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課本練習題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課本練習題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課本練習題答案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活動:了解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P7)
1.人體正常溫度在36.3~37.2℃。人類適宜的室溫范圍是在18℃至25℃之間。在這個范圍內,人體會感覺舒適,能夠正常進行各種活動,不會感到過熱或過冷。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大于400℃,溫度過高,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為-63℃,溫度過低,都不適合人類居住。地球的表面平均溫度15℃,最適宜人類生存。
2.地球的質量、與太陽的距離等因素,決定了地球是迄今人類唯一的家園。因為地球能提供給我們人類生存必需的大氣和水,以及適宜的溫度。
地球與其他行星的主要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述:
(1)大小和質量:地球在太陽系中與其他行星的大小和質量各不相同,例如火星的質量約是地球的10%,木星和土星的體積分別相當于地球的1312倍和764倍。
(2)組成和構造:地球由巖石、金屬和冰層等物質組成。其他行星也有自己獨特的物質組成和內部結構。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各自具有不同的組成和構造。
(3)大氣層:地球擁有一個相對厚實的大氣層,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組成,賦予地球宜居的條件和氣候。有些行星的大氣層成分和密度也各有不同。例如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為二氧化碳,比地球大氣層更為濃密,而火星的大氣層卻很稀薄。
(4)液態水的存在:地球上有大量的液態水,這是被認為是地球支持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行星表面有大量液態水。
(5)生命: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包括多樣的生命形式。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行星上有生命的證據。
活動:了解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P10)
1.例:我國太空探索空間站建設方面的成就。
時間 階段性成就
2021年 “天和”核心艙的成功發射
2022年 “夢天”空間實驗艙的成功發射
問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
2.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對于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以祖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的成就驕傲和自豪。我們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所以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勤于鉆研、善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在學習生活中要時刻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為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建設人才打下基礎,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而奮斗。
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活動:認識地球的大小(P12)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7.2857×1010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50小時(飛機平均飛速度為800千米/時)
2.太陽的表面積約6090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94倍。
月球的周長約1.09萬千米,地球周長約相當于3.67倍月球的周長。
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P14)
1.提示:制作地球儀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兩點。①乒乓球在鉆孔的過程中注意安全,不要傷到手。制作過程中使用容易彎曲的鐵絲,彎折鐵絲時使用工具,注意不要讓鐵絲傷到自己。②制作步驟參照教材的要求,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注意地球儀基本特征的準確性。
2.略。提示:可以自己探索制作地球儀的新方法,及時記錄下來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活動:認識經緯線和經緯度(P17)
1.經緯線特點的比較:
項目 經線 緯線
形狀 半圓 圓(除極點外)
長度 相同 不同
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
經緯度特點的比較:
項目 經度 緯度
度數范圍 0°——180° 0°-90°
表示符號 W、E N、S
度數分布規律 東大東經,西大西經 北大北緯,南大南緯
2.略。提示:根據地球儀上標注的緯線度數找出有關緯線。赤道為0°;北回歸線為23.5°N,南回歸線為23.5°S:北極圈為66.5°N.南極圈為66.5°S。
3.根據經線的度數提示,找到0°和180°經線,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如果以此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180°經線穿過俄羅斯、斐濟;0°經線穿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里、布納法索、加納;這些國家都將被劃分在兩個半球。
活動:學會利用經緯網定位(P20)
緯度 經度 城市
40°N 116°E 北京
51°N 0° 倫敦
60°N 25°E 赫爾辛基
0° 79°W 基多
30°N 120°E 杭州
23°S 43°W 里約熱內盧
2.略。提示:根據臺風中心和登陸地的經緯度,在地球儀上找到相應的地點。例如:菲律賓的龐阿尼班、多洛雷斯等;我國海南省的瓊海、萬寧、文昌等。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活動:演示地球自轉,思考地球自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P22)
1.略。提示:在適宜的環境里布置好演示的設備,按逆時針方向撥動地球儀,觀察光照變化情況。
2.圖1.20說明,紐約與北京的經度相差較大,同一時刻的紐約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線東邊的晝半球,這是地球自轉運動導致的現象。
3.我國古人很早就總結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白天活動,晚上休息。這反映出人們在順應與遵循著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現實中人們的生活、工作及學習的作息時間安排都與地球的自轉現象息息相關。例如:我們早上上學、晚上放學回家,也是遵循地球自轉的規律。
活動:演示地球公轉,了解季節變換。(P26)
1.略。提示:在適宜的環境里布置好演示的設備,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地球儀,觀察太陽光照變化情況。
2.當地球公轉至圖中所示的A位置時北半球是春季,B處時是夏季,C處時是秋季,D處時是冬季。
第二章 地圖
第一節 地圖的閱讀
活動:學習閱讀地圖。(P31)
1.(1)在經緯網圖上,應該根據經緯線判斷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日照在濟南的東南方向;濟南在濰坊的西方。
(2)濟南到煙臺的直線距離約為7厘米,通過比例尺計算7厘米×6000000厘米=42000000厘米=420千米,兩城市的實地距離大約為420千米。
(3)由上到下: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界 高速鐵路 鐵路 山峰常年河、湖
2.略。提示: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尋找當地的旅游地圖或者是政區圖,進行地理實踐活動。
第二節 地形圖的判讀
活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地形部位。(P34)
1.①是山峰;②)是陡崖;③是山峰;④是山脊;⑤是山谷;⑥是山脊;⑦是鞍部。
2.④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較緩;⑥等高線比較密集,坡度較陡。
活動:繪制并判讀分層設色地形圖。(P36)
1.略。提示: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涂上不同的顏色。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附有高度表說明各種顏色表示的海拔范圍。
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中所標注的海拔,可以判斷:①的海拔在200米以下,是平原;②的海拔在400~600米之間,周圍的海拔較高,是盆地;③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邊緣比較陡峻,內部起伏較為和緩,是高原;④的海拔大于1000米,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峻的山坡,是山地;⑤的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是丘陵。
第三節 地圖的選擇和應用
活動:根據需要選擇地圖。(P40)
1.了解所乘高鐵線路及沿途城市,需要選擇交通地圖。也可以在網上登錄12306網站,利用數字地圖查找高鐵路線圖,并找到沿途經過的城市。
2.到達北京,可以用手機網絡在住宿附近搜索美食店,手機上的數字地圖就會顯示周邊地區的美食店。
3.規劃游覽場館,需要查詢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旅游地圖或景點地圖。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活動:讀圖認識七大洲的分布。(P48)
1.略。提示:在地球儀上,根據海陸輪特征,結合地球儀上的注記找到七大洲。
2.赤道橫穿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陸部分。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連在一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陸連在一起;亞洲和非洲的大陸連在一起。
亞洲和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歐洲和非洲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南美洲和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
3.略。提示:根據圖中信息進行觀察它們的相對位置。
4.繪圖略,注意畫出各大洲的特點。
南極洲比大洋洲大的原因:南極洲緯度最高,大洋洲的緯度較低。從赤道向兩極緯度逐漸變大,緯線逐漸變短。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把地球上的大洲繪制到方格狀經緯網地圖上時,兩極地區變形最大。
活動:認識海洋對人類的意義。(P50)
1.表3.1海峽、運河溝通的海洋
海峽或運河 溝通的海洋
馬六甲海峽 太平洋 北冰洋
白令海峽 大西洋 印度洋
巴拿馬運河 太平洋 太平洋
蘇伊士運河 紅海 地中海
海峽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它不僅是海上交通要道、航運樞紐,而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人稱海上交通“咽喉”。
運河,狹義上講是人工開鑿的通航河道。廣義上講,運河是用以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通常與自然水道或其他運河相連。除航運外,運河還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澇、給水等。因為可以縮短通航里程,減少水上航運時間,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稱為海上交通“咽喉”。
2.海洋是資源的寶庫。海洋資源是海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具體來說:
(1)海洋礦物資源:這類資源主要包括石油、煤炭、金屬(如鐵、鋁礬土、錳、銅等)以及非金屬元素。這些物質雖然溶解在海水中,但它們的性質與陸地上的礦物資源相同,都可以被視為礦物資源。
(2)海水化學資源:這部分資源包括氯、鈉、硫、鎂、金、鎳等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同樣存在于海水中。目前已經發現了大約80種不同的海水化學物質。
(3)海洋還是全球主要的水產品生產基地,約占世界海洋水產品總量的大約85%。魚類是海洋水產品的主體,占據了超過世界海洋水產品總量的80%。除了魚類,海洋還擁有豐富的藻類資源。
海洋是鹽類的故鄉。海水中主要包括氯化鈉、硫酸鎂、硫酸鈣、氯化鉀、碳酸鈣等。其中氧化鈉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占總鹽量的約85%。堿酸鎂和硫酸鈣的含量較少,但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氧化鉀和碳酸鈣的含量也可影響海洋生物生長和發展。不同區域的海水中鹽類物質含量也會有所不同,這與地質構造、氣候、水深等因素有關。
海洋是藍色家園。天空呈現藍色的原因是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被大氣中的微小顆粒(如塵埃、冰晶和水滴)散射和反射。由于人眼對紫光的敏感度較低,我們主要看到的是藍色光。而大海呈現藍色的原因與天空相似,也是因為太陽光中的藍光和紫光在照射到海面上時,被海水散射和反射,使得我們看到的大海呈現出藍色。
3.略。提示:根據個人的生活體驗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住在青島的海邊,冬天比較溫暖,夏天比較涼快。
第二節 世界的地形
活動:讀圖認識世界的主要地形區及其分布。(P53)
地形類型 地形區名稱 大致位置
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亞洲中南部
c.阿爾卑斯山脈 歐洲南部
落基山脈 北美洲西部
d.安第斯山脈 南美洲西部
高原 巴西高原 南美洲中部
b.青藏高原 亞洲中南部,我國西南部
平原 亞馬孫平原 ②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e.東歐平原 歐洲東部
盆地 a.剛果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2.提示:在地形圖中找出各大洲地形,概括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亞洲: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僅次于南極洲);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陸邊緣。
歐洲: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面起伏小;③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東部平原和高原相間分布。
北美洲:地形可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阿巴拉契亞山脈)和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活動:讀圖認識海底地形及其分布。(P56)
海底地形類型 海底深度
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坡 從數百米陡增到數千米。
海溝 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現在大陸坡與洋盆的交界處。
洋盆 3000~6000米
洋中脊 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活動:結合實例了解海陸變遷。(P57)
1.略。提示:根據圖中的實例,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海陸變遷。
活動:運用大陸漂移說解釋地理現象。(P61)
非洲和南美洲在地質時期曾經連接在一起,后來隨著原始大陸的分裂,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今天的分布狀況。
活動: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P63)
1.因為珠穆朗瑪峰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不斷相互靠攏擠壓,從而將珠穆朗瑪峰抬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
2.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所以紅海在不斷擴張。
3.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發生碰撞擠壓運動,地中海不斷縮小。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活動:認識天氣對生活的影響。(P68)
1.風箏必須有風才能放飛,有風的天氣適合放風箏。
2.略。提示: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說出天氣是怎樣影響自己戶外活動的。例如:我們開車出行,路上偶遇道路結冰,就需要調整車速,安全行駛。
活動:關注天氣預報,合理安排生活。(P70)
1.略。提示:收看天氣預報,模擬播報城市的天氣狀況。例如:拉薩晴,最低氣溫零下3℃,最高氣溫10℃。
2.略。提示:查詢所在城市天氣預報,根據各地天氣預報情況作答。
3.略。提示:查詢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并且做好這天真實天氣狀況的記錄。如果天氣預報與你感受到的天氣狀況不一致,做具體分析,找到原因。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活動:繪制和閱讀氣溫年變化曲線圖。(P74)
1.繪圖略。提示:在繪制該地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標出各月溫度值對應的點。
②畫曲線時,既要使曲線平滑,也要使曲線通過每個點。
2.(1)該地最熱月的平均氣溫:23.3℃。
(2)該地最冷月的平均氣溫:-20.1℃。
(3)該地氣溫年較差:43.4℃。
(4)該地氣溫的年變化特點: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活動:用模擬實驗來解釋海洋和陸地氣溫變化的差異。(P78)
1.(1)略。提示:按照要求準備好容器,找到適宜的實驗場地,自己動手做地理實踐活動。
(2)略。提示:根據自己的實踐結果做真實的數據記錄。兩地的氣溫、降水都不同。
(3)略。提示:記錄真實的數據。
2.沙的溫度變化幅度大。
3.(1)1月是北半球的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
(2)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
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活動:繪制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P81)
1.繪圖略。提示:根據活動步驟要求,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2.(1)7、8、9月降水量較多。
(2)1、2、3、12月降水量較少。
(3)年降水量大約是745毫米。
(4)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活動:判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P83)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區超過2000毫米。兩極地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的年降水量大約是1000毫米,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3.亞歐大陸的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地區年降水量少于沿海地區,呈現從沿海向內陸年降水量遞減的變化特點。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活動:讀圖分析氣候的地區差異。(P84)
1.甲地的氣溫特征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乙地的氣溫特征是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兩地的氣溫差異主要是:甲地溫差小,乙地溫差大。
2.甲地一年內降水總量較多,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乙地一年內降水總量較少,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兩地降水差異主要表現在:甲地降水總量較多,季節變化較小,乙地降水總量較少,季節變化較大。
3.甲地的氣候特征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乙地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活動:讀圖認識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P87)
1.
地區 氣候類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 寒帶氣候
2.
地區 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活動:認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P89)
1.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
海南島終年如夏,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緯度位置。
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而同緯度的北京氣候相對比較濕潤——海陸位置。
2.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較低,氣溫高、降水多;乙地位于南極地區,緯度較高,氣溫低、降水少;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
活動:認識氣候與人們生活的關系。(P90)
1.海南島緯度比較低,冬季氣溫較高,常用供暖設備較少。黑龍江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寒冷時間較長,常用供暖設施較多,設施利用時間長。
2.我國南方雨水充沛的地區,當地自然植被和人工種植的作物一般需要的水分比較多。由于當地雨水充沛,往往沒有系統的澆灌設施,如果一個月不下雨,常會發生嚴重旱災。沙漠地區的植物需要水分比較少,已經適應了干旱的環境,如果一個月不下雨,也不會發生旱災。
3.例如:(1)氣候影響交通,降水多的地區河運較發達。
(2)氣候影響飲食:在海島上生活的居民,日常生活中食用海鮮比較多。
第五章 居民與文化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活動:認識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的特點。(P94)
人口數/億 每增加10億所需的時間/年
10-20 100
20-30 30
30-40 15
40-50 12
50-60 12
60-70 12
70-80 11
2.(1)所經歷時間越來越短。
(2)所經歷的時間幾乎都是相同的,約是12年。
(3)說明從1830年(10億)到1930年(20億)的100年間,人口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從1930年(20億)到1987年(50億),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從1987年(50億)到2022年(80億)人口增長速度有所減緩。
活動:分析世界一些地區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P96)
1.①地處高緯度地區,終年嚴寒;②地處低緯度熱帶雨林地區,氣候濕熱。
2.③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勢高峻,氣候寒冷;④緯度較低,地處沙漠地區,氣候干旱。
地區 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① 地處高緯度地帶,終年嚴寒。
② 地處低緯度雨林地帶,氣候濕熱。
③ 地處高原,地勢高峻,氣候寒冷,空氣稀薄。
④ 地處沙漠地區,氣候干旱。
第二節 城鎮與鄉村
活動:了解家鄉景觀。(P99)
1.略。提示:根據自己居住地的景觀進行描述。居住地是鄉村,就描述真實的鄉村景觀;居住地是城鎮,就描述真實的城鎮景觀。
2.略。提示:根據家鄉的典型景觀,收集相關資料尋找歷史淵源,綜合多種影響因素,分析其特點。
活動:認識保護特色城鄉景觀的意義。(P101)
1.【例】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康寧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擴修城池,是現今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2.略。提示:尋找家鄉附近的特色城鄉景觀,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歷史、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保護的意義和舉措。
第三節 多樣的文化
活動:認識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P107)
1.(1)亞洲西部熱帶地區的傳統民居:當地為熱帶沙漠氣候,植被較少。當地缺石少木,從夯土墻開始,至土坯磚、燒磚的筑墻技術,并以瀝青、陶釘、石板貼面及琉璃磚保護墻面,使材料、結構、構造與造型有機結合。創造以土作為基本材料的結構體系和墻體飾面裝飾方法。
亞洲東南部熱帶地區的傳統民居:傳統民居建筑材料一般為竹子、木頭等當地常見植物,可以就地取材,也因為當地氣候濕潤炎熱,磚瓦之類的房屋既不通風又不耐潮。
(2)亞洲西部的熱帶地區:當地氣候干旱,沙漠廣布,降水稀少。當地民居都是墻厚窗小頂平的,還可以有蓄水的作用:而且窗戶較小、墻體較可以隔熱。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沙漠里巨大的晝夜溫差對室內的影響,也有減少水分流失的作用。
亞洲東南部的熱帶地區: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兩種,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高溫多雨。當地傳統民居建筑結構有利于散熱、通風、排水。
2.【例】黎族船形屋:是黎族傳統民居建筑的一種,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區。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建造船形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稱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形屋與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呈拱形,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圓拱造型利于抵抗臺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第六章 發展與合作
活動:討論中歐班列對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P114)
1.“渝新歐”班列經過的主要國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其中,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是俄羅斯。
2.中歐班列在貨物運輸方面的優勢是:運時少、安全性高的特點。中歐班列的貨物運輸避免了貨物的中途換裝或換乘。
3.中歐班列的開行打通了亞歐兩洲陸路國際通道,擁有海空運輸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有效帶動產業發展,在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也正在發揮引領作用。促進了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助力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形成了“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空間布局,開創了國際物流運輸合作新局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吴旗县| 昌平区| 玉溪市| 富川| 北辰区| 唐山市| 贵阳市| 马公市| 昭觉县| 福鼎市| 麻阳| 建始县| 鲜城| 大理市| 鄱阳县| 虎林市| 兴文县| 旬阳县| 承德县| 临湘市| 凭祥市| 晋中市| 台安县| 巴彦县| 藁城市| 宿州市| 临沭县| 井冈山市| 乐清市| 依安县| 武山县| 峨山| 德钦县| 盱眙县| 乡城县| 沙田区| 杭锦旗| 德清县| 江都市|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