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情境導入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為廣大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砥礪奮進提供了深厚的情感聯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堅實的自信基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自覺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供了明確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切實“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賴以生存和穩定發展的關鍵力量基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在切實做好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工作中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我們一起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識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科學精神: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含義、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公共參與: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需要全員參與,要引導廣大青少年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問題導引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1.怎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2.什么是中華民族精神,如何理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為什么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4.了解中華民族精神豐富與發展(時代性特征和體現)。5.怎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新知講解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任務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即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的正確路徑。那么,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呢 新知講解1.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___________,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_____,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_________相適應、與_________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___________,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_____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_________要求的文化形式。特點和要求改造當代文化現代社會進步和發展拓展社會發展探究總結比較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別 著重點 在于改造和轉化 在于創新和發展對象上 是“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這其中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內涵是要有當代借鑒價值的,形式是陳舊落后的。 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這里只是指內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的內涵。途徑上 側重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目標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實質 強調繼承 強調創新聯系 ①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②二者的緊密聯系突出體現在,它們都是要在鑒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發展,而且在改造和發展的具體內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處。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后者是對前者的升華。 合作探究鳳凰展翅,逐夢藍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在北京舉行。該機場順利投入運營,充分展現了中國工程建筑的雄厚實力,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新機場“鳳凰展翅”,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中國開放包容和平合作的博大胸懷。大興新機場與首都機場“騰龍”造型的 T3 航站樓遙相呼應,構成“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1)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運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新機場龍鳳呈祥圖案,說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合作探究提示:(1)經濟是基礎,政治、經濟決定著文化,當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只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能夠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這些是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運營的根本原因。(2)堅持文化創新,對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新知講解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任務驅動:中華民族精神生長于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性格特質和意志本色,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存延續、凝聚整合和繁榮發展而言,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的生活歸屬、心靈棲息和全面發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知行合一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切實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的關鍵工作。那么何為中華民族精神,為什么要弘揚、怎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呢 新知講解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以_________為核心,團結統一、_________、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愛國主義:(1)地位:中華民族精神的_____,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2)作用: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_________。愛國主義愛好和平核心精神支柱新知講解3.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的重要性:(1)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_________。(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_____精神的人民。(3)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_________,是中華民族永遠的_________。精神動力夢想價值追求精神火炬新知講解4.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1)時代特征:民族精神作為_________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體現在①新民主主義革命、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過程中。(這些偉大精神都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民族文化新知講解5.怎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_______,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___________________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著眼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知講解有人認為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永恒不變,你贊同這一觀點嗎 請闡明理由。提示:不贊同。①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②但并非永恒不變。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合作探究2020年6月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圍繞“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非遺傳承健康生活”主題開始先后舉辦異彩紛呈的活動,以文物增強文化自信、點亮人文城市、助力脫貧攻堅、非遺傳承進校園社區等不同形式,傳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的現實意義。中國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各族人民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這些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血脈”流淌不息,以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揚向上的活力維系中華文明綿延不斷,這是中國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更是在世界上引以為豪的瑰寶。在當下移動通訊和數字化的大趨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承尚需不斷創新傳播方式,以遺產日活動為契機充分展示、彰顯,培養下一代人的中華文化情懷。讓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將古代經典作品網絡化并免費傳播。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留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與魂。每一個國人都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從繼承中講創新,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更加彰顯影響力、凝聚力,永葆青春活力,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歷久彌新,始終熠熠生輝。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才能留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與魂。知識拓展提示:①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探究總結1.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先進性:特征 內涵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悠久歷史的積淀,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一個民族的理想信念。中華民族精神有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深烙印時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與時俱進的,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先進性 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探究總結2.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1)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之魂。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要求。(2)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弘揚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探究總結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什么 核心內涵表現為什么 民族復興民族生存文化發展個人 成長怎么做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和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的豐富、發展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探究總結4.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凝聚作用 精神紐帶 維系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的精神紐帶支撐作用 精神支柱 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激勵作用 精神動力 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指引作用 精神火炬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普及文物知識、展示文物精湛工藝的基礎上,用心往更深處挖掘,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激發和釋放出文物所蘊含的濃濃的人文氣息,真正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取得了極大成功。《國家寶藏》節目的成功在于 ( )①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②突出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完整性傳承③保持了傳統文化所蘊含精神不變的穩定性④契合人民文化需求,創新了文化傳播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課堂練習2.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推出眾多“網紅”文化創意產品,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從“膠帶”到“冰箱貼”,一年賣出數億元,使文物“活起來”。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要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以經濟效益為基礎③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能夠推動現代文化和現代社會發展進步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既能創造經濟效益,又能增強文化自信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A課堂練習3.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在三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中日韓合作20周年紀念活動中,“道明竹編”作為四川非遺代表項目精彩亮相。“道明竹編”是成都市道明鎮的特色傳統手工藝術珍品,成都市道明竹藝村依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打造出竹編博物館、竹編工坊、竹里酒店等一批竹編主題文旅項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鄉村產業生態拓展,不少村民還通過竹編文創產品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這說明 ( )①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②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④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課堂練習4.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而又生生不息。從汶川到玉樹、再到武漢,那生命至上的國家理念,那萬眾一心的民族情懷,那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定格為無數震撼心靈的畫面,砥礪我們奮力前行。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②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質③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④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課堂練習5.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方力量聯防聯控,八方資源緊急馳援,相關部門全力以赴,展開了一場全國總動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迎挑戰,眾志成城戰疫情,這體現了( )①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大的凝聚力②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根本標志③理想信念激勵著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共克時艱④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已成為每一個中國公民的自覺選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練習7.2019年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屬于《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開啟了國漫的新時代。該影片之所以深受大眾喜愛,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在傳統文化中融入時代語境,使得傳統文化迸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由此可見 ( )①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才具有生命力②體現當代價值是對傳統文化創新的要求③文化創新的價值在于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④傳統文化的傳承在于在實踐中豐富其基本內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課堂練習6.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排除萬難、奮勇向前的不竭精神動力,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仍然是。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逆行者”的堅定無畏、志愿者的大愛無私、醫務者的奮勇向前、共產黨員的沖鋒陷陣、普通民眾的大力支持,這就是這種精神的集中縮影。對抗“疫”精神的正確認識是( )①這種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②這種精神自古就有,經久不衰③這種精神折射出團結統一、自強不息④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實現中國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課堂練習8.長征精神是我黨在艱苦卓絕斗爭中創造的瑰寶,使綿延數千年的古老民族精神獲得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這反映了 ( )①中華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②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③中國共產黨人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人類最高水平④中華民族精神彰顯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9.英雄之所以能攜帶著永不褪色的風采與情懷,在于他們身上有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從未間斷的浩然正氣——為了國家統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軀赴義。這一浩然正氣 ( )①彰顯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②是鞭策中華兒女風雨同舟的精神支柱③蘊含著中華各族人民的價值追求④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課堂練習10.2020年是改革開放42周年,其中孕育而成的改革開放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不斷弘揚發展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賦予新的內涵的體現。從井岡山精神到改革開放精神的發展歷程表明 ( )A.民族精神的發展是一個批判繼承的過程B.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換其基本內涵C.民族精神的核心隨時代的發展而不同D.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D課堂練習11.回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這不僅在于我國擁有“中國道路”,也在于擁有“中國精神”。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我國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安的魄力。這說明中華民族精神 ( )①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進性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③作為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④隨著時代變化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課堂練習12. 中醫藥文化的紀錄片《本草中華》第二季,被網友點贊稱“拍出了本草文化的文藝范兒”,是現代年輕人了解中華本草文化的窗口。背靠“歷史”,厚植文化底蘊。《本草中華》創作團隊走進山水草木中,探尋尋常本草背后的“天人合一”思想,用細微的鏡頭揭示“一草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的深刻內涵。首集《輕重》中,藥香與自然銅、木蝴蝶與皂莢子四種藥材兩兩相對,它們相生相克、對立平衡、寬容和諧,也包含著中國人處世的中庸之道,兼具樸素性和深刻性。 立足“當下”,展現文化時代風采。《本草中華》能夠收獲點贊無數,除了內容精良、畫面優美等因素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紀錄片把傳統素材引入生活場景,把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面向“未來”,創新文化敘事表達。延續《本草中華》第一季行走于山水間的詩意風格,新的本草故事,加入了無人機航拍、升格、高速攝影、超高速攝影等特殊拍攝手法,全程采用4K拍攝,以趣味性展現了本草的微觀世界。 背靠“歷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部《本草中華》黃金文化IP,有此創新,未來可期。(1)說明為什么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本草中華》是如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 課堂練習(1)說明為什么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①任何傳統文化都有精華和糟粕,都有與時代發展不適應的地方,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符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要求,也是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關系的要求。②只有對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彰顯其當代價值;才能更好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體現其時代性和先進性、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才能更好培根鑄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促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課堂練習(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本草中華》是如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 (2)①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本草中華》探尋尋常本草背后的“天人合一”思想,用細微的鏡頭揭示“一草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的深刻內涵。立足“當下”,展現文化時代風采。紀錄片把傳統素材引入生活場景,把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背靠“歷史”,厚植文化底蘊。 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面向“未來”,創新文化敘事表達。延續《本草中華》第一季行走于山水間的詩意風格,新的本草故事,加入了無人機航拍、升格、高速攝影、超高速攝影等特殊拍攝手法,全程采用4K拍攝,以趣味性展現了本草的微觀世界。課堂練習(3)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都有可能接觸和了解到一些對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事例。請試舉一例,并簡要說明該事例是如何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3)例如:古典名著數字化,實現了閱讀方式的轉變;傳統文化中的“忠”是“忠君”,經過現代闡釋,轉化成了對國家的“忠”。課堂練習13.暑假期間,某中學高二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先觀看了八達嶺長城紀錄片,后準備開展“長城與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題班會。老師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為班會做準備工作。第一小組在圖書室查閱到如下信息:在聯合國大廈內,懸掛著中國政府贈送的巨幅長城掛毯。他們了解到之所以將巨幅長城掛毯送給聯合國,是因為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長城堅固雄偉、蜿蜒數千里,正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艱苦奮斗、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組在網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國長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周圍的景觀正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影響了長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1)請結合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2)如果在學校宣傳民族精神,請撰寫兩條宣傳標語。課堂練習(1)請結合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2)如果在學校宣傳民族精神,請撰寫兩條宣傳標語。答案:(1)①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②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長城的修建過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團結勤勞、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精神,長城的作用則體現了勞動人民愛好和平、剛毅勇敢、維護國家統一等精神,這些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統一的,因此我們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2)示例:①努力學習,報效祖國。②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民族復興大任。課堂練習14.2020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國家民族的危亡將當時中國作家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戰爭上來,以文為戰,以筆為旗,抗戰燃起了中國作家和青年文藝者從未有過的熱情和火焰。民族面臨的生死存亡的挑戰,使他們不得不放聲吶喊與歌唱,他們運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展示這場波瀾壯闊的反侵略戰爭,《松花江上》《長城謠》《義勇軍進行曲》《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問世。這些作品激勵著中華兒女積極投身這場捍衛民族尊嚴和保衛民族獨立的戰爭中。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 課堂練習(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抗戰中,中國作家和青年文藝者的自強不息、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精神。(2)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抗戰中,正是愛國主義把包括中國作家和青年文藝者在內的中華兒女團結起來,使他們奮勇抗爭,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3)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國作家和青年文藝者通過創作優秀作品,反映抗戰精神,激勵人們與敵軍英勇斗爭,這正是抗戰中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課堂練習15.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對“中華民族精神”作出了高度凝練與清晰闡釋。所謂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一“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包括“四種偉大精神”,亦即“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已然化為“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著并必將繼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人民偉大,是因為人民靠奮斗創造了偉大歷史;民族偉大,是因為偉大民族靠奮斗改變了命運;民族精神偉大,是因為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斗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的理解。 課堂練習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3)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4)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