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第1課時 鋒與天氣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繪制鋒面示意圖,并區別冷鋒和暖鋒。能夠正確描述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情況。2.能夠結合實例用鋒面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能夠閱讀天氣形勢圖,分析某地某時的天氣狀況或未來天氣變化趨勢。知識點一 氣團與鋒1.氣團(1)定義: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比較均勻,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質也很相似的大范圍空氣。(2)分類:按性質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根據冷、暖氣團的性質可判定,圖中A所示為冷氣團,B所示為暖氣團。2.鋒面、鋒線與鋒(1)鋒面定義: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接觸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交界面。一般為一個狹窄而傾斜的過渡地帶。(2)鋒面特征交界面 鋒面一般為一個狹窄而傾斜的過渡地帶,鋒面上側是暖氣團,下側為冷氣團性質差異 鋒面兩側溫度、濕度、氣壓差別很大天氣變化 鋒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風、降水等天氣現象(3)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而成的線。如圖中字母C所示。(4)鋒:鋒面與鋒線統稱鋒。[拓展延伸] 氣團分類分類依據 氣團類型 特征 形成地區 影響氣團的溫度特征 冷氣團 氣團向比它暖的下墊面移動;由高緯度向低緯度移動 緯度較高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變冷暖氣團 氣團向比它冷的下墊面移動;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移動 緯度較低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增暖氣團的濕度特征 海洋性氣團 從海洋向陸地移動 大洋 空氣比較濕潤大陸性氣團 從陸地向海洋移動 大陸 空氣比較干燥大氣中凝結核能否使水汽凝結,主要取決于水汽是否達到飽和。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蒸發,增加空氣中的水汽含量,使實際水汽壓大于飽和水汽壓;二是通過冷卻作用,減小飽和水汽壓,使其小于當時的實際水汽壓。使空氣冷卻的方式有多種,下圖示意飽和水汽壓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其中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水汽壓為e。據此完成(1)~(3)題。(1)A氣團和B氣團中的水汽壓狀態為( )A.A飽和,B未飽和 B.A不飽和,B飽和C.A、B均未飽和 D.A、B均已飽和(2)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溫度為t,水汽( )A.不飽和 B.不變C.凝結 D.增加(3)若不同氣團水平混合后形成了霧,兩氣團可能具備的條件是( )①濕度較小 ②溫差較小 ③濕度較大 ④溫差較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1)C (2)C (3)D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A、B氣團都在飽和水汽壓曲線之下,因此都沒有飽和。第(2)題,由圖可知,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溫度為t,水汽壓為e,在飽和水汽壓曲線之上,因此水汽會凝結。第(3)題,由上題可知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水汽凝結,可能會產生霧,由此可推測出兩氣團混合后形成霧需具備類似A、B兩氣團的條件,即濕度較大,接近飽和水汽壓,溫差較大。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的鋒與天氣1.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2.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3.準靜止鋒[畫圖] 繪制曲線表示冷鋒過境前后氣溫和氣壓的變化。提示[拓展延伸] 影響我國的典型準靜止鋒冷鋒與暖鋒的判斷(1)看符號(2)看冷暖氣團運動方向(3)看降水區的位置(4)看降水強度冷鋒多為狂風暴雨,強度大(冷鋒移動慢時為連續性降水),暖鋒多為連續性降水,強度小。[情境] 當冷、暖氣團的勢力相當,或冷空氣南下勢力減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擋,使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呈靜止狀態時,會形成準靜止鋒。有時鋒的移動緩慢或在冷暖氣團之間作來回擺動。中國的準靜止鋒多為冷鋒移動中受地形阻擋作用而形成,常出現在華南的南嶺一帶、云貴高原及天山地區,分別稱為江淮準靜止鋒、華南準靜止鋒、天山準靜止鋒和云貴準靜止鋒。下面為昆明準靜止鋒示意和梅雨天氣形勢圖。[探究] (1)冬季冷空氣南下時,為什么在昆明和貴陽之間靜滯下來?(2)貴陽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3)昆明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提示 (1)遇云貴高原的阻擋,冷空氣勢力減弱,由冷鋒變為準靜止鋒。(2)貴陽位于冷氣團控制下,陰雨連綿。(3)昆明位于暖氣團控制下,多晴朗天氣。天氣系統過程會造成氣溫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變化。下圖為2022年10月24日至27日某天氣系統過境氣溫和氣壓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1)該天氣系統開始過境時刻為( )A.24日6時 B.25日18時C.26日6時 D.26日12時(2)該地26日3時左右氣溫較高是由于此時( )A.天氣晴朗 B.日照時數長C.西南風影響 D.暖空氣堆積(3)該天氣系統過境沒有形成降水是由于( )A.降溫幅度小 B.雨季已結束C.冷氣團水汽少 D.暖氣團水汽少答案 (1)C (2)D (3)D解析 第(1)題,26日6時開始氣溫下降較快,氣壓升高顯著,可以判斷此時為冷鋒開始過境時刻。第(2)題,3時左右為冷鋒過境前,此時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暖氣團運動受冷氣團阻擋在此堆積,導致鋒前升溫現象,D正確;根據圖中信息無法判斷此時的盛行風,C錯誤;受冷鋒影響,云層加厚,A錯誤;該地26日3時左右為凌晨,氣溫較高與日照時數關系不大,B錯誤。第(3)題,冷鋒過境時,暖氣團被迫抬升,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如果冷鋒過境沒有形成降水,主要是由于暖氣團水汽含量少,氣團干燥,D正確;與冷氣團水汽多少無關,C錯誤;只是一次冷鋒過境,與雨季是否結束沒有關系,B錯誤;根據圖中信息,降溫幅度大,A錯誤。 課時作業(分值:54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素養達標】某校同學記錄了北京市某月連續48小時的氣溫數據。據此完成1~3題。1.該月份最可能是( )A.6月 B.8月C.10月 D.12月答案 C解析 據圖中信息可知,三天的最低氣溫在7 ℃左右,故排除氣溫低于0 ℃的12月,D錯誤;24小時內降溫達到15 ℃,為冷空氣過境,而6月和8月主要受來自太平洋暖濕的夏季風影響溫度不會太低,A、B錯誤;10月亞歐大陸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逐漸強盛,冷空氣開始頻繁南下,因此同學記錄數據的月份最可能是10月。2.影響此次天氣變化的天氣系統是( )A.冷鋒 B.暖鋒C.氣旋 D.反氣旋答案 A解析 讀圖可知,此次天氣系統過境,氣溫明顯降低,應是受冷鋒影響。3.數據顯示,此次天氣系統過境降水較少,原因可能是( )A.氣溫過高 B.空氣干燥C.地形平坦 D.氣流以下沉為主答案 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冷鋒過境,若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少,則降水較少,故選B。鋒后氣團性質一旦發生改變,被更后面的氣團追上會形成新的鋒面。此新鋒面稱為副鋒,原鋒面稱為主鋒。下圖示意我國某日局部地區出現的主鋒和副鋒。據此完成4~5題。4.主鋒、副鋒的鋒面類型分別是( )A.冷鋒、冷鋒 B.暖鋒、暖鋒C.冷鋒、暖鋒 D.暖鋒、冷鋒答案 A解析 結合圖示信息可知,主鋒和副鋒均是西北側冷高壓推動冷氣團南下與東南部暖氣團相遇形成,均屬于冷鋒。早期冷氣團南下形成冷鋒的過程中,冷氣團逐漸變性,被后期南下的更冷的冷氣團追上,形成新的冷鋒(即副鋒),A正確。5.導致主鋒鋒后氣團性質改變的主要原因是( )A.陰雨天氣削弱太陽輻射,氣溫下降B.陰雨天氣大氣逆輻射強,氣溫下降C.途經高原山地高海拔區,氣溫下降D.途經地面輻射更強地區,氣溫升高答案 D解析 材料提及“鋒后氣團性質一旦發生改變,被更后面的氣團追上會形成新的鋒面”,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早期冷氣團南下形成冷鋒的過程中,由于途經地面輻射更強地區,冷氣團獲得地面輻射而增溫,氣溫升高,原先的冷氣團逐漸改變性質,D正確。氣溫下降則冷氣團不會逐漸改變性質,A、B、C錯。滇黔準靜止鋒(又稱西南準靜止鋒或昆明準靜止鋒)是我國低緯高原地區的重要天氣系統,一般而言,滇黔準靜止鋒比較溫和。但是,一旦對流條件好,準靜止鋒也能產生暴雨天氣。某學者根據實際預報經驗,按所處位置不同將準靜止鋒分為4種類型(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6~8題。6.圖中準靜止鋒中冷氣團勢力最為強大的是( )A.Ⅰ型 B.Ⅱ型C.Ⅲ型 D.Ⅳ型答案 A解析 Ⅰ型準靜止鋒所處緯度最低,說明冷氣團勢力最為強大,將南部暖氣團推動到最南部。7.導致Ⅳ型到Ⅰ型準靜止鋒走向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西側地形阻擋 B.冷氣團勢力減弱C.副高影響增強 D.臺風影響增強答案 A解析 云貴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冷空氣到達后,難以穿越西部高山地區,故準靜止鋒走向由西北-東南向逐漸演變為與高山地區走向一致的南北向,A正確;冷氣團勢力減弱和副高影響增強能改變準靜止鋒的位置但不能改變其走向,B、C錯誤;臺風出現于夏秋季節,昆明準靜止鋒出現在冬半年,且臺風也難以到達此處,D錯誤。8.圖中準靜止鋒產生的暴雨天氣出現頻率最高的是( )A.2月 B.5月C.8月 D.11月答案 B解析 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8月時暖氣團勢力強,準靜止鋒出現頻率最低,C錯誤;2月和11月溫度較低,暴雨天氣出現頻率小,A、D錯誤;5月處于冬半年到夏半年轉換過程,氣溫較高,對流條件好,準靜止鋒產生的暴雨天氣出現頻率較高,B正確。【素養提升】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積雪深度與融化后等量液體深度(降水量)的比值,是表征積雪深度與降水量關系的重要參數。冰晶從生成到降落地面經歷了云內、云下及地表壓實過程,這些過程共同影響并最終決定了SLR的大小。2020年2月13日至14日,華北地區中部經歷了明顯的雨雪過程,14日14~20時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區SLR有增大趨勢。下圖示意2月14日此次降水過程中不同觀測時間降水相態的變化情況(圖中虛線表示300米等高線)。據此完成9~11題。9.影響本次降水過程中5時降水相態的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①緯度位置 ②植被覆蓋 ③地形地勢 ④海陸位置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 由圖可知,5時的降水相態差異明顯,降雪出現在北部,降雨出現在南部,中部為雨夾雪。降雪與降雨的差異主要受氣溫的影響,而影響該地氣溫的因素主要為緯度和地形,即北部地區緯度較高,地形為山地,氣溫低,降水相態以降雪為主,南部緯度較低,地勢較低,溫度較高,以降雨為主,①③正確;植被對氣溫影響不大,②錯誤;圖中雨雪并未表現出明顯的沿海與內陸的區別,④錯誤。故選B。10.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氣系統及其移動方向是( )A.暖鋒 向東南 B.暖鋒 向西北C.冷鋒 向東南 D.冷鋒 向西北答案 C解析 由兩幅圖中降雪的分布可知,與5時相比,8時的降雪分布范圍向東南方向擴展,降雪由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入侵所致,對應的天氣系統為冷鋒,故本次降水的天氣系統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故選C。11.本次降水過程中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區SLR變大是因為( )A.氣溫降低與冰晶密度減小B.氣溫降低與冰晶密度增大C.氣溫升高與冰晶密度減小D.氣溫升高與冰晶密度增大答案 A解析 由圖可知,天津南部開始為降雨,沒有降雪,雪水比為0。后來,冷空氣到來,氣溫降低,轉為降雪,導致雪水比增大,由0變為正值,C、D錯誤;隨著降雪的持續,冰晶濕度降低,密度變小,導致新雪蓬松,積雪深度變大,雪水比增大,A正確,B錯誤。讀“鋒面示意圖”,回答12~14題。12.下列關于圖甲、圖乙所示天氣系統的判斷,正確的是( )A.圖甲為暖鋒,圖乙為冷鋒B.圖甲為冷鋒,圖乙為暖鋒C.圖甲、圖乙均為暖鋒D.圖甲、圖乙均為冷鋒答案 B解析 圖甲中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故圖甲為冷鋒;圖乙中冷氣團有回轉運動,故圖乙為暖鋒。13.兩圖所示天氣系統過境后,出現的共同天氣現象是( )A.氣溫降低,氣壓升高B.氣溫升高,氣壓降低C.連續性降水D.天氣轉晴答案 D解析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圖甲所示天氣系統為冷鋒,圖乙所示天氣系統為暖鋒。冷鋒過境后,冷氣團取代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暖鋒過境后,暖氣團取代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故兩圖所示天氣系統過境后,出現的共同天氣現象是天氣轉晴。14.下列關于鋒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暖氣團有時在鋒面之上,有時在鋒面之下B.鋒面兩側的氣溫、氣壓差異不顯著C.鋒面都向暖氣團一側傾斜D.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答案 D解析 由于冷氣團冷而重,暖氣團暖而輕,冷氣團插入暖氣團下面,將暖氣團抬離地面,兩個氣團的交界面是鋒面。鋒面呈傾斜狀態,且向冷氣團一側傾斜。鋒面兩側的氣溫、氣壓有明顯的差異。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團的共同影響,江西省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區域性降水過程,8:00南昌市受鋒面影響出現雷暴天氣。下圖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邊地區風向及風力示意圖。(1)用鋒面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鋒面,并解釋該鋒面形成的原因。(6分)(2)雷暴是指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強烈的氣流抬升會帶來短時間的強降水。分析鋒面在此次雷暴天氣形成過程中的作用。(6分)答案 (1)圖略。(注意:南昌市位于鋒線上或靠近鋒線的鋒后,鋒面是冷鋒,向南運動)北方干冷空氣南下,風力大,勢力強;與西南暖濕氣團相遇,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2)鋒面過境時,大氣層不穩定;冷暖氣團交匯,暖濕氣團被迫抬升;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進一步抬升空氣,促進強對流的形成,引發雷暴天氣。解析 第(1)題,據“4月4日,受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團的共同影響,江西省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區域性降水過程”分析,鋒面自北向南運動,應該是冷鋒過境,8:00南昌市受鋒面影響出現雷暴天氣應該是冷鋒過境時。鋒面形成的原因是4月北方干冷空氣南下,冷空氣風力大,勢力較強;南下時與西南暖濕氣團相遇,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第(2)題,據“雷暴是指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強烈的氣流抬升會帶來短時間的強降水”判斷,雷暴形成需要不穩定的大氣環境,且伴隨強烈的上升氣流。鋒面過境時,鋒面附近溫差較大,氣壓差大,大氣層不穩定;冷暖氣團交匯,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氣流;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空氣受熱進一步抬升空氣,促進強對流的形成,引發雷暴天氣。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第1課時 鋒與天氣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繪制鋒面示意圖,并區別冷鋒和暖鋒。能夠正確描述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情況。2.能夠結合實例用鋒面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能夠閱讀天氣形勢圖,分析某地某時的天氣狀況或未來天氣變化趨勢。知識點一 氣團與鋒1.氣團(1)定義: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____________,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質也很相似的大范圍空氣。(2)分類:按性質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根據冷、暖氣團的性質可判定,圖中A所示為________,B所示為________。2.鋒面、鋒線與鋒(1)鋒面定義: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接觸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________。一般為一個狹窄而________的過渡地帶。(2)鋒面特征交界面 鋒面一般為一個狹窄而傾斜的過渡地帶,鋒面上側是________,下側為________性質差異 鋒面兩側________、濕度、氣壓差別很大天氣變化 鋒面附近常伴有云、________、降水等天氣現象(3)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而成的線。如圖中字母____所示。(4)鋒:鋒面與鋒線統稱鋒。[拓展延伸] 氣團分類分類依據 氣團類型 特征 形成地區 影響氣團的溫度特征 冷氣團 氣團向比它暖的下墊面移動;由高緯度向低緯度移動 緯度較高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變冷暖氣團 氣團向比它冷的下墊面移動;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移動 緯度較低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增暖氣團的濕度特征 海洋性氣團 從海洋向陸地移動 大洋 空氣比較濕潤大陸性氣團 從陸地向海洋移動 大陸 空氣比較干燥大氣中凝結核能否使水汽凝結,主要取決于水汽是否達到飽和。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蒸發,增加空氣中的水汽含量,使實際水汽壓大于飽和水汽壓;二是通過冷卻作用,減小飽和水汽壓,使其小于當時的實際水汽壓。使空氣冷卻的方式有多種,下圖示意飽和水汽壓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其中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水汽壓為e。據此完成(1)~(3)題。(1)A氣團和B氣團中的水汽壓狀態為( )A.A飽和,B未飽和 B.A不飽和,B飽和C.A、B均未飽和 D.A、B均已飽和(2)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溫度為t,水汽( )A.不飽和 B.不變C.凝結 D.增加(3)若不同氣團水平混合后形成了霧,兩氣團可能具備的條件是( )①濕度較小 ②溫差較小 ③濕度較大 ④溫差較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的鋒與天氣1.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2.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3.準靜止鋒[畫圖] 繪制曲線表示冷鋒過境前后氣溫和氣壓的變化。[拓展延伸] 影響我國的典型準靜止鋒冷鋒與暖鋒的判斷(1)看符號(2)看冷暖氣團運動方向(3)看降水區的位置(4)看降水強度冷鋒多為狂風暴雨,強度大(冷鋒移動慢時為連續性降水),暖鋒多為連續性降水,強度小。[情境] 當冷、暖氣團的勢力相當,或冷空氣南下勢力減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擋,使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呈靜止狀態時,會形成準靜止鋒。有時鋒的移動緩慢或在冷暖氣團之間作來回擺動。中國的準靜止鋒多為冷鋒移動中受地形阻擋作用而形成,常出現在華南的南嶺一帶、云貴高原及天山地區,分別稱為江淮準靜止鋒、華南準靜止鋒、天山準靜止鋒和云貴準靜止鋒。下面為昆明準靜止鋒示意和梅雨天氣形勢圖。[探究] (1)冬季冷空氣南下時,為什么在昆明和貴陽之間靜滯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貴陽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昆明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氣系統過程會造成氣溫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變化。下圖為2022年10月24日至27日某天氣系統過境氣溫和氣壓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1)該天氣系統開始過境時刻為( )A.24日6時 B.25日18時C.26日6時 D.26日12時(2)該地26日3時左右氣溫較高是由于此時( )A.天氣晴朗 B.日照時數長C.西南風影響 D.暖空氣堆積(3)該天氣系統過境沒有形成降水是由于( )A.降溫幅度小 B.雨季已結束C.冷氣團水汽少 D.暖氣團水汽少 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鋒面氣旋學習目標 1.能夠說出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含義與差異,能在簡易天氣圖中識別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2.能夠結合實例用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利用天氣形勢圖分析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對天氣的影響。知識點一 低氣壓(氣旋)與高氣壓(反氣旋)1.描述角度(1)低氣壓與高氣壓描述的是氣壓分布狀況。(2)氣旋與反氣旋描述的是氣流運動狀況。2.低氣壓(氣旋)與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 低氣壓(氣旋) 高氣壓(反氣旋)氣壓狀況 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 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特殊區域 低壓槽:從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 高壓脊:從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水平氣流與風向 北半球 逆時針向中心輻合 順時針向四周輻散南半球 順時針向中心輻合 逆時針向四周輻散垂直剖面圖過境前后氣壓變化曲線過境時天氣狀況 常出現陰雨天氣 常出現晴朗、干燥天氣我國典型天氣 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夏季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冬季我國北方的干冷天氣[拓展延伸]1.氣旋的特征及分類(1)特征大小 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直徑一般可達1 000 km,大者可達2 000~3 000 km,小者只有200~300 km強度 氣旋強度通常采用氣旋中心最小氣壓值表示,也可用最大風速來衡量。一般氣旋地面中心氣壓值在970~1 010 hPa之間,十分強大的氣旋可低于935 hPa,其地面最大風速可達30 m/s以上氣流運動 氣旋的下層具有旋轉性輻合氣流(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在中心區輻合上升,到高層向外輻散,又在四周下沉補償到低層輻合氣流之中,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2)分類氣旋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按其結構特征可分為鋒面氣旋和無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溫帶地區常見的氣旋,無鋒面氣旋包括熱帶氣旋、熱低壓和冷渦等。①熱帶氣旋②溫帶氣旋2.反氣旋的特征及分類(1)特征大小 反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最大直徑比氣旋大得多,其規模可以與最大的大陸或海洋相比擬強度 反氣旋的強度常用地面最大風速和中心氣壓值來表示,強反氣旋的地面最大風速可達20~30 m/s,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 020~1 030 hPa,冬季最強時可達1 078 hPa氣流運動 反氣旋的下層具有輻散氣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中心區因向四周輻散而形成下沉氣流;在高層四周空氣向中心輻合以補償下沉氣流。下層的輻散氣流在四周上升,以補償上層四周向中心的輻合氣流,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2)分類反氣旋按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反氣旋、副熱帶反氣旋和極地反氣旋,按結構特征可分為冷性反氣旋(冷高壓)和暖性反氣旋(暖高壓)。①冷性反氣旋(冷高壓)冷性反氣旋又稱冷高壓,是中、高緯地區主要的天氣系統。它是在一定的高空條件下,中、高緯大陸強烈輻射冷卻、地面冷空氣積聚而形成的。如北半球格陵蘭、加拿大、西伯利亞和蒙古等地。冷性反氣旋只出現于近地面大氣層中,垂直厚度通常只有1~1.5 km。冬半年活動頻繁,勢力強大,影響范圍廣泛,常常造成降溫、大風天氣。②暖性反氣旋(暖高壓)暖性反氣旋主要是指副熱帶高壓,厚度可達對流層上層,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在平均海平面氣壓圖上,它們主要位于海洋上,在北半球主要有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北太平洋副高是常年存在、穩定少動的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其強度和范圍冬夏有很大的不同。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因北半球迅速增溫而增強和擴大,其范圍幾乎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冬季,由于北半球中高緯度降溫,其強度減弱,范圍縮小,位置南移。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少云,微風炎熱。[情境] 第22號臺風“尼格”生成于2022年10月27日,29日凌晨1時10分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登陸,5時30分前后再次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東南部沿海,基礎設施方面的損失超29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6億元),農業方面的損失超27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3億元)。[探究] (1)臺風“尼格”屬于哪種天氣系統?對天氣有何影響?(2)在下圖中分別畫出“尼格”所屬天氣系統氣流的水平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提示 (1)臺風屬于低壓(氣旋)系統。常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等天氣。(2)下圖為某年7月10日12時亞洲太平洋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1)~(3)題。(1)甲地四周的氣流運動狀態( )A.順時針向中心輻合 B.逆時針向中心輻合C.順時針向四周輻散 D.逆時針向四周輻散(2)此段時間北海道的天氣是( )A.陰雨連綿B.晴空萬里C.氣溫上升,多連續性降水D.降溫、大風、陰雨天氣(3)L天氣系統對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能是( )A.加劇伏旱的影響 B.大風破壞農作物生長C.引發洪水,淹沒農田 D.緩解旱情答案 (1)B (2)A (3)A解析 第(1)題,甲地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是低壓中心,北半球的低壓中心氣流運動狀態是逆時針向中心輻合,B正確。第(2)題,此段時間北海道位于準靜止鋒的冷氣團一側,會出現陰雨連綿天氣,氣溫降低,等壓線較稀疏,風力不大,A正確。第(3)題,L天氣系統是低氣壓(氣旋)系統,7月最可能是臺風,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伏旱,降水少,此時臺風帶來降水,可以緩解干旱,因此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能是加劇伏旱的影響。知識點二 鋒面氣旋1.鋒面氣旋概述北半球鋒面氣旋(1)概念:氣旋與鋒面聯系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系統。(2)平面結構:北半球鋒面氣旋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中心氣壓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條暖鋒,向后方伸展一條冷鋒。(3)天氣特征:天氣變化比較明顯,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形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風、降溫等天氣。(4)分布:常出現在中緯度地區。2.鋒面氣旋的判斷(1)鋒面位置的判斷鋒面多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即圖中的MD、ND、M′D′、N′D′處。這是因為冷暖氣團在低壓槽MD、ND、M′D′、N′D′處相遇輻合上升,形成鋒面。(2)鋒面性質及移動的判斷圖中F、G、F′、G′處點都在鋒面的高緯度一側,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處氣溫比低緯度的E、H、E′、H′處氣溫低,確定FG、F′G′一側為冷氣團,EH、E′H′一側為暖氣團。MD、M′D′為冷鋒,ND、N′D′為暖鋒;并且,鋒面應隨氣流方向移動,即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移動,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移動。一般來說,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3)天氣特點的判斷由圖中可知,ND、N′D′為暖鋒,故在鋒前G、G′處出現寬闊的暖鋒云系并伴隨著連續性降水天氣;MD、M′D′為冷鋒,故在鋒后F、F′處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和降水天氣。[情境] 東北冷渦是產生在我國東北地區或其附近的深厚冷性氣旋,是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冷渦中的空氣處于上冷下暖的不穩定狀態。受2022年9月生成的第20號東北冷渦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迎來了劇烈的天氣變化。下圖為2022年9月22日8時我國東北部地區近地面氣壓分布。[探究] (1)在上圖中畫出AB兩地的風向,并在適當位置用符號標出鋒面類型。(2)說明圖中甲地即將出現的天氣變化。提示 (1)作圖如下。(2)降溫、大風、降水或強降水。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要比干空氣密度小。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下圖為世界某地區某時刻主要氣象要素分布形勢示意圖,來自極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該地區交綏形成三個鋒:冷鋒、暖鋒和干線。完成(1)~(3)題。(1)圖中OA、OB、OC表示的鋒分別是( )A.冷鋒、暖鋒、干線 B.暖鋒、干線、冷鋒C.冷鋒、干線、暖鋒 D.暖鋒、冷鋒、干線(2)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C.溫度 D.風速(3)推測P點即將發生的天氣變化( )A.溫度升高 B.天氣轉晴C.濕度降低 D.風力變大答案 (1)C (2)A (3)C解析 第(1)題,圖示地區為北美洲,OA、OB、OC代表鋒面,所屬天氣系統為鋒面氣旋,根據風向以及風向的變化可知:OA線北側為偏北風,來自高緯地區,氣溫較低,南側為偏南風,來自太平洋,氣溫較高,北半球鋒面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可以判斷出OA線表示的是冷鋒;同理,OC線南側為偏南風,來自大西洋,氣溫較高,北側為偏北風,來自高緯地區,氣溫較低,北半球鋒面氣旋逆時針旋轉,可判斷OC線為暖鋒。由于OB線西側是來自來太平洋的偏南風,但由于受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的阻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難以進入,為干氣團,東側是來自大西洋的偏南風,為濕氣團。因此兩側溫度差異小,但濕度差異大,判斷為干線,C對。第(2)題,根據圖示信息判斷OB線位于北美洲落基山脈以東地區,來自太平洋的濕氣團受落基山脈阻擋,在山脈西側迎風坡形成降水,在山脈東側背風坡下沉增溫,濕度減小。北美中部為面積廣闊的平原,地勢平坦,下墊面性質較均一,利于東側墨西哥灣濕氣團的快速深入,因此地形是導致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的主要原因,A對;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導致兩側降水差異大,因此露點影響降水,B錯;根據上題分析可知,OB線兩側溫度差異小,C錯;圖中OB線兩側風力相當,與露點關系甚微,D錯。故選A。第(3)題,根據上面分析可知,OB為干線,北半球鋒面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P點即將經歷干線過境,干線是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因此P點溫度與過境前相當,A錯;由材料可知,溫度相同時濕空氣比干空氣密度小,所以干線移動時,濕空氣抬升,有可能出現云雨天氣,B錯;P點干線過境前,受濕氣團控制,濕度大,過境時濕度降低,C對;讀圖可知過境前后都是四級風,D錯。故選C。 課時作業(分值:64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素養達標】如圖示意某區域某時段某天氣系統活動路徑和強度變化。據此完成1~2題。1.該天氣系統會使( )A.甲國旱情更加嚴重 B.乙國沿海暴發山洪C.海峽輪渡被迫中斷 D.丙國植被干枯減少答案 C解析 從圖中日期可判斷,甲國在該季節為雨季,A錯誤;乙國沿岸為平原地形,所以主要為洪澇,非山洪,B錯誤;氣旋給內陸的丙國帶去了大量的水汽,有利于當地植被的生長,所以會增加植被覆蓋率,D錯誤;氣旋移動至海峽期間,會阻礙航運開展,C正確。2.該天氣系統在通過海峽時強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水深淺 B.海域水溫高C.海域面積小 D.海域鹽度高答案 B解析 熱帶氣旋的發展壯大與溫暖廣闊的熱帶洋面密切相關(提供充足的水汽和潛熱),強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海域水溫高,B正確;與水深、鹽度關系不大,海域面積小不利于其強度增大,A、C、D錯誤。故選B。下圖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國東南沿海天氣形勢。圖中L代表氣壓中心。據此完成3~5題。3.圖中L氣壓中心屬于( )A.氣旋 B.反氣旋C.高壓 D.寒帶氣旋答案 A解析 圖中L代表氣壓中心,且兩側分別有兩條實線,西南側實線為冷鋒鋒面,故該天氣系統應為鋒面氣旋,從氣流狀況來看為氣旋,A正確。若L氣壓中心為反氣旋,則兩側實線為高壓脊,氣流輻散,無法形成鋒面,B、C錯誤。L氣壓中心位于21°N~23°N,地處熱帶,D錯誤。4.造成此刻甲、乙氣溫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氣團性質答案 D解析 甲、乙兩地緯度差異較小,且圖示月份為7月份,處于夏季,緯度差異對氣溫的影響較小,A錯誤。圖示季節為夏季,若考慮海陸因素,甲地位于陸地,升溫快,氣溫應高于乙地,但是甲地位于冷鋒鋒后,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低于乙地,B錯誤。甲位于沿海,乙位于海洋上,兩地海拔差異較小,C錯誤。受冷鋒影響,甲地位于冷鋒鋒后,為冷氣團控制,乙地位于冷鋒鋒前,為暖氣團控制,故甲地氣溫低于乙地,D正確。5.與丙地相比,此刻甲地( )A.風力較大 B.降雨區范圍較大C.天氣晴朗 D.降雨強度較小答案 A解析 圖示系統應為鋒面氣旋,位于氣壓中心西側的甲處有冷鋒過境,則位于氣壓中心東側的丙處應為暖鋒過境前。冷鋒過境有陰天、雨雪、大風、降溫等天氣,因此甲處的風力大于丙地,A正確。甲地在冷鋒控制下,云雨區較窄,移動速度較快,陰雨天氣歷時較短,降水強度較大;丙地在暖鋒控制下,推進速度慢,云雨區較寬,陰雨天氣歷時較長,降雨強度較小,B、D錯誤。甲地位于冷鋒鋒后,多陰雨天氣,C錯誤。下圖示意某氣旋(較穩定)經過我國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該城市的氣壓、風向和最高氣溫隨時間變化情況。據此回答6~8題。6.推測該天氣系統的移動方向為(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C.自南向北 D.自東南向西北答案 A解析 該城市3~5日風向均為東南風,說明該氣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該城市無明顯風向,可能正處于氣旋中心;7~9日該城市吹西北風,說明該氣旋位于城市東部,則該氣旋移動方向是自西向東。7.假如該城市6日的日溫差為5 ℃,則該城市7日的最低氣溫最有可能是( )A.13 ℃ B.12 ℃C.11 ℃ D.10 ℃答案 D解析 一般晴天氣溫日較差要大于陰(雨)天。圖示6日為中雨天氣,且日溫差為5 ℃;7日為晴天,則7日日溫差要大于5 ℃。由圖可知,7日最高氣溫約為16 ℃,則最低氣溫應在11 ℃以下,故選D。8.該地6日氣壓最低的原因是( )A.大氣降水較多 B.受冷氣團控制C.盛行上升氣流 D.地面輻射強答案 C解析 該地6日無明顯風向,位于氣旋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因此氣壓最低。【素養提升】蒙古氣旋是發源于蒙古國的溫帶氣旋。下圖為“某年4月9日某時刻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天氣圖”。完成9~10題。9.圖中蒙古氣旋總體上( )A.氣壓梯度小,冷鋒活動弱B.氣壓梯度大,冷鋒活動強C.氣壓梯度小,暖鋒活動弱D.氣壓梯度大,暖鋒活動強答案 B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此時蒙古氣旋與周圍地區之間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且冷鋒所處位置等壓線比暖鋒處更密集,說明冷鋒活動強于暖鋒,B正確,A、C、D錯誤。10.未來我國受該氣旋過境影響最大的地區是( )A.華中地區 B.華北地區C.東北地區 D.西北地區答案 C解析 我國東北地區距離該氣旋較近,且位于其移動路徑之上,受其影響較大,C正確。華中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距離該氣旋較遠,受其影響較小,A、B、D錯誤。讀“某年8月6日~9日臺灣花蓮氣壓變化示意圖”,完成11~12題。11.7~9日的天氣受( )A.氣旋影響 B.反氣旋影響C.冷鋒影響 D.準靜止鋒影響答案 A解析 由圖示可知,該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極低,為臺風天氣系統,臺風是低壓天氣系統(氣旋)的強烈形式,故選A。12.8日前后的天氣現象最可能是( )A.狂風暴雨 B.陰雨連綿C.伏旱 D.天干物燥答案 A解析 8日前后臺風過境,臺風過境會伴隨狂風、暴雨、風暴潮等,故選A。2023年4月3日,強烈的冷暖空氣激烈“對撞”,形成江淮氣旋。受其影響,該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出現狂風暴雨。下圖為江淮氣旋移動路徑示意圖。完成13~14題。13.與熱帶氣旋相比,江淮氣旋( )A.形成原因相同 B.高發季節一致C.尺度大小相當 D.天氣變化相似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強烈的冷暖空氣交匯,形成江淮氣旋,具有明顯的冷暖鋒結構,熱帶氣旋是強對流作用形成,兩者成因不同,A錯誤;江淮氣旋主要發生在春季,熱帶氣旋主要發生在夏秋季,B錯誤;江淮氣旋是發生在我國江淮地區的局地氣旋系統,熱帶氣旋是全球性天氣系統,C錯誤;江淮氣旋和熱帶氣旋都會帶來狂風、暴雨天氣,二者天氣變化相似,D正確。故選D。14.該日,湖北等地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暖氣團水汽充足 B.冷氣團勢力強盛C.冷暖氣團溫差大 D.氣旋移動速度慢答案 A解析 根據圖示江淮氣旋移動方向可知,湖北等地位于鋒后,該天氣系統性質類似于冷鋒,只有暖氣團水汽充足時才會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形成大量降水,且該暖氣團來自太平洋,溫暖濕潤、水汽含量大,故降水量大,A正確;冷氣團勢力強盛、冷鋒移動速度快、冷暖氣團溫差大也是降水量大的原因之一,但相比暖氣團的水汽含量,不是主要原因,B、C、D錯誤。雷暴下沉冷空氣到達地面形成高壓,高壓氣流向外流出,與暖空氣交匯形成的界面,稱為陣風鋒。陣風鋒鋒線兩側風向、風速差異大,鋒后風向近似與等壓線垂直。下圖示意陣風鋒形成機制且此地為北半球,據此完成15~16題。15.甲地的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C.西南風 D.西北風答案 D解析 甲地位于北半球高壓中心(反氣旋)東側,吹西北風,或在甲地畫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風向向右偏轉,形成西北風,D正確,A、B、C錯誤。16.陣風鋒過境后甲地的天氣狀況是( )A.陰天 B.大風C.雨雪 D.低溫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雷暴下沉冷空氣到達地面形成高壓,高壓氣流向外流出,與暖空氣交匯形成的界面,稱為陣風鋒”可知,由于風暴移動方向自西北向東南,甲地即將經歷高壓中心過境,高壓中心為下沉冷空氣聚集形成,故陣風鋒過境后甲地的天氣狀況是低溫,D正確;高壓控制下多晴朗天氣,A、C錯誤;高壓西側等壓線稀疏,說明甲地陣風鋒過境后風力較弱,B錯誤。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某年10月6~9日,西北太平洋來自不同方向的甲、乙兩個氣旋逐漸合并。氣旋合并過程中形成顯著的水汽輸送帶——“濕舌”,為日本帶來強降水。“濕舌”受圖示氣旋外側氣流的影響,向東北方向輸送水汽。在甲氣旋高空輻散氣流的影響下,高空西風急流向南偏移。下圖示意兩個氣旋合并的過程。(1)簡述日本暖流為氣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能量的機制。(4分)(2)比較甲、乙兩個氣旋的強弱,并說明理由。(6分)(3)關于本次氣旋合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以下兩種觀點,請任選其一加以闡釋。(6分)觀點①:引發自然災害;觀點②:改善舒適指數。答案 (1)暖流增溫,使洋面上方氣流上升,形成氣旋;暖流流經水域蒸發旺盛,為空氣輸送水汽,水汽在高空凝結放熱,加速氣流上升。(2)甲更強。理由:“濕舌”水汽輸送方向與甲氣旋外圍逆時針環流方向相同,與乙氣旋相反;甲氣旋高空強烈的順時針輻散氣流,導致高空西風急流(遠離甲氣旋)更接近乙氣旋,向南偏移。(3)觀點①:強降水易引起河流、湖泊水位上漲,造成洪澇災害;日本多山地,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氣旋合并易引發風暴潮,引起海水倒灌。或觀點②:有助于降溫,加快進入涼爽秋季;雨后空氣濕度增加;大風、降水能凈化空氣,減輕污染。解析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日本暖流為氣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能量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日本暖流增溫,日本暖流來自太平洋的赤道海域,水溫較高,暖流在流動過程中,熱量向周圍的海域釋放,使得該區域海水溫度相對較高,這樣的暖水環境可以使得該海域的大氣溫度升高,形成暖濕氣流,為氣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量來源(使洋面上方氣流上升,形成氣旋);第二,日本暖流的水溫較高,可以使流經的海水水域表面蒸發旺盛,為空氣輸送水汽,水汽上升,在高空遇冷凝結放熱,又會加速氣流上升,為氣旋的形成與發展進一步提供了重要的能量來源。第(2)題,讀圖可知,“濕舌”水汽輸送方向與甲氣旋外圍逆時針環流方向相同,與乙氣旋外圍逆時針環流方向相反。結合材料信息“在甲氣旋高空輻散氣流的影響下,高空西風急流向南偏移”提示并結合已學知識,在甲氣旋高空強烈的順時針輻散氣流的影響下,高空西風急流遠離甲氣旋,更接近乙氣旋,向南偏移。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甲、乙兩個氣旋中甲更強。第(3)題,觀點①:本次氣旋合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引發自然災害。持此觀點考查內容為自然災害類型與成因。由材料可知,此次氣旋合并,導致日本出現強降水,而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比大,又由于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短而急促,所以本次氣旋合并為日本帶來的強降水易引起河流、湖泊水位上漲,造成洪澇災害;本次氣旋合并為日本帶來的強降水加上日本多山地,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旋合并還易引發風暴潮,引起海水倒灌。觀點②:本次氣旋合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改善舒適指數。結合已學知識,舒適指數有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本次氣旋合并為日本帶來強降水,有助于降溫,加快進入涼爽秋季,體感溫度舒適;雨后空氣濕度增加,體感濕度舒適;大風、降水能凈化空氣,減輕污染,空氣質量好,令人身心愉悅。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鋒面氣旋學習目標 1.能夠說出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含義與差異,能在簡易天氣圖中識別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2.能夠結合實例用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利用天氣形勢圖分析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對天氣的影響。知識點一 低氣壓(氣旋)與高氣壓(反氣旋)1.描述角度(1)低氣壓與高氣壓描述的是____分布狀況。(2)氣旋與反氣旋描述的是____運動狀況。2.低氣壓(氣旋)與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 低氣壓(氣旋) 高氣壓(反氣旋)氣壓狀況 中心氣壓____,四周氣壓____ 中心氣壓____,四周氣壓____特殊區域 低壓槽:從______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 高壓脊:從______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水平氣流與風向 北半球 __時針向中心____ __時針向四周____南半球 __時針向中心輻合 __時針向四周輻散垂直剖面圖過境前后氣壓變化曲線過境時天氣狀況 常出現______天氣 常出現______、干燥天氣我國典型天氣 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夏季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冬季我國北方的干冷天氣[拓展延伸]1.氣旋的特征及分類(1)特征大小 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直徑一般可達1 000 km,大者可達2 000~3 000 km,小者只有200~300 km強度 氣旋強度通常采用氣旋中心最小氣壓值表示,也可用最大風速來衡量。一般氣旋地面中心氣壓值在970~1 010 hPa之間,十分強大的氣旋可低于935 hPa,其地面最大風速可達30 m/s以上氣流運動 氣旋的下層具有旋轉性輻合氣流(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在中心區輻合上升,到高層向外輻散,又在四周下沉補償到低層輻合氣流之中,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2)分類氣旋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按其結構特征可分為鋒面氣旋和無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溫帶地區常見的氣旋,無鋒面氣旋包括熱帶氣旋、熱低壓和冷渦等。①熱帶氣旋②溫帶氣旋2.反氣旋的特征及分類(1)特征大小 反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最大直徑比氣旋大得多,其規模可以與最大的大陸或海洋相比擬強度 反氣旋的強度常用地面最大風速和中心氣壓值來表示,強反氣旋的地面最大風速可達20~30 m/s,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 020~1 030 hPa,冬季最強時可達1 078 hPa氣流運動 反氣旋的下層具有輻散氣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中心區因向四周輻散而形成下沉氣流;在高層四周空氣向中心輻合以補償下沉氣流。下層的輻散氣流在四周上升,以補償上層四周向中心的輻合氣流,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2)分類反氣旋按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反氣旋、副熱帶反氣旋和極地反氣旋,按結構特征可分為冷性反氣旋(冷高壓)和暖性反氣旋(暖高壓)。①冷性反氣旋(冷高壓)冷性反氣旋又稱冷高壓,是中、高緯地區主要的天氣系統。它是在一定的高空條件下,中、高緯大陸強烈輻射冷卻、地面冷空氣積聚而形成的。如北半球格陵蘭、加拿大、西伯利亞和蒙古等地。冷性反氣旋只出現于近地面大氣層中,垂直厚度通常只有1~1.5 km。冬半年活動頻繁,勢力強大,影響范圍廣泛,常常造成降溫、大風天氣。②暖性反氣旋(暖高壓)暖性反氣旋主要是指副熱帶高壓,厚度可達對流層上層,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在平均海平面氣壓圖上,它們主要位于海洋上,在北半球主要有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北太平洋副高是常年存在、穩定少動的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其強度和范圍冬夏有很大的不同。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因北半球迅速增溫而增強和擴大,其范圍幾乎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冬季,由于北半球中高緯度降溫,其強度減弱,范圍縮小,位置南移。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少云,微風炎熱。[情境] 第22號臺風“尼格”生成于2022年10月27日,29日凌晨1時10分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登陸,5時30分前后再次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東南部沿海,基礎設施方面的損失超29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6億元),農業方面的損失超27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3億元)。[探究] (1)臺風“尼格”屬于哪種天氣系統?對天氣有何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圖中分別畫出“尼格”所屬天氣系統氣流的水平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下圖為某年7月10日12時亞洲太平洋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1)~(3)題。(1)甲地四周的氣流運動狀態( )A.順時針向中心輻合 B.逆時針向中心輻合C.順時針向四周輻散 D.逆時針向四周輻散(2)此段時間北海道的天氣是( )A.陰雨連綿B.晴空萬里C.氣溫上升,多連續性降水D.降溫、大風、陰雨天氣(3)L天氣系統對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能是( )A.加劇伏旱的影響 B.大風破壞農作物生長C.引發洪水,淹沒農田 D.緩解旱情知識點二 鋒面氣旋1.鋒面氣旋概述北半球鋒面氣旋(1)概念:氣旋與鋒面聯系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系統。(2)平面結構:北半球鋒面氣旋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中心氣壓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條暖鋒,向后方伸展一條冷鋒。(3)天氣特征:天氣變化比較明顯,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形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風、降溫等天氣。(4)分布:常出現在中緯度地區。2.鋒面氣旋的判斷(1)鋒面位置的判斷鋒面多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即圖中的MD、ND、M′D′、N′D′處。這是因為冷暖氣團在低壓槽MD、ND、M′D′、N′D′處相遇輻合上升,形成鋒面。(2)鋒面性質及移動的判斷圖中F、G、F′、G′處點都在鋒面的高緯度一側,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處氣溫比低緯度的E、H、E′、H′處氣溫低,確定FG、F′G′一側為冷氣團,EH、E′H′一側為暖氣團。MD、M′D′為冷鋒,ND、N′D′為暖鋒;并且,鋒面應隨氣流方向移動,即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移動,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移動。一般來說,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3)天氣特點的判斷由圖中可知,ND、N′D′為暖鋒,故在鋒前G、G′處出現寬闊的暖鋒云系并伴隨著連續性降水天氣;MD、M′D′為冷鋒,故在鋒后F、F′處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和降水天氣。[情境] 東北冷渦是產生在我國東北地區或其附近的深厚冷性氣旋,是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冷渦中的空氣處于上冷下暖的不穩定狀態。受2022年9月生成的第20號東北冷渦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迎來了劇烈的天氣變化。下圖為2022年9月22日8時我國東北部地區近地面氣壓分布。[探究] (1)在上圖中畫出AB兩地的風向,并在適當位置用符號標出鋒面類型。(2)說明圖中甲地即將出現的天氣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要比干空氣密度小。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下圖為世界某地區某時刻主要氣象要素分布形勢示意圖,來自極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該地區交綏形成三個鋒:冷鋒、暖鋒和干線。完成(1)~(3)題。(1)圖中OA、OB、OC表示的鋒分別是( )A.冷鋒、暖鋒、干線 B.暖鋒、干線、冷鋒C.冷鋒、干線、暖鋒 D.暖鋒、冷鋒、干線(2)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C.溫度 D.風速(3)推測P點即將發生的天氣變化( )A.溫度升高 B.天氣轉晴C.濕度降低 D.風力變大 微專題三 天氣圖的判讀天氣圖是反映一定時刻、廣大地區天氣實況和天氣形勢的專用地圖,是天氣預報的主要工具之一。天氣圖有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兩大類。地面天氣圖可反映地面高低氣壓系統的分布、鋒面和冷暖空氣的活動情況,以及雨、雪、雷、霧、大風、沙(塵)暴等天氣現象的分布。1.天氣符號2.等壓線圖的判讀(1)判讀氣壓形式①低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低,如圖中乙處。②高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如圖中甲處。③高壓脊: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脊線,如圖中丙處。④低壓槽: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槽線,如圖中丁處。⑤鞍:兩個低壓中心或兩個高壓中心交會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2)判斷風向首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風向。(3)判斷南、北半球①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右側——北半球。②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左側——南半球。(4)判斷風力(風速)大小①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②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5)判斷季節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陸內部一般為低壓。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陸內部一般為高壓。(6)判斷天氣狀況①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②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③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④低壓中心和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天氣,如圖中乙處和丁處;高壓中心和高壓脊控制區多晴朗天氣,如圖中甲處和丙處。【微訓練】下圖為2022年11月28日08時和20時我國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據此完成1~2題。1.該日北京( )A.氣壓升高,大氣穩定 B.有大到暴雨天氣過程C.經歷大風、降溫過程 D.沙塵、霧霾程度增加答案 C解析 據圖可知,2022年11月28日08時到20時北京正處于冷鋒過境的過程,大氣并不穩定,A錯誤;處于冬半年,空氣干燥,水汽含量少,一般不會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B錯誤;冷鋒過境一般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而霧霾需要靜穩天氣,甚至需要逆溫層,因此冷鋒過境不容易產生霧霾天氣,C正確,D錯誤。2.該日北京比哈爾濱( )①氣溫低 ②風力大 ③凍害輕 ④降溫幅度大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北京比哈爾濱距離此次冷鋒更近,因此受冷鋒的影響更大,而冷鋒過境一般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②④正確;無法確定北京、哈爾濱氣溫高低,①錯誤;北京受到冷鋒影響,可能會出現寒潮凍害,③錯誤。2020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甲、乙、丙、丁四個地區中某一地區正在經歷沙塵暴。據此完成3~4題。3.推測10月23日4時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區域位置及天氣形勢是( )A.甲:風力較為微弱 B.乙:盛行下沉氣流C.丙:位于冷鋒鋒后 D.丁:位于暖鋒鋒前答案 C解析 大風是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地區風力較大,甲處等壓線稀疏,風力較小,不易形成沙塵暴,A錯誤;乙地應為風力較弱的東面風,不是盛行下沉氣流,且下沉氣流水平方向風力較弱,不易形成沙塵暴,B錯誤;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且暖鋒移動速度較慢,不容易形成沙塵暴天氣,D錯誤;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圖中丙地位于冷鋒鋒后,且等壓線密集,說明風力大,容易形成沙塵暴,C正確。4.與10月23日相比,經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在10月22日的風向和氣溫特征是( )A.偏北風,氣溫較低B.偏西(南)風,氣溫較低C.偏北風,氣溫較高D.偏西(南)風,氣溫較高答案 C解析 此次沙塵暴地區經歷了冷鋒過境,10月23日為冷鋒過境后,10月22日為冷鋒過境前,因此10月22日該地區位于暖氣團一側,氣溫較高;暖氣團一側位于低壓槽線以東(東北),根據等壓線分布特點可知風垂直于等壓線吹向低壓方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為偏北風。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霜凍線也叫0 ℃地表溫度線,是區分是否出現霜凍天氣的重要標志線。下圖示意某日20時海平面氣壓狀況,圖中霜凍線為預報的次日霜凍界線。據此完成5~7題。5.根據圖示材料,可推測此時( )A.圖中鋒面為暖鋒B.甲地氣壓高,天氣晴朗C.乙地日均溫低于0 ℃D.丙地受霜凍影響答案 B解析 據圖分析可知,圖中鋒面由西北向東南移動,來自高緯地區,為冷鋒,A錯誤;甲地氣壓為1 040 hPa,氣壓較高,其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B正確;圖中霜凍線為預報的次日霜凍界線,此時乙地日均溫不一定低于0 ℃,C錯誤;丙地位于霜凍線以南,不會受霜凍影響,D錯誤。6.該日所處月份最有可能是( )A.3月 B.7月C.10月 D.12月答案 C解析 結合圖分析可知,此時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形成高壓中心,出現冷鋒系統,霜凍線(0 ℃地表溫度線)大致經過我國青藏、西北以及華北和東北地區的西北部,說明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在降溫,且溫度較低,故此時不可能是7月份,B錯誤;另一方面,此時海上有較強臺風出現,說明此時我國低緯度地區海水溫度仍比較高,而3月、12月的海水溫度較低,我國近海不易出現較強臺風,由此綜合判斷此時為10月,C正確,A、D錯誤。7.圖示時刻,丁地風向為( )A.偏南風 B.偏北風C.偏東風 D.偏西風答案 B解析 由于丁地位于臺風的西北側,臺風為低壓系統,風經過丁地吹向臺風中心,結合地轉偏向力方向判斷可知,丁地吹偏北風,B正確,A、C、D錯誤。微專題三 天氣圖的判讀天氣圖是反映一定時刻、廣大地區天氣實況和天氣形勢的專用地圖,是天氣預報的主要工具之一。天氣圖有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兩大類。地面天氣圖可反映地面高低氣壓系統的分布、鋒面和冷暖空氣的活動情況,以及雨、雪、雷、霧、大風、沙(塵)暴等天氣現象的分布。1.天氣符號2.等壓線圖的判讀(1)判讀氣壓形式①低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低,如圖中乙處。②高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如圖中甲處。③高壓脊: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脊線,如圖中丙處。④低壓槽: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槽線,如圖中丁處。⑤鞍:兩個低壓中心或兩個高壓中心交會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2)判斷風向首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風向。(3)判斷南、北半球①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右側——北半球。②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左側——南半球。(4)判斷風力(風速)大小①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②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5)判斷季節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陸內部一般為低壓。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陸內部一般為高壓。(6)判斷天氣狀況①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②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③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④低壓中心和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天氣,如圖中乙處和丁處;高壓中心和高壓脊控制區多晴朗天氣,如圖中甲處和丙處。【微訓練】下圖為2022年11月28日08時和20時我國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據此完成1~2題。1.該日北京( )A.氣壓升高,大氣穩定 B.有大到暴雨天氣過程C.經歷大風、降溫過程 D.沙塵、霧霾程度增加2.該日北京比哈爾濱( )①氣溫低 ②風力大 ③凍害輕 ④降溫幅度大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020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甲、乙、丙、丁四個地區中某一地區正在經歷沙塵暴。據此完成3~4題。3.推測10月23日4時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區域位置及天氣形勢是( )A.甲:風力較為微弱 B.乙:盛行下沉氣流C.丙:位于冷鋒鋒后 D.丁:位于暖鋒鋒前4.與10月23日相比,經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在10月22日的風向和氣溫特征是( )A.偏北風,氣溫較低B.偏西(南)風,氣溫較低C.偏北風,氣溫較高D.偏西(南)風,氣溫較高霜凍線也叫0 ℃地表溫度線,是區分是否出現霜凍天氣的重要標志線。下圖示意某日20時海平面氣壓狀況,圖中霜凍線為預報的次日霜凍界線。據此完成5~7題。5.根據圖示材料,可推測此時( )A.圖中鋒面為暖鋒B.甲地氣壓高,天氣晴朗C.乙地日均溫低于0 ℃D.丙地受霜凍影響6.該日所處月份最有可能是( )A.3月 B.7月C.10月 D.12月7.圖示時刻,丁地風向為( )A.偏南風 B.偏北風C.偏東風 D.偏西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微專題三 天氣圖的判讀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微專題三 天氣圖的判讀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1課時 鋒與天氣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1課時 鋒與天氣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鋒面氣旋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鋒面氣旋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