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單元體例
單元主題 歷史要素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原始農業、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文化、早期國家、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炎帝、黃帝、堯舜禹的禪讓
單元備課說明
一、單元課標要求
基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闡述,本單元講述的是史前時期的歷史,學生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
二、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講述的是史前時期的歷史。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是我國境內古人類的代表。各地豐富的考古發現揭示了古人類的生產、生活概況,以及他們各自在演化過程中的特點。
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距今約1萬年,生活在長江、黃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飼養家畜、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開始了定居生活。在農業興起的基礎上,原始社會不斷發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
相傳距今五六千年,一些部落逐漸結成聯盟,并推舉出首領。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遺址的考古發現,證實了中華文明有5 000多年的歷史。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三、單元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對歷史學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本單元又是初中教學的開始,因此教師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考古資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
四、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點,以及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等基本史實,知道化石是研究古人類歷史和古環境變遷的重要證據。
2.了解我國原始農業的興起,認識到人類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通過學習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知道我國的原始農耕生活。
3.了解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思考傳說與史實的區別,能夠講述炎黃聯盟的形成及堯、舜、禹的禪讓,認識到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增強民族自豪感。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設計說明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本課的教學意在使學生知道在沒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時期,考古學家是根據什么來研究歷史的。面對剛剛步入中學的學生,教師應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教學時,可以利用表格或歸類整理等方法,加深學生對古人類生產、生活狀況的認識。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境內古人類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的生活年代及發現地點;了解北京人的發現、體質特征及生產、生活狀況等基本史實,思考北京人發現的意義;知道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2.識讀《中國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學會從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概括我國境內古人類遺址分布的特點,培養時空觀念。
3.認識到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征。
難點:北京人的特征。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等。
資源與工具
(一)資源
1.拓展閱讀:《中國簡史》(書目)。
2.影視作品:《給孩子的人類簡史》(紀錄片)。
(二)工具
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
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情境
教師讓學生觀看紀錄片《給孩子的人類簡史》,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的起源,知道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教師提醒學生,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二、預習檢查
1.觀察《中國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概括我國古人類遺址的分布特點。
2.說說北京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點及生產、生活狀況。
3.說說山頂洞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點及生產、生活狀況。
三、學習任務一
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關于人類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無論是中國的女媧造人,還是其他地區的相關傳說,都屬于神話傳說。那么,人類到底是如何起源的 誰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 他們又是如何生活的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搜集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學生回答:有東方的女媧造人說、西方的神創說,還有古猿進化說等。
教師講解:關于人類起源的說法,達爾文的進化論最為科學,他認為勞動創造了人。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奠基人。1859年,他的《物種起源》出版。在書中,他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認為“人類起源于一種滅絕了的古猿,而遺留下來的人類近親則是黑猩猩與大猩猩”。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碰撞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本課內容。
四、學習任務二
我國境內的古人類
1.元謀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頁的圖片《中國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思考我國古人類遺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流域。
教師提問:為什么他們選擇在這些地區生活
學生回答: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適合人類生存。
教師過渡: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關元謀人的信息。
材料 1965年,我國地質科學院一支科考隊在云南省元謀縣盆地進行地質考察時,在地層中發現了兩顆牙齒化石,后經鑒定,這是古人類的門齒。后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同一地層中還發現了幾件打制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和燒骨。經測定,這兩顆古人類的門齒化石及石器、炭屑、燒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元謀人。
學生回答:
(1)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
(2)元謀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謀縣。
(3)元謀人會制作和使用工具。
(4)元謀人屬于原始人群。
(5)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的過程中,加深對我國境內古人類元謀人的了解。
2.藍田人、鄖縣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5頁的相關內容,思考除了元謀人外,我國境內古人類的代表還有哪些,以及他們的概況。
學生回答:
(1)代表:藍田人和鄖縣人。
(2)概況。
①藍田人:發現于陜西藍田,發掘出的一個完整頭骨化石,距今約160萬年。②鄖縣人:發現于湖北鄖陽,目前發掘出3個頭骨化石,距今約100萬年。
教師提問:通過對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遺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
教師提問: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對于我們研究古人類歷史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查找資料后回答。
學生回答:
(1)形成:古代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時間,被周圍沉積物中的礦物質所滲入,逐漸石化,稱為“化石”。
(2)作用:化石是古生物留下的痕跡,是研究古人類歷史和古環境變遷的重要依據,對于研究古生物、古氣候、古地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了解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
五、學習任務三
北京人
教師過渡:在遠古時代,北京人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6頁的相關內容,利用時間軸梳理北京人發現的過程。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制作時間軸。
學生回答: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6頁的相關內容,找出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點。
學生回答:
(1)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2)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6頁的圖片《北京人復原頭像》,說說北京人的體質特征。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北京人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已經明顯。
教師提問: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為什么我們卻稱之為“人”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哪一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學生回答:北京人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所以我們稱之為“人”。會不會制作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勞動起著決定性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相關內容,概括北京人的生活環境。
學生回答:北京人生活的地區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氣候溫暖濕潤,水草豐美,常有梅花鹿、野馬等動物出沒。
教師提問:北京人的食物來源有哪些 他們又是怎樣獲取食物的
學生回答:
(1)主要來源于大自然的給予。
(2)使用工具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
教師提問:北京人使用哪些生產工具 他們又是如何制作這些工具的 這些工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1)生產工具: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制作成的工具。
(2)方式:用石塊敲打制成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等。
(3)特點:簡單、原始、粗糙。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種環境下,北京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原因是什么。
材料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五蠹》
學生回答:
(1)生活方式:結成群體,生活在一起,共同從事獲取食物的勞動。
(2)原因:遠古時代,自然環境惡劣,經常有猛獸出沒;使用的工具簡單粗糙,以打制石器為主,靠采集、狩獵為生,個人無法抵御猛獸的攻擊,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教師提問: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了什么
學生回答: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
教師總結: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即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種。
教師提問:天然火的生成方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大自然雷擊起火,森林草木、露天煤炭自燃,偶然間的摩擦起火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北京人可以用火從事哪些活動。
學生回答: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
教師總結:火的使用,改善了北京人的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相關內容,歸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地位及我國境內直立人遺存發現的意義。
學生回答: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2)我國境內直立人遺存發現的意義:包括北京人在內的我國境內直立人遺存的發現,對研究人類起源和古人類演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史料,使其初步學會從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并逐步了解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培養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
六、學習任務四
山頂洞人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并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相關內容。
材料 1933年,在發掘北京人遺跡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古人類遺址,因為發掘地點位于北京人遺址頂部的一個洞穴內,所以被叫作“山頂洞人”。
教師提問:為什么這一早期人類被稱為“山頂洞人”
學生回答:他們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發現的,因此考古學家將他們命名為“山頂洞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內容,找出山頂洞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點。
學生回答:
(1)生活年代:距今約3萬年。
(2)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7頁的圖片《山頂洞人復原頭像》,思考山頂洞人與現代人相比,體質特征如何。
學生回答:其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教師提問:山頂洞人在制作工具方面有了哪些進步
學生回答: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
教師提問:在用火方面,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相比,有何進步之處
學生回答:山頂洞人可能已經知道人工取火。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內容,概括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學生回答:
(1)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會縫制衣服。
(2)活動范圍相當大,與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有愛美意識,也有埋葬死者的行為。
(3)過著集體生活,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教師補充:氏族是一種組織形式,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集體。
教師提問:與北京人相比,山頂洞人有了哪些進步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列表歸納。
名稱 距今時間 體質特征 制作工具 用火狀況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約70萬—20萬年 保留著猿的 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已經會使用火 — 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約3萬年 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掌 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 可能已經知道人工取火 有愛美意識 氏族
【設計意圖】以教材為材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歷史信息的能力,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其對山頂洞人的了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七、過程性評價
課堂練習。
八、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三部分內容: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之間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包括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并列關系,先介紹北京人,講述北京人的特征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再介紹山頂洞人,講述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其相對北京人的進步之處。
九、布置作業
1.基礎型作業: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所考查的知識點。
2.發展型作業:完成《七彩作業》課時練習。
十、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抚州市| 海阳市| 池州市| 陵水| 永和县| 临颍县| 横峰县| 扶余县| 雷州市| 曲麻莱县| 宁德市| 潮州市| 赞皇县| 错那县| 彰化市| 新昌县| 五寨县| 高雄县| 梁山县| 武威市| 太康县| 康马县| 阜新市| 凭祥市| 句容市| 竹溪县| 成都市| 清原| 明星| 鹰潭市| 双峰县| 叙永县| 博罗县| 义马市| 育儿| 合阳县| 巴塘县| 搜索| 封丘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