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5.2 物質的密度第五章 質量與密度知識點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知1-講12022年北京冬奧會使用的是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雪車,它的車身是用輕質材料制成的,這種雪車質量小,強度大。如果雪車的車身是用普通鋼材做的,它的質量就要大得多。由此可見,物體即使體積相同,因所含物質不同,質量也不一樣。知1-講【提出問題】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是否有關?如果有關,具體有何關系?【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實驗臺上按要求調節好。(2)取大小不同的三塊長方體木塊,用天平測量出它們的質量,記錄在實驗表格內。知1-講深度思考 實驗中取大小不同的三塊長方體木塊的目的是什么?深度理解實驗中選用多塊木塊進行實驗,可以使得到的結論更具普遍性,更有說服力。實驗中選用的木塊質量(或體積)是整數倍關系,可使其質量與體積之間的正比關系更加明顯,更加直觀。知1-講(3)用直尺分別測量出三塊木塊的長、寬、高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記錄在實驗表格內。(4)分別計算出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物體 質量m/g 體積V/cm3 /(g·cm-3)木塊 1 5 10 0.5木塊 2 10 20 0.5木塊 3 15 30 0.5知1-講(5)將木塊換成鐵塊,重復上述操作,可以得到實驗表格如表所示。物體 質量m/g 體積V/cm3 /(g·cm-3)鐵塊 1 79 10 7.9鐵塊 2 158 20 7.9鐵塊 3 237 30 7.9知1-講【獲取與處理信息】以木塊的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量m 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描點,然后把這些點連起來,如圖1所示。同理,作出鐵塊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像,如圖2 所示。知1-講【分析與論證】(1)由表中數據可以得出,木塊(或鐵塊)的質量和體積之比是一定的;木塊的質量與體積之比和鐵塊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不同的。(2)由圖像可知,物體的m-V 圖像是一條正比例函數圖線。即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之比一般是不同的。知1-講【交流評估】(1)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寬、高,再計算木塊體積時,刻度尺精確度不高,算出的木塊體積就有較大誤差,會影響實驗結果。(2)在測量鐵塊的質量和體積時,有的同學是用排水法測量的,先用量筒和水測體積,鐵塊表面附著的水沒擦干凈,再用天平測質量時結果偏大,影響了實驗結果。知1-講方法規律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圖像法有著直觀準確的特點,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知1-講圖像解讀1. 圖像的原點表示:物體的體積為0時,質量為0。2. 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表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知1-講思想方法歸納法:根據實驗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找出數據間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即為結論或規律。表述時,應注意成立的條件!知1-練例 1[常熟期中]小華在“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選擇了三個體積和質量均不同的實心銅塊做實驗。實驗中,將數據記錄在了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小華在分析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時,發現其中一組數據比值與其他明顯不同,他認為可能是測量錯誤,接下來他的正確做法是( )知1-練質量m/g 體積V/cm3 比值/(g·cm-3)銅塊 1 89 10銅塊 2 178 20銅塊 3 356 70知1-練A. 利用測得的三組數據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圖分析B. 將懷疑數據找出,分析錯誤原因,并重新測量后利用三組數據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圖分析C. 將懷疑數據刪除,利用其他兩組數據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圖分析D. 將所有數據刪除,再測三組數據,利用三組數據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圖分析知1-練解題秘方:在探究性實驗中,我們一般要求至少要進行三次實驗,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可能具有普遍意義。在發現其中一組數據比值與其他明顯不同時,應先確定這組數據是否有誤,若無誤,則根據數據得出結論;若有誤,則需要找出原因,填寫正確的數據。知1-練解析:在發現其中一組數據比值與其他明顯不同時,我們不能簡單地刪除懷疑數據,重新進行實驗再測出一組數據,而應根據實驗步驟判斷這組數據是否有誤,若無誤,則根據數據得出結論;若有誤,則需要找出原因,填寫正確的數據,故A、D 不符合題意,B 符合題意。知1-練在探究性實驗中,我們一般要求至少要進行三次實驗,得出三組數據,這樣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意義。只有兩組數據,在作圖時無法準確得出其關系,故C 不符合題意。答案:B知1-練1-1. [句容月考] 在“ 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需要用______測物體的質量,用______測量物體的體積,實驗需要進行多次測量,目的是___________ (填“得到普遍規律”或“求平均值減小誤差”)。天平量筒得到普遍規律知1-練1-2. 如圖所示的各現象中,可作為“物質質量與體積有關”事實依據的有( )A. (2)與(3)B. (2)與(4)C. (1)與(4)D. (1)與(2)C知2-講知識點密度21. 定義 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 定義式 密度—ρ=—質量—體積知2-講思想方法比值定義法:用物理量之比定義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這里用質量與體積之比定義密度。密度表示了物質的一種屬性。知2-講3. 密度的單位(1)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為千克/ 米3,符號為kg/m3。(2)密度的常用單位還有克/ 厘米3,符號為g/cm3。(3)1 g/cm3=1×103 kg/m3。注:kg/m3也可以寫成kg·m-3;g/cm3也可以寫成g·cm-3。知2-講4. 對密度的理解(1)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一般情況下,同種物質密度相同,不同物質密度不同。(2)密度跟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等有關。知2-講5. 密度的計算(1)公式:①求密度:ρ=;②求質量:m=ρV;③求體積:V=。(2)要求:①公式中ρ 、m、V必須是同一物體的;②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知2-講特別提醒:物理公式和數學公式是不一樣的,并不能完全像數學公式一樣來分析成正比或反比,因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義,分析物理公式時要結合具體物理量來進行。知2-講拓展舉例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相同,但冰和水的密度不同。知2-練[中考·深圳,多選]下列例子中,密度不變的是( )A. 水結成冰 B. 粉筆用了一半C. 鐵杵磨成針 D. 氧氣瓶中的氧氣被用去一半例 2解題秘方: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對于確定的某種物質,它的密度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知2-練解析:水結成冰,狀態變化了,密度發生了變化,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不符合題意;粉筆用了一半,物質多少發生變化,而物質種類、狀態和溫度等不變,所以密度不變,故B符合題意;鐵杵磨成針,物質多少發生變化,而物質種類、狀態和溫度等不變,所以密度不變,故C符合題意;氧氣罐內氧氣被用去一半后,體積不變,質量減小,其密度減小,故D 不符合題意。答案:B、C知2-練2. [襄陽模擬] 甲、乙兩實心金屬塊,它們的體積之比為2∶1,將它們分別放在調好的天平的左右盤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質量之比為______;若將甲切去,乙切去,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為______,質量之比為______。1∶11∶28∶3物質的密度密度探究定義定義式單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