫就越低,公轉周期越長,公轉速度變慢,公轉軌道變長。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基礎】(24-25高一上·全國·隨堂練習)2021年5月15日,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祝融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明其已離開(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2.與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原因可能有(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②沒有晝夜更替現象③火星表面溫度高④沒有液態水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3-24高一上·天津東麗·階段練習)宇宙是一個有序的,有一定層次和結構的物質世界。讀太陽系局部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3.圖示天體系統的層次共有(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4.與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都沒有發現生命,主要是因為兩天體( )A.體積、質量太小,大氣稀薄 B.距日遠,獲得的太陽輻射少C.氣溫日較差小,利于液態水形成 D.距小行星帶近,隕石襲擾多(24-25高一·全國·課堂例題)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再傳捷報實現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的壯舉。下圖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體系統依次為( )A.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可觀測宇宙B.地月系、銀河系、太陽系、可觀測宇宙C.可觀測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D.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6.作為地月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為( )①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巨行星③與太陽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鄰④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25高一上·全國·課后作業)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邁出了第一步。以地球的數據為1,如圖為火星的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后,脫離了( )A.太陽系 B.河外星系C.總星系 D.地月系8.推測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是( )A.火星上可能有液態水B.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相近C.火星質量與體積比地球小,大氣稀薄D.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更遠,溫度更低(23-24高一下·甘肅白銀·期末)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僅40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是地球的6倍。據推測,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完成下面小題。9.“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10.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是( )A.該行星上沒有水 B.該行星距恒星太近C.該行星溫度太低 D.該行星不存在大氣層【提升】(24-25高三上·湖南衡陽·開學考試)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著陸巡視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隨后不久成功釋放“祝融號”火星車。為了應對火星冬季的沙塵天氣,“祝融號”火星車于2022年5月18日轉入休眠模式。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的著陸點和“祝融號”火星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影響“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著陸點選擇的主要因素是( )①光照②礦產③水源④地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2.祝融號火星車脫離的天體系統是( )A.河外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織女星和天津四這三顆亮度很高的恒星懸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圖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及其與天津四的三角位置關系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夏季大三角”的三顆恒星應位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14.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科學家推測在牛郎星周圍可能有潛在的宜居帶,尋找牛郎星系統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據是( )A.有與地球相近的宜居溫度 B.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C.與牛郎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 D.能獲得與地球上相同波長的可見光(23-24高一上·江蘇鎮江·階段練習)2022年11月8日,我國許多地區觀察到難得一遇的月全食天象(所謂月全食是指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太陽光被地球遮擋、無法照射到月球上的現象),同時出現月球遮擋天王星的“月掩星”天象。完成下面小題。15.材料中所提及的天體,屬于行星的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16.據探測,天王星上無生命生存和繁衍,這最可能是由于( )A.天王星屬于巨行星,質量體積過大 B.天王星位于河外星系,距太陽過近C.天王星距太陽過遠,溫度條件太差 D.天王星的宇宙環境易受小行星沖擊(23-24高一上·江蘇無錫·期中)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最筒單、最遠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極端稀薄的大氣層中。雖然當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證據顯示,數十億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蓋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態水存在的區域就有生命,科學家猜測當火星處于潮濕氣候狀態下,生命體可以進化形成。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7.火星生命體可以形成的條件必須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液態水充足③表面溫度適宜④適宜的大氣環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18.相對于地球來說,火星更容易遭受隕石襲擊,主要原因是( )A.火星的公轉速度更快 B.火星的體積、質量更大C.火星的大氣密度更小 D.火星的表面宇宙輻射更強(23-24高一上·山西朔州·階段練習)2022年5月,中國科學家提出“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計劃探測離地球約32光年范圍內的100個類太陽系,期望發現行星“地球2.0”。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9.科學家期望尋找的近鄰宜居行星位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20.行星“地球2.0”要成為宜居行星,應具備的條件有( )①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②太陽輻射強度適中③能夠維持液態水穩定存在④有安全的宇宙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真題】21.(2022·上海·高考真題)農歷三月二十七產生了“金星合月”,此時金星和月球距離最近。此日金星能夠被人觀測到的時間和位置是( )A.清晨的東方 B.清晨的西方 C.黃昏的東方 D.黃昏的西方22.(2021·上海·高考真題)2021年4月22日21時,凸月高掛頭頂,該日農歷為( )A.三月初七 B.三月十一 C.三月十五 D.三月十九(2021·湖北·高考真題)深空網是支持深空探測活動,放飛人類太空夢想的核心系統。深空站作為深空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建立天地聯系通道,實現對航天器的跟蹤測量和數據傳輸,其系統復雜,對站址環境條件要求苛刻,建設維護成本極高。我國已基本建成功能完備、性能先進、全球布局的深空網,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保駕護航。左圖示意佳木斯深空站,右圖示意全球主要深空站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單個深空站無法實現對航天器的連續測控覆蓋,主要是因為( )A.地球公轉 B.地球自轉 C.地球形狀 D.地球大小24.為了實現全天24小時360°對航天器的連續跟蹤,需要建立的深空站個數至少是( )A.2 B.3 C.4 D.525.為進一步優化我國深空站的全球布局,右圖中①~④可選為站址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9·浙江·高考真題)月球表面既無大氣,又無液態水。我國“嫦娥四號”是人類首次成功著陸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圖1為地月系示意圖,圖2為某時刻月球遠離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陽系中的明亮天體。完成下列各題。26.圖2時刻,月球可能位于軌道上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27.嫦娥四號在月面上可觀察到A.地球遮住銀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著亮線飛過頭頂C.太陽在月面上西升東落 D.水星金星太陽同在星空(22-23高一下·湖南·階段練習)2023年1月1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韋伯空間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行星,將其命名為LHS475b,直徑與地球相當,距地球約41光年,其繞轉的恒星是一顆紅矮星(比太陽溫度低很多),但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比地球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該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演化時間較短 B.恒星光輻射強 C.下墊面陸地少 D.無液態水存在(20-21高一上·安徽蚌埠·期末)2019年7月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超級地球”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每55.7天運行一周。結合天體系統層次圖,完成下面小題。29.“超級地球”與地球都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30.若“超級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有( )A.與其主恒星距離與日地距離相近 B.有固體表面C.大氣中有豐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 D.有較豐富水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1地球的宇宙環境【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樹立合理開發宇宙資源及保護宇宙環境的意識,學會尊重自然規律。區域認知:通過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能夠描述地球在宇宙空間中的位置。綜合思維:結合材料,分析地球或其他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其原因。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地球的宇宙環境新高考 2024 浙江卷第20題2023 江蘇卷第4題2022 上海卷第19題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地球的宇宙環境不算高頻考點。且基本都是以新情景的方式側重考察。考生尤其需要注意結合最新國內外的航天事件與本講考點的結合。從試題類型看,以客觀選擇題為主,題目多以某天體的宇宙環境為命題背景進行考查,主要從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分布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角度設問,考題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地球所處宇宙環境的綜合分析能力,考查了考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備考指導:本專題的內容主要是將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員來考查其與其它天體的相對關系及由此產生的天文現象。試題的命制往往結合最新的宇宙探索活動,考查星球所處的天體系統及與各天體的位置關系;在復習時,需要側重對天體宇宙知識的掌握,訓練空間想象力;增強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各天體的位置特征,得出結論。知識點一:天體系統(1)天體:是宇宙間星云、恒星、行星、衛星等各種物質的通稱。如何判斷是不是天體: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氣層之外,獨立存在于宇宙中。進入大氣層、落回地球、地表的物體不是天體。二看實質:它是不是宇宙間的物質,一些自然現象不屬于天體。三看運轉:它是否在一定的軌道上獨自運動,依附在天體上運行的物質不屬于天體。(2)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形成天體系統。例題:2021年11月8日,全國多地夜空上演“金星伴月”的天象(即兩個天體看上去較為接近的現象),12月14日,壯觀的雙子座流星雨亮相夜空。下圖是鄭州某中學學生拍攝到的“金星伴月”照片。完成下面小題。1.“金星伴月”包含的天體類型是( )A.恒星、行星 B.行星、衛星C.衛星、彗星 D.行星、彗星2.如果形成雙子座流星雨的小天體來自太陽系中的某小行星,該小行星( )A.自身發光 B.繞恒星公轉C.有繞其運轉的衛星 D.體積巨大【答案】1.B 2.B【解析】1.圖中“金星伴月”的天體有金星和月球,其中金星是圍繞太陽繞轉的一顆行星,月球屬于地球的衛星,B正確;恒星是指能夠自己發光和發熱的天體,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ACD錯誤。據此分析,故選B。2.太陽系中的小行星自身都不會發光,都圍繞著太陽這一顆恒星在公轉,不一定都有繞其運轉的衛星,小行星體積較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知識點二:太陽系八大行星(1)行星分類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內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運動特征同向性:繞日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近圓性:繞日公轉的軌道形狀近似圓形共面性: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3)結構特征:八顆行星都是本身不發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狀的天體,且地球與其他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在質量、體積,自轉、公轉周期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例題: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眾星捧月”的天文奇觀—肉眼可見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排列在月球周圍。由于天文學家對這一奇觀作了預測,許多天文愛好者大飽了眼福。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與地球相鄰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2.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屬于巨行星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答案】1.A 2.C【解析】1.距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與地球相鄰的是金星和火星,A正確,BCD錯誤。故選A。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為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其中木星和土星屬于巨行星,C正確,AB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要結合生命存在所必備的水、氣、熱等條件,從地球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環境兩方面分析,具體如下:外部條件——“安全”和“穩定”安全——安全的宇宙環境:太陽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穩定——穩定的太陽光照:億萬年以來,太陽光照條件沒有明顯的變化。自身條件——三個適中自身條件主要指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和液態水的存在。①適宜的溫度: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和公轉周期適當,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保持在15℃左右,且溫度變化不劇烈,有利于生命過程的發生和發展。②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適中的體積和質量使地球周圍形成大氣層,經過漫長演化,形成以氮氣和氧氣為主的現代大氣。氮是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③液態水的存在:原始地球體積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使地內水體形成水汽逸出,冷卻后降落,在低洼處匯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就出現在海洋中。例題:2019年7月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把這顆“超級地球”命名為GJ357d。GJ357d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每55.7天運行一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地球相比,GJ357d( )①公轉周期較長②大氣層較薄③公轉周期較短④大氣層較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若GJ357d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至少還需滿足的條件有( )A.與其主恒星距離與日地距離相近B.有固體表面C.大氣中有豐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D.有較豐富的水【答案】1.C 2.D【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GJ357d的公轉周期是55.7天,而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與地球相比,GJ357d公轉周期較短,①錯誤,③正確;根據材料,GJ357d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即該行星比地球大得多,則引力較強,圍繞在其周圍的大氣層厚度應該比較厚,②錯誤,④正確。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2.材料信息表明,GJ357d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這顆恒星的光熱條件比太陽差, 故GJ357d要想獲得適宜的溫度,應該與恒星距離比日地距離近,A錯誤;固體地表、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BC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是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D正確;故選D。“四看”分析行星是否存在生命一看該行星所處的宇宙環境是否安全穩定。二看該行星是否有適宜的溫度。從距恒星遠近、自轉和公轉周期長短、大氣層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有適宜的溫度。三看該行星周圍有無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從該行星的體積、質量和大氣演化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具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四看該行星是否有液態的水。從溫度高低和水體運動方面分析該行星是否有液態水。行星距日越遠,表溫就越低,公轉周期越長,公轉速度變慢,公轉軌道變長。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基礎】(24-25高一上·全國·隨堂練習)2021年5月15日,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祝融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明其已離開(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2.與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原因可能有(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②沒有晝夜更替現象③火星表面溫度高④沒有液態水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D 2.D【解析】1.火星和地球都屬于太陽系的行星,“祝融號”火星車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經離開地月系,進入以火星為中心的行星系,但仍然屬于太陽系、銀河系和可觀測的宇宙,D正確,ABC錯誤,故選D。2.生命存在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與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主要條件是地球存在液態的水、適宜的溫度和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只有極少量的氧和水蒸氣,不適宜生物呼吸,①正確;火星有晝夜更替,②錯誤;火星距離太陽較遠,表面溫度低,③錯誤;火星沒有液態水,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④組合正確,即D正確,ABC錯誤,故選D。(23-24高一上·天津東麗·階段練習)宇宙是一個有序的,有一定層次和結構的物質世界。讀太陽系局部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3.圖示天體系統的層次共有(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4.與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都沒有發現生命,主要是因為兩天體( )A.體積、質量太小,大氣稀薄 B.距日遠,獲得的太陽輻射少C.氣溫日較差小,利于液態水形成 D.距小行星帶近,隕石襲擾多【答案】3.B 4.A【解析】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的天體有太陽、地球、月球等,構成的天體系統有太陽系、地月系兩個層次,B正確,ACD錯誤。故選B。4.與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體積、質量太小,無大氣或大氣稀薄,不利于生命形成,因此都沒有發現生命存在,A符合題意;與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距太陽遠近差別不大,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也差別不大,這不是兩天體無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B錯誤;火星的自轉周期與地球相似,C錯誤;月球與地球距小行星帶遠近相似,且受隕石襲擾程度不是不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A。(24-25高一·全國·課堂例題)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再傳捷報實現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的壯舉。下圖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體系統依次為( )A.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可觀測宇宙B.地月系、銀河系、太陽系、可觀測宇宙C.可觀測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D.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6.作為地月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為( )①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巨行星③與太陽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鄰④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5.C 6.B【解析】5.讀圖可知,丁中有地球,且為中心天體,故為地月系;地球公轉軌道位于丙系統中,故丙為太陽系;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當中,故乙為銀河系;可觀測宇宙包括銀河系,故甲為可觀測宇宙。C正確,ABD錯誤。故選C。6.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八大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確。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類地行星,②錯誤。地球與太陽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鄰,③正確。地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這不是位置的描述,④錯誤。故選B。(24-25高一上·全國·課后作業)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邁出了第一步。以地球的數據為1,如圖為火星的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后,脫離了( )A.太陽系 B.河外星系C.總星系 D.地月系8.推測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是( )A.火星上可能有液態水B.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相近C.火星質量與體積比地球小,大氣稀薄D.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更遠,溫度更低【答案】7.D 8.A【解析】7.“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原先在地月系范圍內,一旦進入火星軌道便屬于火星系統,脫離了地月系,D正確。“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仍屬于太陽系和總星系,AC錯誤;火星不屬于河外星系,B錯誤。故選D。8.如果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則它與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條件應該類似,有液態水是存在生命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可以推測火星上可能有液態水,A正確;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相近并不是火星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B錯誤;大氣稀薄并不利于生命存在,C錯誤;火星溫度更低并不利于生命存在,D錯誤。故選A。(23-24高一下·甘肅白銀·期末)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僅40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是地球的6倍。據推測,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完成下面小題。9.“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10.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是( )A.該行星上沒有水 B.該行星距恒星太近C.該行星溫度太低 D.該行星不存在大氣層【答案】9.C 10.B【解析】9.材料“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僅40光年(銀河系的主體直徑是10萬光年)”表明這顆恒星不是太陽(太陽明亮),所在的天體系統不是太陽系,B錯;距離地球僅40光年,沒有超出銀河系邊界,因此“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是與太陽系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統,屬于銀河系,C對,AD錯。故選C。10.材料顯示:“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ACD錯;該行星“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而行星表面的溫度由其距離恒星的距離決定,距離恒星近,溫度高,B對。故選B。【提升】(24-25高三上·湖南衡陽·開學考試)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著陸巡視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隨后不久成功釋放“祝融號”火星車。為了應對火星冬季的沙塵天氣,“祝融號”火星車于2022年5月18日轉入休眠模式。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的著陸點和“祝融號”火星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影響“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著陸點選擇的主要因素是( )①光照②礦產③水源④地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2.祝融號火星車脫離的天體系統是( )A.河外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答案】11.A 12.D【解析】11.讀圖可知,“天問一號”著陸點位于火星北半球低緯度、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帶。考慮到火星車是依靠太陽能工作的,緯度低,太陽光照時間更長,光照充足,有利于火星車運行,①正確,地勢平坦能確保巡視器安全著陸,④正確;在選擇著陸點時并不清楚火星的礦產分布,另外火星車運行不需要水源,②③錯誤。故選A。12.結合所學知識,祝融號火星車進入火星軌道,脫離了地月系,D正確;仍處于太陽系、銀河系,不屬于河外星系,排除ABC。故選D。(23-24高一上·山東·階段練習)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織女星和天津四這三顆亮度很高的恒星懸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圖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及其與天津四的三角位置關系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夏季大三角”的三顆恒星應位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14.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科學家推測在牛郎星周圍可能有潛在的宜居帶,尋找牛郎星系統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據是( )A.有與地球相近的宜居溫度 B.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C.與牛郎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 D.能獲得與地球上相同波長的可見光【答案】13.C 14.A【解析】13.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織女星在夏夜星空明亮,且隔著銀河遙遙相望,說明牛郎星、織女星自身能夠發光,且處于銀河系,C正確,D錯誤;地月系位于太陽系中,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恒星,“夏季大三角”的三顆恒星沒有位于地月系和太陽系,AB錯誤。故選C。14.行星存在生命的條件之一是有適宜的溫度,A正確;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能獲得與地球上相似的可見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條件,BD項錯誤;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與牛郎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的行星可能會溫度過高,不適宜生物生存,C錯誤。故選A。(23-24高一上·江蘇鎮江·階段練習)2022年11月8日,我國許多地區觀察到難得一遇的月全食天象(所謂月全食是指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太陽光被地球遮擋、無法照射到月球上的現象),同時出現月球遮擋天王星的“月掩星”天象。完成下面小題。15.材料中所提及的天體,屬于行星的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16.據探測,天王星上無生命生存和繁衍,這最可能是由于( )A.天王星屬于巨行星,質量體積過大 B.天王星位于河外星系,距太陽過近C.天王星距太陽過遠,溫度條件太差 D.天王星的宇宙環境易受小行星沖擊【答案】15.B 16.C【解析】15.材料中所提及的天體是地球、天王星是行星,太陽是恒星,月球是衛星。因此屬于行星的有2個,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天王星上無生命生存和繁衍,這最可能是由于天王星距太陽過遠,溫度條件太差,C正確;天王星屬于遠日行星,A錯誤;天王星位于太陽系、銀河系,距太陽過遠,B錯誤;地球、天王星的宇宙環境基本相同,都有安全的宇宙環境,不易受小行星沖擊,D錯誤。故選C。(23-24高一上·江蘇無錫·期中)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最筒單、最遠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極端稀薄的大氣層中。雖然當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證據顯示,數十億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蓋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態水存在的區域就有生命,科學家猜測當火星處于潮濕氣候狀態下,生命體可以進化形成。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7.火星生命體可以形成的條件必須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液態水充足③表面溫度適宜④適宜的大氣環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18.相對于地球來說,火星更容易遭受隕石襲擊,主要原因是( )A.火星的公轉速度更快 B.火星的體積、質量更大C.火星的大氣密度更小 D.火星的表面宇宙輻射更強【答案】17.B 18.C【解析】17.據材料“大量證據顯示,數十億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蓋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態水存在的區域就有生命,科學家猜測當火星處于潮濕氣候狀態下,生命體可以進化形成”,再結合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可知火星生命體可以形成的必要條件有:液態水充足;表面溫度適宜;有適宜的大氣環境,②③④正確;而微生物本身就是生命物質,它不是生命體可以形成的條件,①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火星空氣稀薄,大氣密度小,與隕石的摩擦力小,隕石不容易燃燒,所以火星更易遭隕石襲擊;地球被厚厚的大氣層包圍,隕石在落向地面的過程中,由于和大氣摩擦燃燒,不少在落地前燃燒成灰燼,不會對地表造成撞擊,C正確。地球的公轉速度比火星要快一些,A錯誤;地球的體積、質量更大,B錯誤;宇宙輻射強度與隕石襲擊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23-24高一上·山西朔州·階段練習)2022年5月,中國科學家提出“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計劃探測離地球約32光年范圍內的100個類太陽系,期望發現行星“地球2.0”。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9.科學家期望尋找的近鄰宜居行星位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20.行星“地球2.0”要成為宜居行星,應具備的條件有( )①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②太陽輻射強度適中③能夠維持液態水穩定存在④有安全的宇宙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9.C 20.C【解析】19.材料信息顯示,“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計劃探測100個類太陽系的近鄰宜居行星,表明科學家期望尋找的近鄰宜居行星位于太陽系之外,因此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太陽系,A,B錯誤。探測范圍在離地球約32光年以內,而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因此科學家期望尋找的近鄰宜居行星位于銀河系,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C正確,D錯誤。故選C。20.大氣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之一,適宜的大氣成分和氣壓能夠保障生物進行正常的呼吸作用,①正確。對于行星本身而言,太陽輻射強度適中不是成為宜居行星的關鍵條件,關鍵的是該行星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得行星表面接收到的熱量適中,以維持適宜的溫度,②錯誤。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關鍵要素之一,行星的溫度條件要能使水以液態形式存在,這對于生命的誕生和演化非常重要,③正確。沒有頻繁的小行星撞擊、強烈的恒星活動等威脅,為生命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④正確。ABD錯誤,C正確。故選C。【真題】21.(2022·上海·高考真題)農歷三月二十七產生了“金星合月”,此時金星和月球距離最近。此日金星能夠被人觀測到的時間和位置是( )A.清晨的東方 B.清晨的西方 C.黃昏的東方 D.黃昏的西方【答案】A【詳解】農歷三月二十七,月相接近殘月,殘月凌晨升起,在東天空,金星與月球離得最近,二者時間位置也相近,此時月球和金星位于清晨東邊天空,A正確,BCD錯。故選A。22.(2021·上海·高考真題)2021年4月22日21時,凸月高掛頭頂,該日農歷為( )A.三月初七 B.三月十一 C.三月十五 D.三月十九【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月球圓面上絕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稱凸月;三月十一為農歷上半月的凸月、三月十九為農歷下半月的凸月,三月初七為上弦月,三月十五為滿月,因此AC不符合題意;農歷上半月的凸月在上半夜升得最高,農歷下半月的凸月在下半夜升得最高,題意表明凸月在21時高掛頭頂,即上半夜升到最高,表明此時的凸月為農歷上半月的,B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2021·湖北·高考真題)深空網是支持深空探測活動,放飛人類太空夢想的核心系統。深空站作為深空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建立天地聯系通道,實現對航天器的跟蹤測量和數據傳輸,其系統復雜,對站址環境條件要求苛刻,建設維護成本極高。我國已基本建成功能完備、性能先進、全球布局的深空網,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保駕護航。左圖示意佳木斯深空站,右圖示意全球主要深空站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單個深空站無法實現對航天器的連續測控覆蓋,主要是因為( )A.地球公轉 B.地球自轉 C.地球形狀 D.地球大小24.為了實現全天24小時360°對航天器的連續跟蹤,需要建立的深空站個數至少是( )A.2 B.3 C.4 D.525.為進一步優化我國深空站的全球布局,右圖中①~④可選為站址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3.B 24.B 25.C【分析】3.由于地球自轉,當航天器背對地球時,無法直接與地球建立信號聯系,因此需要多個深空站連續工作,B正確。對航天器的信號覆蓋與地球公轉、地球形狀、地球大小無關,A、C、D錯誤。故選B。4.每個深空站的覆蓋范圍在經度上大約間隔約120 °,為了克服地球自轉影響, 實現對深空航天器的連續測控覆蓋, 360°至少需要建立3個深空站,才能實現全天24小時360°對航天器的連續跟蹤,B正確。故選B。5.由于中國現有測控站經度相差較大,尤其是與阿根廷的經度差太大,使得對航天器的監測無法做到100%全覆蓋,結合下圖可知,①③已經在覆蓋范圍內,因此需要增加南半球的兩個測控站以擴大覆蓋范圍,②④適合。故選C。(2019·浙江·高考真題)月球表面既無大氣,又無液態水。我國“嫦娥四號”是人類首次成功著陸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圖1為地月系示意圖,圖2為某時刻月球遠離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陽系中的明亮天體。完成下列各題。26.圖2時刻,月球可能位于軌道上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27.嫦娥四號在月面上可觀察到A.地球遮住銀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著亮線飛過頭頂C.太陽在月面上西升東落 D.水星金星太陽同在星空【答案】26.B 27.D26.讀圖可知,圖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現在夜空,說明此時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線上,說明此時為傍晚時分。圖中①處月球遠離地球一側為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會有如此明亮,A錯。此時金星位于西側地平線上,說明此時為日落時刻,②位置遠離地球的一側此時隨著月球公轉將進入黑夜,為日落時刻,B對。③位置為夜晚,金星不會出現在夜空,C錯。④為日出時刻,此時金星應位于東方天空,D錯。故選B。27.恒星光線為平行光,地球不會遮住銀河系的光芒,A錯。流星是彗星與大氣摩擦產生的發光現象,月球沒有大氣,不會有流星現象,B錯。由于月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所以太陽也是東升西落的,C錯。嫦娥四號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與金星和太陽會同時在出現在星空中,D對。故選D。(22-23高一下·湖南·階段練習)2023年1月1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韋伯空間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行星,將其命名為LHS475b,直徑與地球相當,距地球約41光年,其繞轉的恒星是一顆紅矮星(比太陽溫度低很多),但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比地球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該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演化時間較短 B.恒星光輻射強 C.下墊面陸地少 D.無液態水存在【答案】D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條件是溫度適宜、大氣層厚度、成分適宜、有液態水的存在。該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無液態水存在,D正確;該行星繞轉的恒星是一顆紅矮星(比太陽溫度低很多),恒星光輻射較弱,B錯誤;材料中沒有顯示該行星的演化時間長短,無液態水,下墊面全是陸地,AC錯誤。故選D。(20-21高一上·安徽蚌埠·期末)2019年7月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超級地球”的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每55.7天運行一周。結合天體系統層次圖,完成下面小題。29.“超級地球”與地球都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30.若“超級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有( )A.與其主恒星距離與日地距離相近 B.有固體表面C.大氣中有豐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 D.有較豐富水【答案】29.C 30.D【解析】29.“超級地球”與地球的距離約31光年,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可知其仍然處于銀河系之中,但是在太陽系之外。因此可知“超級地球”與地球都屬于銀河系,C正確,ABD錯誤。故選C。30.根據材料可知,“超級地球”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恒星運行,因為其主恒星比太陽小,可推測釋放出來的熱量比太陽少。“超級地球”若有生命,就應該具有同地球相似的溫度,所以“超級地球”與其主恒星距離比日地距離近,A錯誤。固體地表、有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備條件,BC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之一,若“超級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還需要滿足的條件其要有較為豐富的水,D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地球的宇宙環境【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原卷版).docx 專題1地球的宇宙環境【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