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程標準】
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難點:正確認識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的作用。
【時空坐標】
【名詞解釋】
▲東亞文化圈:嚴格意義上,是指在古代以中國為主,包括了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漢字表達的種種文化模式、以儒學為主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中國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其中,漢字是東亞文明承載的工具,其他文化特征都是以漢字為基礎、以漢文為傳播媒介而形成的。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秦漢以后中華文化逐漸影響周邊,中國成為東亞文化傳播的中心。日本、越南、朝鮮與中國相鄰而居,或一衣帶水,或壤土相連,或山川相連,有著良好的地緣關系,這就為相互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是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時期;隋唐是東亞文化圈的興盛時期;宋元明是東亞文化圈的發展期;清朝是東亞文化圈的瓦解時期。
▲諺文、假名和喃字:諺文指朝鮮語(或韓國語)的表音文字。諺文是一種參考借鑒漢字方體形態的方塊拼音文字,與拉丁文、漢語拼音體系、日本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等一樣是表音文字。假名,日語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而稱漢字為真名 。假名主要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源于漢字草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九世紀起;片假名源于漢字楷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十世紀起。 喃字,又稱字喃,指的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曾經使用過的文字,是漢字型孳乳文字中的一種。越南在長期使用漢字的同時,假借漢字和仿效漢字結構原理和方法,依據京語的讀音,創造了這種文字。6 世紀開始盛行。分為假借喃字、形聲喃字和會意喃字。古代越南官方僅使用漢字,民間則有一種共同使用喃字與漢字標記越南語的方式,被稱為漢喃文。
▲西學東漸(jiān):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標志是利瑪竇來華,以西書七千部為代表。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大量傳入中國,對于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
【知能結構】
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
學習聚焦: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在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佛教文化的傳入與本土化
(1)傳播歷程:
兩漢之際 古印度佛教傳入中國
魏晉南北朝 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 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 佛教出現不同宗派, 成為主流,佛教 本土化
宋明 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 理論的宋明 形成,佛教融合為 的一部分。
(2)傳播原因:(魏晉南北朝開始廣為流傳的原因)
①社會動蕩,人民凄苦,滿足人們精神慰藉的需求。
②佛教本身具有合理之處,彌補中華傳統文化不足,容易被統治者利用。
③中國傳統儒學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
(3)傳播影響:
①積極:
習俗 對中國人的 、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 、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藝術 中國傳統的 、書法和繪畫,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
建筑 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如: 、 、 )
②局限: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出世態度有悖于儒家倫理綱常;不利于軍隊和官府發展;不利于國家的賦稅徭役;
寺廟奢侈,僧侶不檢。)
(二)西方文化的傳入——西學東漸
(1)明末清初西學的傳播(帝國時代)
①明末,意大利人 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事。《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相繼被譯介到中國。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方以智等人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
②17世紀,清政府任命來自歐洲的湯若望、 等人主持欽天監工作,并招攬數學、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
(2)清末民初的西學東漸(轉型時代)
(1)背景
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發展
① 林則徐、魏源等 開明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提出 。
②1856一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培養外交和翻譯人才,創立京師同文館,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③1894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傳播西方科學理論以及社會改革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傳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理論,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等;
④1900一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蓬勃興起,爆發辛亥革命。之后,先進知識分子發動新文化運動,主張吸收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⑤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的民主主義者開始接受 ,重新探索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大大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拓展延伸1】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過程
特點:①主題明確: ;
②呈漸進性: ;
③態度由被動到主動:前期的被動接受西方文化,后期的主動選擇馬克思主義。
【拓展延伸2】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與清末民初西學東漸的比較
【拓展延伸3】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1)應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下,積極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在外來文化面前,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切忌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合作探究1:美國州際高速公路得以發展的原因?
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學習聚焦: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1.東亞文化圈:對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的影響
(1)文化的傳播
文字 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漢字已傳入 、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又在 的基礎上,創造了本國文字
儒學 3—5世紀,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 成為官學
佛教 大約在4世紀以后,佛教經中國傳入 、 等國,各國佛教得到發展
(2)社會制度與生活
朝鮮 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國
日本 7世紀,日本實行 ,制度以 為藍本
越南 教育體制移植于中國, 跟中國的基本一樣
社會生活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日、習俗等方面,也深受 影響
(3)移民
14世紀末 中國人進入 ,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
15世紀 大批華僑移居東 ,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 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
2.對歐洲的影響
(1)古代科技:四大發明對歐洲的影響
造紙術 8世紀以后,中國的造紙術傳入 、 及 。紙的出現,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等活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火藥 13世紀經 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漸衰落,殖民擴張,推動封建制度瓦解。
指南針 促進了 ,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印刷術 大大推動了 運動和 ,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2)思想文化:16-18世紀,儒家思想為代表的 傳入歐洲。中國的史學、地理學以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
(3)生活文化:中國的茶、 、瓷器、園林和建筑在歐洲成為時尚。
【拓展延伸4】中華文化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長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促使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在世界范圍內流行。
科舉制度西傳與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確立
思考:聯系社會生活,舉例說明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科技方面:青蒿素、雜交水稻;
國際關系方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數千年的連續發展,中華文化不僅在過去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當今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著自己的貢獻。
【本課結構】
分層作業
【基礎鞏固】
1.(2022秋·重慶璧山·高二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校考階段練習)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出家,還要尊敬父母,忠于國君,僧人也提倡忠君愛國。所以中國的寺院有的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對材料推斷最合理的是
A.中國佛教與儒家思想逐漸趨同B.佛教被統治者改造成精神統治工具
C.中國佛教與儒家爭奪正統地位D.佛教深受中國文化浸潤利于其傳播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佛教……僧人出家,還要尊敬父母,忠于國君,僧人也提倡忠君愛國。所以中國的寺院有的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佛教與儒家倫理道德相協調,也提倡忠君愛國。這體現了佛教主動融合儒家精神,深受中國文化浸潤,D項正確;“中國佛教與儒家思想逐漸趨同”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佛教成為統治工具,排除B項;“中國佛教與儒家爭奪正統地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2秋·河北張家口·高二統考期末)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文明形成以后,經歷夏、商、西周三代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到秦漢時期形成大一統的格局,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文明中心確立并且不斷地向外輻射,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高潮。中國的稻谷、絲綢、茶葉、陶瓷、漆器、醫藥等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等地。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 )
A.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 B.中國同東南亞等地交往以物質交流為主
C.東南亞等地發展越來越依賴中國 D.中外貿易縮小了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到秦漢時期形成大一統的格局,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文明中心確立并且不斷地向外輻射”“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高潮”“中國的稻谷、絲綢、茶葉、陶瓷、漆器、醫藥等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等地”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先秦到唐宋,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A項正確;B項表述中,“以物質交流為主”,單純從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C項表述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D項表述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
3.(2022秋·高二課時練習)下表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西周時期,周公將遠古到殷商的原始禮儀加以整理、改造,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周禮” “周禮”源遠流長,繼往開來
B 3一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和包容性
C 伏爾泰認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說過,贊美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思想 儒家思想總體上符合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D 萊布尼茨在閱讀中國的《易經》后,發現易經圖可以用來解釋二進制數表 《易經》推動了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西周時期,“周禮”由周公整理、改造遠古到殷商禮儀而來,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說法屬實,與周禮源遠流長,繼往開來的結論對應正確,A項符合題意;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不能說明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和包容性,排除B項;伏爾泰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觀點,否定教權主義和專制主義,是其反封建的手段,不能說明傳統儒家思想符合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排除C項;萊布尼茨在閱讀中國的《易經》后,發現易經圖可以用來解釋二進制數表,不能說明《易經》推動了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排除D項。故選A項。
4.(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民國三年,嚴復連續發表《說黨》系列文章,闡釋其對政黨政治的看法。嚴復認為政黨政治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護民權的作用。但同時又說:“如果輕率地認為,只要中國有了政黨制度,中國就會立即富強起來,這的確是淺人之見。”據此可知,嚴復
A.對近代政黨政治有清醒的認識 B.認為中國實行政黨政治利弊參半
C.對戊戌變法失敗進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條正確的救亡圖存道路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嚴復認為政黨政治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護民權的作用。但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嚴復又認為,如果輕率地認為,只要中國有了政黨制度就會立即富強起來,那是膚淺的認識。這說明嚴復認為實行政黨政治不能使中國立即富強,說明嚴復對民國建立后的政黨政治有比較清醒的認識,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利弊參半”,排除B項;民國三年即1914年,而戊戌變法在1898年就已經失敗,所以“對戊戌變法失敗進行深刻反思”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對政黨政治的看法,并沒有指出中國應該走何種道路,且沒有找到正確的救亡圖存道路,排除D項。故選A項。
5.(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中國唐朝著名僧人玄奘從長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經巴米揚。巴米揚石窟是現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如下圖)。據此可知(  )
A.巴米揚石窟是玄奘學習佛法重地 B.巴米揚石窟的保存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C.巴米揚曾是佛教圣地 D.巴米揚是佛教發源地
【答案】C
【詳解】從玄奘西行的路線及巴米揚石窟的地位來看,當時的巴米揚曾是佛教圣地,后受多種因素影響走向衰落,C項正確;玄奘學習佛法主要是在印度,排除A項;材料與巴米揚石窟的保存工作無關,排除B項;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排除D項。故選C項。
6.(2022秋·吉林四平·高二階段練習)17、18世紀,一些西方傳教士將儒家經典如《大學》、《禮記》、《中庸》、《論語》、《孟子》、《周易》、《書經》、《孝經》、《詩經》、《春秋》、《禮記》等翻譯為西文出版。這些書籍的出版
A.推動了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 B.促進了儒學在西方的傳播
C.使18世紀的歐洲成為“中國之歐洲” D.催生了大批的啟蒙思想家
【答案】B
【詳解】由材料可知,17、18世紀,一些西方傳教士將儒家經典翻譯為西文出版,這些書籍在西方起到傳播儒學思想的作用,擴大了中華文化在西方的影響力,B項正確;17、18世紀時,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早已開展,儒家譯本的出版沒有起到推動歐洲宗教改革的作用,排除A項;使18世紀的歐洲成為“中國之歐洲”,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歐洲啟蒙思想家從儒家經典中汲取合理成分,但不能說明儒家譯本的出版催生了大批的啟蒙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B項。
【能力提升】
1.(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下圖是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蘊含著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圖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飛天"形象。隋唐時披著佛教飛天的大巾、穿上長裙的無羽而飛的“飛天”普遍存在。這說明
A.宗教與宮廷畫結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B.三教合一促進文人畫的形成發展
C.浪漫主義風格始終是古代藝術的主流 D.多種文化交流融合推動藝術創新
【答案】D
【詳解】根據漢代“羽人”發展到唐代“散花飛天”形象結合所學可知“飛天”是印度佛教的天人和中國道教的“羽人”融合西域飛天,在長期交流融合為一形成的,說明多種文化交流融合推動藝術創新,故選D;材料沒有體現宮廷畫,A錯誤;文人畫是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的,材料沒有體現文人畫特點,B錯誤;浪漫主義不可能始終是古代藝術的主流,C錯誤。
2.(2022秋·黑龍江牡丹江·高二牡丹江市第三高級中學校考期中)從現有文獻看,東晉十一位帝王中,明確與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東晉權力實際掌握者王導與高僧帛尸梨密多羅交往甚厚,瑯琊王氏家族中有兩名成員出家為僧,其一即為王導之弟釋道寶。東晉僧人與統治階層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學封建社會的正統地位 B.標志著佛教中國化進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內儒的士族意識形態 D.擴大了佛教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
【答案】D
【詳解】東晉時期,僧尼與帝王、權臣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門大族成員出家為僧等,說明僧人與統治階層的交往擴大了佛教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D項正確;東晉時期儒學依然占據正統地位,A項錯誤;東晉僧人與統治階層的交往不能說明佛教中國化進程基本完成,B項錯誤;“外佛內儒的士族意識形態”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
3.(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伏爾泰把《趙氏孤兒》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為他的啟蒙主義思想服務。亞當 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以司馬遷“貧富之道,莫之奪予”“物盛則衰,時極而轉”的思想,論述自由競爭與價格波動。這說明( )
A.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 B.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世界普適性
C.啟蒙思想的源頭是孔子的思想 D.借用中國學術成近代西方風潮
【答案】A
【詳解】材料反映的是伏爾泰和。亞當 斯密二人均對中國文化進行借鑒,說明的是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A項正確;B項錯在“普適性”,排除;儒家思想起源要比啟蒙思想早,排除C項;D項錯在成為風潮,排除。故選A項。
4.(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利瑪竇來華后著儒服行儒禮,他帶來的奇器和科學知識吸引了一大批士紳,平均每日來訪者多達20余人,他在寫給西方教會的信中說“派往中國的傳教士應該具有才能,因為我們所要接觸的都是智慧高強而學問淵博的人”。這反映了當時
A.西學傳播遭到強烈抵制 B.西學東漸推動社會轉型
C.東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D.東西文化的巨大差異性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中國有著特殊的儒家文化,與天主教教義有著天壤之別,來華傳教的利瑪竇采取適應中國文化的方式,著儒服行儒禮,以彌合東西文化的巨大差異性,達到傳播天主教的目的,D項正確;“西學傳播遭到強烈抵制”的說法過于夸張,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一度引起了部分上層士大夫的關注、學習,排除A項;當時西學東漸沒有推動社會轉型,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只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情況,并未體現“東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不僅在中國傳教和介紹科技知識,而且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等著作,多位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也從儒家經書譯本中汲取思想因素。這一時期的"中學西漸"
A.凸顯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優勢 B.受益于政府開放的對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會轉型 D.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支持
【答案】C
【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在地理大發現和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背景下,明清之際許多耶穌會傳教士紛紛來華。傳教士在傳播西方文明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政治制度、哲學思想、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風土人情源源不斷地傳播到西方國家,并產生了的積極的影響,說明這一時期的“中學西漸”對近代西方的社會轉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C項正確;明末清初的“中學西漸”是在明清時期保守的對外政策和因循守舊的社會風氣下進行的,并沒有凸顯傳統文化的巨大優勢,排除A項、B項;由所學知識可知,“中學西漸”并沒有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支持,排除D項。故選C項。
6.(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在17-18世紀法國宮廷時尚文化的引導者和代言人,法國宮廷畫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魯埃為蓬帕杜爾夫人畫的最后一張肖像中,她即身著一條綴滿了東方自然主義風格花草紋樣的"中國風"印花棉布長裙。這反映了當時
A.中國文化在法國上層社會的影響B.法國藝術家熱衷于代言東方商品
C.中國紡織品已大規模進入法國市場D.學習中國文化成為法國社會的主流
【答案】A
【詳解】材料“蓬帕杜爾夫人”“她即身著一條綴滿了東方自然主義風格花草紋樣的‘中國風’印花棉布長裙”體現的是當時中國文化對法國上層社會服裝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與代言東方產品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C項錯在“大規模”,僅流行于法國上層社會,排除;材料與學習中國文化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程標準】
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難點:正確認識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的作用。
【時空坐標】
【名詞解釋】
▲東亞文化圈:嚴格意義上,是指在古代以中國為主,包括了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漢字表達的種種文化模式、以儒學為主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中國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其中,漢字是東亞文明承載的工具,其他文化特征都是以漢字為基礎、以漢文為傳播媒介而形成的。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秦漢以后中華文化逐漸影響周邊,中國成為東亞文化傳播的中心。日本、越南、朝鮮與中國相鄰而居,或一衣帶水,或壤土相連,或山川相連,有著良好的地緣關系,這就為相互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是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時期;隋唐是東亞文化圈的興盛時期;宋元明是東亞文化圈的發展期;清朝是東亞文化圈的瓦解時期。
▲諺文、假名和喃字:諺文指朝鮮語(或韓國語)的表音文字。諺文是一種參考借鑒漢字方體形態的方塊拼音文字,與拉丁文、漢語拼音體系、日本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等一樣是表音文字。假名,日語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而稱漢字為真名 。假名主要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源于漢字草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九世紀起;片假名源于漢字楷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十世紀起。 喃字,又稱字喃,指的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曾經使用過的文字,是漢字型孳乳文字中的一種。越南在長期使用漢字的同時,假借漢字和仿效漢字結構原理和方法,依據京語的讀音,創造了這種文字。6 世紀開始盛行。分為假借喃字、形聲喃字和會意喃字。古代越南官方僅使用漢字,民間則有一種共同使用喃字與漢字標記越南語的方式,被稱為漢喃文。
▲西學東漸(jiān):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標志是利瑪竇來華,以西書七千部為代表。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大量傳入中國,對于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
【知能結構】
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
學習聚焦: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在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佛教文化的傳入與本土化
(1)傳播歷程:
兩漢之際 古印度佛教傳入中國
魏晉南北朝 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 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 佛教出現不同宗派, 成為主流,佛教 本土化
宋明 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 理論的宋明 形成,佛教融合為 的一部分。
(2)傳播原因:(魏晉南北朝開始廣為流傳的原因)
①社會動蕩,人民凄苦,滿足人們精神慰藉的需求。
②佛教本身具有合理之處,彌補中華傳統文化不足,容易被統治者利用。
③中國傳統儒學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
(3)傳播影響:
①積極:
習俗 對中國人的 、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 、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藝術 中國傳統的 、書法和繪畫,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
建筑 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如: 、 、 )
②局限: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出世態度有悖于儒家倫理綱常;不利于軍隊和官府發展;不利于國家的賦稅徭役;
寺廟奢侈,僧侶不檢。)
(二)西方文化的傳入——西學東漸
(1)明末清初西學的傳播(帝國時代)
①明末,意大利人 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事。《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相繼被譯介到中國。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方以智等人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
②17世紀,清政府任命來自歐洲的湯若望、 等人主持欽天監工作,并招攬數學、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
(2)清末民初的西學東漸(轉型時代)
(1)背景
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發展
① 林則徐、魏源等 開明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提出 。
②1856一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培養外交和翻譯人才,創立京師同文館,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③1894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傳播西方科學理論以及社會改革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傳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理論,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等;
④1900一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蓬勃興起,爆發辛亥革命。之后,先進知識分子發動新文化運動,主張吸收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⑤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的民主主義者開始接受 ,重新探索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大大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拓展延伸1】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過程
特點:①主題明確: ;
②呈漸進性: ;
③態度由被動到主動:前期的被動接受西方文化,后期的主動選擇馬克思主義。
【拓展延伸2】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與清末民初西學東漸的比較
【拓展延伸3】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1)應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下,積極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在外來文化面前,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切忌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合作探究1:美國州際高速公路得以發展的原因?
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學習聚焦: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1.東亞文化圈:對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的影響
(1)文化的傳播
文字 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漢字已傳入 、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又在 的基礎上,創造了本國文字
儒學 3—5世紀,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 成為官學
佛教 大約在4世紀以后,佛教經中國傳入 、 等國,各國佛教得到發展
(2)社會制度與生活
朝鮮 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國
日本 7世紀,日本實行 ,制度以 為藍本
越南 教育體制移植于中國, 跟中國的基本一樣
社會生活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日、習俗等方面,也深受 影響
(3)移民
14世紀末 中國人進入 ,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
15世紀 大批華僑移居東 ,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 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
2.對歐洲的影響
(1)古代科技:四大發明對歐洲的影響
造紙術 8世紀以后,中國的造紙術傳入 、 及 。紙的出現,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等活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火藥 13世紀經 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漸衰落,殖民擴張,推動封建制度瓦解。
指南針 促進了 ,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印刷術 大大推動了 運動和 ,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2)思想文化:16-18世紀,儒家思想為代表的 傳入歐洲。中國的史學、地理學以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
(3)生活文化:中國的茶、 、瓷器、園林和建筑在歐洲成為時尚。
【拓展延伸4】中華文化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長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促使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在世界范圍內流行。
科舉制度西傳與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確立
思考:聯系社會生活,舉例說明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科技方面:青蒿素、雜交水稻;
國際關系方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數千年的連續發展,中華文化不僅在過去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當今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著自己的貢獻。
【本課結構】
分層作業
【基礎鞏固】
1.(2022秋·重慶璧山·高二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校考階段練習)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出家,還要尊敬父母,忠于國君,僧人也提倡忠君愛國。所以中國的寺院有的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對材料推斷最合理的是
A.中國佛教與儒家思想逐漸趨同B.佛教被統治者改造成精神統治工具
C.中國佛教與儒家爭奪正統地位D.佛教深受中國文化浸潤利于其傳播
2.(2022秋·河北張家口·高二統考期末)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文明形成以后,經歷夏、商、西周三代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到秦漢時期形成大一統的格局,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文明中心確立并且不斷地向外輻射,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高潮。中國的稻谷、絲綢、茶葉、陶瓷、漆器、醫藥等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等地。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 )
A.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 B.中國同東南亞等地交往以物質交流為主
C.東南亞等地發展越來越依賴中國 D.中外貿易縮小了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
3.(2022秋·高二課時練習)下表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西周時期,周公將遠古到殷商的原始禮儀加以整理、改造,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周禮” “周禮”源遠流長,繼往開來
B 3一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和包容性
C 伏爾泰認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說過,贊美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思想 儒家思想總體上符合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D 萊布尼茨在閱讀中國的《易經》后,發現易經圖可以用來解釋二進制數表 《易經》推動了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
A.A B.B C.C D.D
4.(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民國三年,嚴復連續發表《說黨》系列文章,闡釋其對政黨政治的看法。嚴復認為政黨政治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護民權的作用。但同時又說:“如果輕率地認為,只要中國有了政黨制度,中國就會立即富強起來,這的確是淺人之見。”據此可知,嚴復
A.對近代政黨政治有清醒的認識 B.認為中國實行政黨政治利弊參半
C.對戊戌變法失敗進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條正確的救亡圖存道路
5.(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中國唐朝著名僧人玄奘從長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經巴米揚。巴米揚石窟是現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如下圖)。據此可知(  )
A.巴米揚石窟是玄奘學習佛法重地 B.巴米揚石窟的保存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C.巴米揚曾是佛教圣地 D.巴米揚是佛教發源地
6.(2022秋·吉林四平·高二階段練習)17、18世紀,一些西方傳教士將儒家經典如《大學》、《禮記》、《中庸》、《論語》、《孟子》、《周易》、《書經》、《孝經》、《詩經》、《春秋》、《禮記》等翻譯為西文出版。這些書籍的出版
A.推動了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 B.促進了儒學在西方的傳播
C.使18世紀的歐洲成為“中國之歐洲” D.催生了大批的啟蒙思想家
【能力提升】
1.(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下圖是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蘊含著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圖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飛天"形象。隋唐時披著佛教飛天的大巾、穿上長裙的無羽而飛的“飛天”普遍存在。這說明
A.宗教與宮廷畫結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B.三教合一促進文人畫的形成發展
C.浪漫主義風格始終是古代藝術的主流 D.多種文化交流融合推動藝術創新
2.(2022秋·黑龍江牡丹江·高二牡丹江市第三高級中學校考期中)從現有文獻看,東晉十一位帝王中,明確與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東晉權力實際掌握者王導與高僧帛尸梨密多羅交往甚厚,瑯琊王氏家族中有兩名成員出家為僧,其一即為王導之弟釋道寶。東晉僧人與統治階層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學封建社會的正統地位 B.標志著佛教中國化進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內儒的士族意識形態 D.擴大了佛教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
3.(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伏爾泰把《趙氏孤兒》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為他的啟蒙主義思想服務。亞當 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以司馬遷“貧富之道,莫之奪予”“物盛則衰,時極而轉”的思想,論述自由競爭與價格波動。這說明( )
A.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 B.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世界普適性
C.啟蒙思想的源頭是孔子的思想 D.借用中國學術成近代西方風潮
4.(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利瑪竇來華后著儒服行儒禮,他帶來的奇器和科學知識吸引了一大批士紳,平均每日來訪者多達20余人,他在寫給西方教會的信中說“派往中國的傳教士應該具有才能,因為我們所要接觸的都是智慧高強而學問淵博的人”。這反映了當時
A.西學傳播遭到強烈抵制 B.西學東漸推動社會轉型
C.東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D.東西文化的巨大差異性
5.(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不僅在中國傳教和介紹科技知識,而且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等著作,多位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也從儒家經書譯本中汲取思想因素。這一時期的"中學西漸"
A.凸顯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優勢 B.受益于政府開放的對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會轉型 D.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支持
6.(2023秋·高二單元測試)在17-18世紀法國宮廷時尚文化的引導者和代言人,法國宮廷畫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魯埃為蓬帕杜爾夫人畫的最后一張肖像中,她即身著一條綴滿了東方自然主義風格花草紋樣的"中國風"印花棉布長裙。這反映了當時
A.中國文化在法國上層社會的影響B.法國藝術家熱衷于代言東方商品
C.中國紡織品已大規模進入法國市場D.學習中國文化成為法國社會的主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和林格尔县| 信阳市| 青铜峡市| 锡林郭勒盟| 西藏| 新晃| 乐山市| 宁晋县| 大同县| 南华县| 宁德市| 乌拉特前旗| 青河县| 定陶县| 庄浪县| 稷山县| 平罗县| 勃利县| 永新县| 宾阳县| 维西| 忻州市| 徐水县| 和龙市| 余江县| 沂水县| 龙游县| 客服| 平远县| 南汇区| 玉树县| 应城市| 舒城县| 沾益县| 集贤县| 南靖县| 湘潭市| 舞阳县| 龙陵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