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教案 學案六份打包)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教案 學案六份打包)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第1課時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學習目標 1.能利用示意圖說明南北半球各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征,會簡單分析部分氣壓帶的形成原因。2.結合示意圖,歸納總結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
知識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流
(1)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2)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
2.三圈環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①氣壓帶(北半球)
氣壓帶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壓帶 南北緯5°之間 空氣受熱膨脹上升
C 副熱帶高壓帶 30°附近 高空空氣堆積下沉
E 副極地低壓帶 60°附近 近地面氣流上升
G 極地高壓帶 極地地區 終年寒冷,空氣受冷收縮下沉
除赤道低壓帶外,其余氣壓帶在南北半球各有1個,關于赤道對稱分布,全球共形成7個氣壓帶
②風帶(北半球)
風帶 分布 風向
B 東北信風帶 赤道~30° 東北風
D 盛行西風帶 30°~60° 西南風
F 極地東風帶 60°~90° 東北風
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南半球各風帶風向與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個風帶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
①赤道低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氣壓低;氣流下沉,則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下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情境]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24日,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離開錨地,啟程穿越“魔鬼西風帶”。“魔鬼西風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探究] (1)依據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判斷“雪龍2號”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風帶”的盛行風向。
(2)“魔鬼西風帶”海況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到達南極長城站后,科考隊員會看到長城站的五星紅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飄揚?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盛行西北風。
(2)此緯度地帶位于溫帶地區,常年以西風為主,風速較大,且西風帶中雨雪天氣變化頻繁,氣旋活動較多,常會出現狂風巨浪的情況,因此海況惡劣。
(3)主要朝西北方向飄揚。原因是受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影響。
下圖為全球大部分大氣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氣壓帶和風帶名稱正確的是(  )
A.a為東北信風帶 B.b為副熱帶高壓帶
C.c為東南信風帶 D.d為極地東風帶
(2)關于氣壓帶和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副極地低壓帶是空氣受熱膨脹形成的
B.極地高壓帶是空氣冷卻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風與信風在南北緯60°相遇
D.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固定不變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a為東南信風帶,b為副熱帶高壓帶,c為西風帶,d為副極地低壓帶。第(2)題,盛行西風與極地東風在南北緯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是空氣冷卻下沉形成的;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變化。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原因: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
2.規律(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圖所示:
[情境] 每年6月前后,東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會長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為壯觀的大遷徙場面。參與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后“三軍”:打頭陣的是斑馬,緊隨其后的是角馬,殿后的是瞪羚。獸群從坦桑尼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北上,遷徙至肯尼亞馬薩伊馬拉國家公園,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獵豹等兇猛食肉動物伏擊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隨時可能出沒的鬣狗,以及在馬拉河聚集的鱷魚。到達終點兩三個月后,這支野生動物大軍將再次不辭辛勞地返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下圖1為遷徙途中的角馬群,圖2為動物遷徙路線圖。
[探究] (1)為什么東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動物會定期進行遷徙?
(2)這種遷徙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什么關系?
(3)東非高原處在低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氣候有何特點?處在信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氣候有何特點?
提示 (1)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分明,每年5~10月為北半球的濕季,11月至次年5月是南半球的濕季。動物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野生食草動物的周期性大遷徙,主要是追隨降雨季而帶來的豐富食物和水源。
(2)由于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在南北緯10°~25°地區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
(3)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高溫多雨;受信風帶控制,炎熱干燥。
下圖為甲、乙、丙、丁四地受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時間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圖示四地緯度由低到高依次為(  )
A.甲、乙、丁、丙 B.丙、甲、乙、丁
C.乙、丁、丙、甲 D.丁、丙、甲、乙
(2)根據圖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位于中緯度大陸西岸
B.乙地可能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處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D.丁地地處非洲撒哈拉地區
(3)丙、丁兩地的氣候相比(  )
A.丙地光照時間更長 B.丙地冬季氣溫較高
C.丁地降水多在冬季 D.丁地晝夜溫差較大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題,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規律可知,信風帶緯度較低,其次是副熱帶高壓帶,西風帶緯度相對較高。四地中,只有甲地受西風帶控制時間最長,說明其緯度最高;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西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說明緯度高于乙、丁兩地;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信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而丁地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時間更長,說明乙地緯度低于丁地。所以四地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為乙、丁、丙、甲,C正確,A、B、D錯誤。第(2)題,結合上題可知,甲地幾乎全年受西風帶控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大陸西岸,A正確;非洲南端好望角為地中海氣候,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信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為熱帶沙漠氣候,B錯誤;丙地為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C錯誤;丁地為南半球的熱帶沙漠氣候,D錯誤。第(3)題,讀圖可知,丙地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丁地受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控制,分別為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的緯度更低,晴天更多,光照時間更長,且多為沙漠,晝夜溫差較地中海氣候區大,A錯誤,D正確;丙地位于副熱帶,丁地位于熱帶,丁地冬季氣溫更高,B錯誤;丁地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降水較少,C錯誤。
      
課時作業
(分值:58分)
選擇題每小題3分
【素養達標】
讀不同季節部分緯度范圍內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甲、乙、丙、丁四幅圖中氣壓帶或風帶名稱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氣壓帶是副極地低壓帶
B.乙圖中風帶是極地東風帶
C.丙圖中風帶是東南信風帶
D.丁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壓帶
答案 C
解析 根據圖示可知,甲圖中氣壓帶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乙圖中的風帶在30°S~60°S之間,為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丙圖中的風帶位于0°~30°S之間,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丁圖中的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壓帶。
2.氣壓帶、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變化大約需要(  )
A.2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一年
答案 B
解析 甲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北移,為北半球夏季;丙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南移,為北半球冬季。則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變化大約需要6個月。
下圖為三圈環流局部示意圖,圖中甲、乙表示風帶,丙表示氣壓帶。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乙風帶的風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屬于西風帶
C.甲、乙可能同屬一個風帶
D.丙氣壓帶夏季向低緯移動
答案 C
解析 圖中丙處氣流下沉,則丙為高氣壓帶,可能是副熱帶高壓帶或極地高壓帶;若丙是極地高壓帶,則甲、乙同屬于極地東風帶。由于不能確定丙是否為副熱帶高壓帶,故不能確定甲、乙中有一支一定為西風帶。丙氣壓帶在北半球夏季向高緯移動。
4.若甲、乙風向相反,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風帶為低緯信風帶
B.受乙控制的地區溫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區多晴朗天氣
D.乙風帶為極地東風帶
答案 C
解析 若甲、乙風向相反,說明丙為副熱帶高壓帶,下沉氣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氣。由于不能確定甲、乙所處半球,故不能確定甲和乙哪個是信風帶,哪個是西風帶。
下圖為北半球夏季以北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風帶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
5.圖中字母E所表示的氣壓帶是(  )
A.赤道低壓帶 B.副熱帶高壓帶
C.副極地低壓帶 D.極地高壓帶
答案 B
解析 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處于30°N~40°N之間的為副熱帶高壓帶。
6.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帶風向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圖中D帶應為北半球的西風帶,盛行風向為西南風。
讀氣壓帶、風帶移動規律示意圖,完成7~8題。
7.甲圖所示季節各緯度帶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氣流
B.10°~20°盛行東南風
C.20°~30°盛行西北風
D.30°~40°盛行西南風
答案 D
解析 從甲圖可知為北半球,30° N~40°N受西風帶影響,風向為西南風。
8.甲、乙兩圖反映的時間與季節正確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 B
解析 從甲圖可知M氣壓帶南移,控制20°N~30°N,該圖表示北半球冬季,為1月份;乙圖30° N~40°N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為北半球夏季,為7月份。
【素養提升】
下圖為非洲西部局部大氣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
9.圖中(  )
A.甲風帶的風向有明顯季節變化
B.乙氣流因受熱力因素影響而上升
C.丙風向形成與地轉偏向力無關
D.丁風帶為大陸西岸帶來充足水汽
答案 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讀圖可知,甲為東北信風,風向穩定,A錯誤;讀圖分析,乙為北移后的赤道低壓帶,空氣受熱力因素而上升,B正確;丙為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之后,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C錯誤;丁為南半球東南信風帶,從高緯度吹向低緯度,且為圖中非洲大陸的離岸風,水汽含量較少,D錯誤。
10.上圖所示季節,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B.至波斯灣的油輪在斯里蘭卡南部順風順水
C.內蒙古高原北風吹雪
D.地中海沿岸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答案 D
解析 據圖可知,此時赤道低壓帶北移,為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A錯誤;此季節北印度洋海區受西南季風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至波斯灣的油輪在斯里蘭卡南部逆風逆水,B錯誤;內蒙古高原正值夏季,不會出現北風吹雪,C錯誤;此季節,地中海沿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炎熱干燥,D正確。
下圖為近地面某完整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風帶的風向。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氣壓帶可能是(  )
A.極地高壓帶 B.赤道低壓帶
C.副熱帶高壓帶 D.副極地低壓帶
答案 A
解析 圖中氣壓帶為完整氣壓帶,并且根據風向可知為高氣壓帶,由此推斷為極地高壓帶。根據風的偏轉方向可知為南半球的極地高壓帶。
12.該風帶的風向是(  )
A.西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答案 B
解析 圖中風帶為南半球極地東風帶,為東南風。
下圖中①②③④表示氣壓帶,⑤⑥⑦表示風帶。讀圖,完成13~14題。
13.有關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的判斷,正確的是(  )
A.①—低氣壓帶—冷暖空氣相遇形成
B.⑤—低緯信風帶—東南風
C.②—高氣壓帶—空氣冷卻下沉形成
D.⑥—中緯西風帶—西南風
答案 D
解析 ①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為赤道低壓帶,是赤道地區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的;⑤位于低緯,為低緯信風帶,北半球信風帶風向為東北風;②氣壓帶位于30°附近,為副熱帶高壓帶,是由于動力原因,氣流下沉,而非空氣冷卻下沉;⑥是中緯西風帶,氣壓梯度力由副熱帶高壓帶指向副極地低壓帶,由圖示可知,風向向右偏轉,故圖示為北半球,北半球西風帶為西南風。
14.當圖中④地周圍出現極夜時,下列地理現象最有可能出現的是(  )
A.武漢梅雨 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 D.哈爾濱洪澇
答案 C
解析 ④地周圍出現極夜,即北極周圍出現極夜,此時為北半球的冬半年。梅雨、伏旱、洪澇等發生在夏半年,只有寒潮發生在冬半年。
下圖示意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某個氣壓帶位置關系。讀圖,完成15~16題。
15.圖示該氣壓帶(  )
A.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
B.滯留北半球時間小于三個月
C.徘徊的緯度范圍小于20°
D.與太陽直射點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 讀圖可知,該氣壓帶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滯留北半球時間大于六個月;讀圖可知,徘徊的緯度范圍大于20°;與太陽直射點位置明顯不一致。
16.推測該氣壓帶是(  )
A.副極地低壓帶 B.赤道低壓帶
C.極地高壓帶 D.副熱帶高壓帶
答案 B
解析 讀圖可知,該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活動范圍跨南北兩半球,應是赤道低壓帶。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麥哲倫帶領的帆船隊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在航行過程中船隊記錄下了不同區域的所見所聞。下圖為麥哲倫船隊航行路線圖。
(1)當麥哲倫船隊航行至甲地附近海峽時,風大浪高,這和地球上的風帶有關,請在下圖中用箭頭畫出此風帶的風向,并寫出兩側氣壓帶的名稱。(6分)
(2)當麥哲倫船隊航行至乙地海域時,船隊航行十分困難,請運用所學的知識對這一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4分)
答案 (1)
(2)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平靜無風,不利于帆船航行,且天氣炎熱,航行艱難。
解析 第(1)題,甲地附近海峽位于南半球中緯度地區,受盛行西風(西北風)的影響,風大浪高。畫圖略。第(2)題,麥哲倫船隊航行至乙地海域時,由于位于30°S附近,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平靜無風,不利于帆船航行;副高控制,天氣炎熱,航行十分艱難。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第1課時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學習目標 1.能利用示意圖說明南北半球各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征,會簡單分析部分氣壓帶的形成原因。2.結合示意圖,歸納總結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
知識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流
(1)概念:全球性________的大氣運動。
(2)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交換。
2.三圈環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①氣壓帶(北半球)
氣壓帶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壓帶 南北緯5°之間 空氣受熱膨脹上升
C __________帶 ____附近 高空空氣________
E __________帶 ____附近 近地面氣流____
G 極地高壓帶 極地地區 終年寒冷,空氣受冷收縮下沉
除赤道低壓帶外,其余氣壓帶在南北半球各有1個,關于赤道對稱分布,全球共形成7個氣壓帶
②風帶(北半球)
風帶 分布 風向
B ________帶 赤道~____ ____風
D ________帶 ________ ____風
F ________帶 ________ ____風
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南半球各風帶風向與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個風帶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
①赤道低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氣壓低;氣流下沉,則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下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情境]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24日,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離開錨地,啟程穿越“魔鬼西風帶”。“魔鬼西風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探究] (1)依據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判斷“雪龍2號”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風帶”的盛行風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魔鬼西風帶”海況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到達南極長城站后,科考隊員會看到長城站的五星紅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飄揚?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全球大部分大氣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氣壓帶和風帶名稱正確的是(  )
A.a為東北信風帶 B.b為副熱帶高壓帶
C.c為東南信風帶 D.d為極地東風帶
(2)關于氣壓帶和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副極地低壓帶是空氣受熱膨脹形成的
B.極地高壓帶是空氣冷卻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風與信風在南北緯60°相遇
D.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固定不變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原因:____________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
2.規律(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夏季偏________,冬季偏________。
如下圖所示:
[情境] 每年6月前后,東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會長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為壯觀的大遷徙場面。參與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后“三軍”:打頭陣的是斑馬,緊隨其后的是角馬,殿后的是瞪羚。獸群從坦桑尼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北上,遷徙至肯尼亞馬薩伊馬拉國家公園,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獵豹等兇猛食肉動物伏擊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隨時可能出沒的鬣狗,以及在馬拉河聚集的鱷魚。到達終點兩三個月后,這支野生動物大軍將再次不辭辛勞地返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下圖1為遷徙途中的角馬群,圖2為動物遷徙路線圖。
[探究] (1)為什么東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動物會定期進行遷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種遷徙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什么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東非高原處在低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氣候有何特點?處在信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氣候有何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甲、乙、丙、丁四地受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時間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圖示四地緯度由低到高依次為(  )
A.甲、乙、丁、丙
B.丙、甲、乙、丁
C.乙、丁、丙、甲
D.丁、丙、甲、乙
(2)根據圖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位于中緯度大陸西岸
B.乙地可能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處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D.丁地地處非洲撒哈拉地區
(3)丙、丁兩地的氣候相比(  )
A.丙地光照時間更長 B.丙地冬季氣溫較高
C.丁地降水多在冬季 D.丁地晝夜溫差較大
      第2課時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實例,運用等壓線分布圖,說出北半球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氣壓中心的性質,并分析形成原因。2.了解東亞季風的風向變化,并探究其成因,進而掌握南亞季風的成因和風向的季節變化。
知識點一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1.成因: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大。
2.海陸熱力差異的表現
(1)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冷高壓。
(2)夏季,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熱低壓。
3.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
(1)北半球
時間 氣壓帶 陸地 海洋
1月 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高壓中心,以亞洲高壓(又叫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 低壓中心
7月 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低壓中心,以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 高壓中心
(2)南半球
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
海陸氣壓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陸熱力差異
(1)北半球7月份的氣壓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亞速爾高壓。
(2)北半球1月份的氣壓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叫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亞歐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
下圖中圓柱為空氣柱,空氣柱形成的氣壓中心將所在的氣壓帶切斷。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a、b兩圖的正確說法是(  )
A.a圖表示冬季、高壓 B.b圖表示冬季、低壓
C.a圖表示夏季、低壓 D.b圖表示夏季、高壓
(2)a圖中空氣柱切斷的氣壓帶是(  )
A.極地高壓帶 B.副極地低壓帶
C.赤道低壓帶 D.副熱帶高壓帶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題,a圖亞歐大陸上的氣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判斷為高壓中心,即亞洲高壓,故此時為北半球冬季。b圖亞歐大陸上的氣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判斷為低壓中心,即亞洲低壓,故此時為北半球夏季。第(2)題,亞洲高壓位于60°N附近,故切斷了60°附近的副極地低壓帶。
知識點二 季風
1.概念: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變換。
2.典型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
3.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分析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冬季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蒙古、西伯利亞
風向 西北風 東北風
性質 寒冷干燥 溫暖干燥
夏季風 源地 副熱帶太平洋 印度洋
風向 東南風 西南風
性質 溫暖濕潤 高溫高濕
強弱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地區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日本群島及朝鮮半島北部,俄羅斯太平洋沿岸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日本群島及朝鮮半島南部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等地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 雨熱同期
不利 旱澇、寒潮等災害 旱澇災害
[情境] 鄂霍次克海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季風環流影響顯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較多,但航運不發達。下圖為鄂霍次克海范圍與主要港口分布圖。
[探究] (1)闡釋鄂霍次克海季風環流顯著的主要原因。
(2)分析夏季風對鄂霍次克海航運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提示 (1)該地緯度較高,距離冬季風源地近,近阿留申低壓中心,冬季風風力大,勢力強;夏季大陸形成低壓,海洋為高壓,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該地位于沿海,摩擦力小,風力較大,風向穩定。
(2)夏季,海上風急浪高,不利于航運;暖濕的夏季風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形成大霧,能見度低,阻礙海上交通。
下圖為某地區季風氣候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長春和札幌緯度大致相同,但冬季時札幌的降雪量明顯多于長春,主要是因為(  )
①札幌的冬季氣溫比長春低 ②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后濕度增大 ③濕潤空氣受山脈阻擋形成降雪 ④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水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瀨戶內海沿岸的氣候特點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溫多雨
C.終年多晴少雨 D.一年四季如春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札幌位于西北季風迎風坡,冬季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后濕度增大,濕潤空氣受山脈阻擋形成降雪,②③正確;氣溫對兩地降水影響較小,①錯;冬季札幌吹西北季風,④錯。第(2)題,讀圖可知,瀨戶內海沿岸南北兩側有山地,冬夏季風受山地阻擋都難為該地帶來水汽,故該地的氣候特點是終年多晴少雨,C正確;瀨戶內海沿岸緯度低,冬季氣候溫和,A錯;位于夏季風背風坡,夏季高溫少雨,B、D錯。
      
課時作業
(分值:56分)
選擇題每小題3分
【素養達標】
讀某季節大氣環流圖,完成1~3題。
1.該大氣環流最強盛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D
解析 讀圖可知,該大氣環流為東北季風,為冬季,故排除A、B、C,選擇D。
2.該大氣環流最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是(  )
A.臺風 B.洪澇
C.寒潮 D.風暴潮
答案 C
解析 東北季風最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為寒潮,故C正確;臺風主要從東南向西北移動,在夏秋季節多見,故A排除;洪澇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勢低洼的季風區,夏季多發,故B排除;風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由臺風引起,故D排除。
3.該大氣環流引發的自然災害帶來的良性影響可能是(  )
A.雪災、凍害 B.緩解酷暑和旱情
C.農業受損 D.減少病蟲害
答案 D
解析 結合上題可知該自然災害是寒潮,劇烈降溫和寒冷天氣不利于病蟲害越冬,可以減少病蟲害,故D正確;雪災、凍害、農業受損都屬于不良影響,故A、C排除;寒潮發生在冬半年,該時期氣溫低,故不能緩解酷暑和旱情,故B排除。
讀世界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4~6題。
4.圖中所示的季節應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由圖中區域輪廓可以看出,亞歐大陸出現低壓中心,為北半球夏季。
5.亞洲低壓出現在圖中的(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答案 A
解析 夏季亞洲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附近,為圖中的①處附近。
6.此時,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的盛行風向為(  )
A.東北風 B.西南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
答案 C
解析 我國東部地區屬于季風區,夏季盛行東南風。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2023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天氣、氣候,甚至我們呼吸的氧氣,都由海洋調節,海洋是“天氣加濕器”“調溫空調機”“臺風孵化器”“超級換風扇”。下圖示意影響我國的主要季風路線。據此完成7~8題。
7.西南季風、南海季風和東南季風來臨時(  )
A.為我國西北地區帶來大量降水
B.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C.全球氣壓帶、風帶北移
D.巴西熱帶草原正值雨季
答案 C
解析 西南季風、南海季風和東南季風來臨時是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氣壓帶、風帶北移,C正確。此時南極附近出現極夜現象,B錯誤。此時巴西熱帶草原受信風影響大,正值干季,D錯誤。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西南季風、南海季風和東南季風不能給我國西北地區帶來大量降水,A錯誤。
8.海洋影響全球的天氣和氣候,根本原因是(  )
A.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儲熱體
B.海洋面積大,蒸發量大
C.洋流能調節沿岸地區氣候
D.臺風給陸地帶來雨水
答案 A
解析 地球大致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積大,海洋比熱容比陸地大,吸收太陽的熱量比陸地多,散熱比陸地慢,因此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儲熱體,以熱量傳遞的形式來影響全球的天氣和氣候,A正確。海洋面積大,蒸發量大,可以提供充足水汽,為沿海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B與題意不符,B錯誤。洋流能調節沿岸地區氣候,與題意不符,C錯誤。臺風給移動路線附近的陸地帶來雨水,與題意不符,D錯誤。
【素養提升】
下圖示意世界局部地區1月氣壓中心分布與風向。據此完成9~10題。
9.該季節與澳大利亞北部盛行風形成密切相關的因素有(  )
①東南信風 ②東北信風 ③亞洲高壓 ④地轉偏向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澳大利亞北部西北風的成因是:北半球冬季,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動,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故和東北信風以及地轉偏向力密切相關,B正確。
10.該季節澳大利亞北部盛行風與(  )
A.M地區冬季風成因相同
B.N地區夏季風成因相同
C.M地區夏季風性質相同
D.N地區冬季風性質相同
答案 C
解析 該季節澳大利亞北部西北風是由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形成的,M地冬季風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成因不同,A錯誤。N地夏季風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B錯誤。M地夏季風性質是溫暖濕潤的,該季節澳大利亞北部西北風性質是溫暖濕潤的,故兩者性質相同,C正確。N地冬季風性質是寒冷干燥,故性質不同,D錯誤。
南亞地區的氣候狀況整體由冬夏季大氣環流形勢決定。下圖示意南亞地區夏季風進退時間。完成11~13題。
11.正常年份6~10月,甲、乙、丙、丁四地降水總量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解析 6~10月份印度盛行西南季風,甲、乙兩地位于迎風坡,丙、丁兩地位于背風坡,因此甲、乙兩地降水總量較大;與甲地相比,乙地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雨季較長,因此降水總量較大,B正確,A、C、D錯誤。
12.加爾各答5月平均氣溫高于6月,其主要原因是(  )
A.靠近直射點,太陽高度角大
B.云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
C.風由低緯度地區吹來,帶來大量熱量
D.人為釋放熱量多,熱島效應強
答案 B
解析 讀圖可知,加爾各答位于北回歸線附近,6月份的太陽高度角更大,A錯誤;5月,夏季風尚未到來,該地主要受東北季風的影響,風由高緯度地區吹過來,降水少,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陽輻射強,B正確,C錯誤;人為釋放熱量5、6月份相差不大,D錯誤。
13.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該月影響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氣環流狀況為(  )
A.東北信風 B.東北季風
C.西南季風 D.盛行西風
答案 D
解析 斯利那加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為東北風的背風坡,降水少,A、B錯誤;夏季風到達的時間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風尚未到達,C錯誤;該地海拔較高,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D正確。
下圖示意陸地(用110°E代表)與海洋(用160°E代表)氣壓梯度(大陸氣壓與海洋氣壓之差,單位:百帕)的時空分布狀況。圖甲表示多年平均情況,圖乙表示某年情況。讀圖,完成14~16題。
14.從多年平均狀況看,40°N附近冬季風影響時間為(  )
A.3個月 B.4個月
C.7個月 D.10個月
答案 C
解析 明確圖中數字為大陸氣壓與海洋氣壓之差,如果為“+”,說明陸地氣壓高于海洋,陸地為高壓,盛行冬季風;結合圖甲,可知40°N附近氣壓為“+”約7個月,說明該地冬季風影響時間約為7個月。
15.從多年平均狀況看,50°N風力最小的時間是(  )
A.4月 B.5月
C.7月 D.11月
答案 B
解析 圖甲中,陸地與海洋氣壓差為0時,正好是冬季風與夏季風轉換時期,此時風力最小;圖示50°N附近每年5月、9月氣壓差在0左右。
16.圖乙年份,我國主要表現為(  )
A.冬季氣溫偏高 B.夏季氣溫偏高
C.降水南澇北旱 D.降水南旱北澇
答案 C
解析 圖乙與圖甲相比,冬季氣壓差增大,說明冬季風增強,氣溫偏低;夏季氣壓差減小,說明夏季風減弱,則雨帶位置偏南,會導致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減少,呈現南澇北旱態勢。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孟買屬于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特別豐富。以下左圖是孟買區位略圖,右圖是孟買氣溫、降水統計圖。
(1)與旱季相比,說明孟買雨季降水形成的有利條件。(4分)
(2)簡述孟買7月份晝夜溫差較小的原因。(4分)
答案 (1)雨季為夏季,夏季風來自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夏季風受山地阻擋,形成地形雨。
(2)7月份降水多,云量大,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低;夜晚保溫作用好,氣溫高。
解析 第(1)題,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之一。孟買位于北半球,結合氣候資料圖可知,孟買的旱季為北半球冬季,冬季風來自大陸,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少。孟買的雨季為北半球夏季,夏季風來自海洋,給孟買帶來大量的水汽;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被山地阻擋,氣流沿山坡上升,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形成地形雨。第(2)題,影響晝夜溫差大小的因素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海拔、天氣狀況等。讀圖可知,孟買7月份降水為全年最多,降水多,云量大,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其他月份強,氣溫低;夜晚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較其他月份強,氣溫高。第2課時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實例,運用等壓線分布圖,說出北半球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氣壓中心的性質,并分析形成原因。2.了解東亞季風的風向變化,并探究其成因,進而掌握南亞季風的成因和風向的季節變化。
知識點一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1.成因:海陸相間分布,________差異大。
2.海陸熱力差異的表現
(1)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________。
(2)夏季,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________。
3.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
(1)北半球
時間 氣壓帶 陸地 海洋
1月 ______________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高壓中心,以亞洲高壓(又叫__________高壓)勢力最強 低壓中心
7月 ______________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低壓中心,以________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 高壓中心
(2)南半球
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氣壓帶基本呈________分布。
海陸氣壓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陸熱力差異
(1)北半球7月份的氣壓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亞速爾高壓。
(2)北半球1月份的氣壓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叫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亞歐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
下圖中圓柱為空氣柱,空氣柱形成的氣壓中心將所在的氣壓帶切斷。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a、b兩圖的正確說法是(  )
A.a圖表示冬季、高壓
B.b圖表示冬季、低壓
C.a圖表示夏季、低壓
D.b圖表示夏季、高壓
(2)a圖中空氣柱切斷的氣壓帶是(  )
A.極地高壓帶 B.副極地低壓帶
C.赤道低壓帶 D.副熱帶高壓帶
知識點二 季風
1.概念:一年中盛行風向隨________有規律地變換。
2.典型地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區。
3.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分析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及__________的季節移動
冬季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蒙古、西伯利亞
風向 ________風 東北風
性質 寒冷干燥 溫暖干燥
夏季風 源地 副熱帶太平洋 印度洋
風向 東南風 ____風
性質 溫暖濕潤 高溫高濕
強弱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地區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日本群島及朝鮮半島北部,俄羅斯太平洋沿岸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日本群島及朝鮮半島南部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等地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 雨熱同期
不利 旱澇、寒潮等災害 旱澇災害
[情境] 鄂霍次克海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季風環流影響顯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較多,但航運不發達。下圖為鄂霍次克海范圍與主要港口分布圖。
[探究] (1)闡釋鄂霍次克海季風環流顯著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夏季風對鄂霍次克海航運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某地區季風氣候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長春和札幌緯度大致相同,但冬季時札幌的降雪量明顯多于長春,主要是因為(  )
①札幌的冬季氣溫比長春低 ②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后濕度增大 ③濕潤空氣受山脈阻擋形成降雪 ④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水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瀨戶內海沿岸的氣候特點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溫多雨
C.終年多晴少雨 D.一年四季如春
      微專題四 鋒面雨帶
1.鋒面雨帶的形成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部的暖濕偏南氣流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帶。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并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的季節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受鋒面雨帶影響的地區,常形成大范圍的陰雨天氣。該雨帶對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及其季節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2.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
(1)正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4、5月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大約在北緯15°至20°,雨帶通常位于華南。
②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西伸北進到北緯20°至25°,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的梅雨季節。
③7月下旬至8月:副熱帶高壓脊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至30°,將雨帶北推到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出現伏旱天氣。
④9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線回撤到25°N附近,我國自北向南先后轉為秋高氣爽的天氣。
⑤10月上旬:副高脊線回撤到20°N以南地區,結束了以一年為周期的季節性南北移動,我國雨季結束。
(2)異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若夏季副熱帶高壓脊西伸至我國大陸且位置持續偏南時,雨帶則長時間滯留在江淮地區,易造成江淮地區洪澇災害,而北方地區則會發生干旱。
②當副熱帶高壓脊季節性北躍時間提前,位置較常年偏北時,我國北方地區就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南方則易干旱。
3.中國降水的南北差異
南北差異 成因 影響
①共同點:季節分配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②不同點:南方地區降水多,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地區降水少,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夏季風進退規律決定 北方易出現春旱、夏澇;南方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微訓練】
讀“我國東部雨帶示意圖”,回答1~2題。
1.根據雨帶在Ⅰ~Ⅲ地區的時間,可以推斷,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答案 B
解析 依照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可判斷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時間是5月之后,7、8月之前,一般應是6~7月,即該地區的梅雨季節。
2.若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Ⅰ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答案 C
解析 我國雨帶是從南向北推移的,若7月后雨帶仍未進入(Ⅰ)華北地區,即雨帶長時期停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則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發生澇災,而北方地區受單一大陸氣團控制,可能發生旱災。
2022年夏季,我國中東部出現了持續79天的大范圍高溫天氣,降水較同期偏少,長江流域甚至夏秋連旱,且降水空間差異明顯,呈“北多南少”的格局。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面積、強度、脊線、西伸脊點逐日數據圖”。據此完成3~4題。
3.2022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
A.6月中旬到7月上旬,面積、強度呈現波動狀態,西伸脊點整體偏西
B.6月上旬,面積及強度偏大、西伸脊點偏西、脊線位置偏南
C.7月中旬到8月底,面積、強度偏小,西伸脊點偏東
D.7月高壓脊線位置整體偏北
答案 A
解析 圖示6月中旬到7月上旬期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和強度整體呈波動狀態;而西伸脊點整體是在圖中均值以下,所以西伸脊點整體偏西,A正確。6月上旬,面積及強度大致偏小,B錯誤;讀圖可知,7月中旬到8月底,面積、強度偏大,C錯誤;7月高壓脊線位置大部分在均線以南,D錯誤。
4.2022年長江流域夏秋連旱的原因是(  )
①蒸發旺盛 ②副高偏強 ③臺風偏多 ④雨帶偏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蒸發旺盛會導致區域水分更少,是長江流域夏秋連旱的原因之一,①正確;副高偏強會導致控制長江流域的時間變長,控制面積會增大,加劇旱情,②正確;臺風帶來的降水會緩解旱情,③錯誤;雨帶偏北,遠離我國長江流域,造成長江流域降水偏少,引發旱情,④正確。
梅雨帶一般位于副熱帶高壓脊的北側。在6~7月,副高有兩次明顯季節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區入梅;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完成5~6題。
5.江淮梅雨天數異常偏多年份(  )
①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 ②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晚
③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 ④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鋒面雨帶移動規律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根據材料信息可知,6~7月,副高有兩次季節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區入梅,如果第一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區梅雨天數就會增多,①正確;6月中旬,副高第一次北跳如果偏晚,江淮地區入梅晚,江淮地區梅雨天數就會減少,降水偏少,②錯誤;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早,即梅雨結束早,江淮地區進入伏旱,梅雨天數就會減少,③錯誤;如果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雨帶在江淮地區持續時間較長,梅雨天數就會增多,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
6.數據顯示,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該年(  )
①華北降雨偏多 ②臺風登陸頻繁 ③夏季風偏強 ④副高強度偏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根據我國鋒面雨帶移動規律,說明副熱帶高壓勢力強,向北移動速度快,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滯時間短,北移時間早,華北地區降水偏多,①正確;臺風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臺風登陸頻繁無法判斷,②錯誤;夏季風偏強,向北移動速度快,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時間短,是造成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的重要原因,③正確;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弱,北跳時間就會偏晚,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時間會延長,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會偏多,④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雨帶的移動與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季節變化有密切的關系。下圖示意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和長江與鄱陽湖相互補給頻率年內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的時期,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及發生的天氣現象分別是(  )
A.甲、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少雨
B.甲、江淮地區進入梅雨季節
C.乙、鄱陽湖流域進入雨季
D.乙、東部沿海地區干旱少雨
答案 C
解析 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鋒面雨帶位置一般在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處,其走向大致和脊線平行,受其影響,副熱帶高壓脊線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鋒面雨帶降水豐富。據材料及圖分析可知,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的時期是4~6月份,鄱陽湖流域降水多于長江,因此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應位于乙處,A、B錯誤;副熱帶高壓脊位于乙處時,鄱陽湖流域降水較多,鄱陽湖流域地區進入雨季,C正確,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C。
8.7月底8月初,鄱陽湖和長江徑流互補頻率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熱帶高壓脊退出東部沿海
B.副熱帶高壓脊進入東北地區
C.副熱帶高壓脊控制華南地區
D.副熱帶高壓脊控制長江流域
答案 D
解析 7月底8月初,副熱帶高壓脊尚未退出東部沿海,A錯誤;副熱帶高壓脊不會北移到東北地區,B錯誤;副熱帶高壓脊控制華南地區時,鄱陽湖降水較多,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C錯誤;據圖及材料分析可知,7月底8月初,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進入伏旱期,降水量較少,導致鄱陽湖和長江徑流互補頻率較小,D正確。微專題四 鋒面雨帶
1.鋒面雨帶的形成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部的暖濕偏南氣流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帶。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并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的季節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受鋒面雨帶影響的地區,常形成大范圍的陰雨天氣。該雨帶對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及其季節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2.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
(1)正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4、5月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大約在北緯15°至20°,雨帶通常位于華南。
②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西伸北進到北緯20°至25°,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的梅雨季節。
③7月下旬至8月:副熱帶高壓脊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至30°,將雨帶北推到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出現伏旱天氣。
④9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線回撤到25°N附近,我國自北向南先后轉為秋高氣爽的天氣。
⑤10月上旬:副高脊線回撤到20°N以南地區,結束了以一年為周期的季節性南北移動,我國雨季結束。
(2)異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若夏季副熱帶高壓脊西伸至我國大陸且位置持續偏南時,雨帶則長時間滯留在江淮地區,易造成江淮地區洪澇災害,而北方地區則會發生干旱。
②當副熱帶高壓脊季節性北躍時間提前,位置較常年偏北時,我國北方地區就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南方則易干旱。
3.中國降水的南北差異
南北差異 成因 影響
①共同點:季節分配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夏季風進退規律決定 北方易出現春旱、夏澇;南方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②不同點:南方地區降水多,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地區降水少,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微訓練】
讀“我國東部雨帶示意圖”,回答1~2題。
1.根據雨帶在Ⅰ~Ⅲ地區的時間,可以推斷,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若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Ⅰ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2022年夏季,我國中東部出現了持續79天的大范圍高溫天氣,降水較同期偏少,長江流域甚至夏秋連旱,且降水空間差異明顯,呈“北多南少”的格局。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面積、強度、脊線、西伸脊點逐日數據圖”。據此完成3~4題。
3.2022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
A.6月中旬到7月上旬,面積、強度呈現波動狀態,西伸脊點整體偏西
B.6月上旬,面積及強度偏大、西伸脊點偏西、脊線位置偏南
C.7月中旬到8月底,面積、強度偏小,西伸脊點偏東
D.7月高壓脊線位置整體偏北
4.2022年長江流域夏秋連旱的原因是(  )
①蒸發旺盛 ②副高偏強 ③臺風偏多 ④雨帶偏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梅雨帶一般位于副熱帶高壓脊的北側。在6~7月,副高有兩次明顯季節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區入梅;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完成5~6題。
5.江淮梅雨天數異常偏多年份(  )
①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 ②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晚
③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 ④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數據顯示,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該年(  )
①華北降雨偏多 ②臺風登陸頻繁 ③夏季風偏強 ④副高強度偏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雨帶的移動與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季節變化有密切的關系。下圖示意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和長江與鄱陽湖相互補給頻率年內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的時期,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及發生的天氣現象分別是(  )
A.甲、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少雨
B.甲、江淮地區進入梅雨季節
C.乙、鄱陽湖流域進入雨季
D.乙、東部沿海地區干旱少雨
8.7月底8月初,鄱陽湖和長江徑流互補頻率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熱帶高壓脊退出東部沿海
B.副熱帶高壓脊進入東北地區
C.副熱帶高壓脊控制華南地區
D.副熱帶高壓脊控制長江流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垦利县| 宾川县| 房产| 隆昌县| 视频| 凤城市| 铁岭县| 霍林郭勒市| 津市市| 应城市| 尼玛县| 建宁县| 南澳县| 维西| 商水县| 巴楚县| 容城县| 济宁市| 宜章县| 雅安市| 海林市| 威远县| 昆明市| 信宜市| 简阳市| 汝州市| 伊金霍洛旗| 邯郸县| 宣汉县| 扬州市| 大城县| 平乐县| 科技| 禹城市| 贡山| 秀山| 宁夏| 安宁市| 资阳市|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