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三國鼎立 任務型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三國鼎立 任務型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單元體例
單元主題 歷史要素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西晉的興亡、北方各族的內遷、東晉的興亡、南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單元備課說明
一、單元課標要求
基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闡述,本單元講述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學生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二、單元教材分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長期分裂時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時期,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
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結束了秦漢時期大一統的局面。三國鼎立是從分裂割據逐步走向局部統一的過程。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實現了短暫的統一。八王之亂不僅使西晉衰落,也導致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出現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此后東晉南朝與十六國北朝對峙的局面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各族不斷內遷,各族之間加強了交往交流交融,區域的開發,尤其是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科技文化的顯著進步,都為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奠定了基礎。
中國古代史的一個大單元理念是“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大單元理念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等多方面,為隋唐盛世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三、單元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過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提供圖片、文字等材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的時代特征,認識到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了解人口遷徙、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實,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時代特征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意義。
3.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農學、數學、天文歷法及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三 國 鼎 立
設計說明
本課主要介紹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歷史,主要圍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而展開。這三部分內容之間因果相連,在一些重大戰役的作用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勢力逐步崛起,進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必然結果,它的形成,實現了局部統一,為后來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體現了歷史的延續性,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教學比較容易創設歷史情境、問題情境,從而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學習目標
1.了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分析曹操在這兩次戰役中一勝一敗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識讀《官渡之戰示意圖》《赤壁之戰示意圖》《三國鼎立形勢圖(262年)》等圖片,學習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
3.閱讀《三國演義》的片段,認識文學作品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
4.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在于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重點難點
重點:赤壁之戰。
難點: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歸納法、講授法等。
資源與工具
(一)資源
1.拓展閱讀:《三國志》(書目)。
2.影視作品:《中國通史》(紀錄片)。
(二)工具
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
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情境
教師首先播放“桃園三結義”的視頻片段,并向學生介紹有關三國時期的歷史書籍和電視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知道的三國時期的人物,如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周瑜等,接著指出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與這些歷史人物有關,從而導入本課。
二、預習檢查
1.說說官渡之戰發生的時間及結果。
2.說說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及結果。
3.說說三國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4.230年,誰率領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
三、學習任務一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并問學生是否知道這首歌,以及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學生回答:歌名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教師過渡:《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但這部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還是有區別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通過學習本課,了解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縮小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學習任務二
官渡之戰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反映了東漢末年的什么社會狀況。
材料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蒿里行》
學生回答:東漢末期,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混戰,人民生活困苦。
教師提問:在這種社會狀況下,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結束戰爭,過上安定的生活。
教師提問:誰順應這一潮流,結束了北方的戰亂局面
學生回答:曹操。
教師講述: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2頁的內容,分析曹操是如何壯大自己的勢力的。
學生回答:
(1)政治上:把漢獻帝從都城洛陽接到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主動權;招攬各種人才。
(2)軍事上:收編投降的青州黃巾軍精銳,壯大了隊伍。
(3)經濟上:實行屯田,組織軍隊和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解決了大批流民的生計和軍糧問題。
教師講述:屯田制是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征收一定數額田租的制度。屯田制并非始于曹操。但至曹操推行時,才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制度。推行屯田制,是曹操勢力興起和發展,以至統一北方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師提問:曹操采取的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學生回答:曹操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首領。
教師提問:當時北方另一個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的首領是誰
學生回答:袁紹。
教師講述:為了吞并對方,曹操和袁紹之間展開了多次戰爭,其中最著名的是官渡之戰。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2頁的內容,從時間、地點、交戰雙方、戰術、結果、特點、影響等方面介紹官渡之戰。
學生回答: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面對數倍于己的袁軍,曹操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打擊敵人要害的戰術,偷襲袁軍的后勤供應營地,燒毀其全部軍糧。袁紹軍隊人心渙散,被迅速殲滅,曹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官渡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教師提問:207年,曹操在北征烏桓回師途中,寫下了組詩《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是其中的一首。“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從這首詩中,我們能看出曹操的抱負是什么
學生回答:統一天下。
【設計意圖】通過逐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五、學習任務三
赤壁之戰
教師過渡: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準備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當時南方的割據勢力主要有哪些
學生回答:劉備和孫權。
教師提問:面對勢力強大的曹操,劉備和孫權如何才能不被曹操吞并
學生回答:聯合對抗曹操。
教師提問:在走向聯合的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
學生回答:諸葛亮和周瑜。
教師提問:說到諸葛亮,大家首先會想到哪一典故
學生回答:三顧茅廬。
教師講述:在三顧茅廬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孫劉最終走向聯合,同曹操在赤壁展開大戰。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3、94頁的內容,根據前面學習官渡之戰的過程,介紹赤壁之戰。
學生回答:208年,曹操率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戰。當時曹軍的兵力有20余萬,孫劉聯軍只有約5萬人。周瑜采納部下黃蓋的建議,實施詐降計策和火攻戰術。曹軍毫無防備,死傷慘重。周瑜隨即率領主力攻殺過來,劉備手下的將士也從陸地發動進攻,曹軍大潰。孫劉聯軍乘勝擴大戰果,曹操帶著敗兵北撤。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學生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列表對比。
戰役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影響 特點
官渡之戰 200年 曹操與袁紹  曹操打敗袁紹 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以少勝多
赤壁之戰 208年 曹軍與孫劉 聯軍 孫劉聯軍打 敗曹操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
教師提問:為什么勢力強大的曹操卻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
學生回答:
(1)曹軍長途跋涉,兵士疲憊,又多為北方人,不服水土,不習水戰,疾病流行。
(2)隨著勢力日益強大,曹操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3)孫劉聯軍制定了正確的戰術。
教師提問: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一勝一敗,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驕兵必敗;團結就是力量;學習、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六、學習任務四
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
教師提問:赤壁之戰后,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經營范圍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
(1)曹操:轉而經營關中,掃平關中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2)劉備:占領荊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發展,占取益州。
(3)孫權:把他的統治范圍從揚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劉備勢力排擠出荊州地區。
教師提問: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5頁的內容,制作表格。
學生回答:
政權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吳 229年 孫權 建業
教師提問: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改變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
教師提問:三國鼎立形成后,為了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魏、蜀、吳三國是如何進行治理和開發的
學生回答:
(1)魏國: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
(2)吳國: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 ,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
(3)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教師提問: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必然結果,也是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的過渡階段。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因此,三國時期與東漢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相比,既是歷史的一個進步,也符合人民渴望社會安定的要求,并為此后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其了解統一是大勢所趨,從而培養家國情懷;列表進行對比,有利于加強記憶。
七、過程性評價
《七彩作業》課堂練習。
八、課堂小結
官渡之戰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而這一局面的形成,實現了三個政權之間暫時的平衡。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結束了東漢末年的分裂割據,實現了局部統一,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符合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要求,也為之后西晉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九、布置作業
1.基礎型作業: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所考查的知識點。
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
十、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平泉县| 天峨县| 苏州市| 章丘市| 富宁县| 施秉县| 息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开原市| 崇礼县| 安新县| 蒙自县| 昆山市| 宣化县| 三台县| 鹿泉市| 涿州市| 正阳县| 罗江县| 贡觉县| 三原县| 顺平县| 集贤县| 新化县| 棋牌| 湾仔区| 同心县| 杨浦区| 清流县| 鄂伦春自治旗| 滕州市| 灵石县| 蓝田县| 那曲县| 阿拉善盟| 潍坊市| 资兴市| 德江县| 德阳市|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