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九課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這四個方面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提關鍵保障基礎立法機關+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政府法院、檢察院公民9.1 科學立法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科學立法的原因和含義2、科學立法的原則3、科學立法的要求學習任務自古以來,中華歷代志士仁人追求“良法善治”。宋人王安石說:“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良法概念始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良好的法律。”良法的實現,最終取決于 環節立法科學立法情境探究思考:如何實現“良法善治” 科學立法的內涵01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1、科學立法的重要性:2、科學立法的含義:一、科學立法的內涵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科學立法的核心科學立法的關鍵(1)立法方向: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各項權益)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3、科學立法的原則:一、科學立法的內涵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事件屢屢發生。為守護民眾頭頂上的安全,《民法典》明確規定了高空拋物、墜物的責任規則。《民法典》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已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民法典如何保障人民利益?體現了科學立法的什么原則?立法要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2)立法實效: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3、科學立法的原則:一、科學立法的內涵2014年10月2020年5月22日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2020年5月28日2016年6月2018年8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編纂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請全國人大審議代表委員們對草案進行審議和討論。根據各方面意見,作了100余處修改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的制定過程:民意起草調研草案審議實施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表決通過思考:民法典的制定,經過這么多的步驟和環節,說明科學立法應該遵循什么原則?(3)立法方法: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求:要明確劃分不同的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3、科學立法的原則:一、科學立法的內涵我國的立法程序(包括4個階段)①法律議案的提出:全國人大代表30名以上聯名。②法律議案的審議: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審議和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的審議兩個階段。③法律議案的表決: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的半數通過,憲法的修改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④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材料一: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經成為當前發案最高、損失最大、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犯罪,多發高發態勢難以有效遏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堅決打擊治理,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材料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寧介紹,制定專門法律是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實踐的迫切需要。從實踐情況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不夠充分;實踐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文件需要上升為法律規定;現有法律規定總體上較為分散,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各方面對于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的需求較為迫切。材料三:根據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于2022年9月2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材料,說明制訂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如何體現科學立法的原則的?①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②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③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課堂練習推進科學立法02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二、推進科學立法(1)依據: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2)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一)堅持科學立法的基本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相關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制定地方性法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國家監察委員會制定監察法規制定部門規章知識拓展:我國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注意:立法機關≠有立法權的機關我國的立法機關“授權立法”注意:1、立法機關≠有立法權的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2、人大在立法中發揮主導作用3、我國立法體制:堅持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一定程度的層級分權相結合的體制(堅持民主集中制)。4、從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效力>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5、從適用范圍看:法律和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而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有效。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民主立法)要求: ①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②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③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二、推進科學立法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權責統一)二、推進科學立法要求:①對公民: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②對國家機關: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公民——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權力和責任相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思考:上述法律條文,體現了科學立法的哪些要求?依法立法發揚民主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課堂練習如何推進科學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質量)(原則+推進科學立法的三個措施)1.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2.符合國情和實際。3.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4.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5.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立法。6.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權力與責任相統一。7.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原則措施(1)有利于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2)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3)有利于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法治社會,在全社會形成守法用法的氛圍。(4)有利于更好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二)堅持科學立法的意義(補充)二、推進科學立法內涵原則科學立法內涵如何推進科學立法(措施)依法立法充分發揚民主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符合國情和實際遵循邏輯和規律,遵循立法程序課堂小結易錯混淆1、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法律發展的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解析: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2、科學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項利益。解析:科學立法要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障人民各項權利。3、科學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解析: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易錯混淆4、立法中遵循權力與責任脫鉤,權利與利益掛鉤的原則。解析:立法中遵循權力與責任掛鉤,權利與利益脫鉤。5、在我國,憲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解析: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6、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民主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民主協商中的作用。解析: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1、社會萬象,紛繁復雜;立法所向,千頭萬緒。提高立法質量,使法律法規更加充分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更加準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成為立法工作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材料表明( )①立法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②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實現立法過程科學化③立法要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決現實問題④立法應尊重和反映規律,超越社會發展,有效調整社會關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題干強調使法律法規更加充分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更加準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有效解決實際問題,表明立法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同時表明立法要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決現實問題,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遵循立法程序、立法技術,②錯誤。材料的超越社會發展說法錯誤,④錯誤。C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