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內容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每一 部分都是以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與觀察,得出結論,再與生活和自然相聯系。對于聲音的產 生,教材通過學生熟悉的聲現象創造聲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聲音的產生等問 題。二 、教學策略接著通過實驗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反過來再用歸納出的結論解釋自然和生活中 的現象,以進一步檢驗結論的可靠性.在聲音的傳播部分,通過真空不能傳聲的演示實驗。 使學生認識到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插,進而通過實驗與分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體現了聲音與人的密切聯系。本章強調由學生熟悉 的生活情境進入到物理知識的探究中,在觀察、感知、舉例和實驗等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親 身經歷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三、教學目標物理觀念: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設 計實驗、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科學探究: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和記錄能力。 科學態度與責任:體會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四、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難點: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設計實驗、 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媒體播放:海濤聲、砂輪與工件的摩擦聲、優美 的歌聲、琴聲、鑼鼓聲、神奇的超聲波等。引導提問: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 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千差萬 別的聲音呢 導入課題:我們聽到的如此優美的樂曲 及大千世界里如此豐富多彩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 是怎樣傳播的呢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聲音的發生和 傳播》。 學生能夠理解聲音是由物 體振動產生的,掌握聲音傳 播需要介質的原理,并能識 別不同介質對聲音傳播速 度的影響。課內探究 二、進行新課 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討論:如此豐富 多彩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 引導比較: 1.讓學生感知比較說話與不說話時喉嚨部位的 情況 2.觀察比較按緊的直尺不發聲與撥動發聲時的 情況。 3.觀察比較燒杯中的靜水與向燒杯中倒水發聲 時水的情況。 4.讓觀察比較拉緊的橡皮筋發聲與不發聲時的 情況。師生總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科 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 現象、提出問題、設計實驗、 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 力。教師演示:發聲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彈開——說明發 聲的音叉在振動。(物理研究方法指導:轉化法)思維延伸 乘勢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發聲的音叉在振 動 是否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呢 怎樣驗證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點撥: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 動;需要那些器材,具體怎樣操作 確定方案) 讓學生通過畫思維導 圖的形式總結概括本節課 的收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 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學 生發散思維的打開。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小結,互相補充回憶鞏固本節課知識,進一 步夯實基礎提升能力。七、教學反思《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是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的第一節,因此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決感興趣的問題,在探究中體驗 成功的樂趣,應該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本課的教學核心概念是: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學生在此前往往關注的是動作本身,而不是發聲物體的狀態。這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想 突破難點,就應該順應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認識到“聲音由物 體振動產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讓學生設計實驗,用視覺看到物體的振動。這樣處理,使 探究“振動”的內涵由易到難,由顯到隱,由固體、到液體再到氣體,逐步豐富概念外延。 思維的順應和激活,實現了教學的“層遞性”。課堂中,重視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既拉 進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消除科學的神秘感.同時引導學生 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的利用身邊簡單器材在課下進行小發明,小創作。同時,在課堂教學中, 我還注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如示波器等,多角度的展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 生的”這一核心知識點。但是在課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靈活運用科學探究的 環節;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個別學生參與程度不足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應該及時地改 正自己的缺點,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適宜的情境,激起學生思想的火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