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總體目標: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2.通過概念呈現和史料分析,了解城市化的含義、原因、歷程、影響,存在問題等,分析推進城市化的原因,理解城市化在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環境、社會問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結合高考真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課堂討論,培養辯證、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形成對城市的全面認識。(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歷史解釋)4.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現狀,正確理解城市化的利弊,理性分析城市化所面臨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國情懷)二、教材分析本課為普通高中歷史部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單元《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1課《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本單元要求了解從古至今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分析不同形式的居住環境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而城市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種居住環境的變化形式,也體現了人居環境方面較為革命性的改變,至今我們依然處在這樣的進程中。本課教學內容共有四個子目,即“城市化的演進”、“居住條件的改善”、“公共設施的完善”、“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四個子目存在邏輯關系,為方便學生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和結構并展開教學,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即從探城市化之因、享城市化之果、診城市化之病和破城市化之困,四個方面展開。教科書中的學習聚焦、史料閱讀、思考點、課后探究與拓展欄目可提供給學生在課后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把握重點和難點,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三、學情分析本課是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課程,高三的學生經過對必修課程的學習,對城市化已經有所了解,史料研習、時空定位能力有所提升,具有相當的史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而且高中生正處于認知發展水平的黃金期,其記憶力、理解力都得到了發展,能夠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但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尚淺,對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的把握還有待加強。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近代中外城市化的動因教學難點:如何看待城市化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1.導入語:觀看視頻--從平鄉縣發展看城市化,談談城市化給平鄉縣帶來得新變化?2.隨后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表現。 觀看視頻,說說平鄉變化,從中理解和說出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現 基于學生生活的環境出發,讓學生更能真實感受城市化帶來的變化,理解城市化得概念和表現新授:探城市化之因:多媒體展示文字資料,探究英國近代城市化的動因和路徑:材料1:大工廠,特別是從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發動機的時候起,越來越多地開設在那里。據一個同時代的人說,在1786年,人們僅看到一個煙囪,即阿克賴特紗廠的煙囪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徹斯特約有五十個紗廠,大多數都擁有蒸汽機。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幾乎把舊城圍繞起來。……設有商店的中心區域已經美化了,那里開辟了寬闊的街道,兩邊有很高的磚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東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圍有花園的漂亮別墅,那里住著新的貴族,棉業豪富。 ——[法]保爾·芒圖著,楊人楩等譯《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英國近代大工業初期的概況》通過文字材料、地圖、餅狀圖、折線圖,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和原因。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建國以來城市化發展呈現四個階段的階段原因是什么?3.直擊高考:分析城市化的動因,中英的不同,認識各國的國情不同,城市化發展的道路、水平也各不相同。(2016·天津文綜·14)---聚焦考點分析 知識遷移綱要下工業革命的內容分析資料并調用所學進行史料研讀,分析問題。師生互動,師問生達,小組合作探究,生生互動,由代表發言。小組合作探究,由代表發言。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為展開新課鋪墊。通過問題鏈、圖表等形式的材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近代英國城市化的進程的動因和路徑。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近代城市化的原因以及特點,加深對國情的認識,豐富中國史的知識內容。以高考為導向,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享城市化之果1.通過圖片材料,結合平鄉縣發展的視頻分析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對社會生活有哪些意義? 直觀感受和說出城市化對社會生活的意義 展示便捷的交通、明亮的路燈、公園等,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城市化帶來的便捷。三、診城市化之病1.展示視頻,并讓學生結合教材,說出城市化帶來了那些問題?2.辯論:城市化利弊 學生觀察、聆聽、思考、討論,各抒己見,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申辯式思維能力,以及利用史料分析當今問題的能力。四、破城市化之困1.通過以上學習,我們了解到城市化有利也有弊,但卻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世界上各國高度重視城市治理問題,讓我們一起體悟國家治理下的城市化建設。展示材料,材料:于是1956年頒布的《清潔空氣法案》劃定了“煙塵控制區”,區內禁止直接燃燒煤炭。政府陸續頒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衛生法》《放射性物質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 1964年,魯爾區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霧霾法令》,應對霧霾危機。如今在德國,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對不少德國人來說,在城市里能坐城鐵等公共交通就沒必要開車,垃圾分類也必須仔細,投資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已成潮流。 上世紀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氣凈化器出現,從技術上解決了汽油燃燒不完全的問題。十多年后,洛杉磯所有汽車基本實現安裝凈化器。據統計,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的天數1977年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這個數字才降為零。 ——據新華網《三個“霧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引導學生得出中外國家治理方面得措施,及時鼓勵和更正。 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歸納要點。代表展示:政府主導,制定相關法律;注重新型能源開發;環保理念成為共識;治理周期漫長; 以中外治理個案來說明城市化如何進行治理。課堂小結: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一些問題,而城市的發展在借助科技進步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容城市化的內涵。今天的城市化不僅是指城市數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更是城市設施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要以開放、多遠得心態來看城市化,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是現代城市資源的創設與共享,從而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學以致用:當堂檢測1.(2021·天津六校高二第二學期期中·3)從19世紀以來,中國很多城市逐漸形成給排水管網,使得城內原有河道與水環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馬路、鐵路、軌道交通、電線等各類近代設施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代中國城市的變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B.城市的人口壓力日益增大C.工業文明影響了城市發展 D.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2. 1855年,法拉第致信《泰晤士報》,描述他見到的泰晤士河:河水臭味刺鼻,呈現出一片渾濁的褐色。泰晤士河受到污染( )A.與英國工業化進程相伴而生B.展現了科學時代的消極影響C.暴露了帝國主義時代的罪惡D.緣于英國“城市病”的弊端3.(2021·北京東城區高二第一學期期末·39)城市化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閱讀下圖,據此判斷20世紀中期以來( )A.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進程最快B.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發展十分迅猛C.全世界已經全部實現城市化D.不同國家間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漸增大 將自己學的知識講出來,鞏固新知 知識鞏固作業設計:采訪身邊經歷過新中國成立以及改革開放的老人,請他談談對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切身感受,撰寫一篇采訪稿。 學生學完本課后的學習活動持續進行。六、板書設計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一、探城市化之因——城市化的演進二、享城市化之果化——1 居住條件的改善2 基礎設施的發展三、診城市化之病 ——城市化進程的問題四、破城市化之困 ——共建美好家園七、教學反思本節課以平鄉縣相關材料創設情境導入,利用圖片、數據、視頻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家鄉變化感受認識城市化進程。圍繞“城市化”這一主題設計了四個子目,探城市化之因、享城市化之果、診城市化之病和破城市化之困,條理清晰、結構明確、易于理解。在情境設計方面,突出了生活實際、史料研習和高考真題相結合,既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問題串、任務鏈”為主,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邏輯分析的能力,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時間分配上,課堂中第一部分作為重點內容用時稍多。對于城市化的治理部分內容應該再豐富一點,一節課結束了,但是對城市化這樣得熱點問題的研究不能結束,以后的學習中也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