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第1課時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學習目標 1.能夠繪制地球自轉示意圖,并準確標注不同視角下地球自轉的方向;能夠區分太陽日與恒星日,理解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能夠利用地球自轉示意圖說明地球自轉線速度與角速度的分布規律。2.能夠正確繪制地球公轉示意圖,并利用地球公轉示意圖找出近日點與遠日點,并說明位于近日點與遠日點月份與公轉速度的差異;能夠區分回歸年與恒星年。知識點一 地球的自轉1.概念:地球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2.地軸:地球的自轉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3.自轉方向:自西向東。(1)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2)從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畫圖] 在下圖中用箭頭標注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提示4.自轉周期名稱 1日長度 參照物恒星日 23時56分4秒 遙遠的恒星太陽日 24時 太陽5.自轉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極點為0外,地球表面各地均約為15°每時。(2)線速度:因緯度不同而有差異,赤道最大,兩極最小。[畫圖] 根據地球自轉速度特點,在下圖中繪制地球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曲線。提示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小的應用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分布示意圖(1)判斷南、北半球由北向南,自轉線速度越來越大的為北半球;越來越小的為南半球。如上圖所示地點位于北半球。(2)判斷緯度帶自轉線速度如上圖所示地點位于中緯度。(3)判斷地勢高低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低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大,即地勢較高(如上圖中A處可能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高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小,即地勢較低(如上圖中B處可能為谷地、盆地等)。[情境] 2021年4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海南文昌升空,中國正式步入了空間站時代。從此,海南文昌除了文昌雞之外,又多了一個名片——航天城。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第一個濱海航天發射場,能夠發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探究] (1)分析文昌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大質量、大噸位航天器發射任務的原因。(2)比較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與地球表面對應點的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3)2022年暑假某學校組織學生到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研學活動,同學們看到航天器是向東發射的,請分析原因。提示 (1)文昌地處海南島,緯度較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大,航天器發射時初速度大,有利于發射。(2)角速度相同,線速度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于地球表面對應點。(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航天器向東發射可借助地球自轉的速度,使得火箭用較小的推力就可以使衛星到達預定軌道。下圖為某觀察者在甲地觀察北極星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甲地一定( )①位于北半球 ②位于北溫帶 ③位于東半球 ④位于高緯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當該觀察者持續觀察3小時后,Y恒星( )A.向N方向旋轉了30°B.與北極星位置發生改變C.向M方向旋轉了45°D.移動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北極星與甲地地平面的夾角為40°,故該地緯度應為40°N,一定位于北溫帶,但不能依據北極星仰角確定該地的東西半球位置,①②正確,③④錯誤。故選A。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夜間星光的移動主要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則星光的移動方向為自東向西,且移動速度為15°每小時,故當觀察者持續觀察3小時后,Y恒星向M方向旋轉了45°,C正確,A、D錯誤;宇宙中恒星之間的相對位置較為固定,短時間不會發生明顯改變,B錯誤。知識點二 地球的公轉1.概念:地球繞太陽的運動。2.方向:自西向東。3.公轉周期名稱 參照物 1年的長度 意義回歸年 太陽 365日5時48分46秒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周期恒星年 其他恒星 365日6時9分10秒 公轉的真正周期4.軌道特點: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5.公轉速度圖中位置 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A點 1月初 最快 近日點B點 7月初 最慢 遠日點[情境]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完成6個月的太空“出差”任務后,于2023年6月4日返回東風著陸場。下圖為地球繞日公轉的示意圖。[探究] (1)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駐留中國空間站期間,地球處在圖中公轉軌道的哪段位置?(2)駐留期間,地球的公轉速度如何變化?(3)在下圖中繪制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的變化曲線。提示 (1)丙→甲。(2)地球公轉速度先變快,后變慢,1月初最快。(3)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P點是近日點,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完成(1)~(2)題。(1)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2)2023年1月2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甲點 B.乙點C.丙點 D.丁點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甲、乙、丙、丁四點將地球公轉軌道分成四等份,根據圖中太陽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用時最少。第(2)題,根據圖示,P表示近日點,時間為1月初,故1月21日應位于P點之后,最接近乙點。 課時作業(分值:54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素養達標】下圖為江蘇省某同學在上海浦東海邊利用長曝光技術拍攝的星空照片(局部),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線均為不同恒星視運動軌跡(斜穿而過的直線是人造衛星過境、斜穿而過的斷續線是飛機過境)。讀圖,完成1~2題。1.照片中的星軌(弧線)( )A.圍繞的中心為南天極方向B.是地球自轉的反映C.圓圈越大表明該恒星離北極星越近D.形成一個整圓的周期是24小時答案 B解析 恒星視運動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照片中的星軌(弧線)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自轉軸指向南天極和北天極(北極星),觀測地點位于北半球,因此圍繞的中心為北天極方向,A錯誤,B正確;圖中圓圈中心為北極星,圓圈越大表明該恒星離北極星越遠,C錯誤;照片中的星軌(弧線)形成一個整圓所花時間應為地球自轉周期,圖中星軌為不同恒星視運動軌跡,以恒星作為參照物的地球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不是24小時,D錯誤。2.若圖中某恒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15°,則該同學長曝光的時間約為( )A.30分鐘 B.1小時C.2小時 D.4小時答案 B解析 恒星視運動是由地球自轉產生,若圖中某恒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15°,表明地球自轉了15°。除南北兩極點外,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小時,因此曝光的時間約為1小時,B符合題意,排除A、C、D。下圖是太陽日與恒星日的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是( )A.a B.bC.a+b D.a-b答案 A解析 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為以恒星為參照,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期是1恒星日,即圖中a時間段,a+b時間段為太陽日。A正確,B、C、D錯誤。4.太陽日的周期是( )A.24時 B.23時56分4秒C.24時3分56秒 D.24時56分4秒答案 A解析 太陽日是人們為方便日常起居作息,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實際地球自轉角度為360°59′,時間為24時。A正確,B、C、D錯誤。下圖是假設以北京為北極點(其余地球自轉情況不變)的半球投影圖。讀圖,完成5~6題。5.圖中,北京的自轉角速度( )A.約為15°/h B.沒有角速度C.約為45°/h D.約為30°/h答案 B解析 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全球除兩極點外,自轉角速度全球相等,兩極自轉角速度為0。如果北京為北極點,則北京的自轉角速度為0,B正確,排除A、C、D。6.圖中,甲地的自轉線速度約是( )A.1 670 km/h B.1 447 km/hC.837 km/h D.1 170 km/h答案 C解析 甲地位于60°N,其自轉線速度約為赤道的一半,即837 km/h,C正確,排除A、B、D。祝融號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設計壽命為90個火星日,約為地球上3個月。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2022年7月中旬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為應對可能的惡劣環境,祝融號于2022年5月18日轉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計行駛1 921米,獲取了大量寶貴資料,為后續的火星探索提供數據支撐。火星自轉與公轉軌道平面夾角為25.19°,下圖示意火星繞日公轉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火星自轉周期大約為地球自轉周期的( )A.1/3倍 B.1倍C.2倍 D.3倍答案 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90個火星日,約為地球上3個月(90天),火星自轉周期大約為地球自轉周期的1倍,B正確,A、C、D錯誤。8.祝融號轉入休眠模式時,大致位于公轉軌道的位置是( )A.a→b B.b→cC.c→d D.d→a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2022年7月中旬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b位置),祝融號于2022年5月18日轉入休眠模式,結合火星繞日公轉示意圖可知,祝融號轉入休眠模式時,大致位于公轉軌道的位置是a→b,A正確,B、C、D錯誤。【素養提升】讀“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圖”(圖1)和“地球公轉線速度變化圖”(圖2),回答9~10題。9.圖1中M點的緯度和圖2中N點的月份分別是( )A.30°、1月初 B.60°、7月初C.60°、1月初 D.30°、7月初答案 B解析 結合圖1可知,M點的自轉線速度是837 km/h,故其緯度應是60°;結合圖2可知,N點的公轉線速度最慢,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為7月初。B正確。10.當地球公轉線速度為N時( )A.自轉線速度變快 B.自轉線速度變慢C.公轉角速度最快 D.公轉角速度最慢答案 D解析 地球的自轉線速度與緯度、海拔有關,與公轉線速度無關,A、B錯誤;N時地球的公轉線速度最慢,此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遠日點,公轉線速度與角速度都最慢,D正確、C錯誤。留尼汪島是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火山島,除沿岸有狹窄平原外,均屬山地和高原。每年的5~11月為其旅游旺季。下圖示意留尼汪島部分地理要素分布。讀圖,完成11~12題。11.與圣但丁相比,圣約瑟夫( )A.自轉線速度大,角速度相同B.自轉線速度相同,角速度大C.自轉線速度小,角速度相同D.自轉線速度相同,角速度小答案 C解析 緯度越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留尼汪島位于南半球,圣約瑟夫緯度較圣但丁緯度高,線速度小,A、B、D錯誤;除兩極點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同,C正確。12.留尼汪島旅游旺季,地球公轉速度( )A.逐漸變快 B.先變快后變慢C.逐漸變慢 D.先變慢后變快答案 D解析 留尼汪島的旅游旺季為5~11月,地球公轉速度在遠日點(7月初)時最慢,因此留尼汪島旅游旺季,地球公轉速度先變慢,7月初最慢,然后變快,D正確,A、B、C錯誤。下圖為“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示意圖”,R、T在同一緯線上。據此完成13~14題。13.R、T兩地等線速度出現顯著差異,關鍵在于( )A.海陸位置 B.人類活動C.地球公轉 D.海拔高低答案 D解析 R、T兩地緯度相同,但等線速度差異顯著,主要是由海拔高低導致的差異,海拔越高,自轉線速度越大,D正確。14.T地地形最可能是( )A.山脈 B.海溝C.平原 D.盆地答案 A解析 T地自轉線速度大于同緯度東、西兩側,說明該地海拔高于東、西兩側,應為山脈,A正確。一位航天員驕傲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已經繞地球轉了20圈了。”他爸爸笑著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經繞比地球更大的太陽轉了60圈了,還準備再轉二三十圈呢!”讀圖,完成15~16題。15.航天員的爸爸的年齡是( )A.30歲 B.45歲C.60歲 D.90歲答案 C解析 由材料“我已經繞比地球更大的太陽轉了60圈了”可知,航天員的爸爸隨地球繞太陽公轉了60圈。根據地球公轉一周為一年可知,航天員的爸爸的年齡是60歲。16.地球公轉速度一直在變快的時段是圖中的(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①答案 B解析 由圖可知,地球呈逆時針方向公轉,④為春分,以此類推①②③分別為夏至、秋分、冬至。因地球公轉速度在1月初近日點最快,7月初遠日點最慢,所以地球公轉速度一直在變快的時段是圖中的②秋分→③冬至。17.讀圖,完成下列要求。(6分)(1)請在圖甲中用箭頭表示出地球自轉的方向。(2分)(2)比較圖甲中A、B、N三點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大小。(2分)(3)圖乙中a、b、c、d四點中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____附近。(2分)答案 (1)畫圖略(逆時針方向)。(2)角速度A=B>N,線速度A>B>N。(3)a c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第1課時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學習目標 1.能夠繪制地球自轉示意圖,并準確標注不同視角下地球自轉的方向;能夠區分太陽日與恒星日,理解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能夠利用地球自轉示意圖說明地球自轉線速度與角速度的分布規律。2.能夠正確繪制地球公轉示意圖,并利用地球公轉示意圖找出近日點與遠日點,并說明位于近日點與遠日點月份與公轉速度的差異;能夠區分回歸年與恒星年。知識點一 地球的自轉1.概念:地球繞其________的旋轉運動。2.地軸:地球的自轉軸,北端始終指向__________附近。3.自轉方向:____________。(1)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________時針方向旋轉。(2)從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________時針方向旋轉。[畫圖] 在下圖中用箭頭標注出地球自轉的方向。4.自轉周期名稱 1日長度 參照物恒星日 ____時____分____秒 遙遠的恒星太陽日 24時 ________5.自轉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極點為0外,地球表面各地均約為____________。(2)線速度:因________不同而有差異,赤道最大,兩極最小。[畫圖] 根據地球自轉速度特點,在下圖中繪制地球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曲線。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小的應用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分布示意圖(1)判斷南、北半球由北向南,自轉線速度越來越大的為北半球;越來越小的為南半球。如上圖所示地點位于北半球。(2)判斷緯度帶自轉線速度如上圖所示地點位于中緯度。(3)判斷地勢高低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低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大,即地勢較高(如上圖中A處可能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高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小,即地勢較低(如上圖中B處可能為谷地、盆地等)。[情境] 2021年4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海南文昌升空,中國正式步入了空間站時代。從此,海南文昌除了文昌雞之外,又多了一個名片——航天城。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第一個濱海航天發射場,能夠發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探究] (1)分析文昌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大質量、大噸位航天器發射任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較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與地球表面對應點的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2年暑假某學校組織學生到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研學活動,同學們看到航天器是向東發射的,請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圖為某觀察者在甲地觀察北極星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甲地一定( )①位于北半球 ②位于北溫帶 ③位于東半球④位于高緯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當該觀察者持續觀察3小時后,Y恒星( )A.向N方向旋轉了30°B.與北極星位置發生改變C.向M方向旋轉了45°D.移動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知識點二 地球的公轉1.概念:地球繞________的運動。2.方向:____________。3.公轉周期名稱 參照物 1年的長度 意義回歸年 太陽 ____日____時48分46秒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周期恒星年 其他恒星 ____日____時9分10秒 公轉的真正周期4.軌道特點:____________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________上。5.公轉速度圖中位置 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A點 ____月初 最____ 近日點B點 ____月初 最____ 遠日點[情境]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完成6個月的太空“出差”任務后,于2023年6月4日返回東風著陸場。下圖為地球繞日公轉的示意圖。[探究] (1)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駐留中國空間站期間,地球處在圖中公轉軌道的哪段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駐留期間,地球的公轉速度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圖中繪制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的變化曲線。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P點是近日點,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完成(1)~(2)題。(1)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2)2023年1月2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甲點 B.乙點C.丙點 D.丁點 第2課時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學習目標 1.能夠在地球公轉示意圖中找到赤道平面、黃道平面和黃赤交角;能夠在地球公轉示意圖中準確標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和日期。2.能夠利用二分二至日光照圖,找到太陽直射光線,分析南北半球得到熱量的多少;能夠獨立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準確標注直射點的移動方向;能夠將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與南北半球熱量及季節的變化聯系起來。知識點一 黃赤交角1.概念(1)赤道平面: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2)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3)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交角,叫作黃赤交角。圖中表示黃赤交角的是字母α 。目前的黃赤交角是23°26′。2.規律: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拓展延伸]黃赤交角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軸、兩面、三角度”和“三個基本不變”。其含義如下:特點 含義一軸、兩面、三角度 一軸 地軸(自轉軸,與赤道面垂直)黃道平面 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赤道平面 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與地軸垂直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地軸與黃道平面夾角 與黃赤交角互余,為66°34′地軸與赤道平面夾角 90°三個基本不變 地軸指向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黃赤交角大小 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變,目前保持23°26′運動方向 地球運動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情境] 美國《自然》雜志發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探究] (1)太陽直射的范圍與黃赤交角有何關系?(2)試總結黃赤交角度數與回歸線度數、極圈度數之間的關系。提示 (1)太陽直射的范圍為23°26′N~23°26′S ,其所跨緯度的大小相當于黃赤交角的二倍。(2)黃赤交角度數=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度數與極圈度數互余。讀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完成(1)~(2)題。(1)有關黃赤交角的敘述,正確的是( )A.角β不是黃赤交角 B.角α是黃赤交角C.角β目前為23°26′ D.目前為66°34′(2)若黃赤交角擴大1°,則( )A.熱帶增加1° B.回歸線度數增加1°C.熱帶范圍不變 D.極圈度數增加2°答案 (1)C (2)B解析 第(1)題,黃赤交角是指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即圖中的角β,A、B錯誤。目前地球的黃赤交角約為23°26′,C正確,D錯誤。第(2)題,黃赤交角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范圍,即南北回歸線的緯度,也決定了地球上五帶的范圍,黃赤交角擴大1°,回歸線度數增加1°,B正確;熱帶范圍增加2°,A、C錯誤;極圈度數減少1°,D錯誤。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的影響——決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1)在圖中橫線處填上相應名稱及各點所代表的節氣或日期并畫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提示(2)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3)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2.周期:一個回歸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情境] 材料一 雙子座流星雨是每年最值得期待的流星雨。2022年雙子座流星雨發生時間為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當日夜晚至12月15日凌晨最適合觀賞。材料二 下圖是太陽在黃道(地球公轉軌道)上的視運行軌跡圖。[探究] (1)判斷圖中字母表示的節氣。(2)2022年雙子座流星雨發生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什么?提示 (1)A為夏至,B為秋分,C為冬至,D為春分。(2)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動。2022年2月4日到2月20日,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行。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季奧運會中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下圖是“二分二至日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完成(1)~(2)題。(1)本屆冬奧會期間,太陽直射點(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動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動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動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2)本屆奧運會期間,地球位置位于( )A.a、b之間 B.b、c之間C.c、d之間 D.d、a之間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本屆奧運會舉辦時間為2月4日至2月20日,此時段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動,B正確,A、C、D錯誤。第(2)題,讀圖可知,b為夏至日,c為秋分日,d為冬至日,a為春分日。由上題分析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即位于d、a之間,D正確,A、B、C錯誤。 課時作業(分值:57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素養達標】讀黃赤交角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表示黃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的序號分別是( )A.④和① B.③和②C.③和① D.④和②答案 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地軸是傾斜的,地軸垂直于赤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始終有一個夾角,叫黃赤交角。故圖中③為黃道平面,①為黃赤交角,故選C。2.下列關于黃赤交角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34′B.黃赤交角的大小在短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C.若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范圍變小D.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極圈之間來回移動答案 B解析 目前黃赤交角為23°26′,黃赤交角的大小在短時期內可以看作是穩定不變的;若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的范圍變大;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故選B。讀下圖,完成3~4題。3.P、Q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的兩個特殊點,則圖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數為( )A.20° B.23°26′C.30° D.66°34′答案 B解析 讀圖,P、Q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的兩個特殊點,從圖中可以看到太陽分別直射南、北回歸線。圖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是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即黃赤交角,度數為23°26′。4.P、Q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的兩個特殊點,當地球越過P點后的一段時間內,太陽直射點( )A.在北半球,向北移動 B.在南半球,向北移動C.在北半球,向南移動 D.在南半球,向南移動答案 C解析 P、Q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的兩個特殊點,地球運行至P點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為北半球夏至日。當地球越過P點后的一段時間內,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動。如圖甲、乙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一分點和一至點。讀圖,完成5~6題。5.當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動B.為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動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為90°D.黃赤交角變為0°答案 B解析 首先還原完整的地球公轉軌道,還原后觀察到,地球公轉到乙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乙是一至點,因此是北半球的冬至。又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均呈逆時針,這樣根據地球繞日公轉方向可知,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為北半球的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動。6.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移動過的緯度數為( )A.等于23°26′ B.小于23°26′C.大于23°26′ D.等于46°34′答案 A解析 黃赤交角的數值不因季節而變化,目前數值為23°26′。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移至南回歸線,移動過的緯度數為23°26′。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其中①③是兩種假設),完成7~8題。7.若移動軌跡是①,與②相比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緯度數每日比②( )A.約少2′ B.約多2′C.約少4′ D.約多4′答案 B解析 若移動軌跡是①,則太陽直射點一年中南北移動過的緯度數為26.5°×4=106°,與②相比,多移動緯度數為12°,則每日多移動的緯度數為12×60′/365≈2′,故每日多移動近2′。8.若移動軌跡是③,則( )A.回歸線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B.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C.極圈的緯度將縮小6個緯度D.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擴大6個緯度答案 B解析 若移動軌跡是③,即黃赤交角為20.5°,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縮小6個緯度,回歸線緯度將減少3個緯度,極圈的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素養提升】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船繞地飛行軌道與地球赤道的夾角為42°24′,繞地球一圈需要90分鐘。讀神舟十二號飛船繞地軌道及方向示意圖(圖1)和二分二至日示意圖(圖2),完成9~10題。9.圖中A點為飛船第一次到達最南位置,當飛船第二次到達最南位置時,其地面對應點的地理坐標大約是( )A.(42°24′N,105°E) B.(42°24′N,105°W)C.(42°24′S,82°30′W) D.(42°24′S,127°30′W)答案 D解析 飛船繞地飛行軌道與地球赤道的夾角為42°24′,這個角也是我們一般情況下看成的緯度度數,所以飛船到達最南和最北的緯度是42°24′S、42°24′N。飛船在A點的經度是105°W,因繞地球一圈需要90分鐘,當飛船第二次到達最南位置時,應該是90分鐘后,即90分鐘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了22°30′,到達127°30′W,因此飛船第二次到達最南位置時,其地面對應點的地理坐標大約是(42°24′S,127°30′W),D正確。10.飛船飛行期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可能是圖2中( )A.①位置附近 B.②位置附近C.③位置附近 D.④位置附近答案 A解析 地球公轉至近日點是1月初,公轉至遠日點是7月初,故③是北半球冬至日,①為北半球夏至日,根據地球公轉方向可知,④為春分日,②為秋分日,飛船飛行期間為6月,太陽直射點在圖2中①位置附近。綜上所述,排除B、C、D。故選A。圖1為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示意圖,圖2為二十四節氣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太陽直射點從③移動到⑤期間地球公轉速度( )A.一直變慢 B.一直加快C.先變慢后加快 D.先加快后變慢答案 D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圖中太陽直射點從③地移動到⑤期間經過了近日點,在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最快,所以太陽直射點從③移動到⑤期間地球公轉速度是先加快后變慢,D正確,A、B、C錯誤。12.立秋節氣時太陽直射點最接近的位置及之后一周內的移動方向為( )A.① 向北 B.③ 向南C.② 向南 D.④ 向南答案 C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立秋節氣與夏至日和秋分日的間隔日期相同,說明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但7月初太陽公轉速度較慢,因此立秋節氣最接近②夏至日;之后一周內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C正確,A、B、D錯誤。“數九”又稱冬九九。“數九”從每年冬至日零時開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據此完成13~14題。13.“數九”開始時,太陽直射( )A.23°26′S B.20°NC.23°26′N D.20°S答案 A解析 “數九”從每年冬至日零時開始,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故選A。14.“九盡桃花開”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方向分別是( )A.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 向北B.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 向南C.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 向北D.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 向南答案 C解析 從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開始經過81天,還沒有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因此太陽直射點在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且向北移動。故選C。在地球公轉過程中,若以地球為參照系,可看到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圖1是天赤道與黃道的示意圖,圖2是太陽在黃道上的視運行軌跡圖。讀圖,完成15~16題。15.6月初,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D解析 若以地球為參照系,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及其運動方向與以太陽為參照系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及其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圖2中太陽在黃道上的視運動方向應為自右向左。6月初,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應在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處,故應為丁。16.太陽處于甲、乙位置時( )A.地球公轉速度相同B.同一地點冷熱狀況相同C.日地距離相同D.當太陽處于甲位置時,此時可能是1月答案 D解析 圖中顯示,甲、乙兩點關于冬至點對稱,而非關于近日點對稱,所以日地距離不同;而地球公轉速度與日地距離相關,故公轉速度也不同;冬至日為晝長的極值點,而不是氣溫的極值點,甲、乙分別位于冬至日兩側,所以同一個地點冷熱狀況不同,甲在冬至日之后,故可能是1月。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1)在圖中,標出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α)的數值,用陰影標注有太陽直射現象的范圍。(4分)(2)若黃赤交角變為24°,太陽直射范圍將會如何變化?(2分)(3)在下圖中標注地球公轉方向、自轉方向和二分二至日。(3分)答案 (1)(2)若黃赤交角變為24°,則太陽直射點在24°N~24°S之間移動,太陽直射范圍變大。(3)第2課時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學習目標 1.能夠在地球公轉示意圖中找到赤道平面、黃道平面和黃赤交角;能夠在地球公轉示意圖中準確標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和日期。2.能夠利用二分二至日光照圖,找到太陽直射光線,分析南北半球得到熱量的多少;能夠獨立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準確標注直射點的移動方向;能夠將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與南北半球熱量及季節的變化聯系起來。知識點一 黃赤交角1.概念(1)赤道平面:過地心并與地軸________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2)黃道平面:地球________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3)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交角,叫作黃赤交角。圖中表示黃赤交角的是字母α 。目前的黃赤交角是23°26′。2.規律: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可以看作是______的。[拓展延伸]黃赤交角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軸、兩面、三角度”和“三個基本不變”。特點 含義一軸、兩面、三角度 一軸 地軸(自轉軸,與赤道面垂直)黃道平面 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赤道平面 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與地軸垂直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地軸與黃道平面夾角 與黃赤交角互余,為66°34′地軸與赤道平面夾角 90°三個基本不變 地軸指向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黃赤交角大小 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變,目前保持23°26′運動方向 地球運動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情境] 美國《自然》雜志發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探究] (1)太陽直射的范圍與黃赤交角有何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總結黃赤交角度數與回歸線度數、極圈度數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完成(1)~(2)題。(1)有關黃赤交角的敘述,正確的是( )A.角β不是黃赤交角B.角α是黃赤交角C.角β目前為23°26′D.目前為66°34′(2)若黃赤交角擴大1°,則( )A.熱帶增加1°B.回歸線度數增加1°C.熱帶范圍不變D.極圈度數增加2°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的影響——決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1)在圖中橫線處填上相應名稱及各點所代表的節氣或日期并畫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2)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半球。(3)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________移動;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________移動。2.周期:一個________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情境] 材料一 雙子座流星雨是每年最值得期待的流星雨。2022年雙子座流星雨發生時間為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當日夜晚至12月15日凌晨最適合觀賞。材料二 下圖是太陽在黃道(地球公轉軌道)上的視運行軌跡圖。[探究] (1)判斷圖中字母表示的節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2年雙子座流星雨發生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年2月4日到2月20日,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行。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季奧運會中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下圖是“二分二至日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完成(1)~(2)題。(1)本屆冬奧會期間,太陽直射點(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動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動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2)本屆奧運會期間,地球位置位于( )A.a、b之間 B.b、c之間C.c、d之間 D.d、a之間 微專題一 太陽視運動1.太陽視運動太陽視運動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見太陽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運行狀況。其中日出東方,日落西方,正午12點(地方時)時位于觀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下圖反映的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該圖可反映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與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陽高度等。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刻太陽方位的變化規律(1)沒有極晝或極夜現象且沒有直射現象的地區,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陽直射赤道時,日出正東、日落正西。(2)有太陽直射現象的地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3)剛出現極晝的地區(除極點外)一天內太陽不落,正午太陽高度最大,0點(24點)太陽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4)極晝期間的極點一天內太陽高度不變。3.太陽方位的判定方法(1)正午太陽方位:依據太陽直射點位置判斷,太陽直射點在該地南側,則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反之位于正北,直射該地,則位于正上方。(2)日出和日落太陽方位:依據太陽直射點半球位置判斷,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全球(極晝、極夜區除外)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在北半球,則全球(極晝、極夜區除外)東北日出,西北日落;在赤道,則全球正東日出,正西日落。(3)任意時刻太陽方位:第一步,先判斷該地正午太陽方位。第二步,根據太陽東升西落,1小時轉15°,結合正午太陽方位推任意時刻太陽方位。4.晝長與日出日落時間在北半球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陽視運動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晝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陽視運動的弧度越小。5.影子變化的判讀(1)影長變化:根據太陽高度的大小判斷影長,例如,日出時影長最長,之后縮短,正午時最短,之后變長,日落時影子又最長,直射點上無影子。(2)影子方位的變化:影子位于太陽相反方位,根據太陽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微訓練】山東濰坊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進行了影子日變化觀測活動。下圖示意該小組測得的某日一天當中太陽和影子變化示意圖(圖示時間為北京時間)。完成1~3題。1.推測該小組測量當天的日期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答案 D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圖示為山東濰坊某日一天當中太陽和影子變化示意圖。圖示日出和日落連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小于180°,應為晝短夜長。結合選項日期與濰坊晝夜長短的特點可知,該日最可能是12月22日。故選D。2.推算當地的經度是( )A.118°E B.119°EC.121°E D.122°E答案 B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北京時間12:04時,當地太陽位于正南方,影子最短,對應的地方時為12:00。根據時間計算可知,當地時間與北京時間相差4分鐘,經度相差1°,且120°E位于東邊,因此當地經度為119°E。故選B。3.已知甲、乙兩個時刻竿影等長,甲時刻為北京時間13:34,則乙時刻對應的地方時為( )A.10:26 B.10:30C.10:34 D.10:38答案 B解析 甲時刻為北京時間13:34,結合上題可計算得出甲時刻對應的地方時為13:30。題干指出甲、乙兩個時刻竿影等長,則乙時刻(地方時)應與甲時刻(地方時)關于12:00(地方時)對稱,由此得出乙時刻對應的地方時為10:30。故選B。中國南極長城站(62°12′59″S,58°57′52″W),位于喬治王島的菲爾德斯半島南端,1985年建站。下圖示意該站在北半球二至日的日出日落方位,①地與②地夾角約62.8°。讀圖,完成4~6題。4.太陽日出方位在②地時,北京(約40°N)當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是( )A.63°34′ B.73°26′C.83°34′ D.53°26′答案 B解析 圖示為該站在北半球二至日的日出日落方位,讀圖可知,日出方位在②地時是在東北方向,是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α=90°-兩點緯度差可計算出北京當日的正午太陽高度為73°26′,B正確,A、C、D錯誤。5.長城站最長日照時間約為( )A.23.6小時 B.19.7小時C.12.5小時 D.10.8小時答案 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至日長城站日照時間最短,冬至日長城站日照時間最長。夏至日,全球各地(極晝、極夜區除外)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冬至日,全球各地(極晝、極夜區除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結合材料“①地與②地夾角約62.8°”可知,夏至日時長城站的晝長約4.2小時,夜長約19.8小時,夏至日的夜長等于冬至日的晝長,結合選項,長城站最長日照時間約為19.7小時,B正確,A、C、D錯誤。6.每年,日出方位由②地向④地移動期間( )A.日落方位由③地向④地移動B.北回歸線晝長逐漸增加C.華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D.渤海沿岸海域鹽度降低答案 C解析 每年,日出方位由②地向④地移動期間,日期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自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日落方位由①地向③地移動,故A錯誤;太陽直射點自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北回歸線晝長逐漸縮短,故B錯誤;太陽直射點自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華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故C正確;日出方位由②地向④地移動期間,日期從夏至日到冬至日,注入渤海的徑流量減少,渤海沿岸海域鹽度升高,故D錯誤。下圖示意北冰洋沿岸某地(69°N)某日太陽方位角和太陽高度角的逐時變化(太陽方位角即太陽所在的方位,一般是以目標物的正北方向為起始方向,以太陽光的入射方向為終止方向,按順時針方向所測量的角度)。完成7~8題。7.該日最接近( )A.5月22日 B.6月22日C.7月22日 D.8月22日答案 B解析 該地位于北冰洋沿岸,且一天中太陽高度角始終大于0°,說明該地發生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半年。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由于該地位于69°N,該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約為43°,可以推算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22°N,所以最接近的日期是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B正確,A、C、D錯誤。8.此日該地地物日影朝向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是( )A.自南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南B.自西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東C.自南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到南D.自西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到東答案 A解析 由圖可知,該日該地太陽方位變化為自正北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正北,故日影方向應該由正南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正南,故A正確,B、C、D錯誤。方位角是指從某地的指北方向線起,在地平面上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于2023年6月15日觀察太陽視運動,記錄信息如下,并繪制了當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俯視圖。完成9~10題。北京時間 太陽方位角 太陽高度12:40 0°58′ 84.7°9.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蘭州(36°N,103.6°E)B.杭州(30°N,120°E)C.三亞(18°N,110°E)D.西雙版納(21.5°N,101°E)答案 C解析 方位角是指從某地的指北方向線起,在地平面上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太陽方位角僅有0°58′分時北京時間為12:40,說明此時太陽方位接近正北,該地地方時接近正午12點。因此可知,該地與北京時間相差40分鐘,該地位于120°E偏西10°,為110°E。6月15日太陽直射點接近北回歸線,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接近84.7°,且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說明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南5.3°附近,即18°N附近。綜上所述,該地最有可能位于三亞(18°N,110°E),C正確。10.該地當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為(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A解析 6月15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我國各地太陽東北升,西北落,④錯誤;根據上題可知,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②錯誤;正午太陽高度達84.7°,①正確,③錯誤。故選A。微專題一 太陽視運動1.太陽視運動太陽視運動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見太陽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運行狀況。其中日出東方,日落西方,正午12點(地方時)時位于觀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下圖反映的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該圖可反映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與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陽高度等。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刻太陽方位的變化規律(1)沒有極晝或極夜現象且沒有直射現象的地區,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陽直射赤道時,日出正東、日落正西。(2)有太陽直射現象的地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3)剛出現極晝的地區(除極點外)一天內太陽不落,正午太陽高度最大,0點(24點)太陽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4)極晝期間的極點一天內太陽高度不變。3.太陽方位的判定方法(1)正午太陽方位:依據太陽直射點位置判斷,太陽直射點在該地南側,則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反之位于正北,直射該地,則位于正上方。(2)日出和日落太陽方位:依據太陽直射點半球位置判斷,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全球(極晝、極夜區除外)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在北半球,則全球(極晝、極夜區除外)東北日出,西北日落;在赤道,則全球正東日出,正西日落。(3)任意時刻太陽方位:第一步,先判斷該地正午太陽方位。第二步,根據太陽東升西落,1小時轉15°,結合正午太陽方位推任意時刻太陽方位。4.晝長與日出日落時間在北半球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陽視運動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晝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陽視運動的弧度越小。5.影子變化的判讀(1)影長變化:根據太陽高度的大小判斷影長,例如,日出時影長最長,之后縮短,正午時最短,之后變長,日落時影子又最長,直射點上無影子。(2)影子方位的變化:影子位于太陽相反方位,根據太陽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微訓練】山東濰坊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進行了影子日變化觀測活動。下圖示意該小組測得的某日一天當中太陽和影子變化示意圖(圖示時間為北京時間)。完成1~3題。1.推測該小組測量當天的日期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2.推算當地的經度是( )A.118°E B.119°EC.121°E D.122°E3.已知甲、乙兩個時刻竿影等長,甲時刻為北京時間13:34,則乙時刻對應的地方時為( )A.10:26 B.10:30C.10:34 D.10:38中國南極長城站(62°12′59″S,58°57′52″W),位于喬治王島的菲爾德斯半島南端,1985年建站。下圖示意該站在北半球二至日的日出日落方位,①地與②地夾角約62.8°。讀圖,完成4~6題。4.太陽日出方位在②地時,北京(約40°N)當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是( )A.63°34′ B.73°26′C.83°34′ D.53°26′5.長城站最長日照時間約為( )A.23.6小時 B.19.7小時C.12.5小時 D.10.8小時6.每年,日出方位由②地向④地移動期間( )A.日落方位由③地向④地移動B.北回歸線晝長逐漸增加C.華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D.渤海沿岸海域鹽度降低下圖示意北冰洋沿岸某地(69°N)某日太陽方位角和太陽高度角的逐時變化(太陽方位角即太陽所在的方位,一般是以目標物的正北方向為起始方向,以太陽光的入射方向為終止方向,按順時針方向所測量的角度)。完成7~8題。7.該日最接近( )A.5月22日 B.6月22日C.7月22日 D.8月22日8.此日該地地物日影朝向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是( )A.自南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南B.自西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到東C.自南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到南D.自西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到東方位角是指從某地的指北方向線起,在地平面上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于2023年6月15日觀察太陽視運動,記錄信息如下,并繪制了當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俯視圖。完成9~10題。北京時間 太陽方位角 太陽高度12:40 0°58′ 84.7°9.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蘭州(36°N,103.6°E) B.杭州(30°N,120°E)C.三亞(18°N,110°E) D.西雙版納(21.5°N,101°E)10.該地當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為( )A.① B.②C.③ D.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微專題一 太陽視運動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微專題一 太陽視運動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1課時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1課時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2課時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第2課時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