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成長的時空單元備課說明一、單元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闡述,此單元的核心素養和具體要求如下:道德修養: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長輩關愛之情,能夠以感恩的心與父母和長輩溝通,能夠為父母分憂解難,尊重師長。健全人格:建立同學間的友誼;真誠、友善,擁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具有互助精神。責任意識:自覺分擔家庭責任,守規矩,重程序;有擔當精神,具有主人翁意識。【總目標】學生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態,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和家庭關系,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關心集體、社會和國家,具有主人翁意識、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主動承擔對自己、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在第一單元的學習基礎上將“我”的交往對象與范圍由自己擴大到親人、老師、朋友、集體,旨在引導學生明白成長的時空里有歡樂也有煩惱,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理解寬容,增強合作意識,不斷成長進步。三、單元學情分析初中學生逐漸步入青春期,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護、關注和關愛,享受家庭的親情,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許多初中學生在與父母的溝通中產生矛盾和沖突,對父母愛的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認同,不理解父母的關愛之情,不能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體諒、理解父母的苦衷。通過對此單元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感悟家的味道,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學會化解與家人的矛盾和沖突,共同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共建共享美好家庭。師生關系也是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重要關系之一。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對老師有了新的認識、更高的要求,對于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也有了更明確的看法,甚至會對老師的權威性產生疑問。有些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老師,不善于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善于用積極的方式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甚至會討厭老師、討厭學習。通過對此單元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教師職業的特點,懂得老師是我們成長的引路人,學會與老師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情感、心理角度來看,中學生非常在意并且重視同伴關系,希望得到友情的滋養。但礙于年齡小,社會經驗少,性格脾氣容易波動,缺少解決問題的經驗等,在交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或煩惱,亟需具體方法上的指點與情感上的滲透。對此,需要對學生開展教育引導,幫助他們了解友情的真諦,懂得如何交友,掌握人與人的相處之道,讓友誼之樹常青。七年級學生已經有了集體生活的經驗,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他們感受到了集體對個人的影響,也參與了集體的創建過程。但是,身處青春期,七年級學生對于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的作用認識不足,特別是對于怎樣建設美好集體的認識不夠。對此,需要對學生開展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自覺承擔集體責任,為建設美好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單元學習目標(一)通過分析圖片內容、生活情境、傳統經典人物故事、名言古語并思考相應問題,懂得家是什么、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明白家風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家庭觀念;懂得我們在家庭生活中需要體味親情之愛,更需要學會愛、奉獻愛;懂得傳統美德對建設美好家庭的重要性,能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設向上向善的家庭;明白美好家庭的建設需要付諸實際行動,應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為建設美好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二)通過探究名人故事、生活情境并思考相應問題,理解教師職業的神圣性和專業性,懂得教師在我們成長中的作用及時代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懂得如何與教師相處,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和表揚,學會尊重和適應不同風格的老師,珍惜師生情誼。(三)通過寫回憶錄,探究古語名言、生活情境、名人故事等,明白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是一種心靈的相遇,是平等的、雙向的,從而樹立正確的友誼觀;懂得交友的智慧,友情之樹需要我們用心澆灌;理解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需要慎重選擇,需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對方,需要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需要講原則。(四)通過探究生活情境及思考相應問題,明白集體生活能帶給我們溫暖和力量,增強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明白建設美好集體是你我他的共同責任。友誼之樹常青設計說明本課由引言和兩框內容組成。引言從友誼在我們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講起,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第一框“友誼的真諦”論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第二框“交友的智慧”闡述了交友的技巧與方法。本課借助閱讀名人故事、情境探究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友誼的真諦是什么,應如何交友才能讓友誼之樹常青。學習目標1.明白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是一種心靈的相遇,是平等的、雙向的,從而樹立正確的友誼觀。2.懂得友情之樹需要我們用心澆灌;理解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需要慎重選擇,需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對方,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需要講原則。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友誼的真諦。2.教學難點:交友的智慧。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活動體驗法、情境體驗法等。資源與工具1.資源。人物故事、傳統古語等。2.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和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框 友誼的真諦一、學習情境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伴隨著我們生命成長的全過程。友誼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什么是真正的友誼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友誼的真諦”的相關內容。二、預習檢查1.在友誼的長河里,我們積累著不同的體驗,分享著各自的感受,體悟著友誼的真諦。2.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3.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4.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體悟友誼【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2頁“生活觀察”,展示材料。提出問題:(1)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你認為在與朋友相處中最重要的三項特質,并與同學分享。(2)哪些特質的支持率較高 請寫出來。【學生活動】思考問題,交流分享觀點。【教師活動】對學生的觀點及時進行點撥和引導,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友誼的真諦”。【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寫出三個友誼的特質及總結支持率較高的特質,加深學生對友誼的理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學習任務二:友誼的真諦1.【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3頁“探究與分享”,展示材料。場景一 他與我分享新買的文具。場景二 上課老師提問,我回答不出來,他悄悄提醒我。場景三 她常常“損”我,但是不允許別人說我不好。場景四 我做了錯事,他一邊批評我一邊幫我。提出問題:從四個場景中,你感受到了友誼具有怎樣的特質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分析情景材料,交流展示觀點。【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場景中感悟友誼,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總結歸納: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2.【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4頁“閱讀感悟”,展示材料。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待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關于對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的看法。【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總結歸納: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感悟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認識到:真正的友誼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學業成績、家庭背景等,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3.【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5頁“探究與分享”,展示材料。提出問題:(1)為什么“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2)幫助朋友,是否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損失 (3)分析友誼具有什么特質。【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展示觀點。【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總結歸納: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友誼不是單向的付出和索取,而是平等的、雙向的,懂得珍惜友誼。4.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友誼具有什么特質)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②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③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學生活動】整理筆記。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是友誼的真諦。人生路上,我們應當不辜負每一段情誼,讓友誼伴隨我們的成長。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本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二框 交友的智慧一、學習情境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志趣相投,才能走到一起。友誼之樹常青需要我們用智慧澆灌。我們應該如何交友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交友的智慧”的相關知識。二、預習檢查1.朋友間要互相鼓勵,互相切磋,互相勸勉,共同進步。2.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需要慎重選擇,需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對方,需要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需要講原則。3.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交友還是網上交友,我們都應學會理性辨別,做到慎交友、結好伴。4.關心朋友也要尊重對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可以給予朋友積極合理的建議,但不要替朋友做決定。5.處理矛盾和沖突的基本策略:保持冷靜,坦誠交流,換位思考,及時處理,勇擔責任。6.當朋友做錯事,甚至誤入歧途時,我們要堅持正確立場、不隨波逐流,并積極予以規勸,幫助朋友及時改正錯誤。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交友現狀【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5—46頁“生活觀察”,引導學生通過梳理,反思自己的交友情況。【學生活動】按照要求寫出自己的交友情況,并交流分享。【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交友的智慧”。【設計意圖】從交友的動機、標準、方式和收獲四個角度,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交友情況,思考自己與朋友相處的智慧,引出這節課的主題。學習任務二:交友的智慧1.【教師活動】展示材料:周某見到朋友,總是面帶微笑,噓寒問暖,而且盛情款待。朋友有困難時,他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幫朋友渡過難關。因此,周某有許多知心朋友。提出問題:從周某交友的經歷中,你感悟到了哪些交友的智慧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總結歸納: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敞開心扉,主動表達,熱情待人,朋友才不會彼此錯過。我們只有抱著真誠和熱情的態度與他人交往,才會獲得真摯的友誼。【設計意圖】通過真實事例學習交友的方法和技巧,更具有說服力,引導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友誼,友誼是用心培育的結果。2.【教師活動】展示材料,并解釋這兩句古語的意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千字文》意思:交友要意氣相投,推心置腹、互相規勸。“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子意思:與正直、誠信、見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提出問題:這兩句古語告訴我們要如何交友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展示。【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體悟古人交友的做法。總結歸納:交友需要慎重選擇。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交友還是網上交友,我們都應學會理性辨別,做到慎交友、結好伴。【設計意圖】通過兩句古語,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知道交友需要慎重選擇。3.【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7頁“探究與分享”,展示材料。提出問題:(1)朋友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嗎 “我”該怎么做呢 (2)“我”和小剛還能繼續做朋友嗎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展示。【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總結歸納:交友需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對方,需要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設計意圖】通過同齡人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故事情境的真實性,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使學生明白朋友之間的關心是以尊重為前提的,要積極正確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掌握交友的智慧。4.【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48—49頁“探究與分享”,展示材料。提出問題:(1)作為小川的好朋友,“我”會怎么做 (2)我們應該為朋友做任何事情嗎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交流展示自己的觀點。【教師活動】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總結歸納:交友需要講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當朋友做錯事,甚至誤入歧途時,我們要堅持正確立場、不隨波逐流,并積極予以規勸,幫助朋友及時改正錯誤。【設計意圖】澄清學生對友誼認識的誤區,引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友誼是講原則的,而不是只講“哥們兒義氣”的,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5.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交友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①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敞開心扉,主動表達,熱情待人,朋友才不會彼此錯過。我們只有抱著真誠和熱情的態度與他人交往,才會獲得真摯的友誼。②交友需要慎重選擇。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交友還是網上交友,我們都應學會理性辨別,做到慎交友、結好伴。③交友需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對方。在朋友需要的時候,以行動向朋友表達關心和支持。關心朋友也要尊重對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可以給予朋友積極合理的建議,但不要替朋友做決定。④交友需要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我們可以一起協商,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解決方式。⑤交友需要講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當朋友做錯事,甚至誤入歧途時,我們要堅持正確立場、不隨波逐流,并積極予以規勸,幫助朋友及時改正錯誤。【學生活動】整理筆記。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結交朋友、與朋友相處,需要我們掌握交友的智慧。交友應做到真誠熱情、慎重選擇、關心和尊重對方、學會處理矛盾和沖突、講究原則等。我們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為朋友,但是我們應學會以誠待人,同大家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本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