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遵守規則》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道德修養:熱愛且融入社會生活,形成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規則的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法治觀念:遵守社會規則中要自我約束、敬畏規則、遵紀守法。 健全人格:提高自律能力,學會維護規則的技巧,增強改進規則的能力。 責任意識:增強責在心,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教學 重點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規則。教學 難點 維護社會規則。 教學過程導入 請你來對弈規則: 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 空棋盤開局。 (3))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4)棋子下在棋盤的空白點上,棋子下定后不得移動或拿走。 (5)黑方的第一枚棋子必須下在天元點上,即中心交叉點。 獲勝的判定:只要黑白方中任意一方的棋子有五子連在一起,則該方獲勝。 說說你的感悟。 授新課 探究一:規則再左,自由在右 情景創設: 情景一:想給誰起外號就起!這是我的自由! 情景二:爸媽的錢就是我的錢,不問自取也行。 情景三:電動車不夠酷啊,改裝一下! 思考:這些“自由”可行嗎?為何? 學生: 教師: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鬼火少年”指喜歡成群結隊駕乘摩托車招搖過市且時常發生事故的青少年 ,因廣東廣西等地相關交通事故新聞在網上流傳而成為網絡流行詞。 “鬼火少年”通常駕駛非法改裝、無牌無證的摩托車,在馬路上進行飆車、炫技等危險行為,且往往以“游擊戰”的方式躲避警方查處。 思考:鬼火少年為什么不帥? 學生: 教師:“鬼火少年”的行為不僅危及自身安全,也擾亂了社會秩序。因此,警方對此類違法行為進行了持續的整治和打擊。 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知識小結: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是怎樣的? 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探究二:規則在心,外化于行 情境體驗:以下兩種情境中,你屬于哪一種 有監控:在有攝像頭、有行人的地方,我會等紅燈。 無監控:在無攝像頭、無人的地方,我也會等紅燈。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教師: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 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 觀點辨析: 甲:闖紅燈不對,但大家都在闖,我也就跟著走。 乙:只要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管,就可以闖紅燈。 丙:我覺得車輛多的時候不能闖紅燈,車輛少或者沒有車的時候可 以闖紅燈。 思考:你怎么看待以上觀點? 學生:缺乏規則意識 教師: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識小結:我們應該如何自覺遵守規則? 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 ②發自內心敬畏規則 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聞分享: 在一場全程馬拉松賽事中,一名男子無視賽事規定,擅自帶領其兒子嘗試跑完全程。賽事方明確規定,兒童不能參與全程馬拉松,只能參加特定的兒童組活動。當工作人員發現這一違規行為時,他們立即上前進行勸說和阻攔。然而,該男子情緒激動,對工作人員的勸阻置之不理。最終,民警趕到現場,將該男子與孩子分開,并將孩子帶離比賽現場。面對這一突發情況,該男子情緒失控,倒地大哭大鬧。 思考:這啟發我們怎樣對待規則? 學生: 教師:我們要堅定 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 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勸導方法:①有“禮”。勸導他人時最好先稱呼對方,語言文明,態度和善。 ②有“理”。勸導時要曉之以理。最好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告訴他:不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 ③有“節”。勸導時要注意適可而止。勸導無效時,可以向公共場所的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反映情況。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要機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撥打110報警電話尋求支援。 展示圖片: 思考:觀察圖片思考我們為什么要不斷的改進規則?又該如何改進? 學生: 教師:原因: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 ③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 做法: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下列關于“規則與自由的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有了規則,人們就失去了自由 ②規則制約著人們的行為,也保障著人們的自由 ③違背規則,我們就會失去自由 ④我們只有接受規則的約束,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一古訓揭示的一個重要道理是( ) A. 古人沒有規和矩,所以畫不出方形和圓形來 B.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知道并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 C.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按照規矩行事,否則會難以成功 D. 人們畫方形和圓形的圖畫,必須使用規矩 3、下列屬于通過自律來遵守社會規則的是( ) A.在公共場所吸煙被別人提醒 B.有關部門的監督使賣場井然有序 C.天佑的爸爸是公安局局長,他時常告誡自己不能收受賄賂 D.稅務部門對積極納稅的個體商戶進行了獎勵 4、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因為 ( ) ①改變規則能帶來新鮮感 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 ④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5、火車要受軌道的約束,否則就要傾覆;飛機要受航線的約束,否則就要墜落;干部要受法紀的約束,否則就要腐敗……這啟示我們 ( ) A.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受社會規則的約束 B. 人人都能自覺遵守規則 C. 規則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D. 要積極改進規則 6、由于醉酒駕車頻頻引發惡性交通事故,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將醉酒駕車、飆車等行為入刑。“酒駕入刑”體現了( ) ①規則不是一塵不變的 ②改不改進規則都對人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③應對一些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規則加以調整和完善 ④改進和完善規則,會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