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學習目標 核心關注1.結合史實和實際,說明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地位和意義。(政治認同)2.結合我國的相關政策和法律,闡述我國的宗教政策以及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意義。(科學精神) 一個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個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個特點: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三個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議題1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別是近代以后,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峻形勢下,我國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并著肩,英勇奮斗,浴血奮戰,打敗了一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侮的壯麗史詩。今天,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探究與分享】圍繞“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這一主題,同學們搜集了以下材料。◆ 王醫生所在的醫院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他經常到內蒙古出差。◆ 一個仫佬族自治縣的小村寨居住著仫佬、壯、苗、漢等六個民族,有林、彭、周、鄭等十個姓氏,講著不同語言的七十多戶鄉親和睦相處。◆ 一場名為“多彩中華”的中國56 個民族服飾表演在法國巴黎盧浮宮上演。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服飾,令巴黎觀眾贊嘆不已。一位觀眾說,過去我們了解京劇、武術等中國文化,但沒想到中國有那么多民族、那么豐富多彩的文化。探究問題: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理解。課堂探究提示:①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在我國,處理好民族關系十分重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小村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處,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表現。中法文化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國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點,展現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絢麗多姿。②我國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員,是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關系。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知識點一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3)主線:我們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歷史: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2)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我國的結構形式(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提示】地方性的自治權不同于國家主權。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是國家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教材深一度】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的對比區分例題 費孝通對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軌跡做了這樣的概括:“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這一理論強調( )A.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特征B.我國各民族的發展存在程度上的差異C.民族區域自治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D.我國各民族存在高低優劣的區別【解析】A符合題意,這一理論強調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特征;B、C材料沒有體現;D錯誤,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存在高低優劣之分。【答案】A議題2 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為實現各民族的平等權利,組織開展了民族識別工作,在既尊重民族意愿又符合科學、客觀依據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認定了我國56個民族成分和民族族稱。我國識別民族成分的目的是尊重差異和保障平等,這是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通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知識點二 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新型民族關系(1)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措施: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一個有機整體,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圖解】【方法技巧】區分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關系 方針 側重點 關鍵詞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無優劣之分”“權利和義務平等”“尊重少數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民族團結 民族關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奮斗”“反對民族分裂”“相互離不開”等各民族共同繁榮 發展過程中補弱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注意】民族自治區設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設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不是設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不是設在某一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3)內容。①級別: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注意】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但不包括民族鄉,民族鄉是與鄉、鎮平級的行政單位。②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注意】民族自治機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民族自治機關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③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相關鏈接】【教材深一度】民族自治地方與特別行政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有相同點,即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二者也有不同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權”,而特別行政區有“高度的自治權”。當然,“自治”不是“獨立”,自治權不是主權,自治權要服從國家主權。(2)社會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地方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3) 二者設置的出發點不同。民族自治地方是為解決民族問題而設置的,特別行政區是為解決祖國統一問題而設置的。【探究與分享】與一般行政地方相比,中央政府在財政、稅收和工農業發展等方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的經濟優惠政策。在資金投入上,近年來中央政府持續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并設立各種專項資金和臨時性補助,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此外,中央政府還采取對口支援的形式,讓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支援少數民族地區。探究問題:查閱資料,說說有哪些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對口支援形式。提示: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對口支援形式包括經濟援助、醫療援助、教育援助等。課堂探究(4)意義。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5)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圖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示】如何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堅持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2)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3)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公民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例題 從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的改天換地,到自治區成立、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全方位進步,雪域高原正向著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奮勇前行。西藏的跨越式發展表明( )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自治區各地方享有自治權 ③我國堅持的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④西藏地區人民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國家的支持鼓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西藏的跨越式發展表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國堅持的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健康發展,①③正確。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權,②錯誤。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并不鼓勵和支持公民信仰宗教,④錯誤。【答案】B議題3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數群眾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利;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努力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的團結,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目標上來。【探究與分享】◆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來,各宗教和睦相處。◆我國宗教界人士積極參與國際宗教間的交往與合作,用親身經歷向世界人民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進了各國宗教界對我國的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探究問題:(1)列舉實例,說明我國宗教界都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傳統。(2)談談你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提示:(1)例如,佛教倡導“莊嚴國土,利樂有情”,2019年湖南省佛教協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湖南佛慈2019年救災幫困助學慈善行”活動;道教提倡“慈愛和同,濟世度人”;等等。(2)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可結合自己的理解具體闡述。課堂探究知識點三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內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側重自由)①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②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強調依法規范宗教活動)①權利義務相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教材深一度】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即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國家鼓勵信教。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允許信教。(無產階級政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所武裝的,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只能是無神論者,不得信教。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共青團員,同共產黨員一樣不允許信仰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對立的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簡單講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對立的,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材深一度】分清宗教與邪教(邪教不是宗教)(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強調不受外來干涉)①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教材深一度】①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②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宗教組織、宗教辦事機構、宗教活動場所,開辦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強調為社會發展作貢獻)①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③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教材深一度】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1)宗教不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因為宗教堅持有神論,社會主義堅持無神論,二者在根本上是對立的。(2)宗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當前社會主義社會,宗教仍然有存在的條件,我們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宗教。宗教團體擁護黨的領導,已成為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與不信教群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要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在我國,要堅持政教分離原則,宗教不得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即宗教界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宗教發展,讓宗教發展成為體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宗教。【總結】對于宗教的認識誤區(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而是強調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4)不能認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宗教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產黨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例題 2023年3月19日,山東省宗教中國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山東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完善宗教中國化理論、探索宗教中國化實踐有效路徑、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為目的。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①有利于服務社會,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依法管理我國宗教事務 ③旨在增強人民群眾對宗教的認同,促進宗教事業發展 ④有利于準確把握宗教中國化的深刻內涵和客觀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②④符合題意。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①錯誤。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是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兩個方面,人民群眾對于宗教是否認同完全是個人自由選擇的事情,③錯誤。【答案】C1.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各民族同步富裕。(×)提示: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2.民族區域自治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提示: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也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3.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提示: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4.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縣、自治鄉三級。(×)提示: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5.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提示: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機關。6.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提示: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7.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的宗教團體不得與外國宗教組織進行交往。(×)提示: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是指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8.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國際化方向。(×)提示: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56個民族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共同體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將其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各地各界的大力支援幫助下,我國實施民族自治地方的42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5個自治區和貴州、云南、青海3個多民族省份3 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極大增強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責任感,極大調動了各族人民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偉大榮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③。在這一制度框架下,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局面不斷鞏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廣泛深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發展,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牢固④。熱點與教材信息點 鏈接教材①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56個民族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將其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各地各界的大力支援幫助下,我國實施民族自治地方的42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5個自治區和貴州、云南、青海3個多民族省份3 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③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極大增強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責任感,極大調動了各族人民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偉大榮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④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局面不斷鞏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廣泛深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發展,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牢固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我國實現了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學以致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入貫徹黨中央新時代治疆方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22年上半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8 279.04億元,同比增長4.9%,漲幅位居全國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748元,比上年增長6.3%。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高,這得益于(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愛國愛疆人士行使自治權 ②堅持新時代黨的統戰政策,把握大團結大發展主題 ③堅持民族團結工作方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④發揮新疆“一帶一路”樞紐作用,消除了發展的不平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堅持新時代黨的統戰政策,把握大團結大發展主題,堅持民族團結工作方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是新疆地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的原因,②③符合題意。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而不是“愛國愛疆人士”,①錯誤。發揮新疆“一帶一路”樞紐作用,可以促進新疆地區的發展,但并不能消除發展的不平衡,④錯誤。答案:C【思維發散】①如果改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則該說法正確。解析:本題要求闡述國家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發展的依據,注意作答主體為國家,需要調用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有關知識,從原因角度分析作答。關鍵信息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關系社會穩定、家庭幸福的大事→可聯系我國的國家性質。關鍵信息②: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億多人、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物資保障體系、民政部門牽頭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保障制度→可聯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關鍵信息③:民政部門牽頭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保障制度→可聯系國家的對內職能。我們可聯系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信息,闡述國家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發展的依據可從我國的國家性質、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和國家的對內職能三個角度作答。答案: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發展養老事業體現了國家為人民謀幸福、謀福利。②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養老事業,充分尊重和保障了人權,調動了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③重視養老事業發展是履行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職能的內在要求。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思維發散】本題的設問要求也可以轉換為國家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發展的原因。基礎練·強化鞏固1.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①有利于各少數民族真正實現民主自由 ②是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團結 ③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④可以徹底消除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狀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實現民族團結,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③符合題意。我國少數民族早已真正實現民主自由,①說法錯誤。“徹底消除”說法絕對,④排除。答案:C課后強化訓練2.近年來,我國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現出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順應這一形勢,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的意見》,推動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到東中部地區就業創業,推動東中部地區的企業和群眾到民族地區興業發展。互嵌式發展有利于( )①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②搭建創業創新平臺,促進東西城鄉一體化發展 ③促進民族交流交融,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④拓展民族發展空間,奠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互嵌式發展推動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到東中部地區就業創業,推動東中部地區的企業和群眾到民族地區興業發展,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促進民族交流交融,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①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推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促進民族交流交融,未體現城鄉一體化發展,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④不符合題意。答案:B3.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7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西藏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展現出文化和合、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西藏新貌。據此,我們可以推斷西藏發展的經驗是( )①堅定“政治立場”——能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②提升“宗教修為”——支持鼓勵人民群眾理性信仰宗教 ③探索“發展路徑”——設立自治機關,行使高度自治權 ④打造“安康生活”——以人為本,實現西藏的全面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西藏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①正確。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既尊重和保護公民不信教的權利,也尊重和保護公民信教的權利,但不意味著國家鼓勵人民信教,②錯誤。在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民族自治權,而非高度自治權,③錯誤。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調動少數民族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實現了西藏的全面發展,④正確。答案:B4.2023年1月,完成改造升級的成昆鐵路公益性“慢火車”正式上線。此次改造融入彝族文化元素,打造了學習車廂、流動集市車廂、慢車牧歌車廂等。“慢火車”成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新風景”,成為少數民族發展的又一見證。這體現了(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②我國消除了各民族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 ③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 ④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表達了在“慢火車”的改造中融入了彝族文化元素,成為少數民族發展的見證,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①④符合題意。各民族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②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國家統一問題,③不符合題意。答案:B5.2023年是浙江省支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設的第13個年頭,浙江省充分發揮浙企、浙商、浙資優勢,牽線搭橋、整合資源,建鏈延鏈、科技補強,為海西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這說明浙江省( )①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推動發展 ②促進民族交流交融,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③大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 ④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②④符合題意。材料表明浙江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支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設,沒有體現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推動發展,①與題意不符。浙江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支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設,強調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沒有強調大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③與題意不符。答案:C6.自從1955年10月1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新疆落地生根,在黨和國家領導關懷下,新疆充分發揮自治優勢,從沒有一寸鐵路,到跨入高鐵時代;從封閉落后、偏居一隅,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百姓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安居樂業;各族群眾從“各掃門前雪”到共筑命運共同體……這些成就雄辯地證明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②為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物質基礎 ③既堅持了國家的統一領導,又保障了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 ④作為根本的制度安排,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③符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了制度保障,②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④錯誤。答案:B7.2023年5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針對美國國務卿稱中國在新疆對穆斯林維吾爾族實行“種族滅絕”言論作出回應。他說,美方有關言論罔顧基本事實,詆毀中國民族和宗教政策,充滿意識形態偏見,毫無底線、荒謬至極。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堅決反對。目前,中國各類信教群眾近2億人,宗教教職人員38萬余人,宗教團體約5 500個,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萬多處。外交部的回應表明我國(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嚴禁利用宗教進行反社會、反科學的活動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美國政府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引導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國各類信教群眾近2億人、宗教教職人員38萬余人等信息表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①符合題意。題干不涉及嚴禁利用宗教進行反社會、反科學的活動,②不符合題意。中方堅決反對美國通過詆毀中國民族和宗教政策以遏制打壓中國,表明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美國政府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③符合題意。引導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不符合我國宗教政策,④不選。答案:B8.藏傳佛教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在歷史上曾為推動中華民族大一統,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過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藏傳佛教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同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同頻共振。這啟示我們要( )①保護一切宗教活動,發揮宗教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積極意義 ②逐步改變我國宗教的本質,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③引導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的宗教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④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使之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藏傳佛教在歷史上曾為推動中華民族大一統,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過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藏傳佛教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同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同頻共振。這啟示我們要引導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的宗教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使之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③④符合題意。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不是保護一切宗教活動,①錯誤。宗教在本質上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我國宗教的狀況發生了根本改變,但其本質并沒有改變,②錯誤。答案:D拓展練·自選培優9.2023年3月19日,山東省宗教中國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山東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完善宗教中國化理論、探索宗教中國化實踐有效路徑、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為目的。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①有利于服務社會,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依法管理我國宗教事務 ③旨在增強人民群眾對宗教的認同,促進宗教事業發展 ④有利于準確把握宗教中國化的深刻內涵和客觀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錯誤,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②④符合題意,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有利于準確把握宗教中國化的深刻內涵和客觀規律,同時需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依法管理我國宗教事務;③錯誤,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是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兩個方面,人民群眾對于宗教是否認同完全是個人自由選擇的事情。答案:C10.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需要( )①加強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各黨凝心聚力領導民族復興 ②政協委員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責,發揮好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 ③始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④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繁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錯誤,中國共產黨凝心聚力領導民族復興;②④正確,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需要政協委員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責,發揮好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繁榮;③錯誤,始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答案:D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各項工作都要往實里抓、往細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這是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一個鮮明主題。做到有形,就要全面理解和貫徹民族政策,自覺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做到有感,就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細致入微地體現在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標志性建筑建設等諸多方面,在全社會形成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的濃厚思想文化氛圍。做到有效,就要貫穿在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依靠共同奮斗,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體收獲之中。 結合材料,運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分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做到有形、有感、有效。答案:①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做到有形。②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做到有感。③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做到有效。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中國西藏發展論壇”于5月23日在北京舉行。1951年,西藏的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29億元和114元,2022年,這兩個數字分別達到2 132.6億元和58 438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增長了346.8倍和110.3倍;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從和平解放之初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72.19歲,增長了一倍多。 在西藏,人權保障不分地域也不分僧俗。歷史上,藏傳佛教僧人養老,靠的是自己的積蓄、徒弟的供養、寺廟的收入、家人的接濟以及信教群眾的布施,一旦生病更是不堪重負。如今,全區所有僧尼實現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這在藏傳佛教1 300多年歷史中是“破天荒”的制度安排。 歷史不會忘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當家作主建設新社會,創造新生活,西藏在祖國大家庭中蓬勃發展,在人類文明歷史上寫下了彪炳千古的輝煌篇章,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新西藏”。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分析西藏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答案:①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持黨的領導是西藏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政治保證。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這一制度充分調動了西藏人民參與本地區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地促進了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③我國不斷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這一系列舉措有利于西藏與各地區、各民族一道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一政策有利于妥善處理西藏宗教問題,團結信教群眾,投身于西藏的建設中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