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少年有夢單元備課說明一、單元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闡述,此單元的核心素養和具體要求如下:政治認同:具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健全人格: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保持樂觀的態度,學會合作,樹立團隊意識;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自我改進。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總目標】熱愛偉大祖國,能夠把個人發展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能夠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形成初步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熱愛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信、堅韌樂觀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具有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能夠適應變化,不怕挫折。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從整體上看,本單元既是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這個起點包含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價值觀的萌芽,之后各冊各單元的內容設計,都是在此基礎上的展開和深化。本單元以“少年有夢”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引領學生開啟初中生活,體會角色的變化,了解初中階段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未來的生活確立嶄新的目標;引領學生學會規劃初中生活,激勵學生通過努力實現規劃目標;引領學生關注發展中的自己,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勵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引領學生編織人生夢想,將個人夢想與個人志向、時代脈搏、中國夢緊密相連;引領學生拓展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運用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以致用,將個人的學習與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結合,樹立“大學習”觀,認識到學習成就夢想,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三、單元學情分析初中生是一個處在由兒童向青少年時期過渡的特殊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思維活躍,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社會經驗等都有待進一步發展。學生升入初中后,一方面,他們對新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希望在新的集體中展現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在集體中不夠優秀,擔心辜負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提出一些與自身相關的基本問題,認識自我是他們非常感興趣又需要恰當引導的問題。初中學生十分注重自我形象,往往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本單元引導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的評價,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從學生實際來看,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不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應停下學習的腳步。中學階段,學習的難度和知識的深度、廣度都有大幅度提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學生要認識到初中學習與小學的不同,改變對學習的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四、單元學習目標(一)通過分析事例,了解初中階段在青少年成長中的意義和價值,知道中學生活新身份帶來的新認識和新挑戰,學會把握機遇,規劃自己的初中生活,更有序、更努力地度過初中生活的每一天。(二)通過對身邊的案例進行分析,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意義,理解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分析、他人評價、社會實踐等方式認識自己,從而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培養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欣賞自己、接納自己中發掘自身潛能,做更好的自己。(三)結合自身實際,分析情境,體會夢想的意義,將個人夢想與人生目標、時代脈搏、中國夢相結合;重視學習,知道學習是成就夢想的橋梁,增強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開啟初中生活設計說明本課通過生活故事、名人故事等資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對初中階段的價值及如何規劃初中生活等問題進行詳細解讀,啟發學生把握當下不虛度,規劃當下不盲從,使學生減少對中學階段學習和生活的不確定感和緊張感。學習目標1.了解初中階段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懂得初中階段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2.知道初中生活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學會把握人生機遇,促進自我發展。3.知道生活需要規劃,結合社會發展和個人實際制訂初中生活規劃,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4.制訂清晰的個人發展目標及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知道實現夢想的方法,順利開啟初中新生活。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初中階段對中學生成長的意義。2.教學難點:規劃初中生活;實現規劃目標需要努力。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實例分析法等。資源與工具1.資源。時政新聞等。2.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和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框 奏響中學序曲一、學習情境初中階段,是人生美好的年華。跨進中學校園,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學生!我們對新生活充滿期待。初中階段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奏響中學序曲”,拉開初中生活的序幕。二、預習檢查1.跨進中學校園,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學生!我們對新生活充滿了期待。2.初中階段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對我們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獨特的價值。3.初中生活的序幕剛剛拉開,面對各種可能與挑戰,我們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把準人生方向,積極追求進步,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中學生。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新身份,新期待1.觀察生活,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3頁“生活觀察”。【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問題,明確中學生與小學生的身份不同。【教師活動】上了初中,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我們有了一個新身份,對新生活充滿了期待。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期待奏響中學序曲吧! 2.新身份,新期待。【教師活動】啟發學生思考:進入初中,你的初步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思考后回答:喜悅、激動、興奮、迷茫、孤獨、新奇……3.指導點撥,總結歸納。【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概括:我們用一個最貼切的詞語形容大家的初中生活,那就是“新”。通過導圖,引導學生繼續思考:跨進中學校園,你對新生活充滿了怎樣的期待 【學生活動】思考中學生活、新環境與新期待的關系,從而對中學生活充滿向往。【教師活動】知識整合,總結提升。筆記:跨進中學校園,為什么我們對新生活充滿了期待 跨進中學校園,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學生!這意味著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開始,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我們對新生活充滿了期待。【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到進入中學階段,身份發生變化,面臨著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課程……這些使學生對中學生活充滿了期待和無限向往,從而激發學生的身份認同感和對美好中學生活的熱愛。學習任務二:新階段,新認識1.安排活動,激發思考。【教師活動】觀察圖片,指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分享。提出問題:(1)你在校園里還有哪些新發現 (2)與小學比,你的初中生活有哪些變化 你怎么看待這些變化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后回答。【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初中階段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富有挑戰的課程和學習任務,帶領我們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我們提供更多培養興趣的平臺;各種多樣的社會實踐,為我們打開認識社會的大門。在新的集體生活中,我們涵養品格,提升自我。2.創設情境,組織討論。【教師活動】結合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合作探究:步入初中生活,我期待自己取得這樣的進步: 媽媽鼓勵我說: 老師告訴我: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后,學生代表發言。【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初中階段對我們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寄予我們更高的期望,期待我們越來越上進,志存高遠,追夢遠航;越來越踏實,努力學習,勤于思考;越來越包容,尊重他人,學會合作;越來越堅強,能堅持,有韌勁,取得更大進步。3.【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5頁“閱讀感悟”,出示材料。提出問題:你從錢學森的中學學習經歷中得到了哪些啟發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初中階段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們正處于生命成長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我們初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4.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理筆記:初中階段對中學生的成長的意義。①初中階段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②初中階段對我們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③初中階段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獨特的價值。【學生活動】認真聆聽,做好筆記。【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境、閱讀感悟等活動的設置,引領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認識到初中階段對我們的發展、成長及人生價值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從而重視此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珍視當下,把握機遇,積極追求進步。學習任務三:新機遇,新目標1.安排活動,激發思考。【教師活動】組織“抽盲盒”活動,出示五種學生在中學階段可能遇到的機會或挑戰。提出問題:你打算如何應對這些可能與挑戰 【學生活動】抽取“盲盒”,思考如何應對可能與挑戰。【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初中生活的序幕剛剛拉開,面對各種可能與挑戰,我們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把準人生方向,積極追求進步,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中學生。2.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理筆記:我們如何面對初中生活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①我們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把準人生方向,積極追求進步。②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③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中學生。【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抽取盲盒”的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初中階段的生活需要面對各種可能與挑戰,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中學生。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從“新身份,新期待”“新階段,新認識”“新機遇,新目標”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初中階段的重要意義及初中生需要面對的可能與機遇;從對初中階段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增強了身為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此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二框 規劃初中生活一、學習情境初中階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對我們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此同時,初中生活也面臨著各種可能與挑戰。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好好“規劃初中生活”,力爭不負青春、不負期望!二、預習檢查1.規劃是對未來的事情作出事先的設計與安排。2.生活需要規劃,沒有規劃容易讓我們陷入盲目和無序,合理的規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初中階段。3.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應當先確定個人發展目標;還應當制訂行動方案。4.有了規劃,我們應當持之以恒,將“努力”落實在每一天的具體行動中。三、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初識“規劃”明意義1.觀察生活,導入新課。【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6頁“生活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如何讓初中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更有意義和價值 說說你的打算。【學生活動】暢所欲言。2.學習名言,感知“規劃”的含義。【教師活動】出示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制造時機。提出問題:上述名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活動】閱讀名言,感悟做事有規劃的重要性,并理解規劃的含義,知道規劃是對未來的事情作出事先的設計與安排。 3.判斷正誤,明確規劃的意義。【教師活動】出示兩則情境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情境一 學校組織學生周六去春游,前一天晚上媽媽讓小敏收拾一下所需物品,小敏認為不著急,早上臨出發時再收拾就行了。情境二 學校將在學期末組織硬筆書寫比賽,肖肖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練習寫一篇鋼筆字。提出問題:上述情境是否體現了做事有規劃 這些做法分別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生活動】閱讀情境材料,思考問題,積極作答,明確小敏的做法是做事沒有規劃的體現,肖肖的做法是做事有規劃的體現。【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總結,指出做事有規劃的意義:生活需要規劃,沒有規劃容易讓我們陷入盲目和無序。合理的規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初中階段。4.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規劃的含義和意義。①含義:規劃是對未來的事情作出事先的設計和安排。②意義:生活需要規劃,沒有規劃容易讓我們陷入盲目和無序。合理的規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初中階段。【學生活動】整理筆記。【設計意圖】通過中外名言閱讀,強化規劃意識,引導學生樹立規劃思維,同時加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認識,使其體會到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以生活情境啟發學生對規劃的含義和意義的認識。學習任務二:細研“規劃”,助力成長1.榜樣的力量,引發思考。【教師活動】展示航天員桂海潮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應當先確定個人發展目標。 材料 小時候,桂海潮也和其他小伙伴一樣愛玩。上初中后,桂海潮開始努力了,周末玩得少了,到高中就更刻苦了。桂海潮變得更刻苦,是因為一個人——楊利偉。在楊利偉事跡的激勵下,他有了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作為高考狀元的桂海潮,為了追求自己的少年夢想,他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桂海潮高中同學楊海飛說:“學習累了他就到球場上打籃球,后來喜歡上了攀巖這樣的極限運動。我曾經問過他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他很堅定地告訴我,希望自己能夠在航天航空領域上有所建樹?!?br/>提出問題:桂海潮的夢想和目標是什么 他是如何確立自己的目標的 這對我們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有何啟示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選派學生代表展示作答。【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我們可以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結合社會需要和興趣、性格、能力等自身條件,設定合理的發展目標。2.【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7頁“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實現目標的好方法、好習慣。【學生活動】交流展示。【教師活動】出示“某學生的學習計劃”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規劃生活需要制訂行動方案。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發展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實施細節,列出時間表,使行動方案切實可行。結合教材第7頁“相關鏈接”,引導學生學會作出高效的時間安排,制訂行動方案。3.合作探究,指導點撥。【教師活動】繼續出示有關桂海潮故事的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材料 太空是個特殊的環境,因此能上太空的人,注定要經歷一關又一關特殊的挑戰。比如,離心機訓練,常人只能承受3~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員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進行睡眠剝奪實驗,72小時不能睡著,但卻要保持心理和情緒的穩定;野外生存訓練,在無人的沙漠里,忍受太陽的炙烤負重前行;等等。作為航天候選人,他們必須經歷8大類、200余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花費兩年時間才算做好“上天”的準備。這些,桂海潮都撐下來了。提出問題:桂海潮是怎樣把這些訓練都撐下來的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作答。【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桂海潮向著既定的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所以把這些訓練都撐了下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頁“方法與技能”:“努力”有方法。4.知識整合,總結提升。【教師活動】筆記1:如何規劃初中生活 ①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應當先確定個人發展目標。②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應當制訂行動方案。③持之以恒,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將“努力”落實在每一天的具體行動中。筆記2:如何確定個人的發展目標 我們可以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結合社會需要和興趣、性格、能力等自身條件,設定合理的發展目標。筆記3:怎樣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根據實際情況對發展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實施細節,列出時間表,使行動方案切實可行。【學生活動】整理筆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做好初中生活規劃的意義及做法進行探究,促使學生對中學生活由期待逐漸走入現實。四、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規劃對于初中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規劃的方法。我們要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六、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梳理此框知識。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