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少年有夢單元備課說明一、單元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闡述,此單元的核心素養和具體要求如下:政治認同:具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健全人格: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保持樂觀的態度,學會合作,樹立團隊意識;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自我改進。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總目標】熱愛偉大祖國,能夠把個人發展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能夠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形成初步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熱愛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信、堅韌樂觀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具有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能夠適應變化,不怕挫折。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從整體上看,本單元既是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這個起點包含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價值觀的萌芽,之后各冊各單元的內容設計,都是在此基礎上的展開和深化。本單元以“少年有夢”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引領學生開啟初中生活,體會角色的變化,了解初中階段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未來的生活確立嶄新的目標;引領學生學會規劃初中生活,激勵學生通過努力實現規劃目標;引領學生關注發展中的自己,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勵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引領學生編織人生夢想,將個人夢想與個人志向、時代脈搏、中國夢緊密相連;引領學生拓展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運用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以致用,將個人的學習與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結合,樹立“大學習”觀,認識到學習成就夢想,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三、單元學情分析初中生是一個處在由兒童向青少年時期過渡的特殊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思維活躍,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社會經驗等都有待進一步發展。學生升入初中后,一方面,他們對新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希望在新的集體中展現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在集體中不夠優秀,擔心辜負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提出一些與自身相關的基本問題,認識自我是他們非常感興趣又需要恰當引導的問題。初中學生十分注重自我形象,往往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本單元引導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的評價,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從學生實際來看,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不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應停下學習的腳步。中學階段,學習的難度和知識的深度、廣度都有大幅度提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學生要認識到初中學習與小學的不同,改變對學習的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四、單元學習目標(一)通過分析事例,了解初中階段在青少年成長中的意義和價值,知道中學生活新身份帶來的新認識和新挑戰,學會把握機遇,規劃自己的初中生活,更有序、更努力地度過初中生活的每一天。(二)通過對身邊的案例進行分析,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意義,理解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分析、他人評價、社會實踐等方式認識自己,從而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培養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欣賞自己、接納自己中發掘自身潛能,做更好的自己。(三)結合自身實際,分析情境,體會夢想的意義,將個人夢想與人生目標、時代脈搏、中國夢相結合;重視學習,知道學習是成就夢想的橋梁,增強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認識自我設計說明本課由引言和兩框內容組成。第一框“認識自己”通過“生活觀察”中“自畫像”活動的設置,明確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通過自我分析認識自己,知道自我分析的角度和方法;通過“探究與分享”活動,正確認識他人評價對認識自己的意義,及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通過“方法與技能”,對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提出具體的指導方法;同時強調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積極參加學習、勞動、人際交往等生活實踐。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引導學生通過小蓉的故事,知道人與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要尊重差異,做更好的自己;通過“探究與分享”之“自薦信”,充分欣賞自己;通過對不同觀點的辨析,認識接納自己的方法及用發展的眼光看自己,不斷激發潛能;通過“方法與技能”欄目,學習改正缺點的方法,使對自己的認識及自我完善更具具體化和實操性。學習目標1.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和方法。2.尊重和接受個體的差異,學會做更好的自己。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怎樣正確認識自己。2.教學難點:明白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實例分析法、史實論證法等。資源與工具1.資源。時政新聞、網絡資料等。2.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和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框 認 識 自 己一、學習情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我們會對自己產生一些疑問: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在同學和老師心目中具有怎樣的形象 大家喜歡我嗎 我們應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又有怎樣的價值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二、預習檢查1.正確認識自己,有助于我們增強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2.正確認識自己的方式: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3.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我們可以從身材、相貌、體能、性別等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從性格、氣質、能力等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從自己在家庭或班級中的角色等社會關系中來認識自己。4.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5.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1.中外名言,引發思考。【教師活動】出示名言,引導學生思考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材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道德經》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 ——蘇格拉底提出問題:從上述名人名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活動】閱讀名人名言,思考問題,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2.觀察生活,知曉意義。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教材第9頁“生活觀察”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形式準確把握自己的稟賦和特性,從而懂得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提出問題:(1)你的自畫像被同學猜出來了嗎 (2)為什么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 【學生活動】完成自畫像,然后分享。(1)猜出來了。我準確地描述了自己的特點,同學和我比較熟悉,他們比較了解我。(2)正確認識自己,有助于我們增強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3.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正確認識自己有什么意義 正確認識自己,準確把握自己的稟賦和特性,有助于我們增強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名言賞析活動,使學生在閱讀名言中明白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通過“繪(寫)自畫像”—“猜自畫像”—“說自畫像”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進一步體會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學習任務二: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1.觀察畫像,認識自我。【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自畫像”,并思考:你對自己了解多少 請一名學生解讀一下自己的“自畫像”。提出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認識自己 【學生活動】觀察自己的“自畫像”,思考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概括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2.創設情境,組織討論。【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探究與分享”。提出問題:(1)不同的人對“我”的看法各不相同,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 (2)“我”該如何對待這些評價 【學生活動】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結合文字材料,進行交流分享。(1)他人的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2)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教師活動】小結:我們可以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頁“方法與技能”,知道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3.觀察圖片,自主思考。【教師活動】出示三張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可以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并概括出生活實踐對認識自己的意義。【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認識自己的途徑。【教師活動】教師進一步結合圖片總結: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4.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1:怎樣正確認識自己 ①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生理狀況、心理特征、社會關系)。②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③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筆記2: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 ①他人的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②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③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④掌握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的方法:用心聆聽、注重溝通、勇于面對、理性應對。【學生活動】整理筆記。【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等形式,引導學生繼續在“自畫像”方面進行深入剖析,進一步通過分析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活動及對圖片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知道認識自己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從而實現對自己更加準確、清晰的認知。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和途徑,這對于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培育健全的人格。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此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二框 做更好的自己一、學習情境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正確認識自己有助于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分析和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可以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明白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豐富,我們要有意識地、逐步深入地增加對自己的認識,努力使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二、預習檢查1.每個人在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們要尊重和接受個體的差異,并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發展自己,做更好的自己。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接納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做更好的自己,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3.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驕傲自大,而是欣賞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欣賞自己認真做事的態度、善于合作的品質、堅持不懈的精神等。4.接納自己需要接納自己的全部,既接納優點又接納缺點,既接納現在又接納過去,既接納自己滿意的部分也接納自己不滿意的部分。5.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通過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通過與他人合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要做更好的自己的原因1.讀故事,悟道理。【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2頁的“生活觀察”,思考問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1)你怎么看待小蓉的“累” (2)如果你是小蓉,你會怎么做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暢所欲言。【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1)小蓉的“累”在于她沒有認識到每個人在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2)如果我是小蓉,我會尊重和接受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并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發展自己,做更好的自己。2.分析圖片,明確原因。【教師活動】分析圖片,明確做更好的自己的原因。【學生活動】認真聆聽,做好筆記。【設計意圖】此活動通過將教材中的“生活觀察”作為導入及學習任務一的素材使用,實現教學資源使用的效益化;以“金字塔”圖例的形式分析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使文字敘述直觀化,便于理解。這樣引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3.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 ①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在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②做更好的自己,是發展自己的需要。【學生活動】做好筆記。學習任務二: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1.合作探究,欣賞自己。【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13頁的“探究與分享”上。【學生活動】自主完成“自薦信”,組內交流,班內展示。【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做更好的自己要學會欣賞自己。【學生活動】整理筆記。2.答疑解惑,接納自己,完善自己。【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3頁“探究與分享”下,思考如何接納自己。提出問題: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嗎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提出解惑方案,班內展示交流。【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知道怎樣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教師活動】點撥精講:【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方法與技能”,了解“改正缺點的方法”,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3.樂做游戲,發掘潛能。【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做“你在1分鐘內能夠鼓掌多少次”的游戲,鼓勵學生試一試,并讓大家談談有什么感悟。(說明:在未經實驗的情況下,多數學生會低估自己所能鼓掌的次數;實驗之后,往往會產生驚人的效果,借此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大家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學生活動】在老師的指令下做游戲,然后分享感悟,明白我們需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教師活動】對學生的游戲狀態及發言內容進行點評,指出潛能的含義及如何發掘潛能,使學生認識,做更好的自己不能滿足于現狀,要不斷地發掘潛能。 潛能代表個體未來可能發展的潛在能力,受先天遺傳和后天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可能具有不同的、多方面的潛能。4.看圖思考人生。【教師活動】出示幾張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做更好的自己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提出問題:分享一件你做過的類似的事情,并說說你的收獲。【學生活動】分享自己的做法,并談談收獲。【教師活動】總結:做更好的自己,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做更好的自己,不僅是初中階段的成長要求,而且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尋的人生課題。5.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1:怎樣做更好的自己 ①學會欣賞自己。②學會接納自己。③不斷完善自己。④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⑤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做更好的自己,不僅是初中階段的成長要求,而且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尋的人生課題。筆記2:如何欣賞自己 ①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驕傲自大,而是欣賞自己的長處和優勢。②欣賞自己認真做事的態度、善于合作的品質、堅持不懈的精神等,激勵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奮勇前進。筆記3:如何不斷完善自己 ①善于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②善于向他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豐富和發展自己。筆記4:怎樣發掘自己的潛能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通過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通過與他人合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設計意圖】通過書寫“自薦信”、做游戲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認識怎樣做更好的自己,并將個人的成長與他人、社會聯系在一起。這有利于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增強責任意識。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各有異,要尊重和接受個體的差異。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發掘自己的潛能,在為他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做更好的自己。這是我們一生的追求,我們要對做更好的自己充滿信心。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此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