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知識清單【階段特征】政治上:夏商西周時期,奴隸制國家出現,早期政治制度確立。到了春秋戰國,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體制逐步建立。奴隸社會逐漸向封建社會過渡。經濟上: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及推廣,生產力提高,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奴隸制經濟逐漸瓦解,封建生產關系開始形成,社會經濟取得重大發展。思想文化上:商周時期,以甲骨文和青銅器為代表的文化異彩紛呈。到了春秋戰國,出現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諸子百家思想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民族關系上:中原的“諸夏”在與周邊民族的長期交往和斗爭中,民族交融趨勢進一步加強,華夏認同觀念產生并發展,華夏族逐漸壯大。【整體框架】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 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夏 商 西周 東周春秋 戰國啟—世襲制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二里頭遺址夏桀歷法 盤庚遷殷商紂王青銅器甲骨文 牧野之戰分封制禮樂制周幽王國人暴動青銅器金文《詩經》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尊王攘夷民族交融鐵農具牛耕出現老子、孔子哈雷彗星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桂陵、馬陵、長平之戰民族交融商鞅變法鐵農具牛耕推廣都江堰百家爭鳴二十四節氣扁鵲四診法、《黃帝內經》楚辭【重點總結】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朝代 夏 商 西周時間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都城 陽城 亳、殷 鎬京(今陜西西安)開國之君 禹 湯 周武王亡國之君 桀 紂 周幽王制度 世襲制 內外服制 分封制標志事件 “家天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盤庚遷殷 牧野之戰國人暴動西周分封制 目的 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依據 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對象 宗親、功臣內容 諸侯權利:建立諸侯國,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諸侯義務:進獻貢賦,服從調遣等級 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士作用 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2、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方面 表現經濟 農業 鐵農具和牛耕出現 作用 ①農業深耕、山林開發、耕地擴大,生產力水平提高;②新興地主階級出現手工業 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細致商業 逐漸活躍,經濟活動得到鼓勵和保護,金屬貨幣廣泛使用政治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口號 尊王攘夷霸主 齊桓公(春秋第一個霸主)、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影響 消極:給人們帶來了災難;積極:大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局部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華夏認同觀念產生。推動各國變法圖強,促進了社會變革。3、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方面 表現經濟 農業 鐵器使用日趨普遍;牛耕進一步推廣興修水利 都江堰 時間 公元前256年 人物 秦國李冰 地點 成都的岷江作用 防洪、灌溉、水運等。影響 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手工業 分工更加細密商業 商業發達,貨幣流通廣泛,出現中心城市,大工商業主出現。軍事 戰國七雄 國家 齊楚秦燕趙魏韓(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戰役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計)、長平之戰(紙上談兵)政治 變法改革 目的 富國強兵,為鞏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造條件代表 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商鞅變法 時間 公元前356年 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內容 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 ①廢除舊的土地制度(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統一度量衡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影響 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百家爭鳴春秋 人物 地位 著作 主張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道德經》) ①核心思想:“道”(順應自然)②辯證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以柔克剛③政治思想:無為而治;小國寡民孔子 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言論被弟子編成了《論語》 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仁者愛人)政治思想: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為政以德,反對苛政。教育家 創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戰國 百家爭鳴 背景 舊制度瓦解和新制度確立;“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蜂起學派 代表人物 主張 代表作儒家 孟子 “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孟子》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 《荀子》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墨子》道家 莊子 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 《莊子》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韓非子》先秦時期的科技與文化科技 天文 商朝甲骨文有日食、月食的記載;《詩經》——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是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確切記載。歷法 夏朝已有歷法;商朝歷法逐漸完備;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二十四節氣醫學 神農嘗百草;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戰國問世的《黃帝內經》——中醫學的奠基之作文化 甲骨文 發現人 王懿榮地位 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意義 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青銅器 特點 數量多,種類豐富 用途 祭祀、軍事 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文字 金文 象征 身份地位和國家權力三星堆遺址 古蜀文明豐富多彩,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詩經》 共300多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宋玉等人創作,屈原代表作《離騷》【難點突破】分封制有何特點?①周王是最高統治者,天下共主。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層層分封。③等級森嚴,臣屬關系明確。2、禮樂制度的作用?它是維護分封制的工具,體現了嚴格等級制度,有利于維護西周政治穩定。3、分封制有何消極影響?地方諸侯具有較大獨立性,易形成割據勢力,威脅中央。4、夏、商、周三代的亡國之君分別是誰?他們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都是因統治者實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5、鐵農具有哪些優點,它對農業生產有何影響?優點:堅硬、鋒利、耐用、省力。影響:促進農業深耕細作,有利于開發山林、擴大耕地,提高糧食產量,促進人口增長。6、為什么齊桓公能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①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富庶。②管仲改革,富國強兵③以尊王攘夷的名義號令諸侯,獲得政治優勢。7、評價歷史事件應堅持什么原則?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從正反兩方面思考。把歷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思考。8、都江堰的建成對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有什么影響?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保障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變法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政治原因: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要求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軍事原因:統治者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目的)10、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對此你有何感悟和啟示?①成功了,衡量變法是否成功的標準是看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變法是否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商鞅雖死,但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為增強,軍隊戰斗力提高,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②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11、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個人公正無私,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品質。12、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什么積極意義?統治者愛護百姓,體現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育,有利于社會教化,弘揚正氣。這些對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借鑒意義。13、孔子的思想主張為何沒能得到各諸侯的重用?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周禮制度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諸侯為了追逐利益,相互爭霸,孔子仁的思想顯然無法滿足諸侯的現實需要。14、私學的創辦有何意義?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你認為哪一學派的主張最符合當時統治者的需求?請說明你的理由。法家;當時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思想迎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16、制定歷法、測出二十四節氣的意義是什么?指導農業生產17、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有何特點?滿天星斗、多元一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