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媽媽睡了》導學案課題 媽媽睡了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發”;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句。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愛,同時懂得關愛父母。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完成預學案作業。(學生) 2.準備字卡、詞卡,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用時:5分鐘) 1.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朗讀課題。 2.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題目質疑。 1.學生朗讀課題,語調要輕柔,要緩慢。 2.學生質疑:媽媽為什么睡著了?媽媽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可以以“媽媽睡了,輕輕地,柔柔地讀,不要吵醒了媽媽”來引導學生朗讀課題。二、講讀結合,初步理解(用時:2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小組合作讀文。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教師引導小組同學輪流朗讀課文,相互學習,相互糾正字音。 (3)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前提出的兩個問題。 2.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小組識記生字的成果。 (1)課件出示句子,教師指名朗讀。 ①媽媽哄我午睡的時候,自己先睡著了,睡得好熟,好香。 ②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在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 ③她烏黑的頭發粘在微微滲出汗珠的額頭上。 (2)課件出示詞語,教師指名朗讀,并學習多音字“發”。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組織學生開火車朗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課前質疑的思考結果。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媽媽為什么睡著了? 教師引導學生讀出描寫媽媽累了的句子。 (3)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媽媽干了哪些活。 (4)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媽媽干了好多活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1.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活動,思考課前產生的問題。 (1)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大聲朗讀課文,重點讀記預習中圈畫的內容。(2)小組長組織同學分自然段輪流朗讀課文,并對有錯誤之處予以示范。 (3)學生逐段讀文,圈畫出與問題相關的語句,再讀一讀這些語句。 2.學生根據教師提示讀字、詞、句,并交流。 (1)學生朗讀句子: 一要注意讀準加點的生字; 二要讀準帶有生字的詞語; 三要把帶有生字的句子讀通順,能正確斷句。 (2)學生朗讀詞語:哄人、先后、閉緊、紅潤、頭發、粘上、汗珠、額頭、沙發、乏了、理發。讀準“發”的字音。 (3)學生認讀本課12個會認字,掌 握多音字“發”,組詞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3.學生針對課前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 (1)學生交流:因為媽媽累了,所以睡著了。 (2)學生朗讀: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該好好睡一覺。 (3)學生先想一想自己的媽媽平時都要做哪些活,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4)學生可以先想象媽媽干了一天的活是一種怎樣的情景,然后帶著這種體驗朗讀句子。 1.教師要注重對課前預習成果的檢測,鼓勵學生主動預習,自主讀文,自主識字。 2.學生在朗讀詞語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詞語:“紅潤”的“潤”,聲母是r,韻母是un,發音要準;“等會兒”后面是兒化音,要讀準兒化音;“頭發”的“發”要讀輕聲。“沙發”的“發”讀一聲。“理發”的“發”讀四聲。針對“發” 這個多音字,可以引導學生查字典,讀一讀字典上不同的詞語。 3.“粘”和“沙”都是翹舌音,要讀準。 4.要回答“媽媽為什么睡著了”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重點結合最后一個自然段尋找答案。 5.指導學生朗讀句子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一是體會媽媽干活后很累的感受,帶著疲倦的感覺來讀;二是體會小作者看到媽媽這么勞累時的感受,帶著心疼的感覺來讀。三、觀察交流,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展示寫字表中的8個會寫字,引導學生觀察例字,提出難寫的生字。 2.教師針對同學提出的難寫 之處進行范寫。 3.教師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 自由練寫,展示后集體評議。 4.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寫字表,然后練寫。 5.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圈畫寫得好的地方,引導學生相互學習。 1.學生仔細觀察例字,看一看哪一個筆畫或者哪一個部件難寫,與老師和同學交流。2.學生觀察老師的范寫,傾聽老師的講解。 3.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和講解練寫 一個,評議時注意傾聽老師的建議。4.學生觀察寫字表中每一個筆畫的書寫,然后臨寫,最后練寫2個。 5.學生仔細觀察展示的范例,看一看哪一個字的哪一個筆畫寫得好,好在哪里。然后修改自己的書寫。 先”上面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二橫略長,下面的豎彎鉤要寫得圓潤些。“閉”的“門”不能寫得太窄。“窗”下部分最里面不是“夕”,這里的點要出頭。“發”右上有一點,不要丟掉。四、布置作業,延伸拓展(用時:2分鐘) 1.你看見過媽媽睡覺時的樣子嗎?回家之后,看一看。 2.觀察好之后可以說一說,也可以畫一畫。 1.學生觀察,看清楚媽媽睡覺時的樣子。 2.說的時候要有條理,說清楚;畫的時候,要想辦法畫出媽媽睡覺時的樣子。 如果媽媽不在身邊,也可以看一看其他親人睡覺時的樣子。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借助插圖,交流引入(用時:8分鐘) 1.板書課題,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 2.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媽媽為什么睡著了。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中插圖,想象媽媽睡覺時的樣子,并交流。 1.學生齊聲誦讀第1自然段。 2.學生圍繞“媽媽干了很多活”來交流。 3.學生觀察插圖,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媽媽此時的樣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觀察畫面上媽媽睡覺時的表情,借助圖畫來交流,也可以聯系家庭作業,結合自己媽媽睡覺時的樣子來回答。二、講讀結合,體會情感(用時:22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一讀:教師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2~4自然段。二畫:畫出描寫睡夢中媽媽的樣子的句子。三想:想想哪些語句最能概括媽媽此時的樣子。 四說:把你的想法和小組的同伴說一說。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相機指導:匯報一:結合第2自然段中的語句體會“睡夢中的媽 媽真美麗”。 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語句能看出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朗讀相關的句子。(2)引導學生朗讀“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紅潤的臉”并模仿練習。 (3)課件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比較:彎彎的眉毛,長在媽媽紅潤的臉上。彎彎的眉毛,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匯報二:結合第3自然段中的語句體會“睡夢中的媽媽好溫柔”。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媽媽的溫柔。 課件出示一組媽媽微笑的照片,引導學生對照照片朗讀描寫媽媽溫柔的一段話。 匯報三:結合第4自然段中的語句體會“睡夢中的媽媽好累”。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睡夢中的媽媽好累”的句子,仔細讀一讀。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作者是怎樣寫出“睡夢中的媽媽好累”的?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這三個自然段。 (2)想想睡夢中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畫出第2~4自然段的首句。 (3)讀一讀畫出的句子,找出“真美麗”“好溫柔”“好累”三個短語。 (4)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自己的答案。 2.學生匯報并訂正自己的答案:學生交流一: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朗讀第2自然段。 (1)學生交流并朗讀第2自然段的第2句話“明亮的眼睛閉上了 紅潤的臉上”。 (2)學生朗讀三個短語,并仿說:水靈靈的眼睛、細長的眉毛、白凈的臉等。 (3)學生朗讀并辨析:“睡”是說媽媽睡覺了,眉毛也不動了。眉毛也在睡覺,說明媽媽太累了。所以“睡”比“長”準確。(4)學生輕輕地、美美地朗讀這一段,讀出媽媽的美。 學生交流二:睡夢中的媽媽好溫柔。朗讀第3自然段。 (1)學生輕輕地、柔柔地朗讀第3自然段。(2)學生觀察照片,感受媽媽的溫柔,帶著微笑朗讀“媽媽微微地笑著 等會兒講給我聽”。學生交流三:睡夢中的媽媽好累。朗讀第4自然段(1)學生找出本段的第2~4句,讀出媽媽此時好累的感受。 (2)學生交流:一是描寫媽媽呼吸沉;二是說媽媽額頭上有汗;三是寫媽媽連鳥叫聲、風吹樹葉的聲音都聽不到。 (3)學生朗讀,讀出媽媽此時的勞累。 教師可用適當的方式簡單檢測第一課時的學習效果。三、總結交流,升華情感(用時:7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媽媽為什么要干那么多活?媽媽為什么連睡覺的時候都那么累呢?2.課件播放歌謠《我的好媽媽》,引導學生傾聽,談感受。 1.學生結合平常在家里媽媽要做的事情來交流:媽媽為了照顧家,照顧孩子很辛苦,媽媽愛我們,更愛我們的家。2.學生聽歌謠,明確:媽媽愛我,我也要愛媽媽。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請家長協助,將歌謠《我的好媽媽》換成學生的媽媽在家里辛苦干活的真實生活照片,更能激發學生愛媽媽的情感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用時:3分鐘) 1.在學校里悄悄地給爸爸或 媽媽寫一封信,說點心里話,說什么都可以。 2.回到家,把信拿給爸爸媽媽看,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給你寫回信。 1.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心里想說的,想怎么寫就怎么寫。2.觀察爸爸媽媽看到信后的表情,讀回信時再想一想自己當時的心情。 如果學生難以確定表達內容,可以建議他回憶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他的,寫幾句感謝的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