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2.4 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第二章 機械振動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1. 實驗目的利用單擺測定當地的重力加速度,鞏固和加深對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2. 實驗原理單擺在偏角很小時,可看成簡諧運動,其固有周期通過實驗測得擺長 l 和周期T,以此計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3. 實驗器材鐵架臺及鐵夾,金屬小球(最好上面有一個通過球心的小孔),秒表,細線(1m 左右),刻度尺(最小刻度為mm),游標卡尺.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4. 實驗步驟①讓細線穿過球上的小孔,在細線的一端打一個稍大一些的線結,制成一個單擺②將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端,鐵架臺放在實驗桌邊,使鐵夾伸出桌面之外,然后把單擺上端固定在鐵夾上,使擺球自由下垂.③用刻度尺測量單擺的擺長(擺線靜止懸掛時從懸點到球心間的距離).④把此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并使這個角不太大,再釋放小球.當擺球擺動穩定以后,過最低位置時,用秒表開始計時,測量單擺全振動30 次(或50 次)的時間,求出1 次全振動的時間,即單擺的振動周期.⑤改變擺長,反復測量三次,將算出的周期 T 及測得的擺長L 代入公式 ,計算重力加速度然后求g的平均值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5. 數據分析①平均值法:每改變一次擺長L ,都記錄對應的周期 T ,帶入方程 計算重力加速度g,然后求平均值②圖像法:由 得 ,以 T2 為縱軸,以 L 為橫軸,做出圖像,得到圖像斜率為 ,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6. 注意事項①細線的選擇:細且不易伸長的線,長度不少于1m②擺球的選擇:密度大的金屬球,直徑小于2cm④懸線的固定:不能纏繞在鐵架臺上,應當用鐵夾固定,防止擺長發生該變⑤擺球的擺動:角度不能超過5°,要保持在一個豎直平面內,不能是圓錐擺⑥計時方式:計算單擺的振動次數時,應以擺球通過最低位置時開始計時,以后擺球應從同一方向通過最低點時計數,要測30 次到50 次全振動的時間,用取平均值的辦法求周期③擺長的計算:擺長為懸點到小球球心的距離,一般為L=L'+D/2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7. 誤差分析①系統誤差:懸點沒有固定好、擺動過程是圓錐擺、細線有彈性等②偶然誤差:時間測量誤差、擺長測量誤差、小球直徑測量誤差等8. 秒表的使用如圖甲、乙所示,表盤內有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周大圓周一圈為30s,最小刻度0.1s小圓周一圈為15min,最小刻度0.5min所測時間=0.5min×小圓周讀數+大圓周讀數不估讀練習1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實驗.(1)測出懸點O到小球球心的距離(擺長)l及單擺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則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2)實驗時除用到停表、刻度尺外,還應該用到下列器材中的 .A.長約1 m的細線B.長約1 m的橡皮繩C.直徑約1 cm的均勻鐵球D.直徑約10 cm的均勻木球AC(3)選擇好器材,將符合實驗要求的單擺懸掛在鐵架臺上,應采用圖中所示的固定方式.乙(4)某實驗小組組裝單擺時,在擺線上端的懸點處,用一塊開有狹縫的橡皮夾牢擺線,再用鐵架臺的鐵夾將橡皮夾緊,如圖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A.保持擺動過程中擺長不變B.可使周期測量得更加準確C.需要改變擺長時便于調節D.保證擺球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擺動練習1AC(5)他組裝好單擺后在擺球自然懸垂的情況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得從懸點到擺球的最低端的長度L=0.999 0 m,再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結果如圖所示,則該擺球的直徑為 mm.12.0(6)將單擺正確懸掛后進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A.測出擺線長作為單擺的擺長B.把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很小的角度釋放,使之做簡諧運動C.在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D.用停表測量擺球完成一次全振動所用時間并作為單擺的周期練習1BC(7)甲同學多次改變單擺的擺長并測得相應的周期,他根據測量數據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但忘記在圖中標明橫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認為橫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若圖線斜率為k,則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8)乙同學測得的重力加速度數值大于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實際值,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A.開始擺動時振幅較小B.開始計時時,過早按下停表C.測量周期時,誤將擺球(n-1)次全振動的時間記為n次全振動的時間D.測量擺長時,以懸點到小球下端邊緣的距離為擺長練習1CD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1)實驗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選用:A.長約1 m的細線B.長約1 m的橡皮繩C.直徑約2 cm的鐵球D.直徑約2 cm的塑料球E.米尺F.時鐘G.秒表實驗時需要從上述器材中選擇:________.(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練習2ACEG(2)在挑選合適的器材制成單擺后他們開始實驗,操作步驟如下:①將單擺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②測得擺線長度,作為單擺的擺長.③在偏角小于5°的位置將小球由靜止釋放.④記錄小球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總時間t,得到單擺的振動周期T= .⑤根據單擺周期公式計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其中有一處操作不妥當,是________.(填寫操作步驟前面的序號)練習2②(4)實驗后同學們進行了反思,他們發現由單擺周期公式可知周期與擺角無關,而實驗中卻要求擺角小于5°.請你簡要說明其中的原因:_______.練習2只有擺角很小時,單擺的運動才能被近似當做簡諧運動(3)發現(2)中操作步驟的不妥之處后,他們做了如下改進:讓單擺在不同擺線長度的情況下做簡諧運動,測量其中兩次實驗時擺線的長度L1、L2和對應的周期T1、T2,通過計算也能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請你寫出該測量值的表達式g=__________.(1)造成圖線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練習3測擺長時漏掉了小球的半徑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只要測出多組單擺的擺長L和運動周期T,作出T2-L圖像,就可以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論上T2-L圖線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某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圖像如圖所示:(2)由圖像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 m/s2(取π2=9.87).9.87(3)如果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A.測擺長時擺線拉得過緊B.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D.實驗時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練習3B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只要測出多組單擺的擺長L和運動周期T,作出T2-L圖像,就可以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論上T2-L圖線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某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圖像如圖所示:練習4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只要測出多組單擺的擺長L和運動周期T,作出T2-L圖像,就可以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論上T2-L圖線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某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圖像如圖所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