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能夠正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堅定文化自信。科學精神:辯證看待傳統文化,能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公共參與: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體驗,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情境導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這一典故出自唐代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用此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間的深刻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括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多次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城市建設要讓居民“記得住鄉愁”,不能搞“拆真古跡、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2019年11月,習近平為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指出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我們應如何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呢?問題導引二、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特點、意義有哪些?3.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正確態度)①②③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當代價值?新知講解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中華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P94中國是遠古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發現證明,無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遼河流域,還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創立了多樣和諧的中華傳統文化。新知講解1.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2)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自身的創新變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勞動中創造)(3)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自身的包容性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新知講解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③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新知講解抗美援朝精神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些主要內容?P94電影《長津湖》的上映,讓無數中國人從對英雄的感動,到觀影的行動,用自己的方式緬懷英雄,通過大銀幕回首那段驚心動魄的戰爭史詩。71年前,中國共產黨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當前,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銘記偉大勝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提示:抗美援朝精神折射了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自強不息、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人文精神。新知講解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區別 角度 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的角度來說的 從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厚重(橫向)的角度來說的側重點 側重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現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 側重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現為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聯系 兩者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新知講解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新知講解火藥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農學醫藥學數學天文歷法瓷器蠶絲織物……鐵器相關鏈接P96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列舉了從公元1世紀到18世紀由中國傳到歐洲等地的重要發明,共計26項。新知講解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4.中華文化的作用觀點辨析(1)在中華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各民族相互借鑒、相互交流,形成了完全趨同的中華文化。( )提示:× 國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包容性,促進自身的發展。“趨同”說法錯誤。(2)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提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注意傳統文化的雙重性。(3)中華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世界各國和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提示:× 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一直”說法錯誤。合作探究 華夏祖先們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奮斗的汗水。中國數學起源于上古至西漢末期,全盛時期是隋中葉至元后期,接下來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國數學的發展緩慢。在逐步摸索中,華夏民族的祖先先是結繩記數,然后又發展到“書契”,五六千年前就會寫1到30的數字,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祖先們不但能寫3 000以上的數學,還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識。 到了戰國時期,四則運算得到了確立,分數計算也開始被應用于種植土地、分配糧食等方面;幾何領域出現了勾股定理,代數領域出現了負數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驚異的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對策論”的萌芽,著名的軍事家孫臏提出過“斗馬術”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內容,正反映了對策論中爭取總體最優的數學思想,這一數學分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或以后,才作為一門學科形成的。(1)材料中古代中華數學思想的發展具有什么特點?這對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意義?(2)古代中華數學思想得到高水平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1)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說明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民族,我們應有足夠的自信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2)古代中國經濟、政治發展水平高;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中華民族在農業生產、戰爭等中的偉大創造力等。合作探究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主要由儒、釋、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傳統文化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釋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學以仁義教化為核心;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釋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儒、釋、道三家文化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等),是其具體表現形式。(1)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有什么樣的特點 (2)小組討論:中華文化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努力的結果。提示:(1)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2)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它不僅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也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新知講解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時代局限性原因: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產生于中國封建社會,是對中國古代經濟、政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如封建特權思想、等級意識等)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2)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①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今天,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③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新知講解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對社會)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諸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拓展多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傳統文化從相遇結合到融通發展的過程,中華傳統文化為其提供了精神底蘊,汲取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會貫通、相互契合、共同發展。(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倫理型文化,文化觀念與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緊密相連,汲取其中優秀文化基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價值導向。知識拓展(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特質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正是出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中華民族才能堅定文化自信,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雖歷經磨難,卻已經深深積淀于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中,成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思想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問題的重要啟示,中華民族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愿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新知講解閱讀與思考 P98探討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的當代價值。電影《長津湖》的上映,讓無數中國人從對英雄的感動,到觀影的行動,用自己的方式緬懷英雄,通過大銀幕回首那段驚心動魄的戰爭史詩。71年前,中國共產黨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當前,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銘記偉大勝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提示:①抗美援朝精神涵養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維護世界和平等共同的價值觀。②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有利于激發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有利于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我們戰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道各上的困難與挑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④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有助于我們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⑤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合作探究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見義勇為”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養浩然正氣”的思想,這些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延續至今。今天,我們社會仍然倡導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等優良傳統。 今天我們為什么仍然要弘揚這些思想 提示:(1)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2)弘揚這些思想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這些思想,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弘揚這些優秀的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倡導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有利于引領風尚、教育人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2 000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的觀點。這表明中華文化( )①源遠流長 ②薪火相傳③博大精深 ④獨領風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課堂練習2.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哲學觀念與歷史文脈融入磚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為文化傳承的視覺象征。例如為世人稱道的蘇州園林,“雖為人作,宛自天成”,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這印證了 ( )①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園林建筑是文化的載體③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傳統建筑的保護④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課堂練習3.某班到頤和園開展“中國園林文化”探究活動,面對這座經典的東方園林,同學們做出了不同的評價。從文化包容性的視角看,下面的評價與頤和園的特點相符的是 ( )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渾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婉約的風韻乙:既有帝王宮殿的宏大氣魄,又有民居小院的精巧別致丙:既有皇家園林的傳統,又汲取了江南私家園林藝術丁: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跡,又有現代建筑的風格A.甲 乙 丙 B.甲 乙 丁C.甲 丙 丁 D.乙 丙 丁A課堂練習4.被稱為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的《流浪地球》不僅在國內連創票房新高,在國外上映時也頻頻爆滿,國外觀眾和影評紛紛點贊。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情節和特效同樣吸引觀眾的,還有《流浪地球》中展現的中國人民不計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時艱的精神境界,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這對文藝創作的啟示是 ( )①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應該把它發揚光大②挖掘歷史文化精髓,彰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③立足實踐,發揮傳統文化的塑造作用④堅持文化創新,改造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課堂練習5.武術在中國歷史悠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青少年喜愛。2020年1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將武術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這也是武術首次成為奧運會系列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 ( )A.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引領世界體育發展B.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C.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D.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D課堂練習6.近年來,各地中學舉行的成人典禮,始于周代的冠禮。對此,張同學認為,成人禮應該回歸古代已有的冠禮儀式,使傳統文化得以繼承;李同學認為,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只要在內容上讓學生感受到成人的責任就可以了,復古禮的儀式沒有多少價值。可見 ( )①張同學的合理之處在于看到了對傳統禮儀文化的繼承②李同學的合理之處在于認識到傳統禮儀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③成人禮儀形式的演變是社會進步的突出表現和主要標志④張同學的不足之處在于忽視了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價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課堂練習7.故宮博物院推出了繪本《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圖書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融入歷史與動植物知識,以開放的視角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彰顯傳統文化的當代力量,深受讀者歡迎。這啟示我們( )①要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把握好文化繼承和創新的關系②要緊跟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③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明④要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課堂練習8.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 處,位居世界第一。良渚文化是分布在長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4 300至5 300年前,良渚古城遺址是古人在這里生活,建造城市、繁衍生息留下的故址。材料體現了( )①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民族團結②中華區域文化相互借鑒,漸趨融合③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基本特征之一④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課堂練習9.國畫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簡單的筆墨在方寸之間融入天地萬物,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體驗和感悟,而齊白石時期的國畫,已吸收不少西方藝術的技巧,更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材料反映了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③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④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課堂練習10.中國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脈傳承的符號,也是中國人利用漢字形音義的韻味傳承中華文化的獨特方式。2019年6月22日召開的“姓氏文化發展研討會”,主題是“中華姓氏文化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對這一主題認識正確的是( )①認祖尋根的姓氏文化能夠凝聚中國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認同感②姓氏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③姓氏文化是時代文化特征的一種反映并隨社會發展而不斷豐富④對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課堂練習11.書法作為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是文化巨川中的一個分支,是藝術大洋中的一片靜海。它所表現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情思,更是中國文化的心靈境界。這表明( )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③我國書法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④我國書法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具有深刻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課堂練習12.縱觀世界歷史,那些曾經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連綿不斷。由此可以看出,中華文化( )①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 ②因為基因單一,所以長存 ③一直都是強大的,引領世界文化 ④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13.中國戲曲作為唯一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800年興盛史、300個聲腔劇種和5萬個劇目累積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順勢進入現代社會的舞臺藝術門類,成為人類三大古老戲劇樣式(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中國戲曲)的唯一存活體,它以自身的獨特與豐富,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漢族地區有京劇、秦腔、山西梆子、豫劇、黃梅戲等,少數民族地區有白劇、藏劇、侗劇、傣劇。不同的劇種又各有自己的曲調和表演特色,形成對多樣審美風格的覆蓋。 材料是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1)中國戲曲有著數千年歷史、800年興盛史,生生繁衍至今,成為人類三大古老戲劇樣式的唯一存活體,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也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 (2)戲曲的獨特與豐富,不同的劇種又各有自己的曲調和表演特色,形成對多樣審美風格的覆蓋,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課堂練習14.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挖掘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結合材料,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說明山東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的意義。課堂練習提示: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等家風家訓有助于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②“德不孤,必有鄰”等優秀思想能夠形成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和而不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