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9—15課)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對以后歷代王朝具有深遠影響。繼起的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東漢的版圖大致與西漢相當,但政局較為混亂。〖內容要求〗1.3 秦漢時期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2.2022年課標解讀⑴了解秦漢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并推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及表現,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興起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所作的貢獻,知道漢朝與匈奴戰與和的關系史實。認識到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秦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⑶能結合語文、地理、生物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古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1)新舊教材之比較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單元 課 題 單 元 課 題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東漢的興衰 第13課 東漢的興亡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2)本單元由七節正課組成。涉及兩個關鍵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漢朝)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對以后歷代王朝具有深遠影響。繼起的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得到發展。《第9課 秦統一中國》:這一課介紹秦朝如何通過征服其他諸侯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包括秦始皇的統治和制度創新,以及他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重要措施。《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一課講述了秦朝末年由于嚴苛的法律、重稅和勞役導致的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些起義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這一介紹了西漢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時期的統治。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的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以減輕賦稅、鼓勵農業發展和實行寬政而著稱。《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這一課探討了西漢后期如何進一步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及漢武帝時期的擴張和中央集權的加強。《第13課 東漢的興衰》:這一課講述了東漢的建立、發展以及最終的衰落。東漢是西漢之后的一個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經歷了自己的興衰過程。《第14課 絲調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這一課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重要性,這是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重要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對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這一課探討了秦漢時期在科技、藝術、文學和哲學等方面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造紙術的發明、天文學的進步、儒家思想的發展等。2、單元大概念架構封建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時期,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第一個高潮,奠定世界領先地位。 經濟:經濟上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斷發展,精耕細作技術日益成熟;封建經濟得到發展。政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奠定了中國的政治版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創立和鞏固;大一統時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確立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維持了四百多年。秦漢王朝影響深遠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科技:醫學、造紙術、地動儀等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奠定了中華文明的世界領先地位,標志著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秦漢是中國古代文化第一個高峰,奠定世界領先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也對世界文明作貢獻。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4、本單元教材體例(1)新教材的每個單元主題頁新增該階段時間軸,對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增強學生對歷史時序的認知;還新增了新課標對這一單元要達成的內容要求,為學生學習新知明確了目標,如第三單元: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課文標題后引語部分增加相應內容的圖片信息,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如第9課引語旁配有《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第10課引語旁配有《秦坑儒谷碑》,第11課引語旁配有《“漢并天下”瓦當》和《“與天久長”瓦當》,第12課引語旁配有《史記 平準書(書影)》,第13課引語旁配有《東漢宅院畫像磚》,第14課引語旁配有《玉門關遺址》,第15課引語旁配有《懸泉置遺址出土的西漢簡牘》、《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等。(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學考古、理論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圖、新圖片、考古新發現的遺物,歷史知識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設計讀地圖,提升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的培養。(4)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想一想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新教材增加了“學史崇德”欄目,更符合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課標堅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為黨育人,為國育人才”的“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張騫“持漢節不失”的精神和堅決克服困難的意志為后人傳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好地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第15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史實,司馬遷追求崇高理想和獻身偉大事業的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愛國情懷。(9)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0)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新教材進一步落實歷史學科素養的要求,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體現了歷史課程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課程本質。一、教學目標:目標1.秦的統一與滅亡:簡述秦統一六國的原因、過程、結果,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意義;知道秦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權的措施及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意義;知道秦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2.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知道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過程與結果、意義;知道楚漢之爭與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區別與聯系;通過評價秦始皇,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方法。(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3.西漢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知道西漢王朝的建立,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內容;通過秦亡漢興對比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知道漢武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影響;評價漢武帝。(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4.東漢的興衰:知道東漢的建立與“光武中興”的表現;知道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導致東漢的衰落;知道黃巾起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目標5.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通過張騫鑿空西域的主要史實,通過梳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所歷經的千辛萬苦,讓學生體會其百折不撓的精神;通過解讀《絲綢之路示意圖》與教材相關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體會大漢王朝的開放、包容的精神;通過對今天的“一帶一路”的拓展,把古代歷史拉進現實之中,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傳承與創新。(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目標6.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知道造紙術的發明,知道張仲景、華佗等歷史人物的貢獻,體會秦漢時期的我國科技取得較高的成就;通過《史記》與佛教、道教的相關史實的學習,認識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時空觀念、唯物史觀)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漢武帝為開拓大一統所進行的措施;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學習難點:秦漢鞏固統一國家的措施所產生的影響、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第5課時)《第13課 東漢的興衰》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道教產生的背景。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了解東漢建立的相關史實,知道“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及表現。(重點)2)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是導致東漢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難點)3)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知道黃巾起義的背景、概況、特點和影響(重點)4)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東漢的興衰史,認識到社會安定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和前提。教材分析 《東漢的興衰》一課出自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3課。本課的主題是東漢的興衰,包括三個子目: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黃巾起義。光武帝劉秀順應統一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歷史潮流,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重整封建統治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出現繁榮景象;社會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發展較快。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權,豪強大族勢力膨脹,造成的社會動蕩局面,導致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東漢時期的興衰發展歷程延續了秦、西漢的興衰規律,是中國歷史封建王朝發展的縮影,對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有典型的意義。在全冊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本課關鍵詞: 東漢新生 延續統一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三部分: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柔道治國國泰民安;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社會混亂民眾遭殃;三:黃巾起義——撼動東漢統治根基;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歷史,對一些歷史概念很模糊,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 高。但求知欲強,好奇心重,課堂參與積極性高。因此,本課學習過程中故事性 設計稍顯突出,突出東漢由興至衰的發展過程,以及朝代興衰背后所隱藏的秘密, 明白國家的安定,百姓生活才安定。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激發學 生敢想敢說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及九世孫,到其父時為濟陽令,父親去世后,小劉秀被寄養在叔父家按月領取西漢宗室撥款??墒窃诠?年,發放撥款的官員卻對他說:“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劉了!以后啊,再也不會給你錢了?!静シ乓曨l】光武帝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13課,《東漢的興衰》,來探究光武帝是如何建立東漢、實現他的治國目標的?【整體感知】閱讀教材子目錄,概述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閱讀單元導讀,思考問題。學生閱讀教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通過大單元整合,了解東漢的興衰歷程。通過視頻,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講授新課(一) 目標導學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柔道治國國泰民安1.王莽篡漢Q1:閱讀課本P73頁,思考王莽篡漢為什么能夠成功?①西漢后期社會狀況:材料一: 武帝病逝后,……或為幼主,或為昏君,導致外戚勢力坐大,西漢帝國日衰。材料二:大興徭役,重增賦斂,征發如雨……(民)饑饉……死于道,以百萬數。②為什么是王莽篡漢?材料三:易代和復古是西漢末年頗為流行的社會思潮,最終實現這兩個要求的希望都集中到了一個人身上,這就是外戚王莽。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四: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盒值芙詫④娢搴钭樱藭r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 ——《漢書》教師講述:王莽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長期握有朝廷內外的軍政大權。公元9年,威逼4歲孺子劉嬰禪讓,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2.王莽改制材料: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還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將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而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也不?;貜偷轿髦軙r代的周禮模式。——摘編自百度百科閱讀材料,了解王莽改制的目的、特點、結果?目的:緩解社會矛盾,鞏固統治;特點:托古改制結果:23年,綠林軍在昆陽擊敗王莽軍隊主力,后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Q2:閱讀課本P73頁,思考王莽改制為什么會慘???失敗原因:朝令夕改,官吏百姓無所適從;自然災害嚴重;固執己見,剛愎自用;不合時宜的改革激化社會矛盾。問題:從王莽改制的失敗中,同學們認為在改革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3.東漢建立延續210年的西漢王朝在平靜中被王莽篡權,然而改朝換代的大混戰并沒有避免,在王莽上臺以后,因施政不當,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各地農民起義接連而起,據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統計,從公元17年——25年間,各地起兵叛變的主要人物有近30人,中國國土上一片混戰,同時從這段戰亂前后人口數字統計中,可以看出當時戰亂給人民的生活帶來深重災難。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西漢高祖的九世孫的劉秀,以“復高祖之業”為號召發動起義,在地主豪族支持下,逐漸成統一之勢,公元25年,重建漢朝,因其都城洛陽在劉邦建立漢朝都城長安的東邊,因此史學家把其成為東漢。登記后劉秀定國號為“建武”公元25年即為建武元年,因為死后劉秀謚號為“光武”,所以后人又稱其為“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結束長達20多年的戰亂紛爭,社會逐漸安定下來。4.光武中興Q3:根據材料和教材74頁,思考東漢建國之初面臨問題 劉秀采取的對策?材料:劉秀接手的是一副殘破至極的爛攤子——經濟蕭條,社會動蕩?!暗湌偽唇?,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房舍)丘墟,田疇蕪(荒蕪)穢(雜草)……匹夫僮婦(兒童婦女),咸(都)懷怨怒。 —— 《后漢書·馮衍傳》譯文:禍亂相連,戰爭不息,刑法更加殘酷,賦稅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村落成了廢墟,田地荒蕪。 人民無不怨恨在心。 帝聞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漢書·光武帝紀》目的:鞏固政權;穩定社會局面;恢復和發展經濟。問題:劉秀以“柔道”治理天下,他會具體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材料1:“民有嫁妻賣子,愿歸父母者,咨聽之,敢拘執,論如律。”材料2: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材料3:對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釋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材料4:裁并400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以貪污罪處死貪贓 1000多萬錢的大司徒,殺死河南尹及郡太守 10余人。材料5:將南匈奴、烏桓等民族整體遷入內地;將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首領遷入內地。學生回答后,PPT展示:課件展示:西漢末至光武中興時期的戶籍人口時間全國戶籍人口西漢末6000萬東漢初1000多萬57年(光武帝去世)2100多萬105年5300多萬【播放視頻】“光武中興”材料:《后漢書·刑法志》記載:在光武和明帝時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禍”,而有“樂生之念”。 “五谷登衍”“蠶麥善收”“吏稱其官,民安其業”,出現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問題:光武帝采取這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東漢經濟發展Q5、根據課本結合材料歸納東漢經濟發展的表現?【播放視頻】東漢說唱俑材料: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說唱俑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展現了漢代高超的雕塑藝術;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漢的民間生活氣息和社會文化風貌。東漢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1)農業:當時,人們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王景受命治理黃河,使被淹沒的土地變成了良田。(2)手工業:冶鐵、制瓷等手工業發展較快。當時發明的水排,利用水利鼓風冶鐵,提高了冶煉質量。青瓷燒制技術走向成熟,已出現質量較高的瓷器。【教學過渡】:課件展示東漢畫像磚,畫中顯示主人過著悠閑自在的日子,但是從中也隱含著危機,高大的圍墻和望樓說明當時社會混亂,動蕩不安。 提示:背景:西漢后期,政治日益腐敗,賦稅、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不安。閱讀教材,了解王莽其人及其建立的新朝。閱讀史料,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示:目的:緩解社會矛盾,鞏固統治;特點:托古改制結果:23年,綠林軍在昆陽擊敗王莽軍隊主力,后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改革要注意的問題:改革要符合客觀規律;關注民生。融入情境,發揮歷史想象力,結合西漢建立之初的狀況進行分析。社會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尖銳。 治國思想:以柔術治天下。閱讀史料,歸納總結劉秀鞏固政權的措施。措施: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提示:平息了漢末以來的混亂局面,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拓展王莽改制的內容,一方面構建從西漢滅亡到東漢建立的歷史變遷完整性;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通過時間軸的知識點梳理,使學生清楚了解東漢建立的背景和過程; 通過識讀東漢地圖,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通過背景介紹,培養學生歷史想象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精選史料,盡可能地還原東漢初期真實的歷史面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認識劉秀的具體措施,初步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通過介紹畫像磚和人口數量變化的資料,學生直觀感受“光武中興” 的局面,也讓學生初探如何認識文物,觀察文物的方法。通過強調課文的字眼,讓學生要多注意課文細節。也通過觀察文物畫 像磚,培養學生全面觀察歷史文物的能力,也為接下來講述東漢的衰落自然地過 渡。講授新課(二) 目標導學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社會混亂民眾遭殃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閱讀教材75頁,將以下圖片進行排序,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鏈。Q1:東漢后期皇帝即位有何特點?這些皇帝的即位年齡以及壽命與東漢中后期的政局有什么關聯?師:劉秀是一位優秀的皇帝,經過他的治國措施,社會比較安定,但還是存在一定的社會隱患。東漢后期十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其壽命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49壽命27231303936341454【名詞釋義】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東漢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將,名門大族?;鹿伲菏侵冈趯m中服侍皇帝和皇帝家族的男子。東漢中后期的宦官往往因幫助皇帝除掉外戚、奪回政權有功而被封侯賜爵,成為可能專權的另一種政治力量。教師講述:他們即位年齡和壽命對朝政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是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中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利膨脹。皇帝長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想親自行使軍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Q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會導致什么后果?【播放視頻】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1: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漢末童謠大意是說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暴尸荒野;而不正直的奸人,泉眼服飾,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材料2:外戚梁冀先后廢立了三個皇帝,獨攬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當官封侯,橫行霸道,把數千平民當做是自己的奴婢,各地上朝廷貢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獻給皇帝。年幼的漢質帝不滿梁冀專權,說他是跋扈將軍。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質帝。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導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2.豪強大族勢力膨脹Q3:【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75頁,知道豪強大族勢力強盛的背景、表現與影響?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諸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漢書》教師:在光武帝的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中,以豪強地主居多,光武帝曾承諾:稱帝后,要維護他們的利益。【教學過渡】上面的這種狀況,導致民間有什么樣的情緒呢?多媒體展示材料:“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這是當時的一首民謠,這首民謠反映了民間什么樣的情緒?學生翻譯,回答。教師(提示):這首民謠的含義是我們百姓的頭發像韭菜,被剪后還能復生。(古代剪發也是一種刑罰)我們百姓的頭如雞,被砍了以后還能打鳴。官吏是不必要敬畏的,百姓從來都不可被輕視。教師:(過渡語)這種反抗的情緒最終導致了什么樣的歷史事件?學生:導致了人民起義。教師:東漢安帝至靈帝統治時期,有史可據的農民起義多達41次,期中安帝統治的19年中,一共發生率4次農民起義。順帝統治的19年中,發生了13次;沖、質帝在位總共不足2年,卻發生了4次,桓帝統治21年,發生了14次,而靈帝統治時,168到180年,發生了農民起義4次。184 的對東漢政權影響最大的一次起義是發生在靈帝劉宏統治時期的而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叫什么?學生:黃巾起義。 提示:② ④ ① ⑥ ⑤ ③。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結合課本分析后總結回答:即位年齡??;在位時間短;王位更替快。東漢皇帝的年齡平均為9.5歲;他們的平均壽命是24歲。他們即位年齡和壽命:東漢政治的兩股勢力:外戚VS宦官提示:根據材料結合課本思考答案(導致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1)背景:光武中興留下了隱患,漢光武帝對貴族官僚和地方豪強妥協,原先的社會問題并未根本解決。(2)表現:曾幫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的豪強大族,此時勢力不斷壯大。他們極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莊,擁有巨額財富,役使大量農民;還擁有私人武裝,操控地方政權,為害一方。有的豪強長期擔任朝廷中的要職,世代為官。(3)影響:豪強大族經濟實力強,擁有私人武裝,是東漢晚期出現割據局面的重要因素。提示:廣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這種黑暗統治了,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更容易理解本節課的難點問題,東漢衰落的主要 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通過當時的童謠,創設問題讓學生理解這種局面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通過材料,讓學生更真切的感知東漢后期人民的真實感受,了解黃巾 起義的背景。也是從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的內容自然過渡到黃巾起義的學習。講授新課(三) 目標導學三:黃巾起義——撼動東漢統治根基黃巾起義背景童謠: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Q1:思考:東漢末年為什么會爆發農民起義?材料:東漢末年,朝中大臣上書提出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gu que】(搜刮)財利,侵掠百姓。元嘉元年(151年)京師旱。任城、梁國饑,民相食。永興二年(154年)蝗災為害,五谷不登,人無宿儲。銜接:天災人禍,社會民不聊生,人們已經無法忍受東漢末年的黑暗統治了, 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型農民起義爆發了。2.黃巾起義概況播放視頻《黃巾起義》材料:【自主學習】結合視頻,閱讀教材,填充表格內容口號領導者時間特點結局影響學生回答后:【重點突破】黃巾起義的特點有哪些?張角利用“太平道”宣傳組織群眾。黃巾軍提出預言,明確了斗爭目標——“黃天當立”,起義時間——“歲在甲子”。因此,這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重點突破】黃巾大起義的過程教師講解:黃巾起義主力雖然失敗,但其余部堅持斗爭20多年。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自此中國進入逐鹿中原,群雄爭霸的時代。3.影響:Q2:結合教材P76頁,指出黃巾起義的影響?材料: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閑,天下響應。”提示: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此后,東漢政府,為鎮壓起義,加強地方統治,派重臣到地方統治,地方勢力迅速膨脹,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到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締卧稀縌3:【合作探究】西漢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時期;東漢出現“光武中興”的繁榮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現有哪些共同原因 你得到什么啟示 提示:共同原因: ①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②調整統治政策,輕搖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③統治者善于用人,重視納諫。 ④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啟示:1.統治者要體察民情、愛惜民力,才能使社會出現了盛世局面。2.統治者要善于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實行輕搖薄賦之法,保持政策的穩定,才能使國家興盛。知識拓展:州牧割據黃巾起義爆發后,地方州郡亂成一團漢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統治 ,派重臣出任州牧,統領地方軍事要務,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勢力逐漸膨脹,甚至不聽從朝廷的命令,稱為獨霸一方的軍閥。州牧割據的局面加速了漢王朝的瓦解。 提示:原因: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重用親信,朝政腐敗等。自然災害頻發。基本概況 (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時間:公元184 年,領導人:張角;特點: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和宗教結合起來的農民起義;結果:起義席卷全國。遭到統治階級殘酷鎮壓,起義首領張角因病去世,歷時9個月的黃巾起義最后被鎮壓下去,但其余部堅持斗爭了20多年;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從簡潔明了的童謠導入該目,通過動畫片了解黃巾起義的這一事件,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觀看到完成了本部分的知識內容,通過一個問題總結對黃巾起義的原因進行總結,順筆成章的明確其影響。通過自主學習找出黃巾起義的概況,并且通過流程圖來梳理其起義的 過程,通過設問分析其影響,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整個起義的概況。通過老師敘述,彌補本課教材正文部分對東漢滅亡的了解,幫助學生對一個王朝建立完整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知識拓展,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課堂小結 回眸東漢興衰路,以史為尺量得失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 途命運緊密相連?;仡櫛菊n,通過對東漢興衰原因的分析,社會的安定與繁榮正是由于統治者重視人民,順應民心。同時,社會穩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國家的安定是人民生活安定的首要保障。民為天下本,國為天下家。國安民心定,國破家必亡。因此,以史為鑒,關注現實,關注民生。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努力增強國與家對未來世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國家的安定與繁榮作出不懈努力與奉獻。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總結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得出歷史啟示,達到歷史育人的目的。課堂鞏固 1.(2023·廣東廣州)漢代某皇帝統治時期,陸續下詔“復三十而稅一”“復五銖錢”“釋奴婢”“并官省職”,這些措施使社會逐步安定。該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答案】B2.(2024·重慶)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勞動者利用杠桿原理進行谷物加工的場景:左邊3人扶在欄桿一頭,借用身體下壓的力量,啟動桿頭,達到舂米的效果。據此可知( )A.四川地區經濟較發達 B.勞動者精通力學理論C.實用技術應用于生產活動 D.政府組織大規模集體勞動【答案】C3.(2020·廣東)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答案】D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附1:板書設計【學史崇德】 你從東漢的興亡中吸取到哪些歷史經驗和教訓?經驗和教訓:1、成由簡、敗由奢;2、得民心者得天下,統治者要順應民心;3、要善于調整政策;(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的展示,把內在的歷史規律化為可見的歷史線索,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主旨,涵養家國情懷。)【作業布置】個性化作業——歷史小報:黃巾起義讀解標課元單壹析分材教元單貳標目習學元單叁計設學教元單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