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第一框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學習目標 核心關注1.理解質、量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科學精神)2.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領會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公共參與) 1.質、量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關系。3. 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議題1 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質量互變規律亦稱“量變質變規律”“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規律”,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之一。【探究與分享】《鶴林玉露》記載了一則故事。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探究問題:查找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類似的成語,從思維角度談談這些成語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提示:與之類似的成語還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這里的類似,是指思維角度的類似。從思維角度看,這些成語都反映了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課堂探究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質(1)含義: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作用: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提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因為每個事物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決定于事物內部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質保持著,該事物就存在著;事物一旦失去它特定的質,就不再是這一事物而變成別的事物。因此,質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是直接同一的。2.量(1)含義: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2)作用: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3)量與事物的關系:量總是一定事物的量。離開具體事物的“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拓展】深入理解事物的量的規定性(1)在量的規定性中,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的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事物的質。(2)量的規定性是多方面的。有內涵的量與外延的量、精確的量與模糊的量、要素的量與結構的量等。質把不同事物區別開來,量則進一步把同質的事物從量上區別開來,同質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探究與分享】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探究問題:從質與量的角度,談談日積月累地踐行正確的價值觀與成就人生精彩之間的關系。提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這一類比是在說明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問題。同樣地,人的正確的價值觀的養成也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只有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有正確的行為,進而造就精彩的人生。這是量變與質變的條件關系。課堂探究3.質量互變規律的內容(1)含義: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區別。(2)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辯證的。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注意】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上,有兩種形而上學觀點一種是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生物學中的“激變論”就是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另一種是否認質變,否認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認為事物的發展只有量的漸進,沒有質的飛躍。自然科學和哲學中的“庸俗進化論”,就是這一觀點的典型代表。【總結】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關系 量變 質變區別 性質 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特點 漸進的、不顯著的 根本的、顯著的呈現狀態 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 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結果 事物還是其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變成了另一事物聯系 ①量變與質變是統一的,二者統一于事物發展過程之中。②量變與質變相互聯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量變與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構成了事物的發展過程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 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例題 往一匹馬身上放一根稻草,馬毫無反應,倘若繼續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當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馬身上后,馬竟不堪重負,癱倒在地,這就是“稻草效應”。“稻草效應”體現了( )①發展的實質是量變引起質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質變是無形的量變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①錯誤。題干中“稻草效應”體現了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②④正確。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而不是無形的量變,③錯誤。【答案】C議題2 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這本來是對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這兩個階級的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決這個矛盾。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不是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資產階級不接受我們的這個政策,那末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會變成敵我之間的矛盾。”【探究與分享】◆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意思是說,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只有通過一步步的積累,才能到達千里之遙的目的地。◆ 成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本義是說,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沒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點兒而未完成。探究問題:上述材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發?提示:材料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質變—新的量變……質量互變規律支配了事物量變與質變的相互轉化、相互交替,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基本過程。因此,要實現人生理想、達到學習目標,實現質變,就必須注重量的積累。課堂探究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連續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飛躍性的關系(1)區別。①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②間斷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2)聯系。①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②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提示】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包含的。正是因為以往的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間斷性,間斷性包含著連續性。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拓展】事物始終處在量變之中,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質變,整個世界就是質變和量變交織的活動過程。同時,任何事物作為質與量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就是關節點范圍內的量變幅度。在這個范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所以,事物的量變在度的范圍內是連續漸變的,表現為漸進性;質變是舊質的中斷和向新質的躍遷,表現為飛躍性。事物作為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必須有漸進性的量的積累,然后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3.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總結】全面理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例題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思維狀況既有上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思維的“影子”,又向下一年齡階段兒童的思維特點趨近。例如:學前兒童的思維繼承著嬰兒動作思維的特點,但形象思維也開始發展起來。這表明( )①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②事物發展是一個突變的過程 ③事物的量變最終必然引起質變 ④事物的發展存在前后相繼的聯系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解析】①④正確,題干強調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但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思維之間存在縱向聯系,這說明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事物的發展存在前后相繼的聯系。②錯誤,事物發展要經過量的積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③錯誤,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答案】B1.量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提示:× 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量可以離開具體事物而單獨存在。提示:× 量總是一定事物的量。離開具體事物的“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3.質變是量變的必要前提,量變是質變的必然結果。提示:×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4.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量上發生了變化。提示:×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5.事物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提示:× 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并不是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6.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提示:× 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量變。7.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正確把握漸進性與連續性、飛躍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提示:× 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8.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表明事物發展停止。提示:×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人生需要選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更是前進的動力。40多年前,為了提升我國對海探測能力,面對國外技術壟斷和技術封鎖,劉永坦抱著“一定要研制出中國自己的新體制雷達”的目標和決心,帶領團隊進行艱苦探索,不斷試驗,科學求證,經過上千次試驗調整,終于成功研制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①。在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院士又許下新的愿望,朝著小型化雷達進軍,讓技術造價更低,讓功能性能更優,更好保衛祖國海疆②。情境與教材信息點 鏈接教材①劉永坦抱著“一定要研制出中國自己的新體制雷達”的目標和決心,帶領團隊進行艱苦探索,不斷試驗,科學求證,經過上千次試驗調整,終于成功研制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 事物的變化發展始于量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在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院士又許下新的愿望,朝著小型化雷達進軍,讓技術造價更低,讓功能性能更優,更好保衛祖國海疆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學以致用:黑格爾曾說,量的進展看起來并不改變什么,而只是增加和減少,但是最后卻過渡到了反面去。黑格爾是想告訴我們( )①當量的變化超出“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 ②事物的質變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 ③事物發展的間斷性包含著連續性 ④質變比量變對事物發展更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②正確,材料中“量的進展看起來并不改變什么,而只是增加和減少,但是最后卻過渡到了反面去”,揭示了量變的特征,反映了量變與質變的區別和聯系,說明當量的變化超出“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事物的質變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③不符合題意,事物發展的間斷性包含著連續性,但材料強調的是事物的質變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④錯誤,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說質變比量變對事物發展更重要。答案:A基礎練·強化鞏固1.水的三態變化從物理過程來說是發生了質變,從化學過程來說卻是沒有發生質變。這說明( )①質變是由人們的主觀意志決定的 ②質是多方面的 ③質是多變的 ④量變與質變的區別是相對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主觀意志不能決定質變,①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錯誤。水的三態變化從物理過程來說是發生了質變,從化學過程來說卻是沒有發生質變,說明質是多方面的,量變與質變的區別是相對的,②④符合題意。每個事物都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這種質是固定不變的,③錯誤。答案:C課后強化訓練2.往一匹馬身上放一根稻草,馬毫無反應,倘若繼續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當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馬身上后,馬竟不堪重負,癱倒在地,這就是“稻草效應”。“稻草效應”體現了( )①發展的實質是量變引起質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質變是無形的量變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①錯誤。題干中“稻草效應”體現了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②④正確。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而不是無形的量變,③錯誤。答案:C3.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夠成功。這告訴我們( )①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要前提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④只要注重量的積累,一定會發生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強調注重量的積累,①正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②錯誤;“滴水可以穿石”說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正確;量變不超過度的范圍就不會發生質變,④說法絕對。答案:B4.有人把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的巨大變化濃縮成5 句話: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事物的發展是( )①一種連續且不間斷的過程 ②事物量的持續積累的過程 ③打破舊質代之以新質的過程 ④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過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西藏巨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新事物(新質)代替舊事物(舊質)的過程,③④入選。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①錯誤。事物量的持續積累未必引起事物的發展,②錯誤。答案:D5.老子云:“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③事物的變化發展始于量變 ④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這句話是說難從易開始、大事從小事開始,主要強調量變,②③入選。①④強調質變,與題意不符,排除。答案:B6.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的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是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青蛙效應”說明( )①事物的變化促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指出小火慢慢加熱涼水,青蛙最終喪失逃生能力,說明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②④入選。單純的事物的量變并沒有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①錯誤。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③錯誤。答案:C7.“人類社會形態變化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 )①是由低級到高級直線前進的 ②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③在量變與質變交替中前進 ④是由“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循環往復不斷發展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④入選。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曲折前進的,①不選。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產生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過程,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在量變與質變交替中前進的,③錯誤。答案:D8.事物總是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樣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下列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質量互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一大規律 ②發展的實質是量變和質變的不斷重復 ③真正的質變是無須經過量變的瞬間巨變 ④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永無止境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事物總是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樣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這說明了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質量互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一大規律,①④正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②錯誤。任何質變都要經過量變的積累,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③錯誤。答案:B9.有一個人到飯館吃飯,吃了第一個饅頭,感覺沒有飽,又買了第二個饅頭,吃完了,還感覺沒有飽,又買了第三個饅頭,吃完第三個,才感覺飽了。于是他把老板叫來,要求退第一個和第二個饅頭的錢,理由是只有第三個饅頭才讓他吃飽了。材料中的人錯在( )①割裂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 ②否認了事物的發展只有量的漸進,沒有質的飛躍 ③否認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 ④沒有認識到質變是一種漸進的變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認為“只有第三個饅頭才讓他吃飽了”是沒有看到前兩個饅頭的作用,這否認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割裂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④錯誤,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答案:A拓展練·自選培優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幾十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創業之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成就非凡,不斷刷新著中國人的“太空高度”。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全面建成。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同各國一道,積極參與外空全球治理與交流合作,維護外空安全,促進外空活動長期可持續發展,為保護地球家園、增進民生福祉、服務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結合材料,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說明我國航天事業的探索永無止境。答案: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中國航天事業從創業之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成就非凡,不斷刷新著中國人的“太空高度”,在量的積累上不斷實現質的提升。②事物的發展過程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中國航天事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通過“三步走”發展戰略,通過漸進性的積累,一個個目標的達成,才能產生飛躍性,實現質變。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攜帶的遺傳資源是關系國家生態安全的核心戰略資源。為摸清中國植物資源的“家底”,我國的植物學研究者遍訪各地,進行野外考察、標本采集、記載核實工作,對所有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征、系統位置、地理分布、經濟用途等重要信息進行整理。經過四代研究者45年前赴后繼攻堅克難,《中國植物志》終于問世。依據這本權威而全面的中國植物“戶口本”,中國植物科學數據中心應運而生。為保障生物多樣性,依托二者,國家植物園于2022年4月正式揭牌,翻開我國野生植物研究保護工作新篇章——進一步構建以國家植物園為核心,以區域植物園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 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的“認識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我國野生植物研究和保護的過程是如何推進的。答案: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中國植物學四代研究者歷經45 年接續奮斗,為《中國植物志》的出版提供條件。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研究者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對所有植物的重要信息進行整理,最終形成《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志》問世和中國植物科學數據中心成立為國家植物園的設立奠定基礎。③在我國推進野生植物研究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進一步構建國家植物園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