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教學設計)4.3.1物質組成的表示第1課時 化學式新課導入 [情境導入] 展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化學標簽”。思考:為什么這些物質可以用化學式表示 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用化學式表示 教學建言 [建言] 各種符號(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的意義首先以教材“思考與討論”為依托,及時對各種符號的意義進行一般性的歸納總結。1.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宏觀意義)、一個原子(微觀意義),若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化學式的,還可以表示這種物質。2.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該物質的元素組成、一個分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的原子構成等。3.在元素符號前面加數字表示幾個原子,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前面加數字表示幾個分子,它們都只具有微觀意義。4.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該原子的個數。其次,還要通過“辨一辨”“比一比”等練習活動對各種符號的意義和寫法進行及時鞏固、應用。板書設計 [設計1][設計2]化學式課題3 物質組成的表示第1課時 化學式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化學式是常用的基本化學用語之一,它不但用來書寫化學方程式,也是進行有關化學計算的依據,還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理解物質的工具,更是微觀和宏觀、質和量縱橫交錯的交匯點。本課時首先通過講述化學式的概念,指出由于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化學式的意義,最后介紹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學生在化學式的書寫上暫時會感覺比較困難,特別是元素符號沒有過關的學生,要指導其花點時間先把常用的元素符號掌握,隨著學習的深入,會逐漸掌握化學式的書寫,以減輕學生的壓力,排除焦慮。教學目標: 1.通過水的化學式的學習,知道可以用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認識分子、原子、離子的符號和區別,學習用化學式表示常見物質組成的方法。 2.通過化學式的學習,能從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視角說明化學式的含義。 3.通過化學式的學習,知道可以通過實驗、推理、假說等方法探索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教學重點: 1.對化學式含義的理解、不同化學符號的區別、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 2.簡單化學式的書寫。教學難點: 1.對化學式含義的理解及化學符號的區別。 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式。教學思路:教學過程(第1課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言】 展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化學標簽”圖片和化學式。 思考:為什么這些物質可以用化學式表示 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用化學式表示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 導入課題,引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一 化學式 活動1 化學史料 【展示】 (1)普魯斯特對水研究的史料:普魯斯特對不同地方的水進行研究,發現水都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每個水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其他物質也有類似的規律,于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定組成定律假說模型圖。 (2)普魯斯特的假說:每一種物質都有固定的組成,不管這種物質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組成該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都是相同的,該定律稱為物質的定組成定律。 (3)普魯斯特對氯化鈉的研究。 (4)斯達對定組成定律的研究史料。 (5)純凈物的組成和構成模型圖。 活動2 化學式的概念 【歸納】 化學式的定義。強調混合物無化學式,純凈物有唯一的化學式。 活動3 化學式的意義 【歸納】 (1)以水的化學式為例,歸納化學式的含義。 (2)歸納2H2O的含義,注意與H2O的含義的區別。 【提問】 討論、分析符號H、2H、H2、2H2都有什么意義。 【歸納】 化學式周圍數字的含義。 活動4 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強調化學式的書寫不能主觀臆斷。 【總結】 (1)單質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2)氧化物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3)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歸納】 歸納總結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要點。 讀出相應的化學式。 【課堂小結】 閱讀資料。 書寫化學式、歸納化學式的定義。 討論、分析化學式的意義,對比不同化學符號的意義。 完成學案中相應的練習。 對比其名稱、化學式,將其分類;歸納單質和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規律,并尋找快速記憶的方法。 體會科學家探究物質組成的思路與方法,培養學生建構模型的能力,知道用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 體會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優勢,明確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歸納概括的能力。 為學生創造發現問題的氛圍,使學生初步形成問題意識,逐步發展探究能力。任務二 鞏固提高 活動5 完成課堂作業(見學案) 完成相關練習。 鞏固和應用本節課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化學式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本課時的學習對化學的后續學習影響較大,應力求讓學生知道物質的組成可以用符號表示,掌握一些簡單的書寫規律,能寫出簡單的化學式。本節課的內容是概念性的講述,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通過練習可以達成此目標,同時也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獲得成功的體驗。配套學案 詳見電子資源配套教學設計PPT 詳見電子資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