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 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5.1 延續文化血脈教學設計 一 、單元教學規劃(一)主題名稱:中華文化、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價值觀(二)主題概述:本單元既是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 的延續,又承接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屬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夢中的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分為第五課“守望 精神家園”和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旨在使學生認識到:要肩負 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既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高揚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又要正視發展中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堅持綠色發展 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守望精神家園”和“建設美麗中國”兩個視角,展現了我國 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所面臨的現實挑戰和 所作出的積極應對,并引導學生將我們對文明進步與發展的殷殷追求 化作守望與建設美好家園的實際行動。2.通過分析課標及教材內容,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體現結構化 (如下圖)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延續文化血脈凝聚價值追求(中華文化根)中華文化的形成、組成、特點、重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自信美德萬年長 高揚民族精神 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內涵、發展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品格、價 值、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體現構筑中國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重 要性、培育要求發展中的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生育政策第六建設美 麗中國正視發展挑戰共筑生命家園資源環境面臨危機 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原因、做法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原因、要求(三)主題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但是世界觀、人生價值觀尚 未完全形成,對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的認識尚不夠深刻,同時因受社 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對傳統美德還有一些誤讀甚至有些中學生認為自 己不用高揚民族精神。有些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認識不 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踐行。另外,有些學生沒有認清資源環境的現 狀,對一些破壞污染環境的行為熟視無睹,也不知道如何與自然和諧 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以上種種認識,學習本單元內容顯得很 有必要。(四)開放性學習環境:學生實地走訪、圖書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圖片和視頻等數 字資源。(五)單元學習目標: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理解和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在生態文明方面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關系,樹立人 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3.理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增強建設美麗中國、走綠色 發展道路的態度認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六)單元評價建議:學習 態度 1.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或創意,引發同學積極思考或行動。2.能代表小組在課堂上發言,分享小組合作成果。3.在小組合作中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4. 自己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了具體的思考與分享任務,效果良好。學習 程度 知識 獲取 1.能夠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其重要意義,并在社會生活 中自覺踐行;2.形成初步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夠明辨是非善惡;通過體驗、認知 和踐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 求大同的核心理念。學習 能力 1.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齊治平的理想追求,錘煉高尚人格。2.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3.推動高質量發展,知道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價值 觀念 1.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2.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 要內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熱愛勞 動等個人美德和優良品行。素養 達成 政治 認同 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健全 人格 有效學習,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確立符合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的 健康生活目標,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具有適應變化、不怕挫折、堅 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責任 意識 敬畏自然,具有綠色發展理念,初步形成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觀,能 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理念。二、具體課時設計:5.1 延續文化血脈1.新課程標準要求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積 極適應社會發展”“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 “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 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 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傳統,增 強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意識。”2.課時教材分析《延續文化血脈》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五課的第一框題。主要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文化的 血脈延續,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本框題一是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來源、特點,理解中華文化的價 值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進而認識到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及做法。二是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理解美德的價值, 進而認識到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如何傳承和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3.學情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初中 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打牢 中華文化底色,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年齡的 增長以及學科知識的積累,九年級學生對中華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 但是受其心理發展水平、認知能力及辨別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 度上會淡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從而忽視對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4.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堅定文化自信。(2)教學難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簪花,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 深,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2)健全人格:通過學習簪花手藝人的品德,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 思想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3)責任意識:通過撰寫簪花的宣傳語,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責任感。6.設計意圖一念攢花,一世無憂, 今生簪花,來世漂亮。近幾年,泉州簪花火爆出卷,帶動當地旅游業的同時,也掀起了 全國簪花熱潮,這背后不僅有人們對美德的追求與體驗,更有對我國 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傳承。本節課帶領學生一起透過“簪花文化”學習“延續文化血脈”。7.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一念攢花,一世無憂, 今生簪花,來世漂亮。近幾年,泉州簪花火爆出卷,帶動當地旅游業的同時,也掀起了 全國簪花熱潮,這背后不僅有人們對美德的追求與體驗,更有對我國 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傳承。今天,我們一起透過“簪花文化”學習“延續文化血脈”。設計意圖:借助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2)自主學習:(3)新課講授環節一:追根溯源,探中華文化的前世議學情境:簪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一種傳統發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 中的一種獨特符號。最初人們使用花朵、草葉等自然物品來裝飾頭發, 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獨特藝術風格的發飾。在古代中國,人們通過佩戴不同的簪花來展示自己的身份、氣質和品 味,此外,簪花還常用作禮品和贈品,以表達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 感,并在文學作品、繪畫、工藝和民俗文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回答:“簪花”中蘊含著哪些中華文化 元素以及什么是中華文化 學生:可從審美觀念、象征意義、社會禮儀等方面來回答。教師總結:中華文化的形成:長期以來,中華民族就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 活。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 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議學活動:舉手搶答:中華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呢 議一議:請從圖中總結中華傳統文化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議學情境:簪花,興起于秦漢,繁盛于宋、元、明三朝,至清朝遽然 式微。宋代,是簪花發展的頂峰,簪花習俗在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 展。進入現代社會后,簪花逐漸演變成一種時尚和藝術表現形式。在婚禮、 演出、文化活動等場合,人們會選擇佩戴簪花來增添魅力。議一議 :結合議學情境,請你思考:簪花興起于秦漢,直到現代依然 為世人所喜愛,為什么簪花文化能夠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學生:無論古今,簪花都受到國人的喜愛,是因為其具有應對挑戰、 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教師總結:為什么中華文化能夠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 包容力。議學情境:材料一:簪花文化的起源地——泉州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具有 鮮明的地方特色,包括獨特的方言、傳統建筑、民俗活動、民間藝術 等。例如,閩南傳統的“拍胸舞”和“火鼎公婆”等民俗活動,以及 美輪美奐的閩南傳統建筑,都體現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材料二:泉州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擁有豐富的革命傳 統文化遺產,如:莫耶故居:位于安溪縣金谷鎮溪榜村,是革命先驅 莫耶的故居;鄭成功紀念館:紀念明末清初抗清英雄鄭成功等。材料三:泉州地區積極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文化涵育、 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多種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 展的各個方面。例如,通過戶外宣傳陣地建設,如設置大型戶外宣傳 牌和在公共場所建設主題公園、廣場。議一議:從材料中你領略到了哪幾種文化 這三者之間有什么樣的關 系 教師總結:新時代,延續文化血脈需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內在聯系: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包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道路形成與發展之根;革命文化是中國道路形成與發展之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道路形成與發展之魂。議一議:有些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沒有實用價值,沒有必要保護。 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為什么 學生:不認同,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教師總結:為什么要傳承中華文化 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 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 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議學情境:2023年6月,備受中國時尚行業關注的“2023海上絲綢 之路國際時尚周”重返巴厘島。在這場全球盛會上,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埔簪花圍向世界展示中國 非遺的時尚新力量。此次展演讓全球了解到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為 傳承和發展中國非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簪花也深受外國人的喜愛, 多個國家對此進行了報道。議一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學生:說明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 響力日益增強。說明中華文化更多地被人們接受、欣賞、認同。我們應該為我們的中華文化感到自豪、驕傲,對我們的文化充滿自信。教師總結:(1)文化自信的內涵: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②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 信;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衰,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③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議學情境:播放視頻議一議: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體現我們的“文化自信” 我們應當 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學生:可以從國家、公民等不同角度回答此問題。 教師總結:(3)文化自信的措施:國家:①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 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 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公民:②學習中華優秀文化,提高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補充)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中華文化,一方面堅定 對中華優秀文化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學習簪花,為后續的中華優秀 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過渡語:了解了中華文化的前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中華文化的今生。環節二:繼往開來,析中華文化的今生議學情境:在當今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深刻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非 遺的重要性。比如:花米婆婆,成立了集簪花換裝攝影于一體的 埔花米工作室。為迎合年輕人的審美,她添置了各種款式的花簪與服飾,使得非遺 簪花這一璀璨藝術得以頑強延續。她說:這件事,值得我用一生去守護,也希望來到我們這里的客人, 不只是體驗我們的簪花,也能了解我們的精神。議一議:花米婆婆的言行展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美德 為什么要弘揚中 華傳統美德 學生:敬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美德;因為中華傳統 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 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等。教師總結:①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地位)②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 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作用)③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 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重要性)④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 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 (必要性)議學活動:你還能列舉出哪些中華傳統美德 教師總結:9.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及包括的主要內容 特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主要內容: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 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 議學情境:出示古詩議一議:請齊讀以下詩句,并思考:青少年如何弘揚傳統美德 學生:青少年要踐行傳統美德并身體力行。教師總結:10.我們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青少年、怎么辦)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 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 力行。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關系,并 學會青少年應當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過渡語:弘揚傳承,人人有責,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暢談中華文化的未 來。環節三:弘揚傳承,暢中華文化的未來【議學延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 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 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現請你為“弘揚簪花文化”寫一段宣傳語向世人介紹承載著深厚 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的簪花。設計意圖:通過本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學以致用,凸顯主題。8.板書設計(延續文化血脈)<9.課堂小結本節課內容繁雜,較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學習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中華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華文化,重點是認識中華文化 的重要意義,要結合史實和現實來理解,選擇一些典型材料讓學生感 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一個是美德萬年 長,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可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人物來學習。10.教學反思講完《延續文化血脈》后,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及時的回顧與反思, 總結出一些經驗,也能吸取一些教訓,不足之處有:熱身活動時間有 點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一般;應深入小組交流,給予學生幫助 與指導。教態應輕松自然,表情應豐富。課堂激情不夠。小組合作不 是太充分,時間過短,討論不熱烈;讓學生先讀,先初步感知,然后才理解活動意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培養學習習慣;多留一 些時間給學生。整節課環節太緊湊,可稍微放慢一些;培養學生的尋 讀技巧和方法;提問的時候,應再次回歸到本課上,而不是另外那些 非重點的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