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教學設計)3.2.2原子結構第2課時 離子 相對原子質量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 展示圖片,通過問答導入新課。 思考:請同學們小組內討論鈉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并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情境導入] 教師出示一包氯化鈉樣品,告訴學生氯化鈉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氯化鈉是由哪種粒子構成的 教師展示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模型,并演示原子最外層電子的得失,形成新的粒子——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那么氯化鈉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學建言 [建言1] 展示鈉原子和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問:鈉原子、氯原子如何達到相對穩定結構 可由學生表演原子結合的情景小劇。不同的同學扮演不同的原子,然后讓學生去尋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過程可以是送一個禮品就交友成功的,也可以是拿二個或三個禮品分別送給兩個或三個同學交友成功的,這樣能更好地展示學生自己的思維,更加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升。如:1個鎂原子失去2個電子,需要2個氯原子各自得到1個電子,達到相對穩定結構。1個鋁原子失去3個電子,需要3個氯原子各自得到1個電子,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建言2] 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要讓學生理解相對原子質量是比較所得的值,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而原子的質量是原子的實際質量。通過下列教學活動可以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1.分小組活動每組學生先用天平稱出一個蘋果的質量,記錄下來。再分別稱出一個甜瓜和一個西瓜的質量,用它與蘋果的質量相比,得到的數值就是甜瓜和西瓜的相對質量。2.列表比較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來源 測定出來的 比較出來的性質 絕對的 相對的數值 非常小 ≥1,大多數為整數單位 kg 1以碳-12為例 1.993×10-26 kg 12聯系 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的質量÷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原子的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也越大)板書設計 [設計1] [設計2]一、離子1.概念:帶電的原子2.形成方式:原子得失電子3.離子的分類:陽離子和陰離子4.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1)陽離子:H+、Na+、Mg2+、Al3+等(2)陰離子:Cl-、O2-、S2-等(3)離子符號的意義(數字2的意義)5.氯化鈉: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構成的化合物 二、相對原子質量1.相對原子質量Ar=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第2課時 離子 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本課時是上一課時的延續,包括離子和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學生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本課時介紹的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粒子。為了說明離子是什么,教材通過介紹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來理解離子的概念。通過“構成原子的粒子的質量”表格,用具體的數據直觀地告訴學生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教材還通過“資料卡片”介紹張青蓮教授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目標: 1.通過鈉原子與氯原子結合成氯化鈉的過程,知道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知道原子可以轉變為離子。 2.通過鈉離子、鎂離子、氯離子、氧離子的符號認識離子符號,知道離子符號的意義,了解原子轉變成離子的過程。 3.通過對比、歸納的方法,知道原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4.通過原子質量小知道原子質量在書寫和使用上不方便,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及應用。教學重點: 1.離子、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2.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教學難點: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教學思路:教學過程(第2課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展示鈉原子和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播放鈉原子與氯原子結合的過程視頻,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 觀看圖片和視頻,思考問題。 通過復習和情境,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一 離子 活動1 離子的形成 1.【展示】 氯化鈉的形成的微觀示意圖。 【思考】 請同學們小組內討論鈉原子、氯原子如何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及鈉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并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 2.【展示】 鈉原子與氯原子分別轉化為鈉離子和氯離子,然后結合成氯化鈉的示意圖,探究離子也能構成物質,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 觀察,歸納并回答相關問題。 讓學生知道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培養化學學科分類、比較、歸納的思維方法。活動2 離子符號 1.【展示】 鈉離子、鎂離子、氯離子、氧離子符號。 【思考】 離子符號如何表示 2.【展示】 氯離子和鋁離子。 【思考】 離子的意義。 3.【展示】 鎂原子轉變成鎂離子、氧原子轉變為氧離子的圖片。 【思考】 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與什么有關 活動3 原子與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思考】 原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觀察、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 比較、歸納,填寫表格。任務二 相對原子質量 活動4 原子的質量 【展示】 原子中各粒子的質量。 【思考】 原子的質量怎么測得 原子實際質量的書寫和使用是否方便 活動5 相對原子質量 【展示】 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公式,計算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探究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和中子數的關系,比較原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了解張青蓮教授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貢獻。 了解原子實際質量的測量與使用。 理解、計算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感受原子質量的大小,培養計算能力,感受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課堂小結】 小結歸納本課時主要內容并完成相關問題。 升華總結,學習用簡單的模型歸納學習的重點內容。任務三 課后拓展 活動6 撰寫科普小短文 結合所學、查閱資料撰寫短文。 提升科學素養。任務四 鞏固提高 活動7 完成課堂作業(見學案) 完成相關課時練習。 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1.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是學習化學式、酸、堿、鹽的重要基礎,易與元素的化合價的表示混淆,應多強化離子符號書寫的規范性練習。2.教學中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使用相對原子質量的必要性,如藥片服用方法用“幾片/次”表示比“0.25 mg/次”方便得多,用噸作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的質量,使用和記憶都非常不方便。配套學案 詳見電子資源配套教學設計PPT 詳見電子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