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教學設計課 題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友誼的真諦》一、教材解析 本節課是第六課《友誼之樹常青》第一框《友誼的真諦》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整個單元圍繞著友誼展開,引導領悟到友誼的美好,體會到朋友在自己生命中的純粹與重要;而本節則是通過友誼的三大真諦和三大澄清方面為青少年解惑,并且為后續如何建立真摯的友誼,如何讓友誼之樹常青打下基礎。二、學情分析 青少年時期正是逐漸成長的時候,這個階段的他們非??释c同齡人友好相處,渴望與同學建立真摯的友誼,也需要在逐步擴展的生活中需要處理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等方面的關系。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以及認知能力的受限,青春期的學生在交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惑,如果不能正確處理“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產生一種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而本節課的內容恰好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教學中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可以積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友誼,了解友誼,可以解開自己關于交友過程中的一些困惑,真正的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去建立真摯的友誼。三、教學目標 道德修養:分享自己對于友誼的理解和經歷感受,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友誼意識,提升處理交友問題的能力,學會把握友誼,愛惜友誼,善待朋友。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友誼的真諦。 教學難點:心靈的相遇、平等的雙向的。五、資源與工具 多媒體教學、人物素材六、方法與策略 教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 學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等七、教學內容設計導入預設過程(約3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出示三只潦草小狗照片,設問:你見過這張照片嗎?你知道照片上的三個人是誰嗎? 解讀照片代表的人物及背景,建立情境。 展示學習主題,呈現學習目標。 聆聽教師言語導入,觀看圖片,結合個人所知回答。 了解照片意義,及人物關系。 明確學習主題及目標,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做好預習。環節一: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教學內容:友誼是如何建立的?友誼帶給我們的不同體驗。有意的真諦有哪些?預設過程(15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展示史鐵生、余華、莫言的人物簡介。 解讀三人關系及友誼的深厚。 設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是怎么建立起友誼的?在這段友誼中發生過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事? 教師多元化點評學生回答,結合任務素材,引導學生理解友誼的建立與友誼的體驗。 展示史鐵生和朋友們的故事——踢足球,以及史鐵生對友誼的認可與重視。 設問:你如何理解余華、莫言、劉震云等友人的做法?你如何看待史鐵生的這句話? 涂色活動:學生選擇友誼中最重要的三個特質進行涂色,并分享這些特質的在友誼中的具體體現。 教師多元化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理解并總結基礎知識點:友誼的一種親密的關系,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學生認真了解三位作家的基本情況,以及三人曾經建立的深厚友誼。 認真聆聽提問,結合個人經歷,積極回答。 在教師的點撥中,結合所學素材,理解友誼的建立與友誼的體驗。 閱讀故事,感受史鐵生與朋友們的友誼。 認真思考問題,主動舉手,分享個人見解。 積極參與涂色活動,并分享個人忠實的特質與小故事。 在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下,理解友誼的真諦。環節二:友誼的澄清教學內容:友誼的真諦有哪些?朋友的影響是什么?預設過程(15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展示史鐵生在生病住院期間以及開始寫作之后,與朋友們發生的趣事。 播放視頻《朋友們懷念史鐵生》。 展示小組合作任務:探究“史鐵生和他的朋友們”故事啟示,思考:為什么說支撐著史鐵生的另一根“拐棍”是朋友們?為什么史鐵生去世后,朋友們如此懷念他?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邀請學生分享成果。 教師多元化點評學生回答,并強調、總結基礎知識點:友誼的真諦。 教師言語引導,設問:在你的朋友中,有沒有朋友已經漸漸失去聯系的?如果有,你是否感到遺憾?你想對TA說些什么? 教師多元化點評學生回答,并引導學生理解朋友的影響,正確看待友誼。 認真閱讀故事,了解史鐵生所收獲到的友誼力量,以及他對友誼的重視。 認真觀看視頻,了解朋友們對這段友誼的延續與懷念。 了解小組合作任務內容,做好要論準備。 在教師的組織下,積極展開討論,人人參與,小組代表展示成果。 在同學的共學中,理解基礎知識點,感受友誼的真諦。 認真聆聽教師言語,認真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回答。 在教師的點撥下,正確看待友誼的影響。板書設計八、作業設計 1.“朋友是肩膀,可以讓你依靠著哭泣;朋友是巨浪,可以令你熱情高漲;朋友是一口井,可以讓你放心地傾訴痛苦;朋友是一雙手,可以把你從絕望中拉出來”,這告訴我們( ABCD)(多選)。 A.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 B.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 C.友誼帶給我們快樂和信心 D.我們要真誠交友,珍惜朋友之情 2.古人有許多關于友誼的描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些古詩名句啟示我們(A) A.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B.友誼意味著沒有沖突 C.友誼給人溫暖與力量 D.友誼是朋友間的吹捧 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這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B) A.相互競爭 B.志同道合 C.互相影響 D.形影不離 4.馬克思在創立政治經濟學時,正是他在經濟上最困難的時候,恩格斯經??犊饽?,幫助他擺脫經濟上的困境,對此,馬克思十分感激。列寧曾盛贊道:“這兩個人的關系超過了一切古老的傳說中最動人的友誼故事?!边@個故事告訴我們(A) ①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 ②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 ③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④朋友是一種金錢關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